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要为全民阅读、构建和谐的学习型社会服务

2011-04-12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福建省厦门市361021潘文杰

河北科技图苑 2011年1期
关键词:国民全民读书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福建省厦门市 361021〕 潘文杰

有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近几年全民阅读的概念逐渐被众人所知。 2009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个月内就两次谈到了全民阅读。一次在与海内外亿万网民交流时,温家宝总理说:“我愿意看到人们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另一次是在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国家图书馆时说:“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书籍不能改变世界,但读书可以改变人,而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温总理的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阅读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文明演进的希望,构建和谐社会一定是书香社会,而阅读一定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我国的全民阅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我国推广全民阅读活动概述

早在 1995年 11月 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将每年的 4月 23日正式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并于次年更名为“世界读书日”。 1997年 1月,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等九部委共同发出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了以“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为宗旨的“知识工程”,组织图书馆知识服务宣传周活动。 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2006年世界读书日,中宣传部等十一个部委向全社会发出了开展全民阅读的倡议,号召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团体,积极开展全民读书活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终生学习,多读书、读好书,让全民人人有书读,家家有书香。

近年来,中国图书馆学会不遗余力地为推动全民阅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以庆祝世界读书日为契机,中国图书馆学会已连续七年在全国图书馆界开展了主题鲜明的全民阅读活动:2003年 12月,开展了“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命质量”的主题活动;2004年4月~ 6月,开展了主题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阅读社会”的活动;2005年 4月~ 6月,开展了“阅读丰富人生,共建和谐社会”的主题活动并体现推出评价机制的特色;2006年4月,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了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开展了“图书馆:公众的权益和选择——来吧,到这里读书”的主题活动;2007年4月,开展了主题内容为“图书馆:阅读社会的家园”的活动,还举办了首届全民阅读论坛;2008年4月,开展了“走向阅读社会,共享阅读快乐”的主题活动;2009年4月~ 2010年 4月,定为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主题是“让我们在阅读中一起成长”。

图书馆是知识信息的宝库和终身教育的学校,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开放性的特点,其承担的社会职能日益增强,在全民阅读的兴起和发展中,无疑成为重要的平台和坚实的载体,担当重要职责,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图书馆已成为社会各界举办阅读活动的中坚力量。

二、我国国民阅读现状及其原因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进行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最终结果于 2010年 4月19日在北京发布。较之前6次国民阅读调查,本次国民阅读调查执行样本城市为57个,覆盖了我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调查最终有效问卷19 005份。调查显示,2009年我国18岁至 70岁国民中,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为 72%,比2008年的 69.7%增长了2.3%。我国 18岁至70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0.1%,比2008年的49.3%增长了0.8%。调查发现,58.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对个人阅读情况表示不满意的占32.1%。即便在阅读人群中,也存在一些软肋,深度阅读和精阅读在减少,而娱乐阅读和浅阅读在增多。数字化阅读持续增长,其先进性的功能无法遏制,国民中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比例达24.6%,比2008年的24.5%增长了0.1个百分点。这其中,分别有 16.7%的国民通过网络在线阅读、14.9%的国民接触过手机阅读、1.3%的国民使用其他手持阅读器进行数字化阅读。导致我国全民阅读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时代媒体的多元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2009年我国国民上网率为 41%,人均上网时间每天达34.09分钟),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由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转变为电子媒体、网络媒体、广播媒体、纸质媒体等多种媒体并存。网络媒体集三大传统媒体的诸多优势为一体,是跨媒体的数字化媒体,具有即时性、海量性、互动性、多媒体性等个性化特点,网络传播采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动画等多种形式,丰富了报道手段,使新闻更为直观、形象、生动,突出的优越性使其成为人们接受新信息新知识的主要途径;相反,图书、期刊等纸质媒体成为获取信息与知识的辅助工具。

(二)功利性目的强,人文阅读少

现在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手段在崛起,但是功利阅读和浅阅读仍是主流。“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实用主义,仍是人们读书的主要态度。经济低迷,财经类图书走高;就业困难,职场类图书热销;富贵病增多,健康类图书受追捧……无论是出版商还是读者,跟风扎堆现象都比较严重,而陶冶情操的经典人文阅读、品味人生的深层次阅读仍旧稀缺。

(三)出版界存在大量泡沫图书

一些出版商在市场面前迷失自我,失去了自己对读者、对市场的判断力,追求短期的效应,强调市场利润的最大化。这就直接导致了图书质量不高,存在大量的泡沫图书,具有可读性的深层次图书少之又少。而图书市场上,大多是低水平重复版本的图书,缺乏创新意识,难以吸引人们去阅读。现在读书基本上还是一种在快餐消费的背景下,图书的质量尤其关键,人们需要一种直达心灵的书籍来陪伴成长。

(四)中国应试教育不利于阅读习惯培养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不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水平,与升学无关的课外阅读是被压制的。有位学者曾说过,不让孩子看课外书,却试图通过上作文辅导班来提高语文水平,这简直是南辕北辙。在青少年时期,应增加课外阅读量,尤其是人文阅读,从小就培养孩子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当习惯成自然,对孩子的成长则大有裨益。

三、图书馆为全民阅读、构建和谐学习型社会服务的对策

(一)加强舆论宣传,营造社会全民阅读氛围

全民阅读的推进需要广大媒体特别是社会媒体的大力支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舆论宣传渠道,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协作,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共同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使人们充分意识到,在人心浮躁的时代,鼓励读书、提倡阅读、营造书香社会是非常有必要的。图书馆应利用其丰富、独特的文化教育资源,多角度、全方位地加强舆论宣传,将人类创造、积累的文化精粹、智慧精神和阅历经验传授给广大读者,激发人们阅读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阅读意识,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4月末至 5月未的“全民读书月”、6月初的“图书馆宣传周”等关键时刻,图书馆应充分抓住机遇,开展一系列倡导全民阅读的活动。如加强读者辅导教育工作,组织多种形式讲座,优秀图书推荐,读书征文、竞赛活动,推介好的读书方法和经验等,以此营造社会阅读的氛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明确阅读目的,提高读者阅读水平,从而逐渐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让终身学习、毕生阅读成为全体国民的一种习惯和风尚。

(二)加强用户导读工作,提高阅读能力

处在网络环境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用户,既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生活、工作节奏都很快,没有时间去研究读什么书、怎样读书等问题。图书馆应加强用户的导读工作,对读者进行正确引导,纠正错误的阅读倾向和不良阅读习惯,应采取不同方式吸引读者,主动影响其阅读行为,培养阅读技巧和方法,帮助读者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益。在倡导全民阅读时,图书馆的导读工作方法有传授读者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开发读者潜能、开展各种形式的借阅指导,如有目的地向读者推荐适用的、优秀的书籍,对青少年读者要引导他们有系统地阅读书刊,提高阅读能力和效率,提高阅读修养。

(三)努力延伸图书馆服务触角,促进知识流动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中不少农民家庭除了孩子上学用的课本外,家里连一本其他的书都没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化的发展,农民的职业成分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农民读者的信息意识普遍增强,需要广泛阅读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文献,以求发家致富之路,同时也需要阅读具有浓郁生活气息、通俗性、娱乐性的文艺作品。阅读是提高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广大农民来说尤其重要。我国应该将推进全民阅读的重点放在广大的农村,从而提高农民素质。针对目前多数农村还未建立图书室的实际,图书馆应定期开展送书下乡、信息咨询服务、阅读现状问卷调查及有关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捐赠捐献图书、捐建农家书屋工程等活动,满足农村读者的特殊化的阅读需求。

(四)发挥数字资源建设,加强网络阅读指导

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使人类的阅读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程度。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调查,国民网上阅读的人数比例每年正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网络既为读者的阅读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扩大了视野,同时也可能造成人们阅读兴趣的泛化和感情的缺失。网络化信息时代,图书馆将传统的阅读指导延伸于网络之上,以网络环境为活动空间,引导读者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基础,做好网络导引工作,加强网络阅读指导,在网上发布推荐书目、书评等信息,组织网上征文、知识竞赛,开展网上查询、借阅馆藏文献服务。建立图书馆专门的网络阅读板块、网络社区,利用论坛、BBS、QQ、聊天室等形式,开展阅读交流心得讨论活动。网络信息资源在物理结构上是一种虚拟的而且又是分散性、无序性的资源,令人束手无策,图书馆可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组织阅读资源,推进网络阅读与图书馆阅读指导工作的整合,推荐优秀电子图书或网站,引导广大的网络用户有选择性地阅读、浏览书籍,同时培养读者迅速有效地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读者的网络阅读效率,做好网络阅读工作。

(五)重视早期阅读培养,推广家庭为主的社区阅读

来自德国教育专家的一项研究认为,如果一个人在13岁到15岁之前,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对书的感情,那么他今后的一生中,将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阅读的大门会永远对他关闭。由此可见,图书馆作为社会的教育机构,承担起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的重任,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搭建以原创性、知识性、趣味性、简单性、互动参与性为特色的阅读平台。图书馆重视少年儿童时期的阅读培养,配合中小学校教育,协助中小学开设阅读课,并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课外阅读活动,增加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实施以家庭计量的读书计划,将家庭读书纳入文明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如今我国相当多的青少年缺乏阅读习惯,将阅读视为强加的任务,而体会不到读书能改变命运的千古真理和阅读的乐趣。图书馆应该在阅读上加大引导力度、健全引导机制,研究家庭成员的阅读心理、阅读动机、阅读兴趣,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变化,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切实做好导读工作,鼓励建设家庭图书架,形成“书香家庭”。

(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联合社会各界力量

全民阅读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一项长期的、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图书馆为全民阅读的推广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然而要营造全民阅读的环境,构建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仅有图书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如政府的政策导向,教育部门、出版商和书店等企事业机构的共建,协会和民间组织的参与、传媒机构的宣传,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国家要制定相关政策,宏观上引导全民阅读活动,主要解决全国和地方范围内比较重大的读书问题,同时注重对图书市场的监管,积极发挥图书馆在知识传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资金缺乏、人员短缺的问题一直是图书馆开展阅读活动的掣肘,图书馆应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还可以与不同商业机构合作,筹集经费,甚至利用各界资源建立阅读专项基金。这样,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就有了长期稳定的资金保证。至于人员短缺问题,图书馆目前最好的方式是通过招募志愿者,吸引社会上对全民阅读活动有兴趣的热心人士积极参与,共创和谐的学习型社会。

四、 结 束 语

全民阅读活动的蓬勃兴起,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改变着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是图书馆发展的真正动力。图书馆在全民阅读平台上履行着开展社会教育的职责。图书馆应抓住这一机遇,丰富阅读资源,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大力引导社会阅读,跟踪各地开展社会阅读活动的最新动态,及时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为营造全民阅读的书香社会贡献力量,努力促进和谐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1]第七次国民阅读调查:超三层国民不满读书现状 [EB/OL]. [2010-7-25].h ttp://www.tianjinw e.com/rollnew s/w y/201004/t20100420-769485.h tm l.

[2]王志军.公共图书馆与全民阅读 [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28(3):67~69.

[3]洪文梅.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作用与对策探讨 [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7):86~ 88.

[4]蔡平秋.关注全民阅读,提升文化素养——对我国全民阅读率低下的探讨 [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7,(5):55~ 57.

[5]徐进.图书馆学会如何在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作用 [J].图书馆建设,2007,(2):114~ 116.

[6]熊培松.如何发挥图书馆在促进全民阅读、构建阅读社会中的作用 [J].黑龙江档案,2009,(5):56~ 56.

[7]董晨,王宏伟,徐晨卉.全民阅读,离我们还有多远 [N].新华日报,2009-03-04(B07).

[8]周丹.图书馆:全民阅读的心脏 [J].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2009,(7):25~ 26.

猜你喜欢

国民全民读书
全民·爱·阅读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高地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可持续全民医保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我们一起读书吧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