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然滨水景观的设计与研究
——以秦皇岛市新开河河岸治理为个案
2011-04-12孔德静
王 鹤,孔德静,王 鹏,张 玥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城市建设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2.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山东 青岛 266033;3.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亲自然滨水景观的设计与研究
——以秦皇岛市新开河河岸治理为个案
王 鹤1,孔德静2,王 鹏3,张 玥3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城市建设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2.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山东 青岛 266033;3.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以秦皇岛市新开河河岸治理为例,对亲自然的滨水景观进行了研究,强调人对水环境和景观的参与性,体现人的社会属性,分析和论证了亲自然滨水景观的特点和优势。同时,指出亲自然滨水景观应坚持注重小尺度的连续性、减少水质破坏点和面、强化亲水氛围的舒适度、预知特殊事件的影响力、营造具有美感的整体构图等设计原则和方法。
亲自然;滨水景观;设计;秦皇岛市;新开河
一、亲自然的滨水景观
20世纪50年代德国和日本相继针对违反自然规律而对滨水改造的做法提出了“近自然”和“多自然”型河流的建设理论[1],要求河流整治要植物化和生命化,强调用自然法则设计和改造滨水环境、维护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建成具有设定抗洪强度的滨水绿地景观,满足现代人寻求自然的生活需求,同时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氛围,实现可持续发展。“近自然”滨水绿地景观是指模拟自然滨水绿地形态,恢复和保护滨水绿地的自然形态,通过保留、模仿或修复地域性自然生境来建构主要环境,以保护、营建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局部生态系统的一种景观。它的功能是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提供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和谐的教育、游览、休憩、实践等活动场所[2]。
从“近自然”滨水绿地景观的基本概念来看,亲自然的滨水景观,主要侧重于社会人对滨水景观的参与性,可以表述为建立一种与自然或人工水环境相亲近的景观和设施群组,以供社会人融入其中观赏、游憩和交往使用,从而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相融相生的和谐效果。这种景观环境不仅仅局限于设计观赏绿地形态,更多地涉及游憩绿地、亲水平台、休闲广场等形式,突出人在其中的社会属性。
亲自然滨水景观具有自然性、亲水性、多样性的特点。自然性体现在景观沿水岸形态而建的性质,根据地形的起伏和延绵,采用台阶、坡道等形式连接不同高程的上人平台,使景观融于自然之中。构筑物的材料选择也是自然性的重要体现,如平台、廊道、栏杆等可采用木材、当地石材和其他材料加以修建,与整体环境搭配统一。亲水性突出强调景观与水环境的接触距离处于亲密状态,也即为人提供了城市中不可多得的与水接触的机会。多样性表现在景观设计中,包含景观主题、景观形式、景观规模和景观功能等不同侧面的多种情况。此外,也涉及空间组织形式、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等内容。
二、亲自然滨水景观的设计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新开河位于海港区东部,是“六河治理工程”中的东部第一条河流,尽头与渤海相连。治理前的河流两侧各有一条双向两车道,路两边有绿化行道树,略显拥挤和单调。治理后,沿岸向河内填入建造人工平台和景观,同时整治原有道路,丰富了两岸的景色。亲自然滨水景观首先确保的是亲水性和开放性,便于人们随时进入而与水亲近,与自然亲融[3]。
(一)注重小尺度的连续性
景观规划与设计应当首先立足于中尺度(城市可能扩展的范围),从城市宏观角度全面分析,以达到既不破坏城市环境的整体性,又能表达景观功能性的效果[4]。这是可持续发展对景观建设的基本要求。此外,对于亲自然滨水景观而言,究其设计的原则,参与范围内更要注重小尺度的连续性——亲自然滨水景观与衔接地带的相互关系。切勿形成景观与衔接地带脱离、孤立甚至相互阻碍的局面。借鉴现代建筑经典佳作范斯沃斯住宅的过渡平台设计精髓,景观设计必要时也可以在生硬的衔接地带选择增加过渡空间,如绿带、公共设施、文化墙、高差空间等,以削弱不同地带的绝对碰撞,使空间序列自然流畅地展开。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小尺度连续空间的地面处理。亲自然滨水景观的核心是人的参与性和亲水性。应当选择渗水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鹅卵石、木材等)装铺路面以避免积水造成的通行不便,或干脆不加人工材料而暴露土壤或绿地作为过渡空间,并规划出必要的行进线路。
秦皇岛市新开河河岸治理后,景观与道路的衔接区域铺设了高程变化的人行道砖石路面,保留行道树,同时增加了与景观划分的金属栏杆和花坛,在小尺度范围内做到了必要的过渡和衔接。然而,由于沿河部分宽度十分有限,过渡设计略显不足,但这种有意的处理足可以体现意识的存在。
(二)减少水质破坏点和面
优良的水质是亲自然滨水景观的前提条件,在滨水景观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水质的保护与更新问题。因为亲水的缘故,一些景观会相应设计出合乎规定的垂钓、喂养空间和设施,这对丰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却增加了水质破坏的点:不文明垂钓和喂养增加了向水环境投掷生活垃圾的可能性,也增加了破坏景观设施(如海水腐蚀垂钓基面等)的几率。此外,填岸造景、水中建岛等人工景观大大改变了水质自然状态,也是增加水质破坏点的错误行为,应当加以避免或尽量减少。
减少水质破坏面的考虑主要是避免周边其他环境对水体的污染。景观设计应当起到一定程度减小污染的作用,决不能隐藏污染甚至对有损自然环境的处理推波助澜。成功典范如俞孔坚的秦皇岛市汤河滨河公园红飘带设计,将垃圾场改造为绿地与汤河景观加以分隔,从而有效区分不同空间环境,减少了水质的破坏面[5]。此外,从环境控制的管理层面也要加强配合与协作,共同维护水环境的健康与和谐。
鉴于新开河一带垂钓者众多,景观特意设计出一定数量的垂钓平台供居民使用。这些平台与广场连接,伸向河中,划分了散步与垂钓空间,形成呼应又并行不悖。然而增设垂钓平台也为水质健康带来了一些影响,无形中增加了生活垃圾污染河面的几率。此外,景观的建设依靠的是填河的陆地,这种做法缩窄了河道宽度,工程土石等废料的清理工作略不到位,就会使河道中间出现坡面断层等现象。
(三)强化亲水氛围的舒适度
亲自然滨水景观的吸引力一方面来自于景观的美感和实用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具备较高的舒适度。人参与其中可以依照意愿自主选择或驻足,或休憩,或游戏,或穿行,不会受到景观的束缚。亲水氛围的构建,为邻近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空间,具有愉悦身心的功能。这就要求在设计滨水景观时,不仅要考虑地形、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还要进一步考虑享有景观的城市意识形态和人的具体需求。在开阔的亲水广场设置足够数量的休息长凳、遮阳雨棚、围坐圆桌、体育器材、垂钓平台、圆形舞池等,为强化亲水氛围的舒适度提供基础支持。
舒适度应当依靠安全作为保障,因此设计滨水景观时,应当从两个方面提高安全系数:一是周边环境的影响。尽量做到人流和车流的分行,避免人行穿越车道存在安全隐患。周边对空气、噪声、水质等有污染可能的其他功能空间和建筑应当与之有所隔离,为亲自然滨水景观提供一个舒展身心的空间氛围。二是景观设计的安全性问题,如伸向水中平台的结构保障,沿岸围栏的密度与稳定性,沿岸基面的防滑处理,夜晚照明和必要提示等,都应当满足安全性要求。
从舒适度角度来看,新开河景观达到了理想的要求。广场宽大,成为了居民休闲的良好去处,增加了周边居民的出行量。高程变化多样,木材、块石材和碎石交错使用,增加了趣味性和亲和力。花坛、假山、长凳、雨棚、体育设施、圆形水池等元素均有体现,增加了河岸的美感和生命力。划分景观与过渡区域的金属栏杆相对厚实,而与河面相接的保护措施仅采用单线金属链勾搭,或出于垂钓的便利考虑,却成为了一种安全隐患。
(四)预知特殊事件的影响力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当考虑到特殊情况对景观使用的影响。除了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风雪荷载和其他情况造成集中荷载增大、高程设计时分析以往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外,还要预估到周边环境后期建造工程对已有景观的影响,如周边建房的地基影响,水中建岛的水位陡增,天气恶化带来的腐蚀雨雪等。预知这种特殊情况的影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卓越的胆识和判断力,更离不开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如气象部门、海洋部门、环境部门、市政部门、规划部门等,这种深入的沟通和理解是预知特殊事件的影响而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的关键。
新开河河岸治理项目中,后期改造了河岸中心的人工小岛,填河扩大了岛上面积,增加了公共参与的空间,与河岸改造呼应的同时,一遇涨潮期河水涨势明显,可能出现河水与河岸景观中最低平台持平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在规划设计河岸景观的时候并未考虑特殊事件对最高水位的影响力,工程设计缺乏必要的动态思想。
(五)营造具有美感的整体构图
从美学角度分析,亲自然滨水景观设计应当营造具有美感的整体构图。最大程度地保护自然形态,引入自然要素参与设计,同时增加合乎自然、合乎主题的人工构筑物,以丰富景观内涵,注重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的相互结合。软质景观如水面的波纹、岸边的芦苇、河岸的树木、浮动的船舶、悠闲的小鸟、和煦的阳光等,由自然景物构成的景观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亲自然景观。因此,设计时应当巧妙利用这些要素,增加人与它们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机会。硬质景观是人造景物的专业称呼,如堤防、护岸、沿水建筑、桥梁等景观构筑,这些也是景观构图必不可少的组成[6]。
与此同时,营造美感构图还要善于处理空间序列的关系问题。既要迎合自然,又要有所变化,避免平铺直叙的表达效果。如开放广场的设计,组合上可以采用孤立和连续相结合的方式,在空间上形成节奏顿挫;形式上可以采用不同的空间形状和高程处理,在流线上产生动感变换;色彩上可以选择不同的材质和表现,在视觉上引起矛盾冲突;要素上可以选择不同的形式和质感,在内容上强调主次轻重……总之,赋予变化的空间序列的展开,对亲自然滨水景观的营造具有突出的表达作用。
新开河景观设计充分表达了营造构图美感的意愿,采用构成中的重复、特异、渐变等多种手法,序列展开合理而丰富。如垂钓平台的横向设列,重复中又有所变化。各种广场形状各异,半圆圆形交相呼应,矩形三角形轮番登场,韵味十足,增添了吸引力。整体的河岸景观采用点状分布和线状连续相结合的手法,避免了平铺直叙的乏味。两岸景观有意错开分布,形成不对称的美感。
总结而言,秦皇岛市新开河河岸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为城市美感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十分积极的意义和影响。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期望,使居民充分享受到亲自然滨水景观发挥的感召力和烘染的恬静氛围。参与性得到提高,社会属性得以实现和表达。
结 语
亲自然滨水景观是一种实现社会人参与自然、亲近水环境的设计模式,具有相应的设计手法和注意事项,文章提炼和解读设计理念的同时,以秦皇岛市新开河河岸治理为例加以分析和研究,有利于亲自然滨水景观模式的表达。景观设计和建造的意义在于装点城市空间环境,划分区域范围,提供社会人的基本生活空间需求等,不能因为经济利益等单方面因素而盲目建设,还要考虑社会责任和城市发展进程。对于实际项目而言,亲自然滨水景观成功与否,取决于民众的参与程度和认可程度的大小,也取决于存在现实空间的时间长短,需要岁月的不断检验。
[1]张文杰.“近自然”城市园林理论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8,28(3):94.
[2]张文杰,屈培源,张文博.“近自然”滨水绿地景观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018-4021.
[3]赵 欣,陈丽华,刘秀萍.城镇河道景观生态设计方法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82-1783.
[4]解伏菊,胡远满,李秀珍.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开放空间的格局优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12):5-9.
[5]俞孔坚.绿林中的红飘带——秦皇岛市汤河滨河公园设计[J].园林,2008(102):104-106.
[6]王 薇,李传奇.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之探析[J].水力学报,2003(8):117-121.
Design and Research of Pro-natural Waterfront Landscape—Taking the Governance of Xinkai River in Qinhuangdao for an Example
Wang He1,Kong Dejing2,Wang Peng3,Zhang Yue3
(1.College of Urban Construction,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Qinhuangdao Hebei 066004;2.School of Architecture,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Qingdao Shandong 266033;3.Gulf Security Technology Co.,Ltd,Qinhuangdao Hebei 066000,China)
Tak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Xinkai River for an example,the pro-natural waterfront landscape is studied.The participation role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the landscape is emphasized to show people’s social attributes,in addition,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are analyzed and illustrated.It is pointed out that pro-natural waterfront landscape should insist on the design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such as focusing on small-scaled continuity,decreasing the degree of water quality damage,strengthening the comfort of pro-water atmosphere,predicting the influencing power of special affairs,and constructing a beautiful overall composition.
pro-natural;waterfront landscape;design;Qinhuangdao;Xinkai River
TU985
A
1672-7991(2011)03-0108-03
2011-07-05;
2011-09-05
王 鹤(1986-)男,河北省秦皇岛市人,硕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