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苜蓿夜蛾对黄芩的危害与防治

2011-04-10王海玲

河北林业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僵菌夜蛾苜蓿

王海玲

(平泉县林业局,河北 平泉 067500)

苜蓿夜蛾对黄芩的危害与防治

王海玲

(平泉县林业局,河北 平泉 067500)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以根入药,是我国常用中药材[1]。主产河北、山西、内蒙古,在中药材中栽培面积最为广泛,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承德地区栽培面积已近6700hm2。近年随着人工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黄芩病虫为害问题已日渐突出[2]。其中苜蓿夜蛾(Heliothis viriplacaHufnagel)已成为黄芩上的主要害虫。苜蓿夜蛾别名大豆叶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为害黄芩、甜菜、豌豆、大豆、苜蓿、番茄、马铃薯等。在黄芩上主要以幼虫啃食叶片,造成缺刻,甚至将叶片吃光,严重影响黄芩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黄芩药用根的产量和品质。

1 形态特征

(1)成虫。成虫体长13~16mm,翅展30~38mm。前翅灰褐色带青色。缘毛灰白色,沿外缘有7个新月形黑点,近外缘有浓淡不均的棕褐色横带;翅中央有1块深色斑,有的可分出较暗的肾状纹,上有不规则小点。后翅色淡,有黄白色缘毛,外缘有黑色宽带,带中央有白斑,前部中央有弯曲黑斑。

(2)卵。半球形,直径约0.6mm,卵面有棱状纹,初产白色,后变黄绿色。

(3)幼虫。老熟时体长约40mm,头部绿色、黄色或粉红色,有褐色点,每5~7个一组,中央的斑点形成倒“八“字形。体色变化大,有淡绿色、灰绿色、棕绿色等,前胸背板和臀板黄色。胸足和腹足黄绿色。前胸气门前2根侧毛的连线与气门下缘不在一直线上。背线暗色,亚背线白色有暗边,气门线黄绿色。气门中央黄色,边缘色深,第8腹节气门比第7节的约大1倍。

(4)蛹。长约20mm,黄褐色。褐色,头顶有黑色乳状突,末端有2根刺状刚毛[3]。

2 发生规律

苜蓿夜蛾在承德1a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4]。6月间出现越冬代成虫。第1代低龄幼虫卷食黄芩嫩头,长大后暴食叶片,把叶片咬成缺刻或吃光。8月间出现第1代成虫。第2代幼虫继续为害黄芩叶片。以7月下旬至9月上旬危害最重。9月下旬幼虫开始入土化蛹越冬。

成虫昼伏夜出,白天隐身于黄芩植株中下层叶片上,栖息比较隐蔽,受惊扰后在植株间做短距离飞翔;夜间吸食黄芩花蜜,并进行交尾活动,产卵在黄芩叶片背面。幼虫日夜取食危害,以夜间取食为盛。低龄幼虫受惊后迅速后退,老熟幼虫受惊后则卷成环形,落地假死。5月下旬至8月上旬雨量适中有利于苜蓿夜蛾化蛹和羽化,危害较重,反之较轻。苜蓿夜蛾的自然天敌主要有螳螂、猎蝽、蜘蛛、鸟类、绿僵菌等。

3 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虫量少时,可用纱网、布袋等顺黄芩株顶部扫集,或利用幼虫假死性,用手振动植株,使虫落地,就地消灭。

(2)药物防治。发现黄芩株嫩头被害时,抓紧在3龄以前喷药,采用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如:喷撒2.5%敌百虫粉剂,用药量为1.5~3kg/hm2,也可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应保证药后3d无有效降雨。施药时喷洒要均匀,细致周到,植株上下部、叶片正反面及地表均要着药。

(3)生物防治。人工培育绿僵菌,制成绿僵菌孢子菌悬液,适当稀释后喷雾防治;保护和利用其它天敌防治,如蜘蛛。

[1]闫忠阁,程世明.黄芩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7(6).

[2]苏淑欣,李世,刘海光,等.黄芩病虫害调查报告[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5(4).

[3]无名氏.苜蓿夜蛾[EB/OL].2009-11-15.http://baike.baidu.com/view/1590761.htm.

[4]崔章林,盖钧镒.南京地区大豆食叶性害虫种类调查与分析[J].大豆科学,1997.16(1):12-20.

S763.42

B

1002-3356(2011)05-0108-01

2011-08-30

猜你喜欢

僵菌夜蛾苜蓿
绿僵菌对植物的促生防虫作用研究进展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苜蓿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苜蓿的种植技术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及防控措施
4种绿僵菌乙酸乙酯初提物抗菌活性比较
一株蛴螬绿僵菌的分子鉴定
苜蓿:天马的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