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1例
2011-04-08梁翠华
梁翠华
(四川省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病理科 四川 邛崃 611530)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48岁,反复咬伤颊部未愈2个月。2个月前患者吃饭时,咬伤右颊部,出血,经当地医院抗炎治疗,一直未愈,到我院口腔科就诊。肉眼检查,口腔右侧颊部溃疡的0.4cm×0.3cm边缘隆起,与周围皮肤颜色一样,触之易出血,取活检。镜下:见大量大小不等的上皮样肿瘤细胞,瘤细胞呈片状分布,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卵圆形、多角形;核圆;卵圆形大小不一,核分裂可见,胞质内未见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抗体(HMB45)(+),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3)(+),肿瘤基因(MART-1)(+),蛋白(S-100)(少许+),聚合酶链反应(PCR)(-),蛋白(P63)(-),抗原(Ki-67)指数约40%左右。病理诊断:口腔右侧颊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无色素性)。
2 讨论
口腔黏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源于黑色素细胞的罕见的恶性肿瘤[1],像本例这种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更是少见。其生物学特性表现为恶性度高、转移性强;尽管早期发现时可实施根治手术,但由于发病初期常伴有微小灶转移,因此术后常复发,且早期即侵袭血管,发生远处转移,预后差,可能成为常见的致死性肿瘤之一。国外文献报道5年生存率为4% ~20%,单纯用手术治疗者,其3~5年生存率为0[2];因此,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水平(尤其像本例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更应提高警惕),通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医学和社会意义。
[1]Tanak N,Amatasa T,Lnakl H,et al.oral malignant melanoma in Japan[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1994,78(1):81
[2]温玉明,李龙江.口腔颌面部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