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列汉诺夫的史学方法论及其评价

2011-04-12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7期
关键词:三联书店唯物史观方法论

李 杰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91)

普列汉诺夫的史学方法论及其评价

李 杰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91)

普列汉诺夫的史学方法论坚持了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从经济状况寻找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从经济、政治、文化、宗教、道德等历史因素的相互作用阐述历史过程等基本原理。特别是提倡将哲学方法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看待,把促进唯物史观理论发展作为历史研究的任务加以强调,为发展唯物史观史学方法论做出了贡献。但将相互作用理解为折衷主义则体现了其局限性。

普列汉诺夫;史学方法论;唯物史观

进入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一个突出方面是,总结80年来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的实践经验教训,从中寻找和奠定新世纪史学发展的新起点、目标和方法论。普列汉诺夫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他的史学思想对1949年以来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普列汉诺夫的史学方法论,科学地评价其功绩与局限,对于中国史学界进行唯物史观史学方法论的经验总结可以起到借鉴作用。以下我们先梳理普列汉诺夫史学方法论的内容,然后做出评价。

一、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它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普列汉诺夫认为唯物史观是进行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史学方法论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如何在历史研究中运用唯物史观。但他认为,唯物史观是一种哲学,而且这种哲学来源于黑格尔哲学。要掌握唯物史观必须掌握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为此,他将辩证法作为哲学方法看待,阐述了哲学方法对于历史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普列汉诺夫认为,将哲学作为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这种做法来源于黑格尔。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中,运用哲学对人类历史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如黑格尔自己就说过,“哲学中主要的是方法,而不是结果”,①《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728页。“方法是任何哲学体系的灵魂”。②《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4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年版,第38页。普列汉诺夫指出,黑格尔曾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述了辩证法的作用和意义。他强调:“黑格尔说过:‘辩证法是……科学研究工作的灵魂,是科学内容借以取得内在联系和必然性的唯一的原则’”。③《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494页。普列汉诺夫十分重视上述黑格尔把辩证法作为研究历史的方法看待的思想,认为它“不仅是力求在理论上树立正确世界观的思想家所必须掌握,而且是一切自觉地力求改变其周围社会制度的实际活动家所必须掌握”的方法。在普列汉诺夫看来,辩证法是确立科学世界观和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方法。

具体说,哲学方法或者说辩证法在历史研究中具有那些作用呢?普列汉诺夫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第一,辩证法使人们得以把历史看作一个有规律的过程,这使历史研究成为了科学。他说:“辩证方法应用在社会现象上(我们仅仅就这一方面说),就造成了一个全盘的革命。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靠这个方法得到了把人类历史当作一个有规律的过程的看法。”④《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143页。第二,辩证法提供了判断事物的相互作用的观点,使我们可以正确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结果。他在论述如何把人类历史看作一个合乎规律的、必然的过程时说,如果掌握了辩证法,“就不由得要想起辩证法的因果学说”,就会知道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替位置,“在此时或此地是结果的东西,在彼时或彼地会成为原因,反之亦然”。①《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4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年版,第39、85、21页。《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 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年版,第185、185、706、753、751、753 页。在论述如何看待个人活动和历史过程的相互作用时说:“个人活动与事物自然发展过程的对立,……在理论上是完全站不住的。事物的自然过程不排除个人的作用,而是相反,以这种作用为前提,是经过它来完成的。对于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整个问题在于阐明哪些社会条件造成某一个人的活动,哪些条件促进和妨碍这种活动。”②普列汉诺夫:《俄国社会思想史》第3卷,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99页。《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 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年版,第185、185、706、753、751、753 页。第三,辩证法给我们指出了如何追求真理的道路,要求我们在科学研究中“不能作任何绝对的论断”。“因为绝对的断定必然会是抽象的,而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总是具体的,并且一切都是依地点和时间的状况为转移的。”③《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787、787页。普列汉诺夫在研究空想社会主义如何向科学社会主义过渡时,把这一转变归功于辩证法的运用。他指出:“如果说马克思曾予空想主义以致命的打击,那他就应该归功于他从黑格尔那里借来的……那个方法。黑格尔的方法之所以好,正是因为它排除了对事物作抽象判断的可能性,并且要求从时间和地点的条件的观点去估计事物。”④《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787、787页。他在评价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历史上的贡献时,也正是依据辩证的方法。他说:“我们站在马克思的观点上,可以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理论论断和实际计划中的许多东西加以指责。但是,对他的时代和他的国家来说,甚至现在我们应该认为是错误的他的那些观点,也终究是极其重要和有益的,因为它们激发了俄国的思想,并且把俄国思想推上了它在前时期未能走上的道路,即推上了研究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的道路。”⑤《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4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年版,第39、85、21页。第四,辩证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正确的方法,而正确方法的运用,是科学研究少犯错误的保证。普列汉诺夫说:“黑格尔在自己的哲学中给有关方法的问题以这样重要的地位,不是徒然的,……结果里面如有错误,在进一步应用正确的方法的时候一定会被发现和被纠正,至于错误的方法则相反,只是在罕有的个别场合可以得到与某一个个别真理不相矛盾的结果。”⑥《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 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年版,第185、185、706、753、751、753 页。

普列汉诺夫指出,掌握辩证法是必要的,但是并不容易做到。一个社会或者一个研究工作者,缺乏哲学修养是掌握不了辩证法的。他说:“严肃地对待方法论上的问题只有在受过严肃哲学教育的社会才可能。”⑦《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 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年版,第185、185、706、753、751、753 页。他指出,俄国学术界由于反对黑格尔,“对他的那顶不久以前还在他们眼里备受尊敬的‘哲学帽子’大加嘲弄”,结果“降低了自己的理论要求的严格性,放弃了用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来证明自己的否定的正确性的思想,而满足于使这种否定符合他们自己的情绪”。⑧《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4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年版,第39、85、21页。普列汉诺夫认为,这种情绪化的做法,以偏执代替理性,曾导致俄国学术界理论思维水平的下降。

二、唯物史观是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也将在历史研究中得到发展

普列汉诺夫认为,把唯物史观运用到历史研究中,使历史学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它改变了人们用意识说明历史发展的状况,转而以社会的经济状况解释历史,特别是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状况说明历史发展的规律。这种做法,为正确地揭示历史发展的原因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而为历史学成为科学奠定了基础。

普列汉诺夫认为,在唯物史观诞生以前,人们用人性、地理环境、意识等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都不能使历史学成为科学。他说:“当学者以人性为最高级的审判官时,他们必然地应该用人们的观点、他们的意识的活动来解释社会现象;可是意识的活动乃是人的这样一种活动,它必然被他认为是自由的活动。自由的活动排斥着关于必然性的、即规律性的概念,而规律性乃是任何科学地解释现象的必要的基础。关于自由的概念遮蔽了关于必然性的概念,这便妨害了科学的发展。”⑨《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 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年版,第185、185、706、753、751、753 页。

普列汉诺夫认为,在唯物史观已经诞生的时代,整理长期积累的丰富的历史资料,使历史学上升为科学,是时代提出的任务。他说:“社会科学和哲学的以前的历史积累了‘堆积如山’的矛盾,坚持地要求得到解决。”⑩《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 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年版,第185、185、706、753、751、753 页。而要完成这项任务,急需一种科学方法的介入,这种科学方法就是唯物史观。他指出,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使历史学成为了科学,这犹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生物学领域中实现的革命一样。普列汉诺夫说:“用达尔文的观点表述物种的全部长期的历史——这是现代科学的理想。……用这种观点才能理解物种的历史。在现代历史科学上情形亦完全一样”,1《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4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年版,第39、85、21页。《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 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年版,第185、185、706、753、751、753 页。唯物史观理论出现以后,“借助于它们将解决一切烦扰着以前思想家的矛盾”。2普列汉诺夫:《俄国社会思想史》第3卷,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99页。《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 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年版,第185、185、706、753、751、753 页。

普列汉诺夫具体地论述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及其对于历史学的意义。他论述道,唯物史观是由“‘几个具有综合性的,彼此极密切地联系着的思想’组成的”。①《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753、753页。这即是,“为了生产,人们就必定要跟自然界发生一定的关系。不仅如此,社会生产过程还以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为前提。生产者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决定了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在历史上,生产力每向前跨进一大步,就会引起生产者的相互关系以及整个社会结构的一系列变革”。②《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227-228、384、720、162页。他认为,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研究促使历史学发生的变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唯物主义历史观是使我们有可能把人类历史当作有其自己规律的过程来理解的唯一理论。换言之,这是对历史的唯一的科学的说明”③《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227-228、384、720、162页。。第二,唯物主义历史观既然提供了从必然性的观点来看社会的人之自觉的活动的可能性,因此就替历史学之过渡到科学的水平铺平了道路。第三,历史被看作一门科学的历史,“它不仅仅研究现象是怎样发生的,而且希望知道现象为什么那样发生而不按其他方式发生”④《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227-228、384、720、162页。。这就是说,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和动力,只有依据唯物史观才能找到科学的途径。

普列汉诺夫认为,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研究,其基本要求是将它作为科学方法运用,决不应将其作为固定不变的原则照搬。方法是唯物史观的生命力,将唯物史观作为方法才能正确运用唯物史观。普列汉诺夫指出,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研究,使历史学上升为科学,这仅仅意味着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马克思决不能在自己的研究中包括一切历史时期,正如达尔文不能写一切动植物种的历史一样。”⑤《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753、753页。因此,唯物史观只是“给一切想成为科学的人类社会学说提供了必要的序言”,⑥《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 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年版,第 723、184、336、157、158、158、336、219、219、217 页。“只是认识社会现象领域的真理的方法,而决不是一堆现成的结论”。⑦《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 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年版,第 723、184、336、157、158、158、336、219、219、217 页。所以,在认识唯物史观和历史研究的相互关系这个问题上,应该把握的是“唯物主义历史观首先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⑧《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 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年版,第 723、184、336、157、158、158、336、219、219、217 页。“一般说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主义方面的最伟大的功绩之一,就是他们制定了正确的方法。”⑨《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 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年版,第 723、184、336、157、158、158、336、219、219、217 页。

普列汉诺夫指出,运用唯物史观进行历史研究,“必须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的意义”。⑩《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 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年版,第 723、184、336、157、158、158、336、219、219、217 页。这一意义是:“历史在忠于自己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应该缜密地研究在它想要说明的那个现象之前和同时发生的一切事实。基本原则可能而且应该仅仅是分析历史现实的指导线索。”⑪《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 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年版,第 723、184、336、157、158、158、336、219、219、217 页。如他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论,“谁想要表示自己不愧为这种方法的信徒,他就不能只限于简单地重复: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恰恰相反,他应该力求弄清楚,这个存在决定意识的过程实际上是怎样进行的。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研究事实和发现它们的因果联系之外,别无其他途径。”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 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年版,第 723、184、336、157、158、158、336、219、219、217 页。普列汉诺夫一生写过两部巨著,一部是《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一部是《俄国社会思想史》,它们是普列汉诺夫实践他将唯物史观作为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证明。如在后一部著作的开头,他开宗明义地告之读者,“在这部研究俄国社会思想史的著作里,我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即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出发的”。⑬普列汉诺夫:《俄国社会思想史》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7页。

普列汉诺夫进一步认为,唯物史观本身是历史观念长期发展的结果,历史科学的进步必定会促成它的丰富和发展。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研究,不仅是使历史学上升为科学的保证,而且这种科学化的历史研究也将使唯物史观理论得到发展,这是同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他强调指出:“马克思的理论,事实上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观念的发展的合法产物。马克思的理论包括了一切有实际价值的历史观念,并且给予这些观念一个非常坚固的基础,比它们在盛行一时的时代所拥有的基础要坚固得多。因此,马克思的理论,用我们已经引证过的黑格尔的话来说,是最发展的、最丰富的、最具体的”。⑭《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227-228、384、720、162页。普列汉诺夫指出,唯物史观的形成史证明了发展唯物史观,“只有一个办法:正确掌握它的唯物主义方法,并运用这一方法来研究马克思及其朋友和战友恩格斯很少研究过或根本没有研究过的历史发展的那些方面——例如研究思想史”。⑮《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 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年版,第 723、184、336、157、158、158、336、219、219、217 页。普列汉诺夫主张方法和原理具有同一性,通过方法的运用,不仅使原理得到贯彻,同时,方法运用中所产生的结论,也会起到丰富原理的作用。普列汉诺夫曾满怀希望地期待唯物史观理论能在几十年里得到发展,认为那“将是马克思主义极其伟大的理论胜利”。⑯《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 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年版,第 723、184、336、157、158、158、336、219、219、217 页。他认为,如果对唯物史观采取“一味地重复自己毫无批判地接受下来的”思想,在概念上兜圈子,“批判就不成其为批判而变成正好和它相反的一种东西”,⑰《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 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年版,第 723、184、336、157、158、158、336、219、219、217 页。那就达不到发展唯物史观的目的了。

三、将唯物史观作为历史研究方法,应当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普列汉诺夫认为,运用唯物史观进行历史研究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有很高标准的要求,并不容易做到。在运用时,既要看到经济状况的决定作用,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要注重分析各种历史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有些历史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隐蔽的,或者是曲折的、迂回的,特别需要引起注意。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虽然唯物史观主张“人类的历史运动是由引导到经济关系变化的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因此,任何历史研究的事业不得不从研究某一国度的生产力和经济关系的状态开始”。①普列汉诺夫:《俄国社会思想史》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754、754、740页。但是,历史“研究不应再停留在这上面”,它还应该深入研究政治、意识形态等问题。“应该指明:经济的枯燥的骸骨怎样为社会政治形态的生动的血肉包裹着,然后——这是任务的最有趣和诱人的方面——怎样为人类的观念,感觉,意图和理想的血肉包裹着。”②普列汉诺夫:《俄国社会思想史》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754、754、740页。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没有一件历史事实的起源不能用社会经济说明”,与“没有一件历史事实不为一定的意识状况所引导、所伴同、所追随”,“是同样正确的”。这说明,“社会心理学非常重要”,“在法律和政治制度的历史中都必须估计到它,而在文学、艺术、哲学等科学的历史中,如果没有它,就一步也动不得”。③《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273、265、230、294页。只有充分分析了各种历史因素的相互作用,历史研究的成果才能反映出历史的全过程。

第二,虽然唯物史观主张社会的经济状态决定着思想意识形态,从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可以找到思想意识形态的最终根源,但仍然不排斥“每个特定时代的思想体系永远是和前一时代的思想体系有密切的——肯定的或否定的——联系”。因此,在研究思想史时,不能忘记,任何社会的“特定的‘智慧状态’只有在与前一时代的智慧状态的联系中才能理解”。④普列汉诺夫:《俄国社会思想史》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754、754、740页。也就是要把思想史的资料来源作为研究思想史的重要内容。普列汉诺夫在研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思想时,就认真研究了他的老师费尔巴哈的思想。通过研究,他指出,由于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尽管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天赋已经达到能够做出像马克思取得的成就的程度,但还是未能超出费尔巴哈。车尔尼雪夫斯基未能克服费尔巴哈的局限。这其中的原因,普列汉诺夫指出:“归根到底,他未能补救和纠正对他具有最大影响的那位思想家的哲学的缺陷和缺点。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唯物主义观点中,他的导师没有很好地加以发展的那个方面,也仍然没有得到发展”。一般说来,车尔尼雪夫斯基“还绝不具有现代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而在他靠了自己的智慧力量接近于现代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地方,则往往赋予这种历史观以十分幼稚的形式”。⑤《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4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年版,第46页。

第三,虽然唯物史观主张社会的经济状态决定着政治、法律、思想意识形态等历史因素,但决不否定各种历史因素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唯物史观的方法要求“说明历史发展的各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普列汉诺夫指出:“马克思虽然用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解释一切社会运动,但是他往往只是在最后才用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说明,就是说,他要用许多其他各种‘因素’的中间作用来作前提。”⑥《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188页。历史“‘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一个因素都影响其他一切因素,而本身又受其他一切因素的影响。结果形成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相互影响的、直接作用以及反射作用的网”。⑦《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273、265、230、294页。例如,“在不同范围的概念和观念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一方面是“宗教影响法律”,另一方面是“法律领域所发生的变革,……也反映在宗教观念方面,如此等等”。但同时普列汉诺夫指出,在研究各种历史因素的相互作用时,不能将“因素”实体化,让其脱离它所由生长的经济结构,如果那样,将走向用意识说明历史发展的错误方向。他说:“‘因素’论本来就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它竟把社会生活中某几方面随便提了出来,将它们看作独立的实体,将它们看作是来自各个不同方面并具有程度不同功效的引导社会人类走向进步的一种特殊力量。”⑧《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273、265、230、294页。实际上,“人们并没有创造出若干不同的历史——法律史、道德史、哲学史等——而是只创造了一种历史,他们自己的社会关系史;这些社会关系,乃是每个一定时期的生产力的状况所决定的。所谓的思想体系,只不过是这一个唯一而不可分的历史在人头脑中的各式各样的反映而已。”⑨《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273、265、230、294页。

第四,历史研究所揭示的历史规律,是具有科学性的知识,它将对未来的发展做出预见,预见具有科学属性。普列汉诺夫说:“科学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一些概括(‘思想体系’),这些概括本身又是对各种现象的某种预见的基础。但是预见是属于将来时的。所以远不是任何关于将来的想法都是没有科学的基础的。”⑩《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29、52、203页。普列汉诺夫认为,对于预见,必须注意它只是方向性的,而不是对个别事件的预见。他指出:“某一社会过程的性质和方向是一回事,其总和构成该过程的那些个别事件又是一回事。假如我了解了它的过程和方向,那末我就能预言它的结局;但是不管我对该过程的理解如何深刻,这一理解不能使我预言它里面的一些个别事件。”②《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29、52、203页。认为历史科学知识不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用,和认为可以预见所有事件都是不对的。前者的错误是没有把历史研究作为科学看待,后者的错误则是把社会的过程与社会的现象混淆起来了。

四、普列汉诺夫史学方法论评价

普列汉诺夫的史学方法论,从唯物史观是历史研究的方法论的立场出发,主张把经济状况作为理解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倡导在经济、政治、意识、文化、宗教、道德、法律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分析历史的运动,强调把唯物史观作为科学方法使用等,这些都很好地坚持了唯物史观。这些观点,中国史学界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史学思想的学习,是比较熟悉的,也是容易认同的,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多说。我们认为,普列汉诺夫史学方法论的特殊贡献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这需要作出一些说明。

一是他明确提出和详细论证了哲学方法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的问题,这一点在当前仍然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重视和重申。众所周知,哲学具有二重性,它既是理论也是方法。当着我们需要锻炼理论思维能力时,通过学习哲学可以满足这一需要。当着我们去进行历史研究实践时,哲学又可以直接作为方法使用。但当代中国的一些年轻史学工作者有重视方法而忽视理论的倾向。他们简单地认为,研究历史,只要引入现代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如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口学等,就可以使他们的研究工作跟上时代潮流了。在满足于运用具体方法的心态中,忽视了哲学的修养。哲学作为理论可以锻炼思维能力,作为方法可以作为研究手段的二重性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这使理论思维能力的锻炼成为了历史学界的薄弱环节。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研究的实践已经使人们达成的共识:什么时候,历史学界的哲学水平上升了,历史学的成就和影响就会得到提升和扩大;反之,历史学的成就和影响就会下降和萎缩,目前有被淡化的倾向。倡导普列汉诺夫将哲学方法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的思想,有助于历史研究工作者重视哲学学习。

二是普列汉诺夫明确提出的历史研究应当发展唯物史观理论的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他正确地指出了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形成,也必将在历史研究中发展的问题。他曾在其所著的《俄国社会思想史》中身体力行这一主张。这一价值取向应当得到更为广泛的宣传和认同。就我国历史学界而言,明确把历史研究作为发展唯物史观理论的认识是有的,但作为一种实践并不普遍。这方面的欠缺带来的一个遗憾是,我们缺乏应有的理论史学。如果将发展唯物史观理论作为历史研究的任务明确起来,坚持下去,历史学对21世纪中国学术理论的创新将作出更多的贡献。普列汉诺夫的史学著作具有浓厚的理论色彩,历史著作同时是理论著作,这有示范意义。

普列汉诺夫的史学方法论也存在明显局限。这主要体现在:他把历史因素的相互作用视为一种折衷主义,这是有问题的,有必要进行辨析。普列汉诺夫在这一问题上的局限,在于他虽然承认相互作用作为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论范畴是必须坚持的,但在很多时候又把它解释为折衷主义。他曾说,相互作用这个观点是“一个不仅仅合理而且完全不可避免的观点”,“然而,如果忘记了这个自在自为的观点什么也不能说明,那也同样是荒谬的。”③《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29、52、203页。“互相作用存在于诸民族的国家生活中,同样亦存在于其内部生活中;它是完全自然的和无条件必然的,可是本身说来,它还什么也不能解释。”④《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733、578页。

为什么普列汉诺夫会得出上述结论呢?这是由于他把相互作用理解为18世纪的环境决定意见、意见决定环境的折衷主义了。他说:“在意见和环境之间存在着无疑的互相作用。但是科学研究不能停留在承认这个互相作用上,因为互相作用远不能给我们解释社会现象。为着理解人类的历史,也就是说,一方面,人类意见的历史,另一方面,人类在其发展上所经历的那些社会关系的历史;应该要超越于互相作用的观点之上,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发现那些决定社会环境发展和意见发展的因素。19世纪社会科学的任务正就是在于发现这个因素。”⑤《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733、578页。普列汉诺夫认为,19世纪对这个因素的发现,有唯心主义的发现和唯物主义的发现两种,前者是黑格尔的发现,后者是马克思的发现。他说:“我们要应用这个观点,必须经常要寻找那个‘第三者’,‘更高者’;这个‘更高者’,在黑格尔就是概念,在我们则是各个民族和国家的经济状况。”⑤普列汉诺夫认为,相互作用这个观点是被一种因素所决定的,只有将相互作用奠定在这个决定它的最终因素上,才有可能运用将其作为一种研究历史的分析范畴使用。从这里,我们看到,普列汉诺夫认为只有放弃相互作用的观点,才有利于解决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问题。

普列汉诺夫的上述阐述不是完全正确的。第一,环境决定意见、意见决定环境是一种折衷主义,但相互作用观点决不等于折衷主义。在唯物史观看来,相互作用观点是辩证法的核心,运用辩证法必须使用相互作用概念。恩格斯对此谈得很清楚。他指出,如果说对立统一是事物得以存在的方式,那么,相互作用则是对立统一的条件。他说:“辩证法根据我们直到目前为止的自然科学实验的结果,已经证明了:所有的两极对立,都以对立的两极的相互作用为条件;这两极的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联结之中。”①《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4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年版,第349、328、328页。“只有从这种普遍的相互作用出发,我们才能达到现实的因果关系”。③《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4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年版,第349、328、328页。这就是说,相互作用具有普遍性,它是事物得以存在的必须条件。在辩证法看来,没有相互作用就没有事物的存在。所以,恩格斯更进一步说:“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我们不能比对这种相互作用的认识追溯得更远了,因为在这之后,没有什么要认识的东西了。”④《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4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年版,第349、328、328页。普列汉诺夫认为,历史方法论的根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史学方法论的根本原理,但在马克思恩格斯、甚至黑格尔那里,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也是史学方法论的根本问题。普列汉诺夫由于仅仅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也就是仅仅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对立理解唯物史观史学方法论,对辩证法的作用重视不够,这就使他对唯物史观史学方法的理解产生了偏差,忽视了相互作用在历史研究中的方法论价值。

第二,19世纪社会科学的任务,不是发现因素,而是发现过程。普列汉诺夫认为,对于19世纪社会科学任务的完成,“在黑格尔看来,社会生活的辩证法,和一切有限物的辩证法一样,最后总有一个神秘的原因,即无限者绝对精神的本性。在马克思看来,这个辩证法归属于一些完全实在的原因:归属于社会所掌握的生产资料的发展”。⑤《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203、176页。这个解释并不完全正确。在这里,普列汉诺夫把黑格尔的“概念”和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对立起来,并认为用后者代替前者,是唯物史观史学方法论应当做的工作。不难看到,普列汉诺夫在阐述这一问题时所持的立场仍然是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出发,但这是不够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宣传唯物史观时,在他们与他们的对手进行论战时,更多地是从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看待问题的。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强调,黑格尔有伟大的历史感,他的哲学的合理内核是把历史作为一个过程看待,其错误是把这一过程看作由意识引导的过程。他们多次讲过,唯物史观是“表达一种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4页。对于19世纪社会科学的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重点和普列汉诺夫是不一样的。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是过程,在他们的论著中,他们所针对的批判对象主要是非历史观点。如恩格斯曾指出人类历史的“整个伟大的发展过程是在相互作用的形式中进行的(虽然相互作用的力量很不相等;其中经济运动是最强有力的、最本原的、最有决定性的),这里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一切都是相对的”。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5页。而普列汉诺夫强调的是因素。这一失误的发生,源于普列汉诺夫不能正确对待相互作用范畴的价值,这使普列汉诺夫的史学方法论产生了因素决定论的机械主义倾向。

普列汉诺夫史学方法论的贡献和局限都体现在如何对待哲学上。它通过提倡在历史研究中学习哲学、运用哲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但在把相互作用理解为折衷主义方面,则又暴露出其哲学思想的局限。这两方面情况的存在说明了,掌握哲学是十分必要的,但又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对于当代中国建立、完善与运用唯物史观史学方法论有重要启示。

K095.12

A

1003-4145[2011]07-0045-06

2011-03-21

李 杰,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

(责任编辑:蒋海升)

猜你喜欢

三联书店唯物史观方法论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
三联书店·筑蹊生活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On Levinas’Philosophical Language〔*〕
再见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