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技术社会消费活动的演变趋势分析

2011-04-08魏晓燕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02

关键词:高技术消费人类

魏晓燕,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02

高技术社会消费活动的演变趋势分析

魏晓燕,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02

21世纪人类社会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高技术社会亦或消费社会?高技术社会表明了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已经将我们人类生存的空间打造成了一个数字化的世界,技术已极大的改变了现代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消费社会凸显了自工业社会以来,消费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高技术社会的消费呈现两大趋势:技术消费和逃离技术消费,这两大消费趋势看似相背离,其实质是高技术背景下技术消费发展过程中一种必要的张力和平衡。随着技术的发展,消费客体和消费方式的演变表明了技术消费的核心在于价值的共享和创新。

高技术社会;技术消费;演变趋势

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伴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技术已广泛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人类已进入一个高技术社会,技术存在于每一个角落,它支配了现代人的生活。置身于高技术塑造世界中的人们的消费活动必然也会受到影响而发生改变,对这些变化进行分析并力图揭示其发展趋势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美国的未来学大师约翰·乃斯比特在2000年推出的新世纪预警力作《高科技 高思维》一书中第一章提到“科技是我们这时代的货币”,并且用一个数据来证明了这个命题。“美国一年的经济规模是8万亿美元,其中最大的两个市场是:1)消费科技,2)逃离消费科技。”[1]3市场就代表需求,需求就是消费的动力,因此,这两个市场可以代表高技术社会消费活动的两种主要样态或发展趋势,一方面是“走进”技术消费,另一方面是“逃离”技术消费。在高技术社会背景下,真正的“逃离”技术消费是不现实的,或者只是一种情感上的宣泄,或者成为另一种途径的“走进”。因此,高技术社会中消费活动的特质及趋势就是“走进”技术消费。

一、何谓技术消费

如何指称高技术社会的消费活动?消费科技、科技消费还是技术消费?从字面来理解几个概念差别不大,但是相较于科学侧重于基础性理论研究,技术更凸显其产业化和应用性,因此,技术消费更体现出高技术社会消费活动的特质。

首先,技术消费是高技术社会条件下对消费活动的一种概念上的界定,并没有改变消费活动的本质。从来源看,技术和消费都源自人类的需要。早期人类创造及使用技术是为了解决其基本需求。而现在的技术则是为了满足人们更广泛的需求和欲望,并需要一个巨大的社会结构来支撑它。法国科学家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给技术下了一个简明的定义:“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2]任何技术从其诞生起就具有目的性。技术的目的性贯穿于整个技术活动的过程之中。根据不同的功能,技术可分为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生产技术是技术中最基本的部分。消费也来自于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是天然的消费者,消费的历程从我们出生开始,直至我们死亡。最初关于消费的定义,主要是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大辞典》中对消费的界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和生活资料的消耗”。[3]消费一般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但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马克思曾指出:“消费这个不仅被看作终点而且被看成最后目的的结束行为,除了它又会反过来作用于起点并重新引起整个过程之外,本身并不属于经济学的范围。”[4]20世纪中期以来,消费一词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有学者从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的意义上定义消费。但是,不管何种意义上的消费范畴,其本质仍然是满足人类的需求。满足人类的欲望和需求是技术和消费的本质,抓住这一主线,是我们分析高技术社会林林总总消费活动的基础。

其次,和传统社会形态下消费活动相比,技术消费表明了高技术社会背景下消费活动的特质。我们可以从消费主体即人的因素、消费客体即物的因素、消费方式等方面来进行比较。

具体来说,第一,从消费主体来看。传统社会的消费主体的消费主要是维持主体的生产和再生产,而且主要以对物质生活资料的消费为主。高技术社会中主体的消费活动同时也是对技术的学习、实践和创新活动。它既体现在对技术产品的消费中,也体现在对技术本身的消费中。第二,从消费对象来看。传统社会的消费品以自然产品或半自然产品为主,高技术社会的消费品以技术产品为主,甚至技术本身也成为被消费的对象。比如,有学者这样定义:“所谓技术消费,在广义上指以技术或技术产品为对象的消费;在狭义上指以新技术或新技术产品为对象的消费”[5]。第三,从方式上看,传统社会消费方式主要体现在消费品的物质形态的变化上。比如,从中西方的词源考证,消费一词最早都带有毁坏、用光、浪费、耗尽之意。也就是说传统消费价值的变化方式是消失或转移。高技术社会出现了新的消费方式,比如说通过互联网的信息消费,价值不仅没有消失反而会因共享而增加价值总量。

综述之,技术消费没有改变消费的本质,它体现了高技术社会中消费活动从主体、客体到消费方式的巨大变化。

二、技术消费的动因

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过程来看,几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都引起了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消费方式的重要变革。比如,原始社会的技术革命是火的发明和使用,它使原始人类的主要消费行为——饮食从生食进入熟食时代,这标志着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人阶段。农业社会形成的种植、灌溉、养殖等技术体系使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并产生了大量消费剩余。但由于商品交换的不发达,农业社会的消费方式基本是自给自足的消费。

工业社会以蒸汽机、电力、机械制造等为核心的技术革命,为消费者提供了大量化、多样化的消费品。处于这样一个“消费社会”中,消费者的消费内容、消费水平、消费选择、消费方式等也都相应发生了变化。概述之,消费者消费商品逐渐从满足物质性需求到满足精神性需求。消费主要由考虑基本的物质保障,转向更多考虑所购商品的象征意义和地位价值。消费成为一种地位和身份的建构手段,成为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载体。工业社会中,即使是普通消费品,也能承载这样一种功能,因为“独具匠心的广告就能利用这一点,把罗曼蒂克、珍奇异宝、欲望、美、成功、共同体、科学进步与舒适生活等等各种意象附着于肥皂、洗衣机、摩托车及酒精饮品等平庸的消费品之上。”[6]技术的发展奠基了工业社会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现代工业社会独特的消费文化。

高技术社会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生物遗传等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新的生活空间。这个生活空间正日益被因特网主导并支配着人类消费方式的大变革。如果说工业社会的消费模式是处于从传统消费向技术消费的过渡阶段,那么高技术社会的消费活动中技术因素的作用就日益凸显了。技术也并非是高科技产品的专利,它已经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领域。比如,基因食品走上了老百姓的餐桌,当然对它的争议却一直在继续;纳米材料制成的衣物;高科技的住宅小区等等。技术消费并不仅指消费科技含量高的技术产品,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本身也成为被消费的对象。

三、技术消费的特质

技术消费没有改变消费的本质,仍然是消费者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需求的经济行为。在这个概念框架里面分析问题,不难发现,理解技术消费和传统消费的区别,关键就在于作为消费对象的消费品和消费者自身需求这两个因素的变化。既然是一种经济行为,那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问题;对于生产者或企业来说,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问题。当然,对于消费者来说,效用的满足需要生产者提供的商品即消费品来解决,对于生产者来说,利润的获取要靠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来实现。双方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和依赖的关系。

传统的营销学认为产品的销售经历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过程,但是在高技术社会的技术消费活动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趋向复杂,简言之,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界限可能日趋模糊;双方之间的互动更明显,即消费需求会影响到企业生产设计,但是生产者也会通过一些渠道影响消费需求;这些通过消费品和消费者需求两个因素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来。

1.消费品的演变:从自然产品到技术产品再到技术本身

可以这么说,在工业文明到来之前,人类的消费主要是对自然物质功能的消费,这既和人类的生物属性有关,也与人类的实践水平有关。最典型例子比如粮食等自然农作物,其中包含的技术因素非常少,主要的结构和功能都是与生俱来的。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消费主要是消费其自然物质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作为人类消费对象的产品数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在这些消费品中,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功能和人工技术功能的比例问题。当然,不同类别的消费品中比例的变化也不同,和消费者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消费品可能自然功能和技术功能的变化不是很大,但是一些作为发展和享受型的消费品,其中自然功能的比例越来越小,有些甚至是纯技术功能的消费。比如电脑等高科技产品,若是没有安装配套的应用程序,制成电脑的物质材料对于消费者是没有什么使用价值的。

技术的变化趋势决定了消费品中技术功能比例的变化趋势,因此,对高科技消费品的态度也受到对技术态度的影响。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这一结论已经形成共识,相应的,对于高科技消费品,也有不同的态度和看法。对于高科技消费品的主流消费群体——年轻一族来说,诸如电脑、手机、MP3或MP4等数码产品业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反之,也存在着对高科技产品“心存恐惧”的消费者,这些主要是一些老年人群体或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群体。比如,“AC尼尔森的一项新的调查显示,最受中国人青睐的剩余资金花费项目为新科技产品。在近几年,新科技产品已成为城市的消费新宠。电脑、手机、数码相机、mp4、ipod等电子数码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样化,其更换速度也越来越快。电子数码行业也成为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7]。高科技含量数码产品的热销,一方面是消费者追求新奇、时尚消费品需求的影响,另一方面,生产方、设计者将自己的价值观、理念通过技术融入到新产品中,使消费者在消费高技术产品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接受了设计者的讯息。

当今时代称为互联网时代毫不为过,今天的Internet已经从各个方面逐渐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人们可以随时从网上了解当天最新的天气信息、新闻动态和旅游信息,可看到当天的报纸和最新杂志,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炒股、网上购物、收发电子邮件,享受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等等。资料表明,Internet的发展经历了研究网、运行网和商业网三个阶段,Internet的第二次飞跃归功于Internet的商业化,商业机构一踏入Internet这一陌生世界,很快发现了它在通信、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于是世界各地的无数企业纷纷涌入Internet,带来了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飞跃。Internet的商业化就是其经济价值被开发的过程,对消费者来说,也就是消费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技术过程。Internet技术体系如何从最初的军事应用和学术活动走向世俗的消费,普通的消费者对这个过程可能不太明了,但是今天对互联网的应用确实已走入千家万户。至今,全世界没有人知道互联网的确切规模,但是这并不妨碍互联网以人们始料不及的惊人速度向前发展。对普通的互联网用户来说,从最初通过网络查阅资料、浏览信息,到通过网络收发邮件、视频聊天,再到当下流行的网上购物、开店。对于一些较“前卫”的网民来说,网络上开通个人博客、上传和下载视频资料等等,互联网络给我们提供的服务不一而足。

如果说对技术产品的消费还属于物化技术的消费范畴,那么网络作为无形的消费平台,提供给消费者的是无形的消费品——信息化技术产品。这种信息化技术产品的消费通过信息的交流达到了知识和资讯共享的目的,这种消费的同时也就是价值的再创造。“现代技术消费已由终端消费者间接消费技术产品转向直接消费技术,技术消费已经演变成众多‘小人物’被动或主动直接参与创造消费价值的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8]

从自然产品到技术产品再演化到技术本身成为消费品,高技术社会消费客体的演变背后有着消费需求的演变基础,而且消费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历程之间存在着依存的关系。

2.消费需求的演变和技术发展的某种契合

相对于传统消费而言的技术消费,其消费对象演化的直接原因是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推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和创新,但是,技术进步推动消费演化的背后还有深层次的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的背景。这些影响因素通过消费欲望表现出来。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其中底部的四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可称为缺乏型需要,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要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舒适。顶部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可称之为成长型需要,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结合人类消费活动的现实演变,不难发现技术的发展规律和人类需求层次提升之间存在着某种契合。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的发展由低层次的物质或生理需求上升到较高层次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这就引导了技术提供的商品由低层次发展到高层次。综述之,“人类需求层次的提升与技术由基本物理运动经化学运动到生命和意识运动的发展规律相一致”[9]。

我们不妨结合由传统消费向技术消费转变的两个阶段来具体分析消费需求的变化。从自然产品到技术产品。对消费者来说,表现在消费结构中物质性的商品消费比例减少,技术含量大的商品消费比例增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经济学中的恩格尔系数理论都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会减少,对以发展和享受为目标的奢侈品的需求会增加。另外,如果把人的需求划分为生理性需求和心理性需求两种,那么,很明显,生理性的物质需求是有一个限度的,但是心理性的或精神性的需求则是无限的。这也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仍然以高科技的电子数码产品为例,据资料显示,在中国,手机平均每9个月就换代,高于欧盟的速度。当一款新产品推向市场之时,消费者总被告知一种或多种新的使用功能的诞生。消费者是因为迫切需要新功能而去频频弃旧换新吗?还有一项调查显示,很多产品尤其是高科技产品,通常功能只是被利用了30%,其余大部分功能是闲置的。这两组数据表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在科技产品的大众消费中,人们并不仅仅是冲着科技的使用功能而去,还有更深层的推动力,就是“象征消费”或“符号消费”。在很多消费者心目中,高科技产品通过新功能而贴上了现代性的标签,即所谓的时尚、品质、高雅、尊贵、生活质量、社会认同感和人生价值等。现实中,很多消费者其实对科技并不感兴趣,但是他们往往在意的是这些科技产品所代表的现代性符号。当然,这种从物质上找寻价值的消费倾向一直是被消费社会学和消费伦理学反思的对象,因为对于高科技产品的盲目追捧会引发消费者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攀比之风,还有学者认为对高科技产品功能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这会导致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但是,高科技电子数码产品的畅销论证了处于高技术社会的消费者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导致的消费需求的演变。某种程度上,高科技电子数码产品所代表的技术产品成为了一个载体:承载了消费者追求的群体归属感、社会认同感、被尊重感的一个物质载体。

技术消费的第二个阶段是技术本身成为消费品。传统消费模式下技术只是生产者和设计者的研究对象,消费者只是间接消费技术产品。而技术消费第二阶段的特点总结起来就是“消费的同时就是生产。”网络经济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Gawker(商业博客)应用和youtobe(你的电视)视频网站的诞生。“今天,网络上有1.3亿个博客。Elizabeth Spiers是Gawker(商业博客)的创始人,以Blog形式定位于不同用户群进行内容发布,借以细分市场从而创造利于广告主进行广告投放的专业定向平台。”[8]博客何以成为一个如此巨大的广告平台,它吸引消费者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在于它成为了消费者实现自我最简单的形式。“MySpace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我们允许个性表达,用户的个人资料页成了他们表达自我的地方,他们可以定制这些个人资料页的颜色,照片,背景音乐,这对年轻人非常有吸引力,年轻人渴求自我表达,渴求与众不同。”[8]

Youtobe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让用户下载、观看及分享影片或短片。2005年2月,由以Chad Hurley为首的3名PayPal前雇员创办。至今Youtobe已成为同类型网站中的翘楚。其创始人Chad Hurley认为,Youtobe并不是最早的视频网站,所以能做到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发现了这样一个机会,那就是很多消费者手中有数码相机、录像机,或者手机也有拍照和录像功能,但是大量的视频节目放在电脑中,却找不到一个地方可以上传并与他人共享,因为当时其他的视频网站不允许用户上传。这就是摆在youtobe面前的一个巨大的商机,不仅允许用户上传视频资料,而且通过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还允许多种格式视频内容,并且在对上传文件规格的规定也放得比较开,容量不超过100M,长度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在这里都是被允许的。Youtobe翻译成中文就是你的电视,“你的”对消费者来说别具意义,我们习惯了作为受众收看电视,收听广播,即使在网络上浏览新闻也是作为被动的单向的信息接收者。Youtobe可以说给它的用户打开了这样一扇窗口,那就是用户在消费的同时也可以在生产、创造。所谓的生产和创造就是消费者将自己的知识、信息、情感、观点以视频的方式与他人共享,达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目的。

以Youtobe为代表的网络经济模式只是高技术社会技术消费方式之一,它的核心价值是提供了一个创造者互相交流的乐园。它的本质创新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开发者和用户的界限。开发者在研究别人东西的时候也就成了用户。技术消费的主导面和接受面的界限模糊了,高技术社会在开创一个“互生产”和“互消费”的时代。

简言之,随着技术的发展,消费客体由最初的自然产品到技术产品再发展到技术本身,这和消费需求从生存型的物质需求到精神上的自我实现需求再到更高层次的交流和沟通需求相契合。从这两个因素来分析技术消费的核心价值在于共享和创新。

四、逃离不开的技术消费

“消费科技创造高科技时间的世界。高科技时间使我们疯狂,让我们像发了低烧,觉得有点不对劲。我们有一种模糊但深沉的渴望,想要逃离高科技时间。不知不觉中,我们寻求高思维时间的慰藉。我们没有想到消费科技的普及程度和影响生活之深远,已使我们无从逃离。科技像我们呼吸的空气,除非特别努力、刻意反思,我们不能抛开。”[1]44

高技术时代消费活动中的技术因素已经无处不在了,不管是消费活动的主体——生产者和消费者,还是消费活动的客体——消费品,亦或是消费方式本身,都受到技术的影响和限制。当然,从技术的本质来看,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必然会使得技术消费也具有双重影响。比如,前文提及的有社会学者质疑高科技电子数码产品的频繁的更新换代有无必要,层出不穷的新功能对消费者而言是否能物尽其用。对于新兴的网络消费,有伦理学者质疑其虚拟性和诸多伦理负效应。特别是在当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之下,涌现了许多新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如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和谐消费、低碳消费等等。相应地,在消费理论和实践领域出现了这样一种倾向,认为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产品或新兴消费方式是对人的自然存在方式的“异化”,呼吁消费“回归自然”,“回归人性”,表现在消费行为上可能是抵制高科技产品,不愿接受新的消费方式。其实,古往今来,在技术的发展史上,对其质疑和诘问一直未曾停息,现在处于高技术社会,面对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对社会的改变和影响,这种反思也是极为正常的。只是,对于技术消费,应该注意两点。首先,技术消费是技术自身发展规律和人类需求层次提升的一个契合,技术由基本物理运动经由化学运动到生命和意识运动,人类需求由基本的生存物质需求到高级的精神需求,两者的相互作用使得消费的核心价值由最初的对物质的单纯占有的满足感上升到对精神层面通过自我展示、交流和共享来实现满足。技术消费实现了现时代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这是技术消费存在的现实性与合理性。其次,技术消费不是背离自然。马克思语境下的自然分为人工自然和自在自然,人工自然就是“人类学意义上的自然界”。高技术社会的自然就是当今时代人类所拥有的全部技术、由此所提供的全部有形物质产品和无形服务构成的自然,它也形成了一个“平台”,它既是人类先前精神、制度和物质基础的结晶,同时又是人类继续进步的起点。从人类发展史可以看出,这个平台是越筑越高,而且是不可逆的。平台为之上的人类提供了新的自由和新的发展空间,作为“代价”,人类可能会丧失一些平台之下的东西,如体力、野外生存的能力以及记忆和计算能力等等。但这不是背离自然,只是人类在一个新发展阶段上的新的自然。最后,在高科技时代,“逃离技术消费”反而会成为生产者或商家的一个营销噱头。正如约翰·乃斯比特在《高科技 高思维》一书中分析,“今天的科技是自我更新的不朽引擎,可以升级、附加、重装。它加速我们的生活,强加我们的依赖,结果是我们需要解脱,但为求解脱,我们又求助与科技,要它提供最方便的速成方案。紧张焦虑?买一个按摩器吧。事情杂乱无章?买一个个人电子秘书吧。携带儿童旅行?买一台游戏机带着。住家附近常闹小偷?装一套安全系统吧。”[1]3结果,逃离技术消费的结局是更加走进它。

走进和逃离技术消费是高技术社会消费活动的两个趋势,表面看似背道而驰,其实是技术和技术消费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内在张力。这两种张力相互制衡,对消费者来说,让我们在高科技的同时保持高思维,在数字化时代存留非数字化生存的能力。对生产者或企业来说,这种张力引导产品设计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在技术化和人性化之间保持平衡,在精英和大众之间保持平衡,找准市场定位,认识需求动向。

[1]约翰·乃斯比特:《高科技 高思维》,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2]狄德罗:《百科全书》,梁从诫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年版。

[3]于光远:《经济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5]尚东涛:《技术创新域的技术消费论》,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5期。

[6]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7]王巧玲:《新科技与消费主义》(2007-01-29).http:// www.sina.com.cn.

[8]靳小钊:《口述史中的技术消费线索》,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9]吕乃基:《论消费及其演化对技术发展的影响》,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4期。

责任编辑 吴兰丽

An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Trends of Consumption Activities of High-tech Society

WEI Xiao-yan

(School of Humanity,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02,China)

High technology community indicates that the rapidly-changing high technology has brought human existence space to a digital world.Technology has dramatically changed the mode of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 of modern human.Since the industrial society,consumer society ha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consumption in economic life.Consumption in high technology society shows two obvious trends:technical consumption and escape from technology consumption.These two trends seem a departure from each other.Actually,they are a necessary tension and balanc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echnology consumption in a high technological background.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the evolution of consumption objects and patterns shows that the core value of technology consumption is sharing and innovation.

high technology society;technical consumption;evolution trend

魏晓燕(1976-),女,江苏邳州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科技伦理。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08JA720004)

2010-09-28

B82-05

A

1671-7023(2011)02-0070-06

猜你喜欢

高技术消费人类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