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研究
2011-04-12朱国权关鲁玉
朱国权 关鲁玉
(1.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88;2.黑龙江科技学院,哈尔滨 150027)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因其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而被高职院校广泛采用,高等数学课程对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入,这给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数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搭建了一个极好的平台。为实现高职院校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这一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如何适应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需要,已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
由于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专业课教学及学生职业发展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要求把握不准,再加上教学时数的减少以及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工作滞后等因素,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需求。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在这些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中,主要经历了以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评价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到过分强调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高职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事实证明,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从完全的传统教学模式到过分强调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因此,为了防止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重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要敢于正视问题,找到问题的“平衡点”。“平衡”不是激进,也不是回到老路,“平衡”是为了更好地前进。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运用某种简单化的思维对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进行全盘肯定或否定都是不合适的,必须做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目前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才能不断完善,才能走出适应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需要并且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新路来。
2 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意义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迅速,适合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是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重点之一。高等数学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为实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就必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进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结构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解决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体系与专业课教学及职业岗位实际应用的需要、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兴趣不浓的问题,对于提高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育人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的培养对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培养对象相比,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抽象思维强于形象思维,高职院校学生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但这种差异没有智力的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的结构与类型的不同,他们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备受高职院校和学生的欢迎,从而适应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将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信心。
3.1 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
选择课程内容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学习专业课的需要和未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数学能力,并尽可能与之相适应,这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高等数学知识,更有助于他们在学校学习期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适度打破高等数学课程学科知识体系,根据学生自身数学知识基础和所学具体专业需要,更新教学内容,优化高等数学课程知识体系,采取宽基础活模块的形式,强调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和在各专业中的实际应用。同时,我们不应该为了迁就学生的数学知识接受能力而不改革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但是,我们也不应该不顾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水平而片面地追求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必须做到在学生可接受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地改革高等数学课程内容。
3.2 高等数学课程结构的改革
结合各专业课教学所需要的高等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分析各专业课教学所需高等数学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按照模块化、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的思想,进行高等数学学科体系的解构与服务于专业课教学需要的高等数学知识体系的重构,编写高等数学模块讲义,建立服务于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的高等数学课程知识结构和体系架构,解决了高等数学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相脱节的问题,深受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3.3 高等数学教材建设的改革
针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材存在的体系问题、内容问题、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教材载体单一问题,遵循“既是教师教学用的教材,更是学生自学用的学材”服务专业的原则,编写了高等数学基础教程和适应专业课教学需要的高等数学模块讲义,并制作了高等数学模块课件,准确把握高等数学教材为专业课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角色定位,开发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纸质教材、电子教材。
3.4 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自学的需要和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认真研究每个高等数学模块讲义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仅立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上,还要着眼于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和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上,真正做到既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又能很好地发挥数学教师的主导作用。
3.5 高等数学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材是学校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职院校教学条件的改善,很明显它不应该是学生课程活动的惟一来源。结合我院高等数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课堂教学采用以板书教学为主、多媒体课件教学为辅的教学手段,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教学中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和模块学习材料,让学生利用教材(即学材)进行学习和自测。采用课堂教学、课前指导、课后辅导、学生自学、学生互学相结合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主观能动性。
3.6 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高等数学对学生就业和未来学习能力的影响是潜在的、隐性的,并非立竿见影的。为使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高等数学独特的教育价值,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提高,采用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分段教学模式,即第一学期进行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学,从第二学期至最后学期,根据专业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及时以高等数学模块讲义为教材进行数学应用能力教学。通过实践,使高等数学课程走出了被边缘化的境地。
3.7 高等数学教学观念的改革
行为体现着观念,观念统帅着行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学观念,这对承担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的学习、生存和发展服务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一流的教学内容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组织与实施,一流的教材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编撰与运用,一流的教学方法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探索与创新,一流的教学模式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支持和参与,进而培养创新精神、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数学教育教学能力、数学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以及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4 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中,实现高职院校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4.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关系
高职数学教师不仅是搞好高职高等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更是决定高职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高职数学教师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不仅使学生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也帮助学生深入领会并逐渐掌握内在的思维方法。就高职高等数学教学而言,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绝对对立起来是完全错误的,恰恰相反,在明确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应清楚地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作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4.2 高等数学课程内容设置的基础性与应用性之间的关系
学数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用数学,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基础性尤其突出,它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基础和必备工具,同时为了适应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需要,更应体现高等数学课程的应用性特点。因此,以高等数学基础教程为教材传授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保证高职院校学生具有适度的数学基础和素养,根据专业课教学和专业发展需要,以高等数学模块讲义为教材解决专业课教学及实践教学问题,增强高等数学课程的应用性,为专业课教学和实践教学服务。
4.3 高职院校数学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要实现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准确把握,其最佳途径是与专业课教师的有效合作。这是因为,数学课教师往往不能直接参与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而专业课教师直接参与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在长年的实践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专业课教学经验,对所教专业课需要的高等数学知识与能力了如指掌,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更是一清二楚。因此,要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教学中应用高等数学知识的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胜任未来职业岗位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必须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合作关系,以保证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及时地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
总之,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被高职院校广泛采用,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新契机,数学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研究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的、变化着的课题。因此,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要认真吸取总结我国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的高度出发,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实现适应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继承与创新的良性循环。此外,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必须树立高职数学教育新理念,合理运用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高职数学教育教学能力,为提高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育人质量做出贡献。
[1]郑毓信.数学教育领域中的三个新“教条”——关于数学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再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1,(1).
[2]赵小平.创新教育下的“教师主导作用”[J].数学教学,2006,(8).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6]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丁金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质量观的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1).
[9]成军.高职院校教师成长体系建构的策略与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7).
[10]赵志群.职业教育学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