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林区五味子栽培应注意的问题
2011-04-12张世军
张 世 军
(铁力林业局,黑龙江 铁力 152500)
伊春林区位于小兴安岭的腹地,是红松混交林的主要分布区。本区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资源条件较好,气候特点是:春来较晚,夏季短促,秋季降温迅速,多早霜,晚霜终期在5月下旬,个别年份到6月上旬,年日照时数2 400h左右,无霜期110d左右,≥10℃的活动积温1 900~2 400℃。自上世纪90年代伊春林科院在全光下栽培五味子成功以来,全区五味子栽培面积逐年递增,早期栽培的五味子已进入结实盛期。为了提高全光下栽培五味子的效益,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必须用本地五味子栽培园生产的良种育苗
五味子种子是发展五味子栽培业中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之一。种子又是遗传信息的传递者,所以种子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实践证明,用本地五味子栽培园生产的良种培育苗木,不仅鲜浆果出种率高、粒大、饱满,而且适应性强,抗性好,苗木长势壮。我们调查了从辽南买的五味子种子培育的苗木,当年生苗地上部分生长尚可,可是越冬后几乎全枯死,春季再从地茎处发芽,影响生长。所以,不要用辽宁等外省生产的五味子种子育苗,因为本区以外的种子产地的农业气候特点与本区差异较大,特别是积温远远高于本地区。
2 种子催芽终止期,种子催芽程度必须达到要求才能播种
五味子种子有混合型休眠特性。春季播种五味子,播前必须进行种子催芽处理,这是提高出苗率的一项关键措施。目前科技资料上介绍的五味子种子催芽方法很多,但是每种催芽方法到催芽终止期的催芽程度差异很大。实践证明,用秋季、冬季、春季层积催芽方法好,催芽终止期,即播种前,露白和胚根微露的种子粒数占供检种子中优良种子粒数的80%以上,用这样的种子播种,才能获得好的播种效果。如果种子催芽程度达不到上述要求,只要在适宜的播种期内,宁可晚播几天,也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种子露白、胚根微露率。
3 利用日光温室培育播种的容器苗
由于伊春林区无霜期短,在露地培育的播种一年生裸根苗的质量当年达不到出圃的要求,继续培育2a生裸根苗,苗木太大,不利于定植。若用日光温室,于3月培育播种的1a生容器苗,苗木质量不仅可达到当年播种当年出圃的要求,而且用容器苗定植期限长,有利于提高植苗成活率和保存率。播种的1a生容器苗比播种的一年生裸根苗,每株成本仅高五分钱,但用容器苗定植成活率和保存率都高,当年高生长量大。算总账,培育播种的1a生容器苗是划算的。最好是自建栽培园,自培育播种的容器苗。目前使用的容器,主要是软塑料杯状有底容器,底下有直径1cm的排水通气孔,一般容器上口径8~10cm,全高10~13cm,容器中的土必须配制成营养土。营养土要肥沃、透性好、呈微酸性。
4 必须选好栽培园址
建五味子栽培园,无论规模大小,因为投资较多,经营年限20多年,所以选好园址特别重要。选园址必须符合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有关规定,还要根据五味子的生物学特性考虑以下条件:
(1)≥10℃的年活动积温≥1 900℃。
(2)土壤肥沃,透性好,呈微酸性,地下水位在1m以下。切忌选低洼地、黄土岗地、风口地。
(3)平地或坡度5°~15°的地方。
(4)水源充足。
(5)离使用除草剂的大田1 000m以上。
(6)郁闭度0.2的疏林地。
5 选择适宜的栽培模式
(1)在全光下栽培五味子,选用“宽行距,窄株距,单壁篱架,用暴马子条做架条,用容器苗在植苗带上定植后,适时覆黑地膜,安装滴灌”的配套模式效果较好。
(2)园址选好后要深耕,施足底肥。较平坦地行要南北向,行距1.5~1.8m,株距0.5m,植苗带宽1~1.2m、高15~20cm。定植前用采伐剩余物中的暴马子、胡桃楸、黄菠萝、落叶松的大枝桠或水泥柱做单壁篱架,地上高2m,篱架间距5~6m。用粗2cm、长2.2m的暴马子条(两侧用镰刀削去树皮)做五味子主蔓向上缠绕的依附架条。
(3)五味子根系浅,春季定植后至幼树5~6龄时,适时覆地膜,有利保墒,增地温,控制杂草,促进生长。
6 必须适时整形修剪
(1)五味子整形,按株距0.5m。采用最多两个主蔓无主干整形方式。一株五味子立一根架条,其上缠绕1~2条主蔓。3龄树时完成整形,4龄树的主蔓必须爬到架顶,在主蔓全高2~2.2m处剪断,并促进主蔓上发生多个侧蔓,侧蔓生长的要壮。
(2)修剪的目的在于维持树形,控制树势。定植的同时,距地面高5~6cm处剪掉主干,促使从茎的基部壮芽萌发出3~4条主蔓,之后只选留2条长势茁壮的主蔓,当年秋天剪掉主蔓上端没有木质化的梢,对主蔓上生出的侧蔓只留靠上部的一个侧蔓不摘心外其余的蔓要适时摘心,使之生长茁壮;第二年春天,上一年生长的没有摘心的侧蔓能直立生长,可代替主蔓继续伸长,到秋天,以及栽后的第三、四年用同法修剪,这种接力方式的修剪,不仅能使主蔓接续伸长,还能增加侧蔓及结果枝组的数量。5龄树以后的修剪可按以下原则进行。
①根据木本植物的顶端优势和顶端控制原理;
②健壮的1a生蔓(即上年的新梢)是开花结果的主要部位;
③雌雄同株、混合花芽、单性花、风媒花;
④一个果穗,周围需要50片左右的功能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供给养分;
⑤不留无用的基生枝和萌蘖枝;
⑥1a生侧蔓以中、长枝为主,间距20cm左右;
⑦为了增加留芽量,可以剪留结果枝组,即在侧蔓上剪留2个或2个以上的结果单位。
总之,要逐株、逐蔓地修剪,留好枝、留好芽,及时清除地下横走茎,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
7 必须重视生态条件对五味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态条件,主要有土壤、气候、地理、生物和栽培措施等条件。五味子的生长发育受其遗传因素和生态条件的控制。而本地的五味子适应性强,遗传变异极少、极小。所以只有满足五味子树液流动期、萌芽期、新梢生长期、开花期、花芽分化期、幼果生长期、果实成熟期和落叶期等不同生长阶段对生态条件的要求,才能影响五味子完成生理过程,是促其正常生长发育的唯一途径。一定要适时综合调控好温度、水分、光照、营养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最重要生态条件。
8 必须预防病害的发生
引起五味子生病的原因:一是生理性病害,二是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主要是通过栽培措施和生态条件调控的方法解决。侵染性病害主要有叶枯病和白粉病;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兼有的是根腐病,俗称烂脚脖子病。五味子病害潜伏期长,当肉眼发现病害症状时,再根治是困难的,所以防治五味子病害的关键是预防。在发病初期,要坚持早治,防止蔓延成灾。
(1)叶枯病:病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付俊范,1999)。苗期主要危害子叶和真叶,幼树、成年树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在伊春地区5—7月发病。防治措施:首先在秋季彻底清除病残体,深埋或集中烧掉;其次是加强管理,降低湿度,通风透光,提高树体抗性;其三定植的树从萌芽期、幼苗从出土开始,每7天喷一次等量式1%波尔多液或30%碱式硫酸铜400倍液或可杀得1 000倍液或多菌灵可湿性粉500~1 000倍液。上述药可交替使用。如发现病叶,立即摘除烧掉,控制传染源,按时喷雾多菌灵和可杀得。
(2)白粉病:病原菌属于子囊菌亚门(李爱民,2006)。在伊春地区7月下旬发病。防治措施,首先在秋季彻底清除病残体深埋或集中烧掉;其次是加强管理,科学施肥,防止徒长,保持合理密度和通风透光;其三是从7月下旬开始喷25%粉锈宁可湿性粉1 500~2 000倍液;其四做好周围易发生白粉病作物的防治。
(3)根腐病:发病原因较复杂。春季冻拔创伤以及根际处土壤中病原菌的存在所致。防治措施:首先要选好园址,在不积水地块栽培;其二霜降时在植苗带上覆盖秸秆;其三发病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500倍液灌根。
9 防止大田作物施用除草剂对五味子产生药害和晚霜害
在全光下栽培的五味子受漂移性除草剂危害普遍而且又严重。据调查,引起五味子发生药害的主要是2.4—D丁酯和异恶草松等农田除草剂。五味子发生除草剂药害后,使五味子的叶片黄白、枯死、落叶、落花、落果,造成减产,甚至绝产,严重者整株死亡。
(1)在土壤中的除草剂残留引起的药害。在选五味子栽培园址时,一定要详细调查前茬作物及施用除草剂的情况。前茬作物施用豆磺隆、普施特等类除草剂的土地,不可栽培五味子;没有用过上述除草剂的土地,只要其他条件适宜,可栽培五味子。
(2)现有五味子栽培园周围有大田作物,五味子栽培户主动与大田作物栽培户协商解决使用不漂移的除草剂;也可按王景阳老师提出的,在发生漂移药害后,立即使用康朴凯普克500倍或碧护十黄腐植酸叶面喷雾,药害症状会明显改善,或及时浇水,减轻危害。
(3)建议县、区、局有关部门制定安全性除草剂使用目录,并限制在经济作物上使用2.4—D丁酯和异恶草松等漂移性除草剂,还可减少对有些树的危害和环境污染。
(4)每年5月下旬发生晚霜害,此时正是森林防火期,所以只能用本田覆盖法、浇水法和化学方法进行防治。
[1]李爱民.北五味子栽培与选种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
[2]艾军.五味子栽培与贮藏加工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李德章,等.辽五味子实用栽培技术[Z].丹东市科技局,2006.
[4]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编写组.五味子栽培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5]唐明忠,等.五味子栽培技术与难点对策[Z].黑龙江中药协会中药材生产专业委员会编印,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