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需要理顺的几种关系

2011-04-08唐元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文化

唐元华

(湖南科技学院 图书馆,湖南 永州 425100)

推进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需要理顺的几种关系

唐元华

(湖南科技学院 图书馆,湖南 永州 425100)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目前还处于倡导、鼓励阶段,各家对社会服务的内涵和外延缺乏统一认识。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要做社会服务,必要处理好服务师生与服务社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服务与社区服务之间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关系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并不是什么新课题,只是不同时期社会服务的对象、目的和内涵各有不同而已。1980年前,服务于特定的政治、经济目标,政策导向性十分明显。1949-1956年,组织群众走进图书馆,是为了扫除文盲、为 了提高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1956-1958年,社会服务主要是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科研用书需要,为的是响应中央提出的“向科学进军”的号召。1958-1966年,继续为广大群众开展服务,积极配合工农业生产建设。上个世纪90年代后,受到“以文养文”观念的影响,广泛开展创收服务,普遍开展了文献服务、信息开发服务、信息检索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网络信息服务及用户教育培训服务等。进入21世纪后,高校图书馆由于国家和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得以迅速发展,其社会服务才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进入相对健康发展的轨道。[1]但是,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仍然不理想,“社会化的实践仍然进展缓慢”,[2]一方面,国家的引导性政策缺乏硬约束,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落后而狭隘,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用经济手段处理社会服务。

事实上,改革开放30多年后,高校图书馆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完全具备了进行社会服务的技术支持,缺少的只是现代化的服务理念。因此我们必须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现代诠释,以期通过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认为,正确理解、实践社会服务,必须处理好如下几对关系。

一 服务师生与服务社会

反对或抵触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人员往往认为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有着本质的不同,其服务对象只是本校的师生,其服务任务只是为本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这类人往往把高校开展校外服务看成是“瞎折腾”、“不务正业”。因此,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实行的是一种“封闭式服务”。[3]这种情况导致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利用率低下,造成了情报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据统计,全国高校图书馆的文献利用率年均不足 30%,图书使用频次大约年均在 0.3次—0.5次之间。这意味着,年均每8本书中仅有1本使用过1次,70%的图书资源由于“封闭式服务”躺在书库里自失其使用价值。我国高校图书馆,藏书量和信息化技术都远高于公共图书馆。2003年,公共图书馆IT投入0.92亿,高校图书馆IT投入2.45亿元。2006年,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约5亿册,公办高校图书馆总藏书量则超过了6.6亿。[2]一方面是公共图书馆资源严重不足,200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0.4028册。[4]另一方面是高校图书馆资源没有得到应有利用。因此,有必要转变观念、整合现有资源,让高校图书馆综合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看来,高校图书馆服务师生与服务社会就并不矛盾,关键是如何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机制,让高校图书馆在做好为本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服务。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是学校教育功能的对外延伸,是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天职所在。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校图书馆宣言》明确表示:“学校图书馆是为所有人的教学和研究所利用”。我国教育部2002年2月21日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以下简称《规程》)也对此作出了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应该勇于承担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义务,创造条件大力推进社会服务。

二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追求的是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成本、效益关系

在服务师生之外,增加社会服务,当然会增加员工的工作量,甚至需要添加新的设备、场地、人手,而且有可能影响本校师生的利益。因此,面对新增的营运成本,多数高校图书馆,不是选择以条件不成熟为理由知难而退;就是选择有偿服务的形式。“知难而退”是放弃了社会效益的追求。“有偿服务”有可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也有可能是在维持正常营运成本的前提下,保障社会服务的可持续性。“知难而退”不足取,“有偿服务”则需要审慎对待。考虑到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提供的主要是公共文化产品,“有偿服务”必须是成本补偿型的,不能以营利为目的。然而,不盈利又严重挫伤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如果不是肩负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谓的有偿服务也同样难以为继。宁夏大学的王永忠便指出:“高校图书馆虽然设置了一些收费项目,但其收入与社会化服务增高的管理成本相比就显得杯水车薪。据统计,多数大中型图书馆校内外一年的信息服务收费(不包括科技查新)仅仅在1万元左右。”[5]

因此,考虑到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目的是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成本补偿和货币激励的主体应该是政府而不是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消费者。消费者的付费应该只是象征性的。政府可以出资开发一套图书馆社会服务绩效分析模型,按年度对各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状况评估,然后按等次直接拨付补偿费用并给予适当的货币激励。

(二)正确处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

目前为止,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理论定位仍不明确。几乎所有开展社会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把社会化程度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挂钩,似乎把社会服务当做了文化产业来经营,哪项服务项目能够赚钱,就开展哪项服务项目。张红亚便主张高校图书馆可以“适度地进行产业化经营”。[6]有偿服务不是为了补偿成本,而是为了帮助高校赚钱。这种状况是与我国当前的一些政策和法规精神相违背的。我国教育法规规定我国高校的设立以国家、社会利益为主,甚至要求民办教育也不能以赢利为目的。显然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也应该以国家、社会利益为主,是公共产品而非私人产品。因此,我们应该把高校的社会服务当做文化事业而不是文化产业来看待。文化产业追求的是赢利,文化事业追求的是积极投身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并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提高人们的精神品味。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不能主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设计和开展服务项目。满足市场需求只是图书馆社会服务的一个方面,一个补充,决不能成为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政策方向。如果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公共性质不容否定,其社会服务就必然是一个基本的、普遍的、均等的服务。[4]以市场为导向与公共服务本质和特点是背道而驰的。

三 社会服务与社区服务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是利用情报信息资源优势弥补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的不足,这一点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严重不足的欠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对象应该主要是社区居民,社区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公共图书馆承担着社区文化建设的重任,需要不断延伸服务范围,延伸到普通的市民、延伸到最基层的民众,要传递对弱势群体的关爱,通过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达到提高社区精神文明层次、建设和谐社区的目的。沿海城市深圳的公共图书馆便以“市民终身教育”为己任,秉承“开放、平等、免费”的服务理念,全方位地投入到了深圳“文化立市”的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7]内地的公共图书馆由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缺乏,其服务能力远不能满足当地人民日益膨胀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我国每一个地级市几乎都有一所或多所本科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院校相对丰富、发达的情报信息资源服务当地文化建设,无疑会对地方文化建设大有帮助。因此,高校社会服务首先是社区服务。服务项目可以从传统的图书外借、阅览室开放,发展到举办读者活动、文化讲座,再到通过数字图书馆体系进行网上咨询、文献传递、馆外访问等服务。高校图书馆不能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应该主动承担社区教育者、文化建设者的角色,向当地社区开放,与社区形成良性互动,努力使所在地区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服务社区是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普遍理念。耶鲁大学图书馆要帮助所在地成为“人人读书的城市”,剑桥大学所在地市民可以与校内读者一样享有除外借图书之外的所有权利,日本、德国等许多大学的图书馆也全方位向市民开放。这些地方的市民常把图书馆当做学习室和个人俱乐部。[5]显然,打破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壁垒,培养学习、阅读习惯,可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8]《规程》第四章“读者服务”第二十一条:“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服务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的费用。”这里《规程》把社会读者与社区读者加以区分,并明言可根据具体情况向社会读者收取适当费用,已经暗示了社区服务在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中特殊地位。“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建设。”[9]我们强调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以社区服务为主要内容,是对党新时期伟大号召的积极响应。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尚处于倡导、鼓励阶段,国家尚未制订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政策法规,各大高校图书馆也没有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服务机制。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关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保障性政策法规的制订会逐步提上议事日程。我们推进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设计和制订政策法规的时候,有必要处理好服务师生与服务社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服务与社区服务之间的关系。

[1]艾新革.大学图书馆服务地方60年述略及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0,(1).

[2]刘宇.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可行性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9,(9).

[3]张虹.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理论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2004,(7).

[4]陈力.关于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公共图书馆,2009,(9).

[5]王永忠.浅谈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和保障[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1).

[6]张红亚.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成本补偿[J].图书馆建设,2004,(3).

[7]甘琳.成长中的深圳图书馆[J].公共图书馆,2009,(4).

[8]李亮.市民阅读与城市文化内涵的关系[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1).

[9]王聪聪.从标准化走向均等化——对推进我国公共图书馆均等化的若干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0,(1).

(责任编校:周 欣)

G252

A

1673-2219(2011)01-0202-02

2010-07-02

唐元华(1974-),女,湖南永州人,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管理。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谁远谁近?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去图书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