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执政风险问题的认识及其启示
2011-04-11吴阳松刘先春
吴阳松,刘先春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00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执政风险问题的认识及其启示
吴阳松,刘先春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000)
执政风险是执政党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执政党的生存与发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展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防范和规避党执政风险的基本行动逻辑,也是中国共产党防范和规避执政风险实践的三个纬度和三个基本主线。
中国共产党;执政风险;改革开放
执政风险是执政党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执政党的生存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执政风险问题,把执政风险问题作为一个总体性的问题,在深刻认识执政与马克思主义、执政与发展、执政与人民群众需求的满足以及执政与党的自身建设的关系问题上,系统地阐述了党防范和规避执政风险的思想和理论,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回顾、总结党规避执政风险的历程和经验,对当前我们更好地规避党的执政风险、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防范和规避执政风险的历程
改革开放之初,从党的自身情况看,不少人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盛行、体制机制不科学、方针政策违背规律,显然党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已经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要求;从物质条件方面看,长期的“阶级斗争”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停滞阶段,物质生活资料匮乏,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对党的方针政策逐渐产生怀疑、对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总体而言,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多方面的考验,党的执政安全受到挑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现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依据时代特征和中国具体国情,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执政理论。党在这一执政理论中详细阐述了对执政风险问题的认识:一是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就要亡党亡国。二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有可能使中国共产党丧失政权的危险。三是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越向前,承担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四是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1]168。这其中,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关键就是执政党的民主建设。
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依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执政风险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党能否做到“三个代表”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2]二是加快发展,增强实力,夯实抵御执政风险的物质基础。江泽民强调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合理的经济结构之上,必须有强大的基础产业。“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关键在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与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3]123三是练好内功,强身固本,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我们的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4]江泽民在党的历次重要会议上都反复强调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在党的十四大上,他提出“努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使我们这个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十五大上,他要求“全党要按照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并在十六大上再一次提出了党的各级领导班子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着深刻变化,大繁荣、大发展、大变动成为该时代的显著特征,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各种问题和矛盾层出不穷,党的执政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挑战和新的考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世界发展的特点,立足本国发展的实际,先后提出了一系列规避党执政风险的方针政策。一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引领社会思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深入人心、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5]二是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党的群众基础。“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6]三是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胡锦涛反复强调当前党的建设要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着力提高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四是明确提出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成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执政党。这些思想为新时期防范执政风险、实现执政目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防范和规避执政风险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规避执政风险的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三点启示:一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二是发展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夯实党执政的物质基础;三是积极改善民生,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展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防范和规避执政风险的基本行动逻辑,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防范和规避执政风险实践的三个纬度和三个基本主线。
1.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党领导和依靠群众在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下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党要实现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领导,就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阐述了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关键在党的思想,并提出了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即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能力。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强调,党要完成执政兴国的任务,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入新世纪以来,胡锦涛也指出,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历届党的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把其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来建设。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健康向前推进,中国共产党能否长期稳固执政,取决于党的自身建设。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松过对我们“西化”、“分化”的图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使党面临“演变与反演变”、“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在新世纪头二十年的战略机遇期,党面临的任务非常繁重和紧迫,在经济上,我们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政治上,我们要继续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持社会稳定;在文化上,我们要继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凝聚力。党能不能抵御各种风险、战胜各种困难,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关键取决于党的领导,取决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状况,取决于党的战斗力、党的领导水平和党的执政水平。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十分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努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发展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夯实党执政的物质基础。物质文化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是人类历史的动因和起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加强党的建设防范执政风险的同时,十分重视规避执政风险的物质基础问题。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总纲,并明确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响亮口号。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明确提出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求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的思想,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时期,胡锦涛从全面发展的视角出发,再一次强调党执政的物质基础问题,提出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他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党和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社会发展有了巨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显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7]当前,我们党最主要的任务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和党能否继续执政、长期执政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安居乐业。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从而实现继续执政和长期执政。不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都要靠发展。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依靠发展。
3.积极改善民生,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之时起,它就把为人民谋利益当作自己的根本宗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民生建设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并反复强调“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1]128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把民生问题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也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只要广大人民群众真心实意拥护改革,我们就一定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和矛盾。要赢得群众拥护,最根本的是要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基本群众共同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根本准则。”[3]444-445十六大之后,新一代中央领导同志更加关心民生问题,“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8]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充分表明,作为一个以人民利益为宗旨的与时俱进的执政党,其执政的根本使命就是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民生问题,说到底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和落实问题。民生连着民利,民利决定民心,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生死存亡。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党的执政基础的实质就是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的认同、信任和支持。我们党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信任和支持,党的执政基础就会牢固,党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反之,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受到削弱,党的事业就会遭到挫折,甚至失败。“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8]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解决民生问题仍然任重道远。当前,我们还面对着生产力水平不高、社会差距拉大的情形,应当进一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如教育机会与教育公平问题、劳动保障与扩大就业问题、收入差距与公平分配问题、养老保障与保障覆盖问题、医疗保障与疾病防控问题、生态保护与环境优化问题、社会秩序与社会管理问题等等。在着力解决这些民生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这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1] 邓小平文选: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江泽民文选:第 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
[3]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4]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692.
[5]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12-19.
[6] 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7-10-22.
[7]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8]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442.
The C.P.C Realization of the Problem s of Ruling Risk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Its Enlightenment
For the party in power ruling risk is an unavoidable problem,which is a key problem to affect the subs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in power.Strengthening Party building,developing production forces to create social wealth and uplifting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people—these are the basic logic,three latitudes and three basic main threads for C.P.C.to prevent and avoid the ruling risk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PC;ruling risk;reform and opening-up
D2
A
1007-4937(2011)03-0009-04
2011-03-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防范和化解执政风险研究”(11LZUJBWZY021)
吴阳松 (1983-),男,安徽安庆人,博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刘先春 (1963-),男,山东定陶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研究。
王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