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有效的英语语法教学探究
2011-04-11彭洪颖
彭洪颖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0)
生动有效的英语语法教学探究
彭洪颖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0)
本文指出真实的语言材料的选择、语法教学的语境化和丰富的课堂活动的设计,有助于英语语法教学变得生动且有效。
英语语法教学;真实语言材料;语境化;课堂活动
英语语法教学多年来一直是二语习得以及应用语言学领域争论的焦点。教师应该致力于如何开展生动且有效的英语语法教学。笔者认为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真实的语言材料的选择
真实的语言材料指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实现某种目的而说或写的内容。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如能将教材中涉及的语法条文与真实的语言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让学生感到亲切、觉得有用,从而激起其学习兴趣,又可以使语言的语用性和语言的形式得以扣合,让学生学会如何用,从而提高语法教学效果。
傅彩琼[1]把真实语言材料分为三类:文字材料、声像资料以及网络资源。文字材料包括报纸、杂志、自传、小说、诗歌、地图、广告等;声像资料包括歌曲、电影、广播、录像、图片等;网络资源则更为广泛、丰富,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具体的教学内容搜索相关材料。例如:在进行一般过去时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针对学生对名人的成长经历很感兴趣的特点,搜寻一个名人自述生平的文章,帮助学生学习一般过去时。
但是,并非所有的真实材料都可以直接用于语法教学,根据李晓[2],所有这些真实的语言材料都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教学要求等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改编。
二、语法教学的语境化
语境化语法教学是指通过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创造语法学习的语言氛围,让学生在其间体会语言,真正参与到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境,胡壮麟[3]归结为三类:(1)语言语境,即篇章内部的环境,俗称为上下文;(2)情景语境,即篇章产生时的周围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等;(3)文化语境,即说话者或作者所在的语言社团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据此,为实施语境化语法教学,教师应该注意至少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在孤立的句子层面上的语法教学,取而代之以篇章层面上的语法教学,把语法项目的教学置于具有各种逻辑关系的语篇中进行。长期以来,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先列出某个语法项目,然后对此稍加分析讲解,最后给出数个孤立的例句。如此下去,势必让学生掉入死记硬背语法条款的泥潭,枯燥乏味不说,且远远达不到教学效果。例如,钟寿泉[4]曾让他的学生—他们都就读于广东省最好的一所高中—做了这么一道多项选择题:
Ian ______in Scotland for ten years.Now he lives in London.
A.lived B.has lived C.has been living D.had lived
正确的答案是A,但是只有29%的学生做对了,而且大部分做错的学生都选择了B答案。更让人觉得惊讶的是,当2004年钟寿泉把同样的题目拿给一些高中教师做时,他们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仍然选错了答案,而且同样选择了B。这就是在孤立的句子层面上学习语法的结果。由于“for+a stretch of time”通常是现在完成时的时间状语,当看到第一个句子中的“for ten years”时,这些只在孤句层面上受过严格语法训练的老师和学生,也不看一眼第二个句子,毫不犹豫地认同了B答案。
因此,孤句层面上的语法教学通常会导致学生在篇章中无法对使用何种语法项目做出正确判断。而且更严重的是,长此以往,这种语法教学可能会使得学生篇章意识薄弱,最终导致他们无法用连贯的语篇表达自己。而篇章层面上的语法教学则可避免这些问题,使学生为真正的交际做好准备。
如何做篇章层面上的语法教学?例如,在进行被动语态的教学时,教师可先给学生准备一篇含有该语法项目的短文:
The Great Green Wall will stop the wind from blowing the earth away.It will stop the sand from moving towards the rich farmland in the south.It has already saved a lot of sand.But more “Great Green walls” are still needed,not only in China.They must be built all over the world.
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一语法现象的形式、含义以及其语用性,尤其提醒学生语篇最后之所以选择使用被动语态而不是主动语态是因为:着眼于整个段落,被动语态既能发挥强调语篇主语(the Great Green Wall)的作用又能起到保持全篇文章连贯性的作用。如此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被动语态在语篇中所具有的功能,使学生对被动语态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激发学生认知活力。教师应该激活学生对世界已有的认识,把语法知识教学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一块,让学生的原有知识活跃起来,使其具有粘合新知识、构成新认知结构的活力。例如,在学习“used to be/do”时,教师完全可以将近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部分成就和变化摆在学生面前,然后辅之以带有这个词组的介绍文章,让他们观察、体会什么是“used to be/do”。
三、丰富课堂活动的设计
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运用该语言完成社会生活中若干具体活动的能力。语法教学仍然是以最终实现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在现实社会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语法形式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因此,语法教师在做好结构分析和规则讲解的同时,还应该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充分保证学生有在一定语境中运用一定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尤其是当学生已然熟悉、掌握该语法项目时,教师更应该尽可能地将课堂内的学习与课堂外的自然的语言运用紧密结合,通过活动设计把课堂变成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让学生在其间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交际情景。
当然,根据课堂进展,活动的设计可分为不同的层次。比如,对于一个刚介绍完的全新的语法项目,这时的活动设计主要是强化学生对这些语法规则的熟悉和熟练,因此这时的课堂活动就是围绕该语法项目所做的一些单纯的、重复性较高的练习,诸如:
1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问答替换练习(teacher-student exchanges,student-student exchanges)
2问题链条(chain)。最简单的形式就是A问B一个问题,B回答后又用同样的语法规则造出新句子问C,然后C继续用同样的形式问再下一个:
A:What do you like doing in your free time,B?
B:I like going shopping.What do you like doing,C?
C:I like staying at home with my parents.What do you like doing,D?...
但是,这些活动由于形式过于单调,很容易让学生厌倦。在设计此类活动时,教师应加入各种可能的元素,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游戏之所以能把人吸引住就因为它充满了紧张和刺激,如果教师能将这种感觉融入课堂活动中,哪怕是单纯的重复性练习,也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曾在现在进行时的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出示一张图片,然后微笑着要求学生:“针对这张图片,用现在进行时造20个句子”。马上一种游戏般的紧张气氛被激起,学生兴趣立刻被调起,这远比仅仅让学生用目标语法看图造句来得刺激,因为学生会想:“我们能做到吗?”,然后就会心无旁骛地朝那个方向努力。
当然,这类活动只适宜于熟练某种语法结构,对实际运用却帮助不大。因此教师应在这类活动的基础上强化以交际为目的的课堂活动。例如,在练习“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I like…”“I don’t like…”等系列句型时,教师可利用学校食堂众口难调,学生对其意见颇多的状况,引导学生给学校食堂总管写一封建议信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愿望。此举,既使得上述句型的使用不可避免,又达到了交际的目的,而且让学生的想法得以有意义的表达,学生的热情自然会高涨起来。
四、结语
毫无疑问,致力于生动且有效的语法教学远比拿现成教材照本宣科费心思。无论是选择真实的语言材料,还是实施语境化语法教学,还是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都需要教师平日广泛大量的素材收集、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对学生细心的观察和深刻的了解,因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傅彩琼.基于真实语言材料的交际化语法教学模式 [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4):156-157.
[2]李晓.活化语法教学的策略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 (2):44.
[3]胡壮麟.语境研究的多元化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3):161-166.
[4]钟寿泉.语法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与认识 [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7):40.
Abstract:Three aspects of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selection of authentic materials,the contextualization of grammar teaching and the design of different kinds of classroom activities,hoping this can make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grammar both lively and effective.
Key words:authentic materials;contextualization;classroom activities;lively;effective
The Exploration of Lively and Effective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Peng Hong-ying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Guangxi 541000)
H03
A
1008—6772(2011)01—0133—02
2011-1-11
彭洪颖(1983-),女,贵州遵义人,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遵义师范学院教师),研究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