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2011-04-09马瑞先

河北林业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

马瑞先

(河北省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河北 围场 068466)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马瑞先

(河北省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河北 围场 068466)

该文在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环保对策与措施,以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

塞罕坝;建设;环境影响;评价

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建设工程全部位于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工程由5部分组成:新建管护点1处80.0m2,新建生态监测站2处400m2,建设访问者中心1处800.0m2,道路建设21.5km,架设围栏10.0km。整个建设工程占地约17.4hm2,占实验区总面积的0.26%。

1 建设工程总体分析

1.1 评价区环境质量概况

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地处河北与内蒙古交界处。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草原、荒漠沙地交错带生态系统、天然植被群落、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和滦河、辽河水源地。区内生物多样性突出,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生态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评价区内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保护价值较高。

评价区内水环境质量较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但受到酸雨的一定影响;昼、夜间声环境质量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I类标准。

1.2 工程建设的作用及意义

该项目工程的建设对于全面保护自然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道路建设,能进一步提高保护管理水平和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围栏建设,能重点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野生植物及生境保护,将更好地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的功能;建立生态监测站,开展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本地调查,提高该保护区科学研究和宣教水平;建设访问中心,能够扩大保护宣传力度,提高保护区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公益效益,增强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3 工程方案的合理性

工程方案满足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要求,与总体规划和生态旅游规划相一致;工程选线、选址、工程布置、工程规模以及施工规划均较合理。

2 工程实施对环境影响评价

2.1 对生态系统影响

2.1.1 植被现状评价 新建道路和围栏两侧林地植被保存较为完好,主要受区域自然因子的影响,受人为干扰程度较低,珍稀保护植物生长较好。新建管护点、生态监测站、访问者中心工程人为干扰程度高,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差,对外界的抗干扰力较低。

2.1.2 对生态系统完整性影响 工程新占地造成植被损失面积1.6hm2,占整个保护区林地面积的0.01%,以原道路和闲置用地为主。因此,工程建设对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完整性、多样性影响甚微,不会造成珍稀保护植物种类的消失。

2.1.3 对珍稀保护植物的影响 新建道路是在原道路基础上修建,站点建设利用的是闲置土地,因此工程占地对其没有影响。工程建成后对珍稀保护植物的影响主要为人为因子。因为道路工程建成后,游客进入该区域,对路旁的植物产生一定的干扰。但原有道路修缮后,路面得以改善,对于保护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作用。

2.1.4 对动物的影响 工程在施工期间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为施工噪声,影响对象主要为一些昆虫类及小型动物(如松鼠、蛇等)。

2.1.5 水土流失影响 工程建设所用砂、石料规定由工程承包方从保护区外市场购买,不准从保护区采挖。工程新占地以及工程动土而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总面积2.1hm2,水土流失现象甚微,只是暂时影响。

2.1.6 生态环境影响风险分析 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风险主要为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风险,如施工人员吸烟、用火器械等可能造成保护区火灾的风险。

2.2 大气环境影响

2.2.1 机动车尾气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用车暂定10辆,以每辆机动车1d耗油50L计算,则施工车辆每天排放的尾气中含一氧化碳75kg,二氧化碳1600kg,碳氢化合物75kg,氮氧化合物25kg。施工期间各类施工机械流动性强,新产生的废气较为分散,在易于扩散的气象条件下,施工机械尾气对周围环境影响不会很大。

2.2.2 施工扬尘环境影响分析 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平整土地,挖土,铺浇路面,建造建筑物,建材运输和装卸等过程都会产生扬尘。据有关文献资料介绍,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是运输车辆的行驶产生的,约占扬尘总量的60%。扬尘受重力、浮力和气流运动的作用,可以发生沉降、上升和扩散,在自然风作用下道路产生的扬尘一般影响范围在100m以内。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每天实施洒水抑尘作业4~5次,可使扬尘量减少70%~80%,扬尘造成的污染距离缩小到20~50m。

2.3 声环境影响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于各施工阶段所使用的不同的施工机械,为非连续性作业噪声。当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各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互相叠加。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周围区域的环境质量。

2.4 生活污染的环境影响

主要由现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废水、废气和生活垃圾所组成。这些生活污染不可避免对周围水环境、大气环境、景观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 环境保护措施

3.1 加强环境保护管理

严格保护要求,增强保护意识。凡进入项目区的人员必须首先接受环保知识教育,要以短片、宣传资料、宣传栏等多种形式,介绍项目区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开展普及科学知识,宣传保护环境,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不得进入缓冲区和核心区。

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环境质量、污染排放以及环境样品等环境标准的规定,把环保工作列为保护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强化环境质量责任制。

加大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力度,强化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的地位,新、扩、改建项目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待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

委托环保部门对保护区,特别是旅游区内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以便及时改进保护措施。

3.2 三废处理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对施工人员较为集中的较大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应建立临时生活污水设施,由环卫部门清运。

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集中收集,由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出保护区。

合理选择沙料、石灰、水泥等堆料场位置,避免大风天气作业;水泥、砂石运输时用防水布覆盖,装卸作业要求文明作业;在路基开挖、建筑物基础开挖等多粉尘作业面,采用人工控制定期洒水;混凝土搅拌机安装除尘设施。注意工程车辆保养,保证车辆尾气达标排放。

3.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过程中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艺,同时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施工运输车辆经过时应减速,禁鸣喇叭。噪音超过国家标准的车辆限制进入区内;驶入区内的机动车辆,喇叭应符合噪音限制规定,应安装废气净化装置及消声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4 加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

工程施工期成立环保管理办公室和环境监理部,实施有效的环境保护管理。

3.5 绿化美化

建筑物周围种植有观赏价值又具有地方特色的花草树木,布局上考虑园林设计,点、线、面结合,人工绿化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绿化美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4 综合评价结论

综上所述,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符合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发展政策,符合规划内容,工程选线、选址、布置、规模及施工规划均较为合理,工程区各环境要素现状和建成后均可满足其功能区划要求,具有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对环境的影响既有显著有利的促进作用,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从长远来看,本建设项目将对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全面保护自然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在上述各项环保防治措施全面落实的基础上,该项目的建设从环保角度考虑是可行的。

[1]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内部资料].2007.

X36

A

1002-3356(2011)06-0070-02

2011-10-18

猜你喜欢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塞罕坝之歌
塞罕坝
塞罕坝点兵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养殖的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