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科学化的实践取向

2011-04-11张国献

湖北社会科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科学化理论课思政

张国献

(1.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49;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思政部,河南郑州45000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科学化的实践取向

张国献1,2

(1.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49;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思政部,河南郑州45000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科学化的实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理论化、系统化和现代化。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科学化,观念科学是基础,方法科学是核心,手段科学是关键,制度科学是保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科学化;教师;教学方法;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科学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它包括教育教学的思想理念科学化与工作实践科学化,实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理论化、系统化和现代化。理论科学化就是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并形成科学理论,系统化就是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体系,现代化是指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技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科学化既有宏观问题,也有微观问题。

一、观念科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科学化的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科学化是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其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勤于调研、善于认知、精于科研,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科学化夯实基础。

(一)调研社会。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p56)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有深刻的认识、切身的体会。要融入到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可采取社会调研、参观访问、考察座谈等形式,深入农村、城镇、机关、企业、红色老区、民族地区、发达省份甚至境外国外等。通过接触社会、体察现实、认识基层、领悟人生、了解世界,达到净化教师心灵,坚定教师信念,提高思想觉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要积极创新教师社会实践形式,完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当代大学生乐于探索新事物,乐于参与社会活动,但对国情、民情了解不够,且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需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使大学生主观世界得到改造。大学生社会实践可采用课程内容考察、基地综合调查、假期社会实践、勤工助学、义务服务等活动,帮助大学生印证在学校“小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让他们思考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激发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分析和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

(二)认知课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学生,首先要吸引学生,教育才有实效性。思政课教师每学期上新课时要向学生作自我介绍,让学生认知教师的学缘关系,知识储备、教学成果、学术成就,增强师生亲近感。向学生作课程介绍时,教师要艺术性地展示课程的学科性质、内容要求、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学手段、参考书目、理论网站,让学生认知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生,还要认知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教育才有针对性。要通过多种形式,如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座谈会、课堂讨论、学生提问等,了解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的知识基础、思想动态、认知水平、理论困惑。针对这些问题,修改教案、选择教学法,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讲解,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加大课程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水平,扩大课程影响。还要时刻关注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满意度调查、课程评教,及时了解学生要求、反馈教学信息。学校可制定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根据这些指标,按照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等标准,对思政课教师进行评价,并作为教师年终考核、职称晋级的重要依据。

(三)学理支撑。科研成果是高校教师进步的阶梯,理论素养是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学术成就是高校教师的身份象征。要用真理征服人,教师自己首先要掌握真理。学术研究是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功,思政课教师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工作中不断出成果、上台阶,必须成为一名政治立场坚定、学术造诣深厚、治学态度严谨的理论工作者。教师要避免只偏重教学方法和技巧,而忽视授课内容的理论深度,抓住了现实问题但并没有深化成理论思考的不良倾向。不能像有的教师那样上课背诗歌、放视频、说笑话,课堂气氛很热闹,讲课内容没深度,理论魅力无踪影,现实问题分析缺乏思想动力,偏于感性,疏于理性。为此,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凝练自己的学术方向,夯实自己的学科基础,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为此,学校也要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科研奖励,作为制度保障和科学引导。

二、方法科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科学化的核心

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2](p139)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应积极吸收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体系,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科学化发展。

(一)互动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科学的理论,具有系统性和抽象性,如何将抽象的理论通过直观、生动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做到科学性与生动性的有机统一,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效。因此,教师课堂教学要多样化,可推行“四点筛选式”(疑点、热点、重点、难点)、师生互动式、案例教学式、课堂辩论式等教学模式。教师讲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解决疑点;要通过利用多媒体现代技术,优化教学手段,要变单向的教与学为双向的师生教学互动。课堂设计要有艺术性,既可根据社会热点设计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辩论,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可有意识地留下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提问,教师当场解答,深化教学内容;还可以在课堂上对讲过的重难点问题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练习,及时检测学习效果,从而形成师生双向互动、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生动活泼的教学格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对一些易于理解又感兴趣的内容自制课件,上台展示。学生在查找资料、制作课件、讲解演说的参与过程中激发出了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要在思政课教师指导下,围绕课程目标,使大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等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评价,最终形成良好的理论、道德、思想政治素质。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书、研讨、演讲、对话、参与社会实践、撰写调研报告,促进学生探讨理论问题,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思政课自主学习的资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如经典文献、影视作品、理论宝库、红色书籍、企业素材、农村写真、专家讲稿、先进事迹,学术期刊等,要大力挖掘充分利用。自主学习可设计为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备课、学生讲课、同学互评、教师点评、撰写心得等环节;要环环相扣、节节充实,要自主有为、学习有方、成果明显。思政课自主学习就是在顺应时代发展、实现课程目标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三)网络答疑。高等教育是学术、技术和艺术的综合体。思政课网络答疑体现了时代精神,具有巨大的时空优势。思政课教师可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聊天、思政论坛或“互动空间”,为学生成人成才化解思想困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答疑形式要多样化,可设计为复习型、探索型、协作型。也可设计为单一答疑、综合释疑和讨论答疑。答疑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或者多对多;可以是文字内容,也可以是音频视频,还可以实时传输文件和图片;可以是留言式的,也可以是即时交流、讨论式的;可以按班级、年级、课程、课题建立网路群,群内成员针对相应主题相互提问、碰撞交锋、发表看法。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课程设计、难点解析发布到论坛上,并在课堂上作为参考资料推荐或指定学生参阅;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体悟、调研成果传到论坛,让老师提出意见。网络答疑扩展了思政课问题解答的资源内容、资源呈现形式和资源获取方式。提升高效率、高质量的网络互动,学校要大力倡导,教师要积极探索。

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和内容的具体要求,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摸清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存在的思想问题,用真诚无私的爱架构与大学生相互沟通的感情桥梁,在心理相容的情感气氛中使教育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手段科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科学化的关键

大学时代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接触新事物多、信息面广,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个性需求鲜明。思政课教师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理想信念、创新能力、政治素质的培养,通过包括精品课程、名师讲堂、综合考核等多种途径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实现教育教学科学化。

(一)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是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高校教学质量的标志。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要体现应有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提高,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课程网站要突出实用性,相关的教学大纲、优秀教案、章节习题、实践指导、参考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均能使学生在网站上自主学习。应有开放式交互功能,形式要活跃,内容应丰富,能充分调动参与者的学习积极性。可设立专题讨论、思想论坛、网站调查、练习测试等栏目,为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宽广的空间。学校应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政策,构建精品课程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二)名师讲堂。名师讲堂使大学生感受大家风范,聆听名师教诲,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震撼力。可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课程设置可分为热点理论课、学术前沿报告、科研创作讲座。课程形式要多样化,如教师授课、专题讲座、学术沙龙、座谈会、热点讨论、实地参观等,为师生学习提供交流机会。课程安排要紧凑合理,适度适量,授课方式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可采用辩论、陈述、讲演等方式。要精心构建课程体系,合理设计教学进程,及时调整授课节奏,加大宣传与沟通,促进交流与合作。通过名师讲堂使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发展和目前的焦点问题有所了解,综合能力得到培养,也加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学校知名度。

(三)综合考核。考核方式科学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科学化的重要内容。要积极探索与时代和现实相适应的考核方法,可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结合起来,用优秀的成绩鼓励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研究。考试方式要改变过去单一的闭卷笔试,可让学生自主选择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演讲、写论文或社会调查报告等任一方式。学生也可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制作课件讲解,教师评判给分,也可以利用课程网站网上考试。既可以通过社会调研撰写调研报告、课程论文,也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献形成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要鼓励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自主自律能力、创新精神和个性特长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重要指标,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四、制度科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科学化的保障

制度科学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学化水平的长效机制,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制度,最主要的是备课制度、听课制度和培训制度。

(一)备课制度。为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讲授要有集中备课制度。同一门课的教师学术各有领域,兴趣各有不同,教学各有绝招,知识各有所长。通过集中备课,优势互补,共同提高。集中备课主要是研讨教材、认知学生、领会教学大纲、规划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方法、匹配教学手段、找准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案例。在共同教案设计、统一课件制作、统一思考题,精选音像资料,提炼课程论文范围的基础上,各位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共同提高的备课制度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听课制度。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作用发挥情况直接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为保证主渠道的质量,学校教学主管部门每学期都要对包括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拉网式轮流听课,重点检查教师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掌握课堂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等。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及时解决。通过听课,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对年轻教师进行指导,对问题教师进行调整,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及时评价,确保主阵地主渠道发挥应有作用。同时,教师之间也要经常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交互学习,不断提高。听课要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机制、建立一套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三)培训制度。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主力军,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解和把握程度,直接决定着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教学水平,学校每学年要安排思政课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相关专业进修或做访问学者,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质与学术水平;要有计划地组织思政课教师参观考察、实地调研,使他们深入社会,把握时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对国情的了解、现实的认知,进而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确保其政治立场的坚定性。教师培养可以构建五层次教学管理模式,包括学校、系部、教研室、教师之间、学生评教意见反馈等,使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质量。教研室要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以老带新。通过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教育质量会明显提高,学生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率会不断攀升。

通过方法创新、手段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达到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实现理论化、系统化和现代化,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3]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胡锦涛.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N].人民日报,2007-05-05(1).

G41

A

1003-8477(2011)05-0175-03

张国献(1966—),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历史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008BDJ001

责任编辑 张豫

猜你喜欢

科学化理论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