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

2011-04-12周长积周雅傅娜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室内设计艺术设计装饰

周长积,周雅,傅娜

(1.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101;2.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与景观艺术研究基地,山东济南250101;3.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22)

0 引言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正面临着新老城市的建设与美化提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意识觉醒,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从业人员,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说是挑战,是因为虽然在该领域有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但是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总结,更缺乏与环保和生态理念的融合。能否走出这个误区,关系到能否实现城市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纵观我国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通过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历史的经验回顾与总结[1],便于我们了解过去,面对现实,以及展望未来,从而不断促进中国当代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

1 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历程

1.1 建国初期的建筑装饰设计

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始,我国的经济条件极为有限,经历了1949至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之后,又进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当时大部分项目的建设模式是规模小,见效快。50年代,我国建筑室内设计人才较少,设计力量薄弱,从事建筑设计和装饰设计人员主要来自旧中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和营造厂商的有限力量,有些建筑仅仅是恢复和加固,主体建筑项目缺乏,建筑装饰尚未起步。

1958年首都北京国庆工程的筹备工作中,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我国政府决定在首都北京兴建人民大会堂等国庆庆典工程,主要目的是规划建设大型标志性建筑,后来被称之为“首都十大建筑”。中国的建筑装饰以此开始起步。

人民大会堂的建筑规模极其宏大,不论是天水一色的天花设计、满天星吊顶及其照明,还是建筑主立面的装修细部等,都按照设计方案制作了相应比例的实物模型,同时对中西文化结合、民族传统形式等进行了反复论证与探索,以求最佳的理想效果。人民大会堂是立足于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的现实主义的建筑装饰的经典之作,它对我国初期建筑装饰的起步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不仅如此,还有民族文化宫、革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北京火车站(老站)、农业展览馆、中国美术馆、北京工业展览馆等十大建筑装饰,这些建筑都为我国建国初期的建筑装饰,探索出了民族文化设计的新道路。当时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雷圭元先生、常沙娜先生和奚小彭先生等为首的我国第一代建筑装饰专家,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设计教育的同时,带领全校师生和专家圆满完成了“十大建筑”的装饰设计和施工制作。并被载入了我国建筑装饰历史的光辉史册。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中国的建筑装饰处于逆境状态,甚至有些传统建筑设计与装饰作品被称为“封、资、修”的弃物,惨遭破坏,迫使许多专业设计人员纷纷改行,期间的建筑装饰设计行业休克十年之余。

1.2 改革开放时期的建筑室内设计

1.2.1 建筑室内设计的恢复与发展

1978年,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时代的需要,国民经济建设开始复苏,在改革开放较早的沿海地区,如深圳、广州等地,利用港、澳的信息和市场优势,将以旅游业为标志的大型公共建筑逐步发展起来。与此相适应并根据建筑市场发展规模与需要,成立了许多现代化装饰装修工程和传统的土木建筑工程的装饰装修公司。这种发展趋势影响了北京、上海、江苏、安徽等地,于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纷纷成立该类公司。

1.2.2 建筑室内设计的探索与竞争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的建设系统、轻工系统、经贸委系统等分别成立的注册建筑装饰公司有上万家,专业设计人员达到十余万。其中,一部分有实际工程经验的老设计师,专业知识结构全面,文化修养很高,创作了一些成熟的作品。如由设计师佘畯南、莫伯治先生主持设计的广州白天鹅宾馆室内装饰设计,中厅主题为“故乡水”,内有叠石瀑布,金亭濯月,折桥平台等,体现了岭南庭院风范,具有传统的地方风格特色;中央工艺美院何镇强等教授主持设计的中国大饭店“夏宫”,以其高雅的暖色调在空间组织和装饰处理方面的设计特色,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求新的特点,是新古典主义的典型作品;再如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其室内设计具有中国江南园林及民居的明显特征,黑、白、灰与菱、方、圆等设计元素巧妙结合,品质高雅具有很高的中西合璧的文化内涵,是新地方主义的现代旅游宾馆设计。

1.2.3 建筑室内设计的规模与壮大

八十年代在我国也相继出现了国外设计师的精典作品如:上海的波特曼大酒店、北京建国大饭店、凯宾斯基大酒店、西安的城市大酒店、天津的凯悦大酒店、济南的舜耕山庄等。建筑室内设计逐渐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国内外室内设计师思潮迭起,流派纷呈,推动了当时建筑室内设计的发展。但是,当时国内大部分专业设计人员还未受过本专业的基础教育和系统培训,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设计经验,曾经一度出现了“效果图表现大混战”以及“计算机拼图游戏”的不良局面。他们往往只是从现代时尚中拿来皮毛,只是追求空间视觉形象的相似,甚至滥用装饰材料,而呈现出的却只是一道舞台布景,往往只是从国外期刊杂志资料中模仿而已。对于所谓的流派、风格只是形式上的搬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真正从设计思想和设计原理上加以理解,东拼西凑,不伦不类,盲目抄袭欧陆风。

基于以上种种弊端,使整个室内设计领域面临着变革,建筑室内设计行业如何健康地排除干扰?如何减少和防止误区?唤起室内建筑师的职业觉醒?已成为行业急需规范的问题。于是,我国的学术团体和行业协会开始逐步形成和建立,如: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以及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等,他们对全社会建筑装饰及室内设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在全国高校和设计专业机构中的老专家、老教授和有社会责任感的职业设计师们,他们了解并适应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积极开展建筑室内设计学术交流和宣传普及工作。通过学会和协会机构经常性地组织设计大赛,涌现出许多年轻的设计新秀,同时开始出版并发表了许多室内设计理论专著和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特别是中央工艺美院的张绮曼教授和郑曙旸教授,经过数年潜心研究并编辑出版了《室内设计资料集》大型精典专业工具书,从而填补了室内设计专业大型专业工具书的空白,至今百看不厌,经久不衰。

然而,仅靠一个中央工艺美院来培养室内设计人才,是难以满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1987年,国家教委和建设部联合召开了专业论证会,会议决定在建筑综合院校中增设环境艺术设计和室内设计专业,从而拓宽了培养人才的领域,艺术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于是,上海同济大学、重庆建工学院以及山东建工学院等建筑院校相继创办了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由于当时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在我国归属工科类,因此建筑院校室内设计教学特色与艺术院校教学特色相比,既有共同点,也有所区别。建筑院校侧重于建筑室内空间关系与工程技术培养,强调功能、艺术与技术的总体融合;而艺术院校更多地侧重于空间艺术气氛的创造,强调陈设装饰艺术教育,这样各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对今后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科学而合理的。这样的办学模式也影响了建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发展,使其办学理念和眼界大大开阔,从而大大激活了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为我国建筑室内设计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后备力量[2]。

1.3 持续发展时期的环境艺术设计

1.3.1 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了建筑环境的发展

人类进入21世纪,随着全社会对生存环境的重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改革开放的力度逐步加大,内外交流更加频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广场、建筑群体星罗棋布,这使得室内设计师不仅仅埋头于工程项目,而是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和换脑的系统工程。这迫使设计师,不但必须要有一定的环境设计意识,而且还要开始把生态理念、科技手段、人文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入WTO后,中国的设计师应该向世界展示我国特有的建筑环境设计文化特色,同时建立对每个设计方案都精益求精和高度负责的意识。在室内设计师设计观念转型的时期,伴随着建筑设计思想的逐步成熟,室内设计流派和思想也逐渐趋向于稳定,设计师普遍关注的重点开始由单一装饰项目走向建筑室内外环境的营造,从室内空间设计向外部环境整体设计扩展,以至发展成为整体协调的设计思维创新能力。无论是城市规划设计师、建筑设计师还是室内设计师,他们对“大环境意识”这一现代意识的广泛认同,都将对我国现代环境设计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3-5]。

1.3.2 可持续发展下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随着跨世纪的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化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得到共识,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正是在世纪之交的背景下,从建筑室内设计中脱颖而出的。其基本设计理念,就是从单纯的产品意识向环境生态意识的转换。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行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总体布局中,处于协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重要位置。环境艺术设计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绿色设计,其核心的理念就是创造符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

国内学术界早已在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提出了大环境设计的概念,当时在中央工艺美院张绮曼教授和郑曙旸教授等权威人士的倡议下,并由国家教委批准,我国部分艺术与建筑院校中开始设立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和景观建筑专业等。在短短十多年间,全国共有400余所各类高等院校开办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当进入21世纪初,与环境设计相关的行业年产值就高达人民币数千亿元。

2004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举办并发起的首届“为中国而设计”大奖赛和高峰论坛,全国设计精英与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以其学术性和专业性在国内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将人们对于和谐、宜居、绿色环保的美好愿望体现在“为中国而设计”之中[6-7]。一些年轻新锐的优秀设计师也在此活动中脱颖而出,并对中国奥运会建筑与环境设计、北京国家大剧院城市景观环境建设、上海浦东新机场环境设计、深圳万科第五园和长城脚下的公社居住环境概念设计及全国大型城市的主体广场和景观大道的生态环境设计等产生诸多影响。此期,中国的环境设计师开始了把国际化水平作为追逐的目标。特别是在后奥运时代来临之时,中国当代建筑将以中国精神表达中华文化,而过渡到将中国智慧融入到当代建筑环境之中。目前国内环境艺术设计界水平虽与国际行业的发展仍有一定的差距,但差距明显地在缩小,这极大促进了建筑环境、城市环境、人居环境等的变革与发展。

2 展望

回顾过去,中国的建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经历了建国初期“十大建筑”装饰风艰难起步、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下室内设计的曲折探索、反思前行的生态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大发展的历程。如今,设计将成为人类对未来追求生活、生存质量需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同时融入了文化。探索本土设计的发展,形成有时代精神和文化特色的设计发展趋势,即“继承、创新、发展”将是未来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与取向[7-8]。

如何全面理解、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于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问题,是时代赋予环境艺术设计师的使命与责任,并在承担这一使命过程中,推进中国现代建筑环境设计文化的发展。为此提倡绿色低碳设计,与城市规划师、建筑设计师、风景园林师通力配合,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再生能源,以人为本,按照生态美学要求,基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城市广场、建筑环境、人居环境、园林景观以及工作娱乐休闲场所等进行空间、形态以及人为环境的综合设计,营造和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活环境空间。

[1]周长积.室内环境系统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宋变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生态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4):133.

[3]庄美娟,张玺.由建筑大师名作探析诱发的建筑价值认定的新思考[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8,23(6):535-538.

[4]周长积.空间精神[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

[5]韩海燕.浅谈新地方主义室内设计风格[J].华章:教学探索,2011(12):72.

[6]孙艺榕.现代室内设计中的绿色设计[J].消费导刊,2008(17):195.

[7]郑曙旸.设计艺术的社会价值体现[J].装饰,2004(11):10-11.

[8]王众.美学视角下的城市环境问题浅析[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7,22(5):417-420.

猜你喜欢

室内设计艺术设计装饰
室内设计作品
DOE深业上城店室内设计
鲤鱼旗装饰坠
《星.云.海》
《花月夜》
装饰圣诞树
作品三
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DIY节日装饰家
装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