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视野下美国新聘教师的职业认同
2011-04-12王海英
王海英
(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教师职业认同,融合社会学与心理学概念,在近几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根据古德森和寇勒(Goodson,I.F.&Cole,A.L.)的定义,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教师作为个人和职业者,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工作,受学校内外和教室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产生的完全认可的情绪体验或心理感受。[1]由此看来,教师职业认同的构建是非单因素的,涉及对工作环境、教学对象、单位同事、学校领导、教育体制等的满意度感知和对工作中遇见的正面因素、负面问题的反思等。其中,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学取得良好成果。所以师生关系这一因素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认同。本文在回顾教师对师生关系认同的理论基础上,介绍美国在这方面通过“工作联盟”帮助新聘任教师树立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策略,以期引起人们对于国内新教师职业认同感的重视。
一、教师对师生关系认同的理论基础及意义
师生关系技能是教师的培训、持续的专业发展、职业认同的建构及维持的核心成分。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的人本主义理论和约翰·波尔比(John Bowlby)的情感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为此提供了逻辑和理论基础。这两个理论都源于心理学领域,应用范围较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延伸,都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罗杰斯强调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与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他提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须具备三个要素:首先是真实性(realness),即真实或表里一致,指师生关系应当坦诚如实,不虚饰情感,不粉饰缺点;其次是珍视,接受和信赖(prizing,acceptance and trust),指教师应当充分地尊重学生,认可每个学生作为独立个体所具有的自身价值,善于倾听其意见,重视其情感,欣赏并赞扬其优点,宽容其缺点,维护学生的自尊与爱好,相信学生能自己做出明智的选择和决定;再次是移情性理解(empathetic understanding),指的是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对世界的态度,这样才能进入其内心世界,建立稳固的师生关系。
波尔比是一位杰出的儿童精神病学家,在他创立的依附理论中,孩童时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成人时期,孩子的依附对日后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他认为应该直接针对婴儿期做研究﹐但不只是依靠成人那有可能已被扭曲的回溯。依附理论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关注,他们认为教室里良好的关系,就是由师生之间的安全型依附(attachment security)决定和巩固的。安全型依附的人容易和别人发展出成熟、持久的关系。具有安全型依附的教师应该象精神治疗家对患者和家长对待孩子一样,尊重学生,平易近人,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同时具备渊博的学科知识,较高水平的教学技能 (这也是罗杰斯的核心条件),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发展他们的个性,从而实现教育目的,教师因此获得了精神回报,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教师教学投入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忠诚及信赖,也会表现为学习投入,这样可以减少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没有安全型依附,当遇到任何个人或教育困难时,很可能怪怨学生。而对教师没有安全型依附的学生就有可能扰乱课堂秩序,阻碍课堂教学正常进行。这种情形下,教师无法对教学全身心投入,而是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到管理课堂秩序上,不免会引起教师对教学效能感的怀疑,从而产生教师职业倦怠。
二、美国帮助新聘教师实现职业认同的实践
教师职前培训注重的是教学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这最多只能帮助他们做好进入本职业的准备,而无法系统地掌握关系技能。尽管学生的课桌和教师的讲台之间只有很短的一段空间距离,但可能有一段最长的心理距离,新教师必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跨越它。根据波尔比和罗杰斯的观点,工作联盟(working alliance)有助于形成积极的教育成果,即教师和学生,指导教师和新教师的关系通过工作联盟协调起来,建立和谐的关系,掌握合理的关系技能。为支持和评估新教师的职业认同,美国提出 “替代性教师教育证书计划”(Alternative Certification Program,ACP)。根据这个计划,工作联盟中的指导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培养新聘教师的职业认同。这个计划为指导教师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有利于他们和新教师形成安全型依附,同时也为指导教师和新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学习者)形成和继续发展他们的职业认同提供了机会。这种关系的形成有助于新教师在职业及个人发展上的共同提高(Ganser &Koskela 1997)。[2]
首先,指导教师可以示范一对多的关系模式,这正是新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的关系模式;其次,具有安全型依附的指导教师通过罗杰斯理论的对话和教导法,为没有安全型依附的新教师提供正确的情感体验,让新教师有意无意地具备预测和防备缺少安全型依附的学生的不良行为。再次,在新教师离开培训机构,走上教师岗位的时候,指导教师可以为新聘教师提供持续的支持。Brott和Kajs将这些关系技能具体化:[3]
注意和倾听(attending and listening)。指导老师不仅要注重说话的内容,而且要注重说话的方式,以及对非言语行为的感知 (如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手势)。这些行为需要从较广的范围及不同角度理解:如个体的行为,自然特征、文化层面和地理影响。同时,指导教师应当倾听职前教师的想法、感情和行为趋向等各方面的内容,并予以及时的鼓舞、支持及引导。
反思和澄清(reflecting and clarifying)。指导教师需要及时反思新教师言谈间传递的内容和感情,以表明自身的想法和观点。通过运用人际技能解释、总结和反思职前教师的感知和意义。
质疑和应对(challenging and confronting)。在与职前教师形成巩固的“工作联盟”(working alliance)之后,指导教师可以运用这个技能,介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新教师的挑战应当是有针对性的,直接的。这样可以帮助新教师了解教学环境的现实,辨别、诊察、控制和调整效率低的行为。
在这种关系模式下,指导教师和新教师协同工作,改善工作方式,利用各种交流渠道,分享正确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了解对方及自身,双方都从中受益。在这种互相信赖的工作联盟关系中,大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而团结一致、相互协作、体现出极强的团队精神,使得新教师和指导教师的职业认同得到逐步完善。但是,在传统观念里,教师的工作性质独立性较强,教师之间似乎不需要合作,更无需谈 “工作联盟”了。这种孤立的学校文化和个人主义的教师意识倾向,严重影响到教师的职业认同,引起教师职业倦怠、阻碍教师专业发展、导致教师观念日益趋向保守和封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批评。在教师合作专业发展成为国际潮流的今天,教师间的团结与信任,为达成学校目标和促进学生成长而相互合作与互动,即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将势必会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工作士气及认同感的重要手段。[4]
三、我国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及对新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培养策略
在我国,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逐渐淡化,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群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及教育信息公开化,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教师原有的专业性特征、学科知识的权威已渐渐消失。同时,教育作为一个人与人相互交流的活动过程,是长期、缓慢、潜移默化的,作为教师,在某个有限时段内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但效果很难即时明晰地显现出来。所以,教师很容易面临较多的职业挫败感,在全社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Job Burnout)和“厌教”现象,教师职业认同感急剧下降,[5]主要表现为十分脆弱,易受伤害,缺乏安全感,情绪低落,工作热情不高,牢骚满腹,成就感低落等。据2007年1月5日《中国教育报》报道,教育部曾经对近3万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18%的教师希望的子女将来也从事教师职业,63%的农村教师不希望子女将来也成为教师。对中国教师攻击行为的调查研究表明,相当数目的教师和许多学生之间关系不够融洽,甚至十分紧张。2004年底 “中国人力资源网”等媒体启动的 “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数据显示,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居第三位(50.34%),这种现象在新教师中尤其明显。[6]
鉴于此,我们应当帮助新教师从心底认可或接受该职业,激发他们的教师职业神圣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理解和支持,培养他们的师生关系认同感。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来自于过硬的专业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贯穿于其职业生涯的全过程,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的质量和时间是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重要保障。学校及各部门领导应当给新教师提供更多机会加强自身的专业及职业道德修养。为他们的持续专业化发展提供资源和进行某种形式的规范。这样做有助于培养新教师的自信心及职业道德感。比如经常参与到某种形式的专业化发展活动中去,以获得有意义和具有联系性的专业化学习经验,或者参加专门领域有效的,密集和持续的,深度学习的专业化发展;而不是经常停留在形式化且时间较短的训练上。[7]
良好的教师工作环境可以帮助新教师尽快找到归属感。[8]众所周知,教师进行高质量的教学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做保障,这种环境至少应包括下列要素:领导层支持工作,团队关系融洽,教师有诸多机会进行反思和决策,获取资源和建议条件便利,工作负担科学合理等等。比如,给新聘教师分配的教学任务不宜太重,授课班容量要适度,以使他们有足够的精力与众多学生形成安全型依附,并有备课和观摩其他教师的时间;实行职业导师制,给指导教师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对新教师进行专业上的帮助和支持。二者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协作的关系,而非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这种模式向新教师传递出的信息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认同并重。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机会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由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当全面了解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所起到作用,通过对话等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理解其内在兴趣,并提供适当条件,以促进学生的自发学习,而不是以强制手段,否定、扭曲、磨煞其本性,这将直接影响到教师认同感的形成。[9]同时,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信任,让学生自由学习,并重视其情感释放和情绪的表达,对学生的选择也应当积极肯定、支持,适时给予其必要的帮助,做到知情合一。在加强师生关系的同时,提高自我的职业认同观感。
四、结语
影响教师职业认同形成的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如知识、教学、校内人际关系、学科内容、家庭、政策背景、工作条件等。本文中提到的教师对师生关系认同的理论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师生关系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为我们致力于培养教师认同感提供了理论依据,尤其是对于新教师能否胜任教师工作起到指导性的作用。美国在这方面通过“工作联盟”帮助新聘任教师树立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策略,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借鉴。我们可以利用学校内部的条件帮助及指点新教师应对各类工作中的困难。同时,培养新教师坚实的职业认同离不开全社会以及各类教育机构的努力。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各项教改措施的实施及开展,对教师人才需求提高的客观问题更突现出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言传身教的教育者,教师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理解和支持。[10]我国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加之良好的社会氛围,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其教师职业认同感。也只有这样的协力合作,新教师才可能胜任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我们才会拥有健康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1]Goodson I F &Cole A L.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constructing identity and community[J].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1994,21(1):85-105.
[2]Ganser T &Koskela R.A comparison of six Wisconsin mentoring programs for beginning teachers[J].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Bulletin,1997(81):71-80.
[3]Brott P E &Kajs L T.Developing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First-Year Teachers through a“Working Alliance”[J].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lternative Certification,2001,11(4):35.
[4]牛园园.如何增强当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J].考试周刊,2011(12):24.
[5]焦其文.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5(5):17-18.
[6]冯大鸣.教师的疲惫与疲惫的教师:问题与对策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34.
[7]魏淑华.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研究述评 [J].上海教育科研,2005(3):67.
[8]Cattley Georgina.Emergency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for the pre-service teacher[J].International Education Journal,2007,8(2):337-347.
[9]Fessler R &Christensen J C著,董丽敏,高耀明译.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99-132.
[10]马雷.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队伍稳定 [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0(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