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土家医药文化拾遗

2011-04-09杨先芹田朝晖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土家土家族医药

杨先芹,田朝晖

1.建始县中医院(湖北 建始 445300) 2.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05068班(湖北 恩施 445000)

土家族是我国中南和西南接壤之地,湘、鄂、川、黔毗连地带一支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古称“巴人”、“乌蛮”、“板盾蛮”、“土人”、“土民”等。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武陵山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植物资源, 培育了土家族悠久而丰富的医药文化,如《向氏族谱·卷首·沿革记略》载有“诸色之鱼,举网即得,山中兽药,入山必得”的说法。土家医药是特指在土家族的社会、文化和宗教背景下, 土家医学及其用于治疗疾病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质的总和[1]。本文将独具民族特色和充满趣味性的几种土家医药文化综述如下。

1 关于生理

1.1心脑歌曰:神器像地球,有山川河流,往来不间断,灵感注心头。又歌曰:心像一拳头,握动血就流,血流全身润,往返无尽头。土家医药把大脑称为神器,其意为人的大脑像地球一样,大脑中的脑髓就像山川河流,沟壑纵横,延绵不断,是灵魂、智慧、感情的基地;把心脏形象地比喻为一个拳头,当其收缩时把血液送往全身,以润泽和营养机体,舒张时又把血液回收到心脏,如此循环往复,维持着生命活动。

1.2鼻子歌曰:鼻高面中央,两孔闻臭香,若有五毒犯,两孔就呼唤。歌中反映了鼻为嗅觉器官的特点,可以辨别气味,一旦受到外邪侵入就会出现鼻塞不通、流清涕的症状。

1.3口舌歌曰:嘴巴两圆皮,吃喝无尽其,齿舌共同动,嘴巴才有用。又曰:舌为味之觉,舌助声之圆,唇舌查病根,舌苔看就明。口是接纳和咀嚼食物的器官,舌是味觉器官并能帮助发声,口舌的共同配合得以完成其生理功能;另外,查看口唇、舌质、舌苔是土家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

1.4生殖器歌曰(男):玉茎感最灵,大小随心情,喜交大且硬,平时小低沉。歌曰(女):喜道喜盈盈,月月开红门,痨伤五毒侵,污浊不堪闻[2]。歌中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男女生殖器官的生理特点,并认为女性生殖器官的防御能力较弱,易受病变侵害。

2 关于诊法

2.1看口舌判断妇女病歌曰:唇红舌淡苔薄白,身体壮来抢男客,唇白舌瘦苔黄色,或虚或是内有热。看诊是土家医诊断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如果口唇红润,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表明妇女身体健康,没有妇科疾病;如果口唇发白,舌质白,舌苔黄,表明妇女身体欠佳。

2.2看月经判断妇女病歌曰:色暗淡,量适中,养儿只等身上空;色暗红,夹血块,妇人肚痛直打摆。看妇女月经的颜色、质、量的多少是诊断妇科疾病的重要依据,如果经色暗红稍淡,质地不稀不稠,量适中,一般为30~50 ml,表明妇女身体健康,没有妇科疾病,“养儿只等身上空”的意思是只要等到月经干净后即可受孕;如果经色暗红并夹有血块,患者大多情况下有腹痛的临床表现。

2.3摸诊判断怀孕月份歌曰:一月二月不要摸,三月才有鸡蛋大一坨,四月羞骨上三指,五月肚脐下三指,六月可摸头和脚,七月儿头平肚脐,八月儿头平肚脐,九月儿头上胸际,十月儿头向下转,离别母腹见天地。摸肚是接生婆掌握怀孕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怀孕后前两个月不能触及腹中的胎儿,以后各月均可分别摸到胎儿的不同部位。

2.4看诊判断胎儿性别歌曰:奶头一点黑,怀的是女客,奶晕一片黄,怀的是儿郎;肚大如烧箕,怀的是织布机,肚圆如鼓,将帅到手。土家医通过看孕妇的乳头和腹部可以大概判断胎儿的性别,如果孕妇乳头中央颜色变黑,则胎儿为女性,如果孕妇的乳晕变为黄色,则胎儿为男性;如果孕妇的腹部大如烧箕,则胎儿为女性,如果孕妇的腹部圆如鼓,则胎儿为男性。

3 关于方药

3.1性味与功效歌曰:藤木空心定祛风,对枝树叶可除红,枝叶有刺可消肿,叶内蔵浆败毒功,辣味赶气散风寒,酸涩止屙甜补脾,香淡祛风都能用,咬口追舌治伤力,辛麻定痛祛寒湿,甘主生肌补益用。药物的性味与功效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家医认为,空心的藤木植物能祛风止痒;对枝生长的植物能活血止血;带刺的植物枝叶能消肿止痛;含有浆汁的植物枝叶能清热解毒;辣味植物能赶气散寒;酸涩植物能收敛止泻;香淡植物能祛风行散;味苦的植药能治疗劳伤;味辛麻的植物能祛寒止痛;甜味的植物能补益生肌。

3.2用药之禁忌歌曰:草药龙盘反五加,红藤贯腾互相反,细辛又反垂盆草,八仙不敌乌头蒿,血竭又怕过山虎,三虎又被木通欺,细辛又怕斑蝥遇。土家医在药物的配伍方面也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有些药物不能配合使用,又称之为“十四反”,其具体内容是:龙盘反五加,红藤反贯腾,细辛反垂盆草,八仙反乌头蒿,血竭反过山虎,三虎反木通,细辛反斑蝥。

3.3土家药性赋歌曰:味苦性平野菊花,诸毒拔,疗风热,清热明目效力大。性平味淡燕窝泥,能清热,解百毒,小儿退烧外敷脐。土家草药药性赋,父传子,师传徒,土家土医功卓著。土家药性赋[3]共总结了一百余味药物的功效及主治,本文以最后三句为例,野菊花味苦性平,能清热明目,燕窝泥性平味淡,能清热解毒,外敷于脐部可用于小儿退烧,最后一句说明了土家医药文化的传承方式为父传子,师传徒。

3.4跌打损伤药歌曰:打得地下爬,离不开四两麻,打得稀巴烂,离不开地罗汉,打得一把渣,离不开海金沙,打得地下困,离不开五虎进。四两麻、地罗汉、海金沙、五虎进是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止血生肌收口等作用,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骨折筋损、金创出血等疾患。土家族地区大多道路崎岖险峻,当地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种骨折,土家医在骨伤科的医疗实践中有较大的发展,形成了土家医的重要医术特点。

3.5四种蛇药歌曰:蛇咬一支箭,狗咬一只蒿,随带半边莲,敢与蛇睡眠。又歌曰:五月初五去看郎,郞被毒蛇一口伤,胸口不见一口气,灵芝一朵人还阳。土家民谣中传说只要拥有蛇咬一支箭、狗咬一只蒿、半边莲三种药后就敢和毒蛇一起睡觉,可见其具有治疗毒蛇咬伤的作用。土家族聚居地区多高山密林,毒蛇常常出没其间,外伤经常发生,治疗蛇咬伤有着重要的文化特色。灵芝除了能治疗蛇咬伤外,还可以用于各种急救,故称之能“还阳”。

3.6汤方歌诀歌曰:内疡肚痛寿世剂,帮助王爷修机器,理气止痛又生肌。内疡肚痛散[4]是《寿世得效方》中的方剂,由以下六味药组成,帮-煅蚌壳,助-炮猪蹄,王-救命王,爷-紫珠叶,机-白吉果,器-白三七,有理气止痛,生肌收口的作用,主治肚疡病,平素上腹隐痛,饥饿或餐后明显,时发时止,嗳气呑酸,或呕血、黑便。

4 关于治法

4.1封刀接骨法歌曰:一揉摸,二捏位,三摇拐,四抵崴。封刀接骨法[5]是土家医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一种方法,在土家民间流传甚广,一揉摸即轻轻揉摸骨折处,使肌肉松弛,减少复位时的疼痛;二捏位即用力拉骨折两端,对位后将突起处捏平;三摇拐即用突然一拐的方法使脱臼关节复位;四抵崴即在畸形骨痂形成处用力将其抵崴使其折断,重新复位。

4.2吸负疗法歌曰:想把虫毒出,可用口吸毒,治疗疔疖伤,可让狗舔疮。吸负疗法是人体被虫兽咬伤或疔疮不愈,医者用口吮吸伤处或者让动物舔伤处,使毒气排除的一种治疗方法。如长疔疮可用活蜘蛛一只,放在疮的顶部,蜘蛛会自行吸毒,蜘蛛肚子胀得鼓鼓的,吸后病情会慢慢解除;又如长疱疮经久不愈,晨起时唤狗用舌头舔患处,连舔2~3次可愈。

5 小结

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将“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和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界定在非物质文化的范围内。土家族仅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文字,他们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创造的土家医药文化主要靠口耳相传,世代相承,以口碑的形式流传至今,因此,上述趣味土家医药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的范畴。

近年来,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冲击[6],散在于民间的土家医药文化正在逐渐消失,人们不再愿意去传承这些土方法,关于土家医药的一些民间传说和故事也不再人人皆知,很难再找到专业的药匠,许多宝贵的方药方法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失掉了,这给土家族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此,作为一名土家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宣传土家医药文化的力度,加大对土家医药学特色疗法与药物的研究,为这些特色方法提供现代科学依据,并使研究成果产品化、市场化,深化群众基础,把土家医药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统一协调起来,只有这样,土家医药才会走出大山,又快又好的可持续性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潘扬,朱亚平.土家族医药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前景[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6):9.

[2] 杜江,朱国豪.土家医的生理歌诀浅说[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3(2):60.

[3] 覃事俊,向多辉.土家药性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3(2):61.

[4] 彭芳胜.土家医方剂学[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7:4.

[5] 赵敬华.土家族医药学概论(第一版)[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53.

[6] 贾曼.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事保护研究[J].文件资料,2009,11:59.

猜你喜欢

土家土家族医药
土家族情歌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土家族
土家摔碗酒
传统医药类非遗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土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