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潭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历程及推进措施

2011-04-12湘潭市农机局

时代农机 2011年6期
关键词:湘潭市机具农机

■ 湘潭市农机局 邱 艳

湘潭市辖2区3县(市),59个乡镇,总人口28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8.05万人。拥有水田面积12.553万hm2、旱地1.37万hm2。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湘潭市的农机专业户和农机大户的数量倍增,农机专业合作社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2个亮点:第一个将党支部建在农机合作社,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第一个组建了集作业服务、农机制造、农机销售、使用维修、教育培训等于一体的“农机联合专业合作社”。因此,总结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发展过程,就是探索和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向更高级的阶级发展。

1 发展的初级阶段

(1)合作组织雏形。2006年,湘乡市龙洞乡农机大户沈雪光购买了全市第一台久保田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并在附近进行机收作业服务。为了提高机具使用效率和作业效益,沈雪光集合了5位先后购买了收割机的农民,开始走南闯北的跨区作业。当时联合的目的只是为了在他乡作业相互有个照应,高高兴兴外出、平平安安回来,有钱大家赚、有事共同担。这种合作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有组织无制度、约束无章、管理松散,以致内部摩擦与矛盾时有发生。多次联合外出作业的实践,使沈雪光心中萌发了组建一支有章法的专业合作社的念头。

(2)发展初级阶段。随着农机数量的增加,湘乡跨县跨市跨省作业的大中型机具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大,沈雪光等人寻求更好的组织管理形式的心情急切。在农机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2009年3月,沈雪光等8人发起成立了湘潭市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湘乡市龙腾农机合作社,沈雪光被推举为合作社董事长。合作社发展社员80余人,拥有农机具100多台套,其中大中型联合收割机36台、大中型拖拉机18台。此时,作业信息来源多渠道,规模作业、配套作业、跨区远程作业等初见成效,作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同时,各县(市、区)由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或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牵头组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发展,并争取各方面的资金扶持帮助。

2 发展的中级阶段

(1)提高组织化程度和作业效益。至2010底,湘潭市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0家,社员449人,固定总资产1637万元,拥有各类机具514台套,其中大中型联合收割机198台、大中型拖拉机57台、插秧机27台(其中3台高速插秧机)。此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制度逐步建立。2010年,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服务面积达10667hm2(16万亩),其中机耕3600hm2、机插580hm2(占全市机插秧面积的55.4%)、机收6333hm2、跨区作业3466.7hm2。作业服务收入2000多万元,其中田间作业收入1965.9万元、运输作业收入40.2万元。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业服务,使分散经营的农田和农机具得到初步整合,提高了耕地利用率、机具作业效益和作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2011年,湘潭县茶恩寺镇孝成农机合作社在市县农机部门和农艺部门支持下,早稻机械化育秧取得成功,机插时除合作社自有6台插秧机外,还通过县农机局协调调集了6台插秧机(其中2台高速插秧机),使合作社承包的机插秧作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2)推进作业服务产业化。2010年,在农机部门指导和龙洞镇政府支持下,湘乡市龙腾农机合作社建成了“龙腾乡五千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有效地实现了土地流转及全程机械化作业。合作社组建了机耕、机插、植保、机收等专业队,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行组织化管理与规模化服务,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合作社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委员会,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合作社得到充分发挥。2010年合作社社员人均年收入6多万元,其中跨区作业人员年收入达10万元。同年还获得湘乡市政府规模农业生产奖奖金1万元及湘乡市农机局科技特派员项目资助金2万元。湘潭县茶恩寺镇孝成农机合作社,2011年与白石铺镇、茶恩寺镇的农民签订耕地承包及机械作业服务协议,同时对承包的千亩水田与“聚宝米业有限公司”商定了粮食收购事项,使水稻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及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化。

(3)探索规模化发展新路子。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机专业合作社,湘潭市农机部门大胆尝试,引导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等转变经营服务模式,积极探索规模化发展新路子。经过几个月的筹划与协调,2010年4月11日,正式注册的“湘乡市九龙农机联合专业合作社”(简称“九龙联社)挂牌成立,这是湖南第一家经工商登记的农机联合合作社。“九龙联社”集农机作业服务、农机销售、农机制造、使用维修、教育培训等于一体,形成集团化管理与规模化效应。农机作业服务又以机插秧技术推广为主,配套机耕、机收、机械化植保等作业服务。目前,“九龙联社”有发起股东7人,成员单位70多家,从业人员515人,固定资产7333.5万元,经营收入过亿元。“九龙联社”的运行,创新了机制、创造了效益,是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的一大跨越。

3 向高级阶段推进的对策措施

2010年国务院22号文《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示范农机合作社,带动大型、复式、高性能农机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探索发展农机作业公司,促进农机服务主体多元化。国家给农机合作社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湘潭市的现状与实际,农机合作社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目标应是成长为现代农业产业化企业,但要推动此目标的实现还须采取多种配套措施与对策。

(1)加快耕土地流转步伐。目前,农村土地以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一定几十年不变,农民认为土地流转是自己的事,与集体没有多大的关系,致使土地流转不畅,很难做到大面积统种统管与规模化经营。建议出台耕地流转经营鼓励政策,特别是对弃耕抛荒或疏于经营管理的耕地采取强制流转措施,以便足农机合作社及种粮大户发展规模经营。

(2)制定扶持政策。农机合作社规模的扩大,需要引进大中型高性能机具,机具的增加需要建筑机库机房,日常技术保养和维修需要场地及添置设备工具,这些建设与装备都需要大量资金,全部由农民自筹确实困难。而银行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诚信持怀疑态度,申请贷款难。建议相关部门在用地安排、注册登记、税费减免、农村信贷等多方面全面支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同时政府应整合支农资金,向农机合作社实行倾斜扶持;建立发展奖励机制,对运作规范、形成规模能力、业绩突出的农机合作社组织实行政府奖励,扶持其做大做强。

(3)提高合作社的企业化管理水平。市县政府应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加强指导、加大宣传,提高农民入社的积极性。同时要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水平与服务技能。目前,合作社的发起人多数为当地农民,虽然是有一定技能和经济实力的能人,但现代管理知识缺乏,难以推动合作社发展成现代农业产业企业。因此,农机部门要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训服务,优先安排合作社社员进行专业技能、财务管理、营销技巧、信息收集等专业培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素质。

猜你喜欢

湘潭市机具农机
沃得农机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湘潭市:感悟百年党史,践行初心使命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不一样的农机展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湘潭市老年大学学员作品 展示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六种经济作物实用新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