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刍论

2011-04-08李国兵凡丹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心理学教学内容旅游

李国兵 凡丹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科学系,广东 东莞 523808)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刍论

李国兵 凡丹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科学系,广东 东莞 523808)

《旅游心理学》课程属于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必修课之一。由于教材内容简单及社会对读大学不良功利主义影响,使得学生上课质量较差。而提高《旅游心理学》课程授课质量除要求学生端正大学受教育思想之外,教师更应该做好教学前的准备,筛选和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艺术。

旅游心理学; 教学质量; 课程教学

引言

旅游心理学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旅游专业课程的必修课之一。目前,我国旅游、酒店专业《旅游心理学》课程开课50个学时左右,主要研究旅游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及消费者对旅游行业的心理要求,由专业老师进行授课,课程内容以心理学理论知识为主,描述消费者购买旅游产品的心理需求及心理活动过程。由于课程内容特点,大学生在课堂上对理论知识兴趣不大,活跃度偏低,即使有较大兴趣持续性也不强,讲小话、玩手机、睡觉等现象严重,对老师所提问题面面相觑、死气沉沉。从授课老师来讲,由于课堂上学生的拙劣表现,课程的互动程度降低,上课老师的声音与嗓门被逼进行调高,讲课感觉吃力而困难,再加上学生的不配合,使得上课老师感觉人生价值意义遭到贬值,对职业产生倦怠感。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旅游心理学进行研究,目前学术界对《旅游心理学》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如:邓君指出《旅游心理学》教学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并提出改革老师上课的考核评价方法[1];韦福巍、覃举东提出教学手段应多样化,教学形式要形象生动[2];毕明建等重点提出《旅游心理学》科任老师应把握教学内容,对授课内容要加工改进[3];洪艳、胡美萍论道旅游心理学的授课以学生的就业前景为出发点[4],等等。仔细看不难发现,以上学者对《旅游心理学》教学研究的探讨集中于理论的改进,实际课堂上操作性难度大,短时间内使课堂氛围产生立竿见影效果较难。本文从当今大学生课堂普遍表现出发,采用描述分析法对《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其探讨结果有利于《旅游心理学》课程质量提高,并且可作为大学文科理论性科目教学方法的一种改进而推广。

一 《旅游心理学》课堂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1 教材内容与资源匮乏

我国旅游心理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且为边缘交叉学科,因此国内《旅游心理学》教材内容基本一样,大同小异,与其它相关学科教学资源相比,旅游心理学的内容相对欠缺。我国高校《旅游心理学》教材,其内容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对心理学概念、原理进行哲学式的阐述多,对心理学概念、原理的操作性阐述少;对一般意义的旅游行业心理现象进行描述的知识多,对旅游实践的心理现象进行描述的知识少;要求学生对概念、原理知识掌握多,对心理学原理解决旅游实践问题技能训练少。由于旅游心理学教学资源的有限,教学手段发挥相对狭窄,既使有多媒体、网络可以利用,但缺少可以授课的内容,课程质量仍不佳。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虽有助于改善课堂氛围,但如果缺少内容的支撑,学生感到上课内容的“无用”,时间长久,课程效果仍难以改善。

2 不良世俗观念影响

现代经济背景下,物欲横流,人们的思想与价值观念随社会发展而产生变化。特别是自1999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所带来的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与社会提供就业资源的差距及受过高等教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已引起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目前,社会上存在着“北大学生卖猪肉”、“大学生掏粪”、“大学生待遇不如农民工”、“读书无用论”等现象,并且随着网络与媒体技术的传播,各种“大学无用论”已在百姓心中产生一道痕印,刺激与加促当代大学生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怀疑,认为读了也是白读,读了也不如农民工,把大学时期当作人生即将走向苦难的最美的象牙塔、人生必经历程或是身体发育的进一步有利时期。因此,各种公认的不规范行为与错误的道德标准表现在课堂上,如上课玩手机、看闲书、讲小话、睡觉等,且毫无羞愧感,甚至有些学生厌恶老师严抓纪律,觉得大学课堂不是讲纪律的地方,应该崇尚“个人自由”。以上一些世俗观念以及大学生自己对大学生活一种消极遁世的观念,再加上旅游心理学本身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使得学生更坚定“读书无用论”的一种观念倾向,加剧了《旅游心理学》课堂质量的下降。

同时,由于社会现实急剧变化,全国高校产生了盲目追求功利的实用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上:即重视有用的知识,轻视没有应用价值的知识,学习有用的知识,逃避无用的知识。目前,大学生普遍认为基础课、公共课等普通教育课程对专业学习、就业没有用,对这些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因此逃课、旷课现象严重。据有关方面的调查,在大学校园里,基础课逃课率一般在25%以上,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公共课如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类逃课率更是高达50%左右。《旅游心理学》属于旅游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教材内容仅把心理学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描述,未对心理学的实验过程进行描述,且心理学结果未与旅游行业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未对旅游行业的指导性作用进行描述,所以在《旅游心理学》课堂上,学生认为课堂内容与自己的专业实践或就业不相关,因此课堂不听课,搞小动作,听课质量不佳。

3 态度重视不够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好态度与好行为形成一致性。大学老师上课之前,一般需要经过充分的准备,对所教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考虑,通过查找与调整,使得教学内容趋向完善。然而现实中未必所有老师能做到真正的老师。部分老师由于私事或公事原因,态度重视不够,对专业课上课质量不重视,表现为备课不充分,内容不创新或上课之前未备课,上课之后照本宣科等等一系列与教师光辉形象不符的丑迹。《旅游心理学》理论理解性较强,老师如未备课或备课不充分参加授课,课程质量定会受损。

另外,在当前多元价值取向背景下,教师在课堂纪律管理的认识上也存在误区,教师对课堂纪律管理存有不敢管、不想管的心态。有的教师担心过多的限制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学评教中给自己打低分,从而弱化课堂纪律管理;有些老师认为管理学生是专职辅导员、团组织的事情,不应由任课老师来管;有的老师还认为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的人格,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说教。因此,教师在学生行为纠错和价值澄清过程中表现出不果断,对学生课堂的不规范行为进行忽视,此行为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道德相违背,也是导致大学课堂效果欠佳的原因之一。

二 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1 做好课前准备

教学工作是一件受多因素、多层次影响的复杂工作,教学内容不可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应力求在原有的基础上精益求精。教师备课时,应熟悉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内容;分析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研究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编写教学计划,从而为上课做好准备。在上课的前、后,教师还应作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课前备课是指教师在上课前进一步研究教案,熟悉教学过程,使课时计划得到落实。课后备课是指教师在上完课后对上课效果进行反馈和总结,为进一步改进教学作好准备。《旅游心理学》课程内容量大,理论知识丰富但又简单,任课老师应结合学生兴趣特点,态度上重视上课前的准备,设计好教学过程,选择适当教学方法。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四版由孙喜林、荣晓华编著的高职高专《旅游心理学》教材为例,在对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讲完之后,笔者建议从第八章旅游行业服务心理讲起,目的是使学生先了解、感知旅游消费者对整个旅游行业的心理需求,然后进一步讲解旅游消费者进行消费时的心理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消费者购买旅游产品时的心理过程。

2 筛选教学内容

目前,文科性质的很大一部分课程呈现出内容多,内容简单特点,特别是某些编写质量较差的教材,页面内容多以概括、描述项目概念、特点、使用原则、作用与意义等为主,对项目原理在行业实践中的技术应用描述较少,与理论知识对应的专业案例也较少。而结合当前大学生学习特点,学生体现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理解力不强,学习兴趣度不高,对书本知识、理论知识懒于思考,懒于记忆的特点。《旅游心理学》教材主要描述两大部分内容,其一为消费者购买旅游产品的心理活动过程,讲述了心理活动的感知、动机、态度、人格、情感与决策;其二为消费者对旅游行业的心理需求,讲述了酒店前厅、客房、餐厅、旅游购物及旅游投诉的心理要求。整个内容体现为心理学理论知识介绍多,行业服务心理介绍简单特点,试想假设由学生接受如此相对枯燥与简单的文字声音,其听课效果可见一般。因此,对《旅游心理学》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尤为重要。以讲述书中第二章内容旅游感知为例,笔者建议先对感知概念进行解释,省略对知觉特性的讲解,然后概括影响消费者感知的因素,最后重点介绍旅游工作人员怎样持有感知受影响因素理论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并举正面例子与反面例子进行描述,使课堂氛围达到最佳效果。

3 提高教学艺术

教师讲课需要热情洋溢,更需要充满激情。要求全身心地投入,并创造一种紧张、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课堂气氛。尤其注意应用身体语言、表情语言和眼神的信息碰撞与交流,力图呈现亲切热烈气氛。《旅游心理学》任课教师应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要用灵活、恰当的眼神、手势、声音和面部表情,把蕴涵的心理学和旅游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善于察觉学生的课堂反应,从而对教师也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一体化。从学生方面而言,没有哪个学生会喜欢任课教师毫无生气、缺乏激情的授课方式,切忌出现任教心理学的老师抓不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导致授课形式与效果的失败的现象。因此,《旅游心理学》任课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双重指导方针,分析学生们对教师授课的心理需求和学习期望,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期望的内容与特点,改善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授课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三 结语

目前,《旅游心理学》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为主要组织形式,任课老师仍是教学舞台上的总导演,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改善课堂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师生之间的兴趣共鸣点,提高教学效力,推进《旅游心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做好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世俗观念转变的引导,通过对老师与学生的双重工作推进,使得《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

[1] 邓君.高职《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2):32-33.

[2] 韦福巍,覃举东.高校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河池学院学报(增刊),2009,(2):40-41.

[3] 毕明建,王海萍.《旅游心理学》教学探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6,(5):60-62.

[4] 洪艳,胡美萍.高职高专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1):69-70.

Discussions of Improving Tourism Psychology Teaching Quality

LI Guo-bing, FAN Dan
(Department of Science Manage Dongguan Polytechnic College,Dongguan 523808,China)

Tourism Psychology is one of the required curriculums for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Due to the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 simple and people think university have adverse utilitarianism effects, that the students have a class of poor quality.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not only require students to correct university education thoughts, but also teachers should be more ready for the teaching preparations, screening and perfecting teaching contents, also improving teaching art.

Tourism psychology; Teaching quality; Course teaching

G423.07

A

1673-2219(2011)04-0140-03

2010-12-10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10d07)

李国兵(1983-),男,湖南耒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企业管理与旅游服务。

(责任编校:刘志壮)

猜你喜欢

心理学教学内容旅游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旅游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