APP下载

大气科学专业“天气预报综合实习”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

2011-04-12钱代丽王黎娟徐菊艳

关键词:天气预报天气分析

钱代丽 王黎娟 徐菊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南京 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本科专业实习课依次主要设有:“天气学分析”、“天气预报综合实习”和“生产大实习”。其中,“天气预报综合实习”是大气科学专业必修的实践课,教学内容由手工分析天气图与上机实习两部分组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天气分析、初步制作单站公众要素预报的专业技能,是本科生毕业后走上天气预报岗位的提前演练。我校“天气预报综合实习”课程具有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的鲜明特色,在气象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同类高等院校中独具特色。

随着“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1](MICAPS)在中央和各省、市、县气象台普遍投入使用,我校在“天气预报综合实习”课程中不仅强化训练手工分析天气图,还引入了MICAPS工作平台,完全模拟气象台站的工作环境,在PC机上分析天气图,总结天气形势的演变特征,并制作单站的公众要素预报(天空状况、风向风速、温度的预报)。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天气学原理和中国天气知识的理解,巩固天气学分析方法和技巧,提高天气图分析技能,掌握天气预报思路,培养独立分析天气形势、制作单站公众要素预报的能力。地方各级气象台站对于毕业生是否初步掌握天气预报的方法和思路非常重视,毕业生熟练进行天气预报能够尽早地进入工作角色,尤其是在夏季汛期气象台大强度运转时显得更加重要。

然而,最近几年,有就业单位反映我校毕业生的天气分析和预报的水平相比往届毕业生有所下滑。通过大量调查分析,发现“天气预报综合实习”的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 “天气学分析”基础不牢

熟练掌握“天气学分析”方法和技巧是学好“天气预报综合实习”的基础。只有正确找出天气图上的主要系统,才能进一步分析系统的演变特征并预报其未来的发展和移动。

学生天气学分析基础薄弱,无法正确辨析出天气图上的主要系统(特别是高空等压面图上槽线、切变线,地面图上的锋面和未有闭合等值线相配的闭合环流等),成为影响“天气预报综合实习”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例如,进行地面形势预报或分析地面影响系统时,首先要找出地面主要的天气系统,锋面则是地面系统的重要成员。确定锋面位置时需考虑诸多因素,如:高空锋区位置、锋面历史位置、地面要素场的差异等。实况中,锋面两侧要素场的差异并不如理论上分析的那样明显,甚至会存在相互矛盾之处。天气学分析基础弱的学生常常会陷入困惑,无从下手,使得在“天气预报综合实习”课堂上还需重申应该在“天气学分析”课程中解决的问题,制约了“天气预报综合实习”教学进度和效果。

2 课时过度压缩

以往我校大气科学专业“天气预报综合实习”课时为5周,包括2周手工绘图分析和3周MICAPS平台实习,每日实习时间为4小时。

连续2周的手工天气图分析,能够最大程度地强化手工绘图方法和技巧。后续3周的上机实习,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天气形势、制作单站公众要素预报的能力。每日4小时的课时中依次包含:上堂课回顾;作业点评;学生独立分析,初步完成实习报告;教师详细讲解,点评该日的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讨论、答疑,完成实习报告;归纳、总结。整个过程充实、有序、完整,重点突出,教师有时间对高低空天气形势和每个层次(500hPa、700hPa、850hPa、地面)影响系统的演变特征、预报方法和思路做详细讲述,并留下充足时间让学生练习并组织小组会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形成“自己发现问题——老师解释问题——回头归纳问题”的特色教学思路。教学内容亦非常丰富,对阴、雨、雪、雾的预报均有讲述。

然而,近几年,我校本科生教学改革,加之大气科学专业本科生人数不断增加,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该课程由5周调整为4周,近年又再次调整为3周(1周手工绘图分析和2周上机实习,每日90分钟)。为此,删减了教学大纲中部分内容,对雪、雾的预报不再做要求。此外,每日90分钟的课时完全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重点和难点内容仅能点到即止,学生独立分析预报的时间也大大压缩,造成对该门课程内容的理解不透,并经常出现拖堂的现象,教学效果直接受到影响。

3 考核方式存在缺陷

“天气预报综合实习”课程旨在让学生建立天气预报思路,锻炼独立分析天气形势,制作单站公众要素预报的能力,因此,以独立制作当天单站公众要素预报作为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然而,该考核方式存在以下两项缺陷:

(1)每届学生考试当天的天气情况各异,有简单的晴好天气,亦有复杂的阴雨甚至对流性天气,使得在不同时间考试的成绩缺乏可比较性:60分的学生不一定不如80分的学生。

(2)由于考核方式长久不变,导致某些学生投机取巧,在考试当天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事先做好预报,考试时再默写出来,从而使得考试的成绩不足以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4 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2006年以来,各高校纷纷扩招,我校大气科学专业的本科生亦由原来的每届100多人增长至现在的每届400多人。为补充师资力量,学院每年引进10多位博士从事教学工作。然而,其中绝大多数属“学院派”,缺乏气象台站工作的实际经验,需要长期跟有经验的老教师随堂听课、长期聆听气象台预报员会商,甚至需要经常参与业务预报工作,提高自身的天气分析和预报水平才能真正胜任该课程的教学。

5 思考与建议

针对以上原因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关于“天气预报综合实习”课程建设的建议。

(1)强调“天气学分析”作为“天气预报综合实习”基础的作用。虽然MICAPS能自动绘制天气图,但不经历手工画图,对天气过程的形势分析就不会有深刻详尽的认识和理解[2]。只有正确分析出天气系统和形势,才能思考形势和系统的演变特征并预报其未来的发展。建议教师集体备课,对于槽线、切变、锋面分析等难点提炼多种类型的典型个例,详细对比讲解;及时批改作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讲解。此外,还可采用“找错误”的方式让学生相互辨析各自作业中的问题,使课堂互动起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加深对难点的理解。

(2)建议学校调整该课程的教学安排,增加必要的课时,使得“自己发现问题——老师解释问题——回头归纳问题”的教学思路得以继承、发扬。

(3)改革考核方式。筛选天气个例,建立“天气预报综合实习”题库,全方位地考核多种典型天气的分析和预报,涵盖课程内容,同时使考核结果更具代表性。

(4)鼓励新教师参加“全国预报员”培训班,创造机会让其在省级气象台跟班实习,常态化收看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视频会商,参与天气预报业务值班,跟随老教师听课。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师能及时掌握天气预报的新方法和新流程,还可以加强台站和学校间的交流合作。

[1]苗春生,梁汉明,李文源,等.短期天气综合分析与预报[M].南京:自编教材,1998:29~32.

[2]王黎娟.《天气学分析》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9,(31):5.

[3]张新厂,钟珊珊,管兆勇.众化阶段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J].江苏高教,2008,(5):77~78.

[4]管兆勇,郭品文.有关动力气象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注记[J].气象教育与科技,1998,48(4):1~5.

[5]寿绍文,励申申,王善华,等.天气预报综合实习[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16~18.

[6]高庆九,王黎娟.《天气预报综合实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体会[J].气象教育与科技,2006,29(4):14~18.

猜你喜欢

天气预报天气分析
天气冷了,就容易抑郁吗?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谁是天气之子
盛暑天气,觅得书中一味凉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Weather(天气)
测不准的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前世今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中期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