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浅析

2011-04-12范国燕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山西省节水山西

范国燕

(山西省汾河上游水务管理站)

人们常说,“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由此可见,山西省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省份。山西水资源缺乏既受本身特点的制约,亦受其他问题的影响,只有充分认识自身特点的限制,全面了解现存问题的原委,才能让山西真正实现由“水瓶颈”向“水支撑”转变,社会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

1 山西省水资源的总体特点

1.1 水资源总量缺乏

山西省是我国水资源匮乏情况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也是水资源与人口数量、耕地面积极不均衡的地区之一。根据相关统计,2006年末全省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0.4%,而人口总数和耕地面积却分别为全国的2.6%和3.3%。山西省1956-2000年的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3.8亿m3,且呈逐步下降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年水资源总量已不足100亿m3。随着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多,水资源总量的日趋减少,人均占有量将更为不足。

1.2 水资源分布不均

山西省地处内陆,其水资源的分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极不均衡。在时间上,山西的降水呈季节性变化,全年的降水总量在400-650 mm,降水高峰集中在夏季的6-8月,且多为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降水情况随着年际连枯或连丰,呈现极为严重的干旱周期性。比如1997-2001年连续5 a大旱。在空间上,全省的水资源分布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山区较多,盆地较少,东南部较为丰沛,西北部极度匮乏。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

1.3 水资源流失严重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由于黄土覆盖,地势起伏,降水集中,植被稀少,致使其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据统计,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8.9%。由于地表严重侵蚀,河流富含泥沙,水库淤积严重,致使不少水利工程难以充分发挥调控作用,河流的开发利用难度也大大增加。水土流失加重了土地贫瘠,降低了农业产量,也严重影响了蓄水设施的供水效益。

2 山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山西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类型有三种:一是腹部盆地的高开发区,二是东部山地的中开发区,三是西部沿黄的低开发区。腹部盆地的高开发区,其水资源利用程度已达饱和状态,开发空间甚少;东部山地的中开发区,其水资源利用状况是盈余较多,开发前景可观;西部沿黄的低开发区,其水资源利用的基础薄弱,开发难度很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水利部门的精心建设指导下,至2004年底,全省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731座,总库容达45亿m3,灌区1.45万处,总灌溉面积约 126.67万 hm2,配套机电井8.2万眼。全省有1600万人的饮水问题得到了切实改善,4.75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有效治理。这些水利设施的建设,在解决人畜饮水和发展灌溉的同时,相应也提高了农村、县城及重点城市的防洪标准。近年来,水利建设稳步发展并已颇具规模,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2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2.1 水资源污染严重

随着工矿企业的兴起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山西省每年的污水排放量已达10亿m3,相当于1/10的河川径流量。由于处理能力有限,绝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从而严重污染了河流及地下水资源。据2000年的河流监测报告,88.5%的水质超标,劣于Ⅲ类,这就意味着80%的河流丧失了自净能力。据监测,全省的岩溶大泉已有50%以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加剧了全省的缺水状况和供水负担,影响着水利建设的顺利开展。

2.2.2 水资源浪费严重

全省水资源的浪费现象从各个方面来看都十分严重。在农业方面,其灌溉用水量已超过总用水量的80%,而有效利用率却不及发达国家的50%;在工业方面,水资源的浪费现象亦随处可见,且和设备的老化程度及供水流程的落后程度成正比;在生活方面,居民缺乏节约用水意识,水的重复利用率低,水的用量控制性差。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影响了缺水状况的改善,更难以平衡社会经济发展的供水需求。

2.2.3 地下水资源超采严重

山西省的地下水资源占全省总供水量的60%,尤其在各大盆地区,其地下水超采现象极为严重。山西之长在于煤,在对煤炭进行大规模开采的同时,地下水资源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更加导致了缺水是山西的短板。地下水资源的严重超采不仅导致形成大面积降落漏斗,地下水位迅速下降,还将引起地面下沉、建筑物破坏、机井报废和泉水断流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3 山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积极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水污染的控制和治理要在社会各个层次的配合下进行。政府部门要加强相关领导,组织规范的防治;法制部门要完善相关法规,严惩违规行为;监管部门要严肃相关监测,随时掌握水质情况;科研部门要研发新技术,改进污水的处理。针对工矿企业和生活用水的不同污染状况,要采取深入而积极的控制和治理,一方面减少污水排放,提高污水净化技术水平,实现清洁生产;另一方面应增加绿化面积,扩大地表植被,保护水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3.2 大力宣传和实施全面节水

节水的宣传和实施要在各个方面深入而系统地开展。在农业方面,一是要减少输水损失,认真做好渠系防渗和平田整地;二是要优化耕作方式,切实改变大水漫灌方式,实行节水灌溉;三是要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采用耗水少的种植模式,种植耐旱性强的农作物。在工业方面,一方面要更新生产设备,优化生产流程,以实现节水作业;另一方面要鼓励节水产业的大力发展,限制耗水行业的散乱规模。在生活方面,要提高居民的用水效率,培养节约用水的习惯,对用水量进行定额管理,可以在用水器具、供水价格、水的供应时间等方面进行严格要求。

3.3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到保护与利用两个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水资源的保护,取缔不法的、小型的采矿业,严格限制地下水的开采,保持地下水资源的稳定与循环,逐步实现可持续利用。对岩溶泉水实行系统规划,实现开发与利用的平衡,稳定水量,提升水质。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工程的建设步伐,以缓解水资源供需紧张的状况。政府应加大投资,因地制宜,合理调配,利用时间与空间的优势,科学地建设水利工程,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全面解决缺水问题。

3.4 改革现行的水管理体制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要素是制度,水管理的体制改革和发展是重中之重。若想真正意义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维护和利用,就要在法律、经济、服务、认识等多方面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形成科学的节水机制。第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水权,保障水资源掌管与利用的安全与协调;第二,加大资金筹集与宏观调控,保障水源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第三,规范水资源市场,实现其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作用,推动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

山西省水资源的短缺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需要及时解决的难题。我们必须实践科学发展观,直面困难,明晰本质,实事求是地解决相关问题。

[1]山西省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山西省水利厅.山西省水资源公报(2001-2007年)[R].

[2]胡润泉.山西省近期河川径流特征及研究方向的讨论[J].山西水利科技,2004(2):64-66.

[3]马克骞.山西省水电资源开发分析[J].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2006(1):34-39.

[4]牛仁亮.区域节水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4-75.

[5]仇文俊,张建国,陈卫东.山西水环境问题及对策探讨[J].山西水利,2004(2):33-34.

猜你喜欢

山西省节水山西
坚持节水
我在山西等你
节水公益广告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节水公益广告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叹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