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初探
2011-04-12蒋湛波
蒋湛波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传媒管理系,湖南 长沙 410100)
一、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考试存在的问题
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较,现阶段的高职教育的考试模式存在诸多的问题,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考试为例。
(一)考试内容重理论轻能力。传统的会计学业教学模式都以灌输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主要是老师讲授知识,基于此会计考试也主要是考察学生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而应用测试很少甚至没有。考试题目与分数多集中在单选、多选和判断,记忆成分所占的比重大。这种对记忆力考查的注重,却忽视了分析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的测试,仅仅培养了学生的应试能力,无法测出学生素质的真实发展状况,与高职教学的根本目标相悖,不利于培养高技能型职业化人才。
(二)考试方式单一。目前会计专业考试形式以笔试为主,简单操作为辅,其中笔试以闭卷考试为主,开卷考试为辅。这种考试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闭卷考试提升了考试成绩的偶然性。由于闭卷考试一般要求学生在限定了时间和空间下独立完成,封闭的环境、紧张的心理状态等一系列因素提升了考试成绩的偶然性。[1]其次闭卷考试侧重对记忆力的考核,而无法考核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及整合资源的能力,因此也无法测出学生素质的真实整体发展水平。第三,闭卷考试一般客观题、记忆型题目较多,而以标准答案为评分标准,使得课程教学走向趋同,某种程度上说也阻抑了学生思想的开放性、创造性和个性的成长。[1]
(三)考试重结果轻过程。由于现行教育体系中过分夸大和倚重了考试,尤其是一两次综合性考试,在整个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过程中的效能,使得高职会计专业不可避免的注重考试的结果性。通过期末考试成绩评价来区分会计专业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高低,加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其他的过程性考试,导致学生把过多的精力关注在期末一两场考试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部分学生也因此产生了侥幸心理,考前要求教师点题目,突击背书。这样学生即使通过了考试,也没真正掌握本专业要求的能力。
(四)考试目的与“一教双证”脱节。“一教双证”就是将国家职业资格证的培训和考核纳入教学总体目标,在教学计划、课程内容中充分体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学习任务后,即可获得专科学历证书和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院校考试完全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不“搭界”。这种校内考试和社会职业认证考试现状,难以实现学生就业和社会职业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试制度的改革思考
(一)转变观念,明确方向
应从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 “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出发,建立“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念。做到培养目标明确,能力考核明确,考核方法全面、真实。因为会计教学目标是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又要让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因此,会计专业课程的考评也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过程性学习情况,除了平时作业,还有模拟实训、社会实践的考评,做到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注重。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综合性、创造性运用会计知识的能力,灵活的、开放的、全程的、科学的考核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2]
(二)建立全面多层次的会计专业考评体系
首先,在考试内容方面,要从以记忆为主,以知识储备为主的特点,转向考核学生由实践到理论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知识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以及整合梳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能力。考试命题时要做到:理论题与实践题相结合;记忆题与灵活性题相结合;计算题与分析论证题相结合;单一题与综合题相结合。
其次,考试方式要突出多样性,不仅局限于笔试,要改变进行性单一评价为过程性综合评价。[3]平时、期中、期末相结合;口试、笔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建立全面综合性考试新模式。如我学院本专业2010年下半年开始对原有的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以“做一套帐”的考试方法代替了原来的试卷考试,这种与会计整个工作的流程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考核方式就是一种全新的探索。
最后,结合新的考试方式,把成绩构成由集中评价转向多元化、多层次评价。对于专业课程考试成绩的评定,是平时成绩、实践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按比例综合计算。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考勤、课堂笔记、作业、讨论等考核成绩;实践成绩来自对指定阅读材料的总结分析、整体方案策划设计、开卷的模拟实习、大型案例调查报告或技能操作分析等考核成绩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则是以对理论知识的闭卷测试为考试成绩。可以看出三项成绩中实践成绩比值是加大,笔试成绩的比例则减少了,加强了对学生调查、研究、学习和运用能力的考察测评力度。如本专业的考核也不再是一卷定终身,而是采取平时,实训,期末三者按比例给出最后的成绩。
(三)重新定位考试目的,实现学生就业的“无缝对接”
作为高职院校,考试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督促学生学习和掌握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的知识,毕业后迅速地胜任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所以会计专业课程考试应当在结合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鉴定的基础上,尝试“以证加分”甚至是“以证代考”的考试模式。[4]建立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鉴定与相关课程接轨机制,直接与学分及课程挂钩。学生取得了某一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或通过了某个技术等级鉴定,就给其相关课程给予免考或增加其相应课程的学分。比如我们学院会计专业的《会计原理》的考核,只要学生取得对应的会计从业资格证就能免考,课程和资格证是紧密挂钩的。
(四)齐头并进,完善制度,确保考试模式的稳步运行
首先,作为高职院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来说考试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部分,要想把新的考试模式成功运行,绝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应当在遵循课程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适用性、可持续性和独特性的基础上,对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在内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梳理和改革,齐头并进,进而形成积极良性的循环体系。
其次,进一步完善考试管理联动体制,实现“上有政策文件支持,下有稳步践行”。教务主管部门要统一制定指导性文件,教研室要分解指派任务,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任务积极予以落实,从而实现三级联动,齐抓共管,从制度上保证改革的稳步运行。[5]
最后,要建立健全对考试结果的评价机制及反馈机制。要结合课程总结性考试和平时考核作为考试成绩来进行综合评价,平时考核成绩中的比重要加大,并施等级制、百分制及综合评分的方法。同时,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建立考试结果分析制度,建立合理的、有效的教学质量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
(责任编辑 远 扬)
[参考文献]
[1] 田芳. 高职教育专业考试改革探索[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
[2] 鲍建青. 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 财会通讯,2011.
[3] 刘宾雁. 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思路[J].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08.
[4] 刘新春. 高职会计考试改革探索[J]. 考试周刊,2009.
[5] 张嫚. 高职教育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探讨[J].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