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瑶歌在湘南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与实施

2011-04-08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瑶族普通高校音乐

李 伟

(湖南科技学院 音乐系,湖南 永州 425100)

瑶歌在湘南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与实施

李 伟

(湖南科技学院 音乐系,湖南 永州 425100)

瑶歌是湘南地区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将其作为一种公共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在湘南地区普通高校的开发和实施,在有利于大学生认识文化的多元性,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师生发展等。

瑶歌;公共音乐教育;实施

一 瑶歌在湘南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性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开发本土少数民族音乐课程,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它是个体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个体认同自己所属的群体文化,促进个体人格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地方性普通高校加强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将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多元文化教育和培养学生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到其它多元文化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为自己将来在多元文化社会生存与发展奠定基础。

当今世界有许多国家的艺术教育改革都在课程建设方面越来越关注民族音乐教育和体现多元文化精神。在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的“绪论”中指出:“美国的文化是由来自许多文化、传统和背景的民族和观念所组成的丰富的融合体,美国的文化多样性是教育的巨大资源,应该加以充分利用,以帮助学生理解他们自己和其他人。”在匈牙利,世界著名音乐家柯达伊和巴托克积极推行民族音乐教育运动,他们广泛搜集本国民歌,编成以匈牙利民歌为素材的音乐教科书,促成了具有匈牙利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在印度,虽然它与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但在音乐教育的问题上并没有走“西方中心论”的路子,而是特别重视对本国各民族的音乐开发和利用,并以本国的民族音乐为主体,本民族音乐教育得以很好发展,而且培养了像阿南德·香卡这样的世界闻名的音乐家,这也是印度民族音乐教育成果的代表之一。可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重视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当然,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地方性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本土化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着课程资源意识不够到位,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课程开发不够成熟,窄化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功能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地方性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建立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长效机制方面做得不够。那么,如何认识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如何在地方性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落实和开展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这些都是迫切需要我们这些地方性普通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做出思考和研究的。

瑶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之一,早在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就有关于瑶族“帝舜生戏、戏生瑶民”的记载;到汉代的《风俗通义》中也有“盘瓠得女,负而走南山”等记载(盘瓠即盘王,传说中瑶族的祖先);到南北朝时瑶族被称为“莫瑶”,《梁书·张缵传》记载:“零陵、衡阳等郡有莫瑶蛮者,依山险而居,历政不宾服”(其中的“零陵、衡阳”现在均为湘南地区境内)。另外,唐代杜甫在《岁晏行》中写道:“莫瑶谢雁鸣桑弓”,反映了湖南瑶族狩猎的生活状况。瑶族现在人口近300万人,分散在湖南、广西、广东、江西、云南、贵州等地区,由于历史等原因,他们以居住山地为主,以山为伴、以山为生,民谚中说:“瑶族住山头、汉族住街头、傣族住坝头”,就形象地指出了这一点。在他们创造独特的瑶族山地文化当中,歌咏是瑶族人民最喜爱和最擅长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歌咏文化,他们被称为“东方的吉普赛人”。清代著名诗人李调元也曾写道“瑶俗最尚歌,男女杂踏,一唱百和”等诗句。“瑶山山歌特别多,唱遍高山唱遍河;夜晚唱到日头起,白天唱到日头落”这是反映瑶歌在瑶族人民生活中所占特殊位置的形象描述。

瑶歌作为一种独特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它的文化内涵是指瑶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脑力、体力的劳动创造,经过不断的积累创新且与瑶族民歌相关的物质与精神成果和成就,也是瑶族人民的思想观念、风土人情、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人文积淀等的集中反映。瑶民自己信奉“饭养身,歌养心”的道理。他们自幼就开始学唱歌,待人接物有“礼节歌”,生产劳动有“气节歌”、“知识歌”,红白喜事有“贺歌”。他们上山劳动、下地干活,都爱唱歌。不仅在五彩缤纷的节日里大家要穿着斑衣花裙,戴着银镯头鎈来载歌载舞,就算平时,只要有空,他们常常也会围着“火堂”来借歌抒情,在很多地方就连迎来送往也要以歌抒怀。总之,瑶民对歌咏是情有独钟,有着浓厚的歌咏情结,他们喜欢即兴而唱、以歌言志、以歌对答、以歌会友、你唱我和。这种歌咏文化与瑶族人民的社会活动、历史文化、审美情趣等等都是紧密联系的。同时,和毗邻地区的其他各族人民也是相互影响的。如将这种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艺术作为一种公共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在当地普通高校的开发和利用,必将在传统音乐的传承和育人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其意义主要表现有:

首先,有利于促进瑶歌作为一种本土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瑶歌作为一种珍贵而濒危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其传承的方式也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一样,主要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靠民间的自然传承;另一种是靠学校的音乐教育。民间自然传承的特点是师徒传授、自生自灭,这种传承方式的往往缺乏组织和计划,如果仅仅依靠其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和难以有效传承的。那么,有效传承的重担就只能落在学校的音乐教育身上了。在湘南地区的部分高校开发和利用瑶歌课程不但是必要的也是有利的,它对瑶歌这一本土少数民族文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可以传播、选择和创新传统的瑶歌文化。因为高校的教学在教育的对象和所占有的教育资源上的优势都是其他场所和机构难以企及的。在湘南地区的部分高校开发和利用瑶歌音乐文化资源的同时,也是对瑶歌的音乐文化内涵作一次相对集中的提炼和整合,当瑶歌文化中一些价值体系和审美方式与高等教育的文化不一致时,学校教育担负着对其调节、提炼和导向作用。这样,瑶歌文化中积极的因素得到肯定,消极的成分会被淘汰,从而使瑶歌在瑶族分布地区作为一种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更进一步创新和提高,而且通过高校的音乐教育,让大学生在了解、挖掘、整理与瑶歌相关的地方文化知识时,可以为该地区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次,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文化是课程的基础,而课程又是教育的核心。“当代社会,文化多元,不同阶层又有不同类型的文化,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希望学校课程能体现本阶层的文化利益和价值取向,以谋取话语权利。”[1]在大力提倡多元文化的今天,我们高校的音乐教育尤其是位于少数民族分布地区的高校更应该要有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和利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课程内容也应该有相应的体现和安排,以培养主体民族大学生多元化的音乐视角和价值观念。素质教育强调教育教学强调要“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开设地方课程,让瑶歌进入湘南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不能光为了增加一门课而开设这一门课,而是为了让这门课程更好地满足于学生发展和服务于当地的文化建设等需要。在地方高校开设本土文化课程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关注本土、了解本土。

再次,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开发和实施本土文化课程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进步。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很多都是遵循“制度化”的教学,就是上面发什么书,学校就开什么课;书上有什么,老师就讲什么。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就少了很多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本土文化课程的开发就会让更多的教师来参与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让他们不得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于教学研究上,他们在这些查资料、做研究、想问题的过程中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肯定也会获得更全面提高。

还有,有利于促进当地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对普通高校教育的需求正由过去被动上学变为现在的自愿择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结构也提出越来越具体的要求,主张学以致用,而非学非所用。尤其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各普通高校的竞争日益激烈,办学特色将成为高校赢得社会声誉和体现办学价值的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地方性普通高校无视各高校彼此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一味模仿和跟着研究型大学后面亦步亦趋,走“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的趋同化老路,套用一个培养模式,就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就难以培养出与当地社会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也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多样化是高等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高等教育强国的美国,著名的卡内基教育基金会多次指出:多样化是美国高等教育保持高水准的根本原因。地方高校要扎根本地和服务本地。开发本土文化课程有利于地方高校的课程建设和自身定位,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必然会产生重要影响。在地方性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上要让学生理解多元文化、热爱本土文化,培养出愿意和能够为本土社会做贡献的人,而不是厌弃本土、对本土一无所知的人。瑶歌作为湘南地区的一种重要的本土文化资源如将引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必将对丰富湘南地区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资源和增强湘南地区高校的办学特色起到积极作用。

二 瑶歌在湘南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实施的对策

英国著名的课程专家斯腾豪斯(Stanhouse)说:“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的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人的发展”[2]。可以说,教师是课程开发的关键因素。在过去的计划体制下的课程统一管理模式不但使许多学校和广大师生对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意识的忽视,而且也导致了他们课程开发能力的欠缺,因此要在湘南地区普通高校大力开发瑶歌文化课程资源就需要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的前提下高度重视培养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和转变学生过去音乐学习方式,具体对策应有:

(一)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

国家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并在政策、经费等方面加大扶持,以培养各高校特别是少数民族分布地区的地方性院校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建立专门的课程开发资金,重视和资助各高校开发地方课程,对于一些高质量的地方课程,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充分的奖励,以点带面地在一定范围采取实质性举措来积极推广。

(二)学校应当高度重视

作为实践主体的学校应更关注地方的经济文化、民族风情、本土文化等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更加明确自身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另外,地方课程的开发利用更丰富和充实了课程资源,以地方为本,着眼于本地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或其它本土文化资源来开发和实践,这是一种更好地尊重了地域文化差异,不脱离实际的办学理念,这使教育教学更贴近地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而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办出水平、办出效益。基础教育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和高等教育的课程发展趋势为本土化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它要求在课程的内容上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及科技发展的联系。以地处湘南地区的高校湖南科技学院为例,这里有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瑶族自治县,享有“神州瑶都”美誉的江华瑶族自治县,另外,还在江永、双排、道县等地分布大量瑶族人口。该校2006年3月颁布的《设置公共、跨系(部)选修课的原则》第二条中明文规定:“根据省、地经济建设的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置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公选课,反映本地区的经济环境、民情风貌、历史渊源的人文课程”。其次,在该校的“设置公共、跨系(部)选修课的原则”中还规定:“公共、跨系选修课可涉及文、理、艺、体、美等学科。应有利于改善和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自然科学素质。”可见,湘南地区的一些高校已开始关注这方面的研究了,这必将为瑶歌进入湘南地区的部分高校提供有利基础条件。

(三)提高教师对瑶歌课程开发的参与意识

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有人说:“一个教师就是一门教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也是最重要的瑶歌课程资源,教师的相关专业素质决定了对瑶歌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决定了开发和利用瑶歌文化的程度及发挥其教育教学的效益和作用,他直接关系到这门课程能否成功开发。长期以来,我国高度统一的计划体制及观念的影响,导致相对较多的教师没有对公共音乐教育课程开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为公共音乐教育课程开发就是上级教育部门和高层音乐教育专家学者的特权,就是由他们设计好标准的课程文本,再由“下面的”教师执行就是,普通教师根本没有必要参与。这样,教师被当作一种执行课程的“工具”,是课程的“消费者”。教师只要考虑的如何将规定的课程知识“搬运”给学生,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则不是教师要考虑事情,教师的责任就是在于忠实地执行,换句话说,教师只有“怎样教”的权利,而没有“教什么”的权利。这样,课程开发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就成了一个陌生的课题和崭新的话题。因而要保证瑶歌文化课程的成功开发,广大教师必须先认识到中华音乐为母语的音乐教育观和拯救瑶歌这种濒危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紧迫性,树立起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求实态度,积极参与到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中去。

(四)提高教师对瑶歌课程开发的综合素质

在过去,很多地方性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由于受课程政策、观念和信息的局限,面对本土的许多传统民族音乐的“活化石”无动于衷,学校和教师习惯于完全执行指令计划,工作方式变得过于依赖和被动服从,因地制宜的课程观念和开发意识淡薄,广大教师的课程开发综合素质也难以得到提高。而在瑶歌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其课程目标进行设计,对各式各样的瑶歌文化资源进行筛选和厘定,对在地方性普通高校的本土音乐文化教育课程评价进行研究,这一系列复杂的研究性工作对教师的综合素质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瑶歌文化课程开发往往会突破单一的学科限制,要体现瑶族音乐、民俗、文学、乡土知识等多门学科的综合,但学科的综合并不等于简单的学科叠加,也不是将各种不同的学科知识并列,而是要依靠教师将这些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地组成一个内在统一的瑶歌课程整体。另外,在选择课程内容方向方面,由于瑶歌相关知识千姿百态、内容繁多,作为课程的开发者若不从中比较、筛选、提炼,不顾地方、学校、学生等实际情况,就往往会陷入一种对知识盲目组拼的泥塘。这样,就会难以实现课程计划和课程目标,甚至会导致课程开发的失败。因此,课程开发,在对教师的课程意识、开发技术、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

(五)提高教材编写质量

瑶歌课程开发要求广大教师从旧的音乐教育模式教学中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拓者,从课程的消费者转变为课程生产者,它要求创新和实践,由于它还处于一个探索和起步阶段,很多方面还不成熟,没有直接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因此,为了更好的教书育人和发挥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作用,它需要课程开发者进行反思,强调不断“调整”,经过一定的教学实践后重新对瑶歌课程的实践及所相关的环节进行再认识和理解,进行调整和再研究,这是一种教育实践的理性行为。高校应该组织相关师资和当地文化部门力量,积极搜集和提炼各种相关素材,编写出具有普及性和可操作性的教材。并尤其注意搜集相关的影像资料,以便发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的特性。课程开发它是一种课程研制开发的程序。它遵循的流程一般是:前期调研——确定课程方向——收集资料——编写教材——实施课程——调整内容——再实施——确定教材。这种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其中关键环节还是“调整”。应该说,课程开发在根本上要求教师具有研究的能力,通过课程开发的实践,针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实际不断调整,从而不断完善和提高课程开发的质量。

(六)帮助学生转变音乐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公共音乐教育教学的热情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持续一贯表现的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我国传统的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模式大都强调“满堂灌”,教师关注的多是怎样把知识“倒”给学生就够了,学生关注的则多是“听”和“从”,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在瞬息万变、强调学生尤其是强调大学生创新的今天,机械地储存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因而怎样去转变学习方式,主动寻求知识、运用知识才显得更为重要。转变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既要转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中单一被动的音乐学习方式,提倡和鼓励多样化的音乐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以参与、审美、自主、探究、合作等为特征的新型音乐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不断得到发挥,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帮助学生确立其主体地位,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并让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过程成为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鼓励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丰富而有个性,以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其实,公共音乐教育作为一门文化素质选修课而言,若把当地的特色本土文化引进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平等交往、共同进步的过程。师生主体通过平等交往、积极参与、自主活动、共同发展是人文选修课教育教学的本质所在。因此,要发挥好地方民间音乐独特的育人作用,就应转变过去音乐学习方式,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他们提供一个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平台,为他们提供一个表现自我和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才是素质教育所需要的学习方式。

总之,现代教学关系已从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到以学为主,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也应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成面向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提倡在湘南高校适度开设的瑶歌课程是属于人文素质类选修课范畴,在过去的一些人文素质音乐教学当中,师生往往关注局限于音乐技巧层面,在对待音乐技巧和音乐文化两者的关系时,常常偏重了前者,而忽略了后者,未能充分挖掘、理解和展现一些传统民族音乐的文化根基、文化渊源、文化内涵和文化魅力。因此,我们应跳出单纯学习音乐的圈子,积极渗透学科知识综合的理念,发挥湘南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特色,要将音乐与文化看作一个整体来加以看待。在瑶歌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致力于瑶歌音乐本体的传承,而且还要注重瑶歌音乐所蕴涵的文化内涵的挖掘、阐释,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促成各种相关瑶歌音乐文化知识的整合,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从不同的专业视角来审视公共音乐教育和瑶歌文化,发表他们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这样,教师的职责不再主要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而是通过建立注重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要从“独奏者”转变成“伴奏者”,以引导学生去审美、参与、发现、思考、探究,即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吴康宁.课程社会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版,2004.

[2]洪俊,张艳红.校本课程的教师定位[J].教育科学研究,2000,(4).

[3]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石中英,钟启泉,李雁冰.课程设计基础[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5]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6]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7]黄小明,黄跃国.高校艺术教育开发利用本土民族艺术资源的研究[J].艺术百家,2005,(5).

[8]朱咏北.教育民主与学生个性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5,(4).

(责任编校:周 欣)

J632

A

1673-2219(2011)01-0150-04

2010-07-15

2009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瑶歌在湘南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实施研究”成果。

李伟(1977-),男,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音乐系讲师。

猜你喜欢

瑶族普通高校音乐
瑶族织锦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音乐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