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党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1-04-12戴秋容
戴 秋 容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图书馆,广州 510053)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迈入21世纪,在知识经济社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再仅仅依靠传统意义上的三个主要因素——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而知识的传播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因为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殿堂,是传播人类知识的重要场所。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对知识的传播、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图书馆的建设十分重要。而优化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就是图书馆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笔者以党校图书馆为例,谈谈对优化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1 党校图书馆文献资料及报刊杂志采访工作
采访工作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源源不断的文献资源购进是图书馆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能否做好文献资源的采访工作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发挥,并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而实现优质的馆藏资源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做好图书采访工作。从表面上看,图书采访工作似乎很简单,也就是花钱购书而已,其实,把握好所购之书的质量却非常不容易。要想做好图书采访工作,不但图书采访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感,而且采访人员要具有丰富的阅历和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采访人员责任感和知识结构是做好采访工作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采访人员还必须掌握科学的采访方法。
1.1 采访人员要从学校教学科研及读者群体的实际需求出发来制定采访计划
虽然图书馆面临多种层次的读者群体,但是,对于每一个图书馆而言都有其比较稳定的读者群体。对于党校图书馆而言,图书采访计划就要依据学校的教学方针、任务和党校多种层次、各类型的读者群体的实际需求来制定采访计划。这样使采访工作更有针对性,为馆藏提供更加适用的文献资源。
1.2 采访人员要对本馆现有馆藏资源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优化馆藏资源建设,要求采访人员对馆藏资源的学科体系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在选购文献资料时做到心中有数。如果采访人员对现有的馆藏资源缺乏全面的了解,那么,重购现象的发生就是必然的。因此,为了避免重购、防止采访人员的主观随意,这就要求图书馆采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充分了解图书的购、藏、用的全过程,有计划地选择和组织馆藏。
1.3 采访人员要时刻关注文献资料的市场信息
当今图书市场日益繁荣,出版物越来越多。出版繁荣的背后却存在着质量隐患,给采访工作增加了选择文献信息的难度。这就要求采访人员充分把握各类新的文献资料的发行和出版信息,从实际出发,科学运用各种采访模式,及时选购最新的文献资料,并做好验收工作,严格控制选购文献资料质量关。
1.4 采访人员要建立一个与图书供应商保持互动的信息平台
采访人员要与供应商保持有效地互动,依靠网络平台及时获取最新的书目信息,使采访人员对书目信息有动态的了解,从而能够合理有效地选购图书。一方面可以随时获得供应商最新的文献资料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节约文献资料的采访成本,进而实现图书采购经费的有效应用。
1.5 采访人员要建立与读者互动的机制
管藏文献资料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广大读者,为此,只有读者才最清楚自己的阅读需求,因此,加强采访人员与读者的交流,请读者提供意见,推荐书目,书面荐购或网上荐购,这样实现所购文献资料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总而言之,图书采访工作在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采访人员要充分认识其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增强岗位责任感,同时要求采访人员要不断地熟悉学科的分类和相关各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在优化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2 党校图书馆的藏书剔除工作
图书馆的藏书剔除工作,是优化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曾提出:图书馆是生长着的有机体,本身必须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如果代谢失衡,机体将会老化、僵化。藏书剔除工作正是促进这种新陈代谢的重要手段,它是图书馆专业从理论到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因此,优化馆藏结构、加强藏书建设,是当今图书馆发展进程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2.1 建立合理的馆藏结构
典藏书库藏书布局是影响文献利用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书库藏书布局的核心指导原则在于一个“用”字,即让读者充分利用藏书。为此,我们可以建立起三线典藏制的藏书体系,实现藏书的合理布局。这种三线典藏制是以利用率为标准来确立藏书存放位置的。就是依据读者对馆藏文献资料借阅率的高低,再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而定,形成一个由一线书库、二线书库、三线书库组成的三线典藏制馆藏结构。我们知道馆藏文献的借阅情况,随着入藏时间的长短,借阅率和利用率会从开始的增长到逐年的下降。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将最新出版的文献,利用率高的图书组织安排在一线书库,让它靠读者最近,以方便读者利用,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将一些利用率低的、积存失效的呆滞文献剔除,转移到二、三线书库,腾出空间满足一线书库接收新书。一线书库是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工作主要阵地,图书排架要规范、松动,便于开架流通,方便读者借阅。流通率低的呆滞文献转移到二线书库可作保藏和调剂功能的用途。三线书库在于藏和备用,可实行密集排架。没有使用价值、复本量大的文献可作剔除处理,以达到优化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效果。
2.2 藏书剔除工作的原则、范围与步骤
藏书剔除工作是一项既细致又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现实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必须有领导有组织有步骤地积极稳妥地进行。必须成立一个藏书剔除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自己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藏书剔除工作相应的剔除原则、划出一定的剔除范围,规定好剔除的具体方法。
2.2.1 藏书剔除原则
(1)馆藏书刊剔除必须保持系统完整性。对一些连续性的出版物、多卷书、系列丛书、特别是工具书,要保证其完整性和系统性;对于党校的图书馆而言,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研究文献,以及党的各届全会和全国人大各次会议文献,要保证其完整。剔除陈旧、过时的内容和学术观点的书刊资料,把握原则,建立有针对性、系统性、完整性的科学藏书体系。
(2)馆藏书刊剔除必须坚持实用性。要以书刊资料的使用价值为标准。在图书出版物数量猛增,价格不断上涨、购书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藏书必须坚持种多册少的原则,采取主体收藏、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方法,根据本馆实际,保存适合学校教学、科研发展需要的有利用价值的文献资料。
2.2.2 藏书剔除范围
藏书剔除工作必须慎重、认真对待,要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藏书剔除的范围很广泛,各种类型的图书馆有不同的选择。根据我馆的情况,划定范围有:(1)文献通过流通利用后出现污损、破坏而不能修复的。(2)复本量大、实用性差、流通率低的文献。(3)内容重复的,已有新的版本代替的文献。(4)陈旧过时的利用价值不大的文献。比如,时限已过的教学参考书、习题、讲义、考级、考试的参考书籍、科技期刊等。特别是科技知识老化速度比一般文献快,须应时剔除。
2.2.3 藏书剔除步骤和方法
(1)成立一个专门的书刊剔除工作小组,以便定期定时地开展书刊剔除工作。小组的成员应该由下列人员组成:图书馆的主要负责人、专家及负责书刊采访和管理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在这里,尤其是尽量多挑选一线工作人员进入书刊剔除工作小组,一线工作人员对于书刊杂志的实际情况比较熟悉,可以为剔除工作提供更好的建议。
(2)组织剔除工作小组成员,按照拟定的藏书剔除方法,分学科进行详细地筛选。我馆在2004、2005年分别进行了集中剔除工作,采用的是直观剔除法和书龄剔除法。直观剔除法是指凭一线工作人员的直觉决定藏书取舍的一种方法。但这不是一种凭主观意愿判断的方法,它是在工作人员对馆藏文献非常熟悉、了解并有一定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简单和直观的剔除方法。作为长期在一线流通工作的人员来说,对馆藏文献的利用情况,基本上是心中有数的。对一些把握不住的,再通过电脑查询来判断文献流通率情况,决定剔除与否。而对图书的复本量和破损现象就一目了然了,很容易做出剔除的判断。书龄剔除法是根据出版物的出版日期(版权日期、印刷日期等)来剔除藏书的一种方法。当时我馆是以1997年以前出版的图书列入剔除范围,但不是一刀切,视各学科类具体情况而定。操作方法为:先从中文图书库的书架剔除1997年以前的图书,下架,设立一个临时的堆放地点,然后请图书馆的主要负责人、各学科专家教授进行复查审核,让广大读者对于所筛选出的图书的去留提出建议,确定后再进行造册登记。调拨典藏,所有图书保留一本到二线书库或三线书库,再上架,如果读者需要这些图书,可以到二线书库查找,不影响读者使用。流通率低的,又还有保存价值的搁置在三线书库。如果三线书库没有空间了,再考虑彻底剔除。并要做好注销和转移登记工作。
2.3 剔除中应注意的事项
虽然我们积极、认真、慎重地对待图书剔除工作,但是,毕竟剔除了的文献资料是难于恢复的,或需要一定成本才可完成的事情,因此我们在具体操作上要慎之又慎。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经典著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理论精华,它们的价值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对党校的教学、科研来说是必须收集的,我们要完整系统收集。如有再版还要继续购买。
(2)不论何种原因剔除的图书都要至少保留一册库存本,以保证本书库的历史性、完整性、延续性。这样对图书馆履行保存历史文化职能也是十分重要的。
(3)对解放前出版的普通图书复本量少,很多都不能再出版的,要尽量保存,不应剔除。
总之,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中的剔除工作既繁琐又异常重要,认真做好藏书剔除工作,是优化馆藏资源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把藏书建设仅仅看做是新书的补充工作,补充新书与剔除旧书是藏书建设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有进有出,新陈代谢,才符合藏书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才能达到优化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
[1]辛希孟.中国图书情报工作文库(第2卷)[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1856,1870~1873.
[2]刘蓉.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1,(1):63~66.
[3]许大猷.关于藏书剔除工作的思考[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7,(1):44~46.
[4]李崇岩.谈图书采访工作与藏书建设[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2,(2):92~94.
[5]卢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2):26~27.
[6]彭爱琴.论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J].图书馆学研究,2002,(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