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会特别专题:民生新政描绘“幸福中国”新蓝图

2011-04-11李伟杰

决策探索 2011年5期
关键词:民生代表

李伟杰

又到一年两会时。三月的北京,天朗氣清,惠风和畅,对于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来说,这是他们看到的风景,更是感受到的心境。

春天如期而来,盛会如约而至,在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中,数千位代表委员带着人民的重托,满怀信心、满怀期待,赴约春天的盛会。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在过去的一年里,群众在政府惠民政策的帮助下喝上干净水、看病不再贵……普通百姓脸上洋溢着欢乐与喜悦,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今年的两会承载着更多的厚望,政府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群众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等目标,让人们在民生持续改善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

民生问题,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点”不同。我们期待,下一个五年,能进一步改善民生;我们期待,两会能交出满意的“民生答卷”;我们期待,政府继续汇聚民智民意,破解民生难题。

“幸福中国”、“和谐社会”,在我们的向往与追求中将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每年的全国两会,与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话题总是牵动人心。

适逢“十二五”开局的2011年全国两会,将对又一个五年的民生大计进行新的谋划和布局,因而受到更多关注和期许——

“国强民富、国民共富”的梦想能否实现?社会建设的难题怎样攻克?社会保障网的编织如何更周密?民生新诉求如何满足……

让每一个中国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成为新一轮民生新政的指向。

我们选取了关注度较高的两会关键词,试着从这些关键词中为读者提供另一个视角的深度解读。

收入分配——分好财富大蛋糕

【相关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GDP总量提升至世界第二,人均GDP从200多美元提高到近40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在充分肯定社会财富大量涌现的同时,也应清醒看到财富分配的不均日益加剧。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贫富差距过大取代了平均主义盛行,近些年来两极分化问题突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之一。

以提高个税起征点为主要内容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日前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整个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将由此受益。这个被总理称为今年给老百姓办的“第一件实事”,拉开了“十二五”收入分配改革的大幕。

【民意期待】

分好财富大蛋糕,提高居民收入,成为网民最为关切的话题之一。国民财富这块蛋糕怎样分配,才能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转移支付、推进个税改革——诸多方案被民意寄予厚望的同时,也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收入分配”问题持续位居民意调查前列,公众期待通过加快改革将“蛋糕”分好。

【报告回应】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今年重点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通过持续不断努力,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代表委员点评】

刘惠代表:加快扭转收入分配扩大趋势,体现了政府努力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理念,也体现了政府维护社会公平的决心和勇气。

河北省农科院副院长王海波委员:目前收入差距扩大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个税征收上出现的贫富倒挂更值得关注。提高起征点,推进个税改革,是对低收入人群利益的关照,是扭转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代表: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政策安排要顺应有利于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适度调整高收入三个方向,从而形成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的收入结构。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委员:在开局之年,推进个税改革,体现出中央“十二五”时期更加关注民生,在国富的同时追求民富、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清晰思路。

【专家声音】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十二五”期间,全球产业转移,中国产业转型,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通过消费税让地方政府努力提振本地民生与消费,通过公平的市场化杜绝财富剥夺提振整个社会的运作效率,通过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振内需,是社会公平步步向前、市场公平步步推进的题中应有之义。

稳定物价——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相关背景】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010年的GDP为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与此同时,我国的通胀水平却在同步高企,今年1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4.9%,通货膨胀已经取代过去两年中的保增长,成了我国当前最大的经济难题,而治理通胀则无疑会像过去两年中的GDP“保八”一样,成为今年宏观调控的主题。通胀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

【民意期待】

过去的一年,CPI指数伴随百姓的日常生活一路飞涨,农产品价格涨势更为凶猛,让民众有了切身的痛感,于是衍生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等网络热词。面对近期CPI高位徘徊、小麦主产区遭遇罕见干旱,如何稳控物价、严防通胀成为重大民生关切。防通胀、稳物价,我们面临怎样的形势,又该怎样化解眼前的困难?

【报告回应】

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努力消除输入性、结构性通胀因素的不利影响,消化要素成本上涨压力,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今年全国物价调控目标设定为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4%左右。这一物价调控目标,与去年的调控目标相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比去年下半年以来至今月度CPI最高点低了1.1个百分点。

【代表委员点评】

天津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人、高级技师张晓燕代表:报告将稳定物价放在十项重点工作首位,从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大力发展生产、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强价格监管、完善补贴制度等五个方面做出具体部署,彰显政府在困难面前保障民生的坚定信心。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代表:稳定农产品价格关键是保障农业丰收,所以今年要千方百计让粮食有一个好收成,菜篮子也要有一个好收成,其他农产品的生产也要有一个好收成。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庆育代表: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是稳定物价的“定心丸”。价格上涨压力越大,就越是要真金白银地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的扶持力度,让供应充足的市场使百姓安心。

河南商丘市委书记王保存代表:报告提出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针对性强,对症下药,必将带来更加明显的成效,力保今年物价调控目标的完成。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代表:管好市场要有充足的物资储备做保障。要健全主要农副产品储备和应急机制,落实粮、油、肉、蛋、菜为主的生活必需品应急储备,确保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重点做好灾期、淡季、重要节日的保供应工作。

【专家声音】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国内粮食连续七年丰收,粮食库存大大高于国际标准,肉、油、糖、棉花都有充足的国家储备,再加上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构成稳定物价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党和政府把稳定价格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实行省长“米袋子”、市长“菜篮子”负责制,这是稳定物价的工作基础。

社会保障——加快覆盖城乡居民

【相关背景】

社会保障是国家抵御公民社会风险和实现公民安全的制度体系,包括法律体系、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是改善民生和拉动消费,实现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基本环节。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包括城镇职工医疗、养老、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计划;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险,住房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等。“十一五”期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年年提高,去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月1370元,五年内增长近一倍。

【民意期待】

歷年来,网友关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呼声渐高,引起国家高层的高度重视。在人民网的两会调查中,包括养老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以遥遥领先的票数居于首位。

【报告回应】

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积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代表委员点评】

天津市妇联主席朱丽萍代表:社会保障是制度性、根本性的民生问题,只有建立城乡之间、不同职业群体之间公平、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群众幸福指数才会高,才有助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贵州铜仁地委书记廖国勋代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安排显示,在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增长和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国家有条件、有决心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让百姓安享幸福生活。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是要尽可能地实现充分就业,同时将公平就业摆到重要位置,实质上使就业优先战略跃上新台阶。

北京友谊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王天佑代表:医疗报销比例应当逐步提高,最终达到基本医疗免费的目标。在“十二五”期间,根据国家财力状况,应该有力量实现基本医疗免费。

深圳市南岭村党委书记张育彪代表:尽快取消公务员与企业职工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方面所实行的“双轨制”,实行全社会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快解决这道横亘在公务员和普通市民之间的“福利鸿沟”;实行公务员薪酬与社会平均工资挂钩制度,并定期向社会公示。

【专家声音】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从全世界的经验看,确保劳动者的养老权益不因跨地区流动而受到损失有两种措施:一是建立全国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建立不同制度之间的衔接机制。

教育医疗就业——“老三难”探求“新解法”

【相关背景】

政府工作报告将“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置于民众反映强烈的诸问题之首。一些代表委员表示,民众对教育的不满意,已经达到“领导不满意、人民不满意、学校不满意”的严峻程度。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意期待】

上学、看病、就业“老三难”尚未解决,促进“优质、均衡、公平”成为新期待。“入园难”、“择校热”带来的困扰,几乎让每一个孩子的家长感同身受。医改五项重点今年已进入三年攻坚的“收官”之年,人们对此寄予厚望。一方面沿海地区用工难,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当下就业形势凸显的两难局面广受关注。

【报告回应】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今年是“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攻坚年,要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2011年要在基层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同时,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代表委员点评】

九三学社安徽亳州市委主委、高级农艺师徐景龙代表:报告中围绕教育、医疗、就业提出的措施,招招抓住了当前“老三难”的瓶颈,强调了公共服务改革的迫切性,彰显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决心。

浙江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代表:沿海地区缺工很大程度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现代服务业占比太低,要加快发展,对这两个问题都要高度重视。

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代表:在就业压力比较大的背景下,公平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对此,报告给了明确关注,显示政府将会更加重视就业过程中的公开透明度,努力保证公平就业、和谐就业。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姜建初委员:今后政府的财政支出,要向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倾斜,不断增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卫生部部长陈竺委员:公立医院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正在触及改革核心——解决以药养医问题,包括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推进医药分开、将药事服务费纳入医保,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多点执业敲定“基层方案”等。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代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主要是解决管理体制的问题。可以用三句话概括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第一句话是教育部要向地方放权;第二句话是政府要向学校放权;第三句话是学校要遵循教学规律和成长规律来管理教学。同时,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说起来容易,但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把这套制度建起来。

河南漯河市市长祁金立代表:经过两年改革,新的医药卫生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特别是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现在的关键是如何一步步把保障水平提高上去,让老百姓享受到医改越来越多的实惠。

【专家声音】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就业很重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劳动者只有就业,才有资格参加第一次分配。如果失业,就等于少了一次参加分配的资格,而且通常第一次分配会比第二次分配得到的利益更多。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失业往往是陷入贫困的同义词。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楼市调控——建立健全“考核问责制度”

【相关背景】

刚刚过去的2010年,对于我国楼市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里,国家调控措施一轮又一轮,一波接一波,显示政府调控房地产的决心空前坚定。2011年,房价将是政府、开发商和百姓博弈的关键一年,房价将何去何从?百姓何时才能不再为疯长的房价而苦恼?这需要执政者以睿智的眼光作出抉择。展望2011年,房地产调控形势仍不容乐观。

【民意期待】

房子问题、房价问题,从政府的工作报告到民间的街谈巷议,从媒体的热点追踪到各方利益代表的激烈交锋,可谓铺天盖地。新华网两会民意调查显示,抑制房价、“让百姓居者有其屋”名列榜首。

【报告回应】

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主要措施包括今年要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代表委员点评】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白地镇洪川村党支部书记余的娜代表:有保有压,增供给,抑上涨,设问责,报告中提出的多项措施针对性强,体现了本届政府兑现承诺、稳定房价、满足合理住房需求的决心。

重庆市国资委主任崔坚代表:如何确保1000万套保障房“蛋糕”分配公平公正,杜绝“开后门”现象,关键是制度设计先要堵住“后门”。

民革中央:建议停止建设经济适用房,将经济适用房改成公共租住房,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并建议将房地产业定位于民生产业,以实现居民住有所居的目标。

张育彪代表:建议政府取消一切形式的公务员福利分房制度,严禁各级政府机关“集资建房”、“内部分房”。

【专家声音】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研究员易宪容:要化解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问题,最为重要的是要严厉打击房地产投机炒作,去除住房市场的赚钱效应或投资工具效应。只要把房地产投机炒作挤出市场,恢复住房的居住功能而不是投资功能,住房成为一个消费为主导的市场,这时有效的住房市场就能够形成。■

猜你喜欢

民生代表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老代表战“疫”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杨代表最急的三件事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