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发展伦理研究历程及热点问题述评
2011-04-11孟维巍
孟维巍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企业安全发展伦理研究历程及热点问题述评
孟维巍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企业安全发展伦理作为企业伦理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历来深受西方管理伦理学家关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对此问题展开了富有建设性的探索,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对企业安全发展伦理的本质、原则、功能等进行揭示和把握,虽然仍有许多不足,但已为我们深入了解企业安全发展伦理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对企业安全发展伦理研究脉络的梳理及相关热点问题的分析,有助于企业伦理学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企业安全;安全发展;伦理
企业安全发展伦理是企业组织运行过程中的一种价值理念,它包含对员工生命权的尊重,对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的追求。作为企业伦理的核心之一,企业安全发展伦理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内体现在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经营理念等方面,外显于企业产品、社会服务及环境影响等领域。西方学界对企业安全发展的重视由来已久,特别是工业革命以降,随着管理科学和公司制度化的逐步完善,管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对企业安全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较详尽的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应用伦理学“西学东渐”,企业伦理引发国内学界的关注,许多学者对企业安全文化、安全伦理、职业道德等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学科的审视,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安全发展伦理研究的深入。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发展脉络的梳理及热点问题的分析,将有利于管理学和伦理学研究领域的拓宽,亦有助于企业伦理学的进一步成熟及完善。
一、企业安全发展伦理的研究历程
(一)企业安全发展伦理思想初探(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末)。
20世纪初,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质的飞跃。随着企业管理中安全问题研究的深化,人的安全层次需要逐步受到关注,从而使企业安全发展伦理的出现成为可能。
1.科学管理中的企业安全发展伦理萌芽(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人的全方位的发展和最大潜能的发挥是科学管理的目标。泰罗运用时间——动作研究方法对相关工作进行了科学研究,设计出合理的工作程序,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一次将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他认为企业从身心、道德、财政等角度考虑工人福利,工人才可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身心的安全感。梅奥则通过分析霍桑试验认为生产率不仅是技术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工人对劳动的态度、对劳动伙伴和领导的态度,决定了他们的生产率的高低。工人的行为受群体环境的制约,群体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因素,而人只有在感到自己归属于某一个集体时才会有安全感。社会福音派代表人物威廉姆斯认为工会的成立缘起于工人们对于工作安全的渴望。随着科学管理理念在世界范围的影响逐步扩大,日本学者山治武藤指出员工的好福利与企业盈利方面的关系是协调一致的,而不是互相矛盾的。为了促进这种协调关系,公司需要成为员工的精神家园。他认为将高工资和高利润联系起来的是生产力,而生产力是一个包含安全、技术、资本和工作方法的函数。[1](p274)此外,著名企业家涩泽荣一认为现代管理是《论语》加算盘式的管理,其核心就是在规范管理的同时加入道德调剂,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企业不但要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人格,还要理解职工的情绪变化和成长发展的需要,为其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促进企业培养融洽的“家庭氛围”。[2](p275)针对当时生产效率不高、企业拉长工作时间、强迫员工加班劳动等情况,艾伦·弗兰德斯指出,加班有损于工人的健康,破坏工人的家庭生活,且还是一种浪费人力的现象,带来极有害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谢尔登在《管理哲学》中明确提出企业是人的组织,组织的效率取决于人的因素。企业主应该不遗余力地通过配备机械设施来减轻那些有损员工身心健康的劳动,使劳动本身更有人情味,更尊重员工的个性。显然,这一时期的研究者已经开始注重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其中对管理思想中安全领域问题的发掘,反映了早期行为科学研究者的建设性努力。
2.安全需求层次理论的提出(20世纪中叶——20世纪70年代末)。
20世纪中叶之后,特别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为代表的学者对企业及员工成长的内在力量及相关因素进行细化分析,形成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在《动机和人格》一书中,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第一次把人对安全的需要明确提出来并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等方法对安全领域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他指出,员工有对安全的需要,最优秀的经理会提高他们所管理的工人们的健康,并认为管理理论大体上强调两种产品:一种是生产率、产品品质、利润等;另一种是人的产品,即工人们的心理健康、自我实现的发展,以及他们的安全、归属、忠诚等品质的提高。[3](p98)例如二战后日本的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即员工一旦进入企业,便终身为企业服务。当未来生活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有了心理安全感和归属感后,员工才会踏踏实实地工作,为社会提供合格且安全的产品。
(二)企业安全发展伦理思想形成(20世纪80年代至今)。
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社会化程度的加深,企业安全发展伦理逐步成形于企业道德责任和企业伦理之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就是普拉利提出的企业核心道德责任三层次说,即第一层是对消费者的关心;第二层是对环境的关心;第三层是对员工最低工作条件的关心。普拉利认为:“首先企业有义务承担最基本的道德责任,即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且性能良好的商品及服务。在这一基础性和永久性的责任之上,现在又增加了新的道德责任。第二层次的道德责任的范围扩大了,涉及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及资源消耗等方面问题。最后一个层次的道德责任指的是企业作为一个道德共同体的质量。”[4](p98)企业核心道德责任的提出直接促使企业安全发展伦理思想的形成。此外,有学者将普拉利的三层次说扩大,认为企业责任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并提出“所有全球组织都应按照超规范的要求……通过建立和保持一套全球的利益相关者标准,确保雇员、顾客以及第三方不致遭受人身危险”,这种“普遍的原则要求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做出(正当的)回应。”[5](p312)此外,企业安全发展伦理思想与流行的西方管理学“3P理论”又相契合。“3P理论”认为企业以人为主体组成(of the people),企业依靠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by the people),企业为满足人的需要进行生产 (for the people)。[2](p291)由此可见,企业安全发展伦理关涉的应是以人为核心的企业道德责任与社会责任问题,强调安全的价值优先性,并力求在保障企业相关利益各方均获得安全需要满足的情况下,使企业健康发展。
二、企业安全发展伦理研究中的主要热点问题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企业伦理成为国内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安全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受到理论界的关注。许多学者分别从道德价值、道德关系、安全文化等角度来思考企业安全发展伦理的本质,有学者认为企业安全发展中应坚持诚信、正义、生命价值等伦理原则,还有学者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企业安全发展伦理的安全文化塑造、道德责任培养和社会良序建设等功能。
(一)企业安全发展伦理的本质。
1.道德价值论。
《辞海》中将安全定义为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和损失。企业中的安全则更多表现为一种状态的描述,即指生产过程中,将系统对人的生命、财产、环境等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的水平以下。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道德考察,万俊人认为“劳动本身就有其特有的道德意味,劳动在获得其商品价值的同时,也获得了它所特有的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6](p236)而劳动的安全、卫生等社会保障是劳动权利的重要内容,于是,安全发展就具有与劳动本身同样的道德价值属性。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创建优良舒适的“工作场”,成为企业安全发展伦理的重要内容。因此,有学者明确指出,“安全伦理作为一种伦理价值观,既体现为‘应当’的‘善’的安全伦理规范、原则,又体现为对安全追求的信念和信仰。”[7]企业安全发展伦理是企业及其员工在处理企业与市场、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社会以及企业内部的人——物——环境等关系时,所依赖和遵循的安全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安全伦理主体通过对安全客观规律的必然性的认识和把握,进而内化为主体必然性的道德原则和伦理价值标准。企业的产品服务质量安全、信息安全、员工的人身安全及与企业相关的环境安全等,从根本上说都是“以人为本”的道德价值的体现。
2.道德关系论。
企业安全发展伦理本身存在于动态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于安全伦理主体和客体的交互作用中,是一种具有安全品格的道德关系的外化。周中之等认为“企业是社会的连接点,企业的经营是在总体社会关系下进行的。企业经营不仅是个投入产出的问题,更是个道德、心理和社会文化问题,必须通过经济和道德的综合作用,才能获得成功……因此,要正确处理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始终不忘企业所担负的道德责任与社会责任”。[8](p203)有学者也提出“安全道德关系是主观的社会关系,也是客观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包括四个方面:生产——流通——消费关系;企业内部物流关系;人——机——环境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9]这种道德关系的客观性表现在其受社会制度的影响,受不同集团、阶层、个人的利益制约。
3.安全文化论。
美国伦理学家霍夫曼认为“价值观培育的是一种始终追求卓越的管理文化”。[10](p280)企业安全发展伦理与企业文化在某些方面有着极为相似的内容,对企业的安全发展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致有学者直接将企业安全发展伦理归入企业文化。如罗云认为,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根本,其定义有“广义说”和“狭义说”两类。“狭义说”认为,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安全价值观是指安全文化的里层结构,安全行为准则是指安全文化的表层结构。“广义说”认为,安全文化是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动与物态的总和。[11](p36)而这种安全文化的“广义说”包含了企业安全发展伦理,体现了一种尊重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伦理精神。
4.综合论。
持此观点论者倾向于认为企业是社会的公有物,任何一个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重视社会利益,对社会负责。王小锡认为企业运行的安全伦理体现于企业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并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它是包含多种理论与实践元素的混合体,呈现出综合性的特征。[2](p297)因此,有学者将企业安全发展伦理定义为“蕴涵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消费活动中的伦理关系、伦理意识、伦理准则与伦理活动的总和”。[12]从整体分析,首先要以安全道德为首要研究对象,其次根据其特殊的规范性、明显的实践性和具体的专业性等性质特点,提出一种区分安全活动道德与否原则,并明确安全发展伦理的基本问题,进而确立安全活动的伦理规范等等。针对近几年我国食品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等现象,有学者直接提出,企业安全发展的实践指向就是履行责任,保障安全。在企业安全发展伦理中要充分考虑整体利润和行为主体、外部因素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及不确定因素和安全隐患,然后在道德规范的引导下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13]
(二)企业安全发展的伦理原则。
1.三原则说。
通过对企业发展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有学者提出企业安全发展需要社会伦理根基,这个根基只能是建构在以人为本的伦理原则之上,并将之细分为:(1)集体主义是企业安全伦理道德的导向原则;(2)“安全第一”是企业安全伦理道德建设的首要原则;(3)“三不伤害”(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是企业安全伦理的底线原则,也是禁止性原则。[12]此外,有学者从安全道德规范和安全道德素质相对应的角度入手,将安全生产道德的基本原则概括为保存生命原则、生命健康自由原则、生命健康平等原则,并认为,建立在伦理正义基础上的“生存——自由——平等”三原则,提供了一个社会正义“制序”,使得任何政府机构、组织与个人在处理财富与安全之间的关系时,恪守生命价值优先于财富价值的选择标准,坚持社会经济发展不能逾越生存安全原则的理念。[14]
2.五原则说。
通过对个人、企业、社会之间关系的考察,蒂洛提出了企业安全发展的五条道德原则:生命价值原则、善良原则、公正原则、说实话原则和个人自由原则。[15](p210)就企业义务来说,企业活动的参与者有义务做到不说假话,公平待人,诚实守信地履行协议和合同,为雇员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并在合理和道德的范围内忠于雇主、雇员和顾客。同时,企业活动中也应体现诚实的品质。如承认产品的问题,特别是安全方面的问题,必须尽可能纠正产品的问题,并提供尽可能高质量、安全的产品。针对企业虚假广告频出,五原则中专门提出说实话原则,也就是企业宣传的安全诚信原则。在此方面,蒂洛认为,企业一切宣传和保证都应有公众易于得到的真凭实据,企业做广告必须既不说谎又不隐瞒重要事实,不对产品或劳务作错误宣传。
3.安全生产原则。
安全生产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安全的因素,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具体层面上,有学者将安全生产划分为两大类,即客观层面因素和主观层面因素。在客观层面上注重对原材料、工具——机器系统、自然环境、作业环境等的选择,主观层面加强科学组织、分工、决策和员工情绪方面的调节。企业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安全发展的首要环节,对整体企业安全发展伦理的建设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的安全生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企业安全发展伦理的核心原则,其具体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劳动保护规范、环境保护制度、职工保健制度、安全生产和事故分析报告制度。[16](p156)
(三)企业安全发展伦理的功能。
1.安全文化塑造功能。
学者朱金瑞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发展伦理观被员工认可和形成企业价值观的重要载体。[17]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企业安全发展伦理的主要功能就是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相关要素的安全需要,促进企业安全发展。伦理文化渗透在企业的各个领域,对企业安全发展起着积极的能动作用。这种作用既全面又深入,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安全文化作为影响企业决策的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影响企业基础安全工作上的投入,如劳动保护、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工作环境等,进而直接影响员工安全的需要。有学者从更深层次思考认为,“通过安全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层面、精神层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安全生产的新理念,使企业员工形成现代工业生产的安全意识、安全思维、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规范及安全哲学观点。只有通过安全文化功能、作用及氛围,才能最深刻地培养和塑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安全科技文化劳动者,这是安全生产的核心与灵魂”。[18]
2.企业道德责任培养功能。
企业道德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化,体现了一种伦理关系上的社会责任,它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及其他活动中所应该承担的对员工、客户、社会和环境保护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每一种社会关系及其主体都有特定的利益和伦理要求,这就决定了企业在自己的生存发展中必然承担着特定的道德责任”。[5](p5)从契约论的角度分析,企业的道德责任是“以一种要论及压倒一切个别契约的更深层、更普遍地‘契约’的方法,把各种行业、公司和经济制度连接成道德的共同体”,[19]从而使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如遵守商业道德、提供安全产品、节约资源能源等等。
3.社会建设功能。
安全发展伦理不仅仅关乎个人和企业,更是和谐社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政治学家阿尔蒙德曾指出,“安全……由两部分组成: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犯以及公共安宁和秩序。”[20](p487)有学者从社会生活质量入手分析企业的社会建设功能,认为企业安全发展除了为社会提供基本生活需求品和清洁环境外,还能促进社会良好风尚、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发展。企业作为社会的微观细胞,就应该“遵循道德规则,增进健康与幸福。”[21](p317)因此,企业安全发展伦理思想的树立,不仅有利于企业安全形象塑造、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企业道德人格完善,而且对构建安全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企业安全发展伦理研究现状的几点评价
作为企业伦理观的核心,企业安全发展伦理近年来日益受到国内相关学者的重视。但是,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说,还存在许多方面的缺陷,较为深刻的理论分析仍显不足。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和谐社会的建设对企业的安全发展提出了更为紧迫的研究课题。
(一)研究内容尚需深化。
随着对企业安全发展伦理的研究全面展开,我们清晰地发现以下两个维度仍是理论研究需要加强的方面:一是对相关概念的理论研究,如厘清安全生产、安全发展之间的区别,从本质上揭示企业安全发展伦理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关系等。二是对企业安全发展中出现的伦理问题之原因进行深层次研究。企业安全发展伦理说到底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是物质文明与(以安全需要为主的)精神文明之间的冲突,是对康德的绝对命令“每个人应把自己和他人,永远作为目的,而不仅仅作为手段”[22](p174)的具体体现。基于此,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局限于分析其现实表现,而要从更深的价值哲学层面思考问题。
(二)企业安全发展伦理建设模式亟待探索。
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国内学者对该领域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但尚未探索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的建设模式,未能对我国企业频发的安全问题提供某种预防性的价值判断,缺乏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综合分析企业安全发展的各种影响要素,从根本上贯彻安全发展的伦理精神,树立对人、对安全应有的价值意识和价值认同,并制定一整套的预防和解决方案,是企业安全发展伦理建设模式的必由之路。
(三)结合中国具体情况的实证研究有待加强。
目前国内学界对企业安全发展状况的实证调研严重缺乏,闭门造车的现象仍然突出。特别是,结合不同地方、不同行业情况和不同企业制度的实证研究成果较少,涉及公共安全与高危行业的安全伦理关注不足。此外,企业安全发展伦理研究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不强,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际的实践机制亟须建立。
[1][美]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史[M].孙健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小锡.经济伦理与企业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美]亚伯拉罕·马斯洛.马斯洛论管理[M].邵冲,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美]P·普拉利.商业伦理[M].洪成文,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1999.
[5][美]托马斯·唐纳森等.有约束力的关系[M].赵丹,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6]万俊人.道德之维:现代经济伦理导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7]殷有敢.传统儒家仁爱思想与企业安全伦理的构建[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1).
[8]周中之,等.经济伦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张长元,等.安全伦理初探[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12).
[10][美]迈克·霍夫曼,等.价值观驱动管理[M].徐大建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1]罗云.中国安全生产发展战略——论安全生产保障五要素[M].北京:化学工贸出版社,2005.
[12]何玉芳.安全发展视域下的企业安全伦理基本原则[J].生产力研究,2009,(10).
[13]刘海龙.安全与责任:食品伦理的要旨[J].学术交流,2010,(1).
[14]刘星.关于安全生产道德建设的若干认识问题[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8,(2).
[15]刘光明.商业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6]孙君恒,等.当代企业伦理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
[17]朱金瑞.论企业安全发展伦理建设[J].道德与文明,2008,(1).
[18]徐德蜀.安全文化、安全科技与科学安全生产观[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3).
[19]王泽应.论企业道德责任的依据、表现与内化[J].道德与文明,2005,(3).
[20][美]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1][美]玛丽恩·内斯特尔.食品政治:影响我们健康的食品行业[M].刘文俊,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2]龚群.现代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F270-05
A
1003-8477(2011)10-0093-04
孟维巍(1983—),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
河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安全发展伦理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BZX002
责任编辑 郁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