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控释肥技术升级至第四代
2011-04-10
河南化工 2011年21期
针对释放期短、包膜材料难降解等控释肥领域的技术难题,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新型缓控释肥料与有机肥料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第四代控释肥技术,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研究,近日成功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装置的一次开车成功。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热作学院对香蕉、甘蔗等作物的前期试验显示,控释肥料的表观利用率可提高20%以上。
中海化学科技总监陈步宁介绍,我国控释肥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硫包衣、聚烯烃、水乳液三个阶段。硫包衣型释放期太短,容易造成土壤酸化;聚烯烃膜材不易降解,污染土壤;水乳液则生产工艺复杂,膜材消耗大,生产成本高。
陈步宁表示,第四代控释肥技术以植物油为主要包膜材料,不需要使用溶剂,肥效释放后,包膜材料在1-2年内会自然降解,生产和使用过程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另外,采用原位表面成膜原理,膜材单体在肥料颗粒表面直接反应成膜,膜材用量少,产品成本低,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据悉,采用第四代控释肥技术后,包膜肥料初期溶出率可稳定控制在10%以下,释放期达到60~90d,可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养分需求。迄今,成功开发了香蕉、菠萝、甘蔗、玉米等作物的系列营养同步控释配方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