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土木办学思路 提升教师工程素质
2011-04-08周基
周基
(湖南科技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设管理系,湖南 永州 425100)
创新土木办学思路 提升教师工程素质
周基
(湖南科技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设管理系,湖南 永州 425100)
提升地方高校青年专业教师工程素质是关系“卓越工程师”计划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作为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高校来说,创新土建专业学研产用办学思路是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青年专业教师工程素质的最主要的途径。
地方高校;工程素质;卓越工程师;学研产用
0 引言
在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上,来自全国近200所设置土木工程学院(系)的高校校长、院长和专家围绕研讨会的主题“中国土木工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对我国土木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土建类专业的教学与实践、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尤其在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师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要想能培养出卓越土木工程师来,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提升青年专业教师的工程素质。
1 提升青年专业教师工程素是培养卓越土木工程师的内在要求
我国土建专业多年专业教学改革和实践证明,构造“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注重工程素质教育”的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1]。工程素质是指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工程实践活动时所具有的潜能和适应性,它实质上是一种以正确的思维为导向的实际操作,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工程素质包括广博的工程知识素质、良好的思维素质、工程实践操作能力、灵活运用人文知识的素质、扎实的方法论素质和工程创新素质[2]。
目前,在各地方高等院校师资队伍中,青年专业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绝大部分,几乎全获得硕士以上学位,基本取得中级以上职称,他们精力充沛,工作富有激情,思维活跃,具有创新精神,是教师队伍的绝对骨干力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他们普遍缺乏工程实践背景,“数量不等于质量,工程教育的师资是个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工科教育与产业合作教席主持人查建中教授坦言,“没有对教师产业背景和工程实践经验的要求,更没有对教师职位明确提出工程师资质的要求,教工程专业的人不是工程师,这样的师资如何能培养出产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出真正的工程师?”因而,提高青年专业教师的工程素质是保证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且充分条件,是培养卓越土木工程师的关键因素。
2 创新土建专业学研产用办学思路是提升青年专业教师工程素质的关键途径
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土木工程师,地方高等院校必须理清思路,更新理念,全面打造出实践与工程教育队伍来,特别是要加强青年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其中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创新土建专业学研产用办学思路。
2.1 创新学研产用管理机制
目前,较多地方高校土建专业仍处于相对封闭的办学状态,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少,办学效益低。绝大部分青年专业教师是从高校毕业进入高校从教,普遍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工程意识也相对单薄,教学任务繁重,校外企业、工程单位为了员工的生存以及利润最大化普遍不愿意承担辅导青年教师,同时还受到高校普遍存在的“看重科研成果,轻视教师教学效果”的教师考核、晋升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青年专业教师的工程素质很难得到系统的提升。
为能更好的贯彻学研产用办学思路,有效保障青年专业教师工程素质的提升,地方高校首先要健全管理机制,对办学思路、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科技开发、科技成果转让、人才培训等进行创新,同时高校和企业(或科研院所)共同制订有关章程,确保“共同育人”目标的实施,达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2.2 实现教学和科研并举
教学与科学研究是统一的,教学主要是传授知识,科研主要是发展和创新知识,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相互增进。其一,教学对科研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当今科学飞速发展,技术日新月异,如果没有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和动态的关注,是不可能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到教学中去的,更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学。通过教学可以发现问题,探索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矛盾的问题,这是发展科研很有效的途径,是教学带动科研最有力的证明。同时,在师生的双向交流中,学生提出专业领域的疑难问题会成为刺激教师科研灵感与发展研究的动力,是拓展教师科学研究的新的思路和方向。其二,科研对教学具有强劲的促进作用。科学研究能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及知识体系、深化对知识本质的掌握,从而使教师能跟踪学科前沿,使教学更具有先进性与科学性,达到提升教师工程素质的目的。
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我们应以青年专业教师教学团队建设为核心,建立合理科学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促进青年专业教师转变观念,形成科研与教学并重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学带动科研发展,科研促进教学进步,做到教学与科研的双丰收,切实提升青年专业教师工程素质。
2.3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利用青年专业教师自身的技术专长和成果优势,结合市场需求,依靠公司、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生产设施,实现优势互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1)成果转让。要努力提高青年专业教师科研的自主能力,将科研重点放在市场需求上来进行自主确定。让青年专业教师紧跟高科技前沿及市场需求,加大经营管理、专利技术转让、产品开发等。例如研发并采用土建领域勘察、设计、施工、监测、检测及工程管理先进的理念、方法及工艺;开发新型实用的仪器、设备、装置;更新各类新型的土木建筑实体、结构物及其构件等。
(2)合作转化。通过实行校企合作,校所合作,共同组建研究所、技术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各自利优势,让高校、企业、科研所及技术中心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与市场接轨,促进合作转化,达到合作互赢。
(3)创业转化。积极鼓励青年专业教师创办民营科技企业,特别是要注重发展股份制科技企业,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2.4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中心
进行技术开发、技术转化以及技术服务等各类工程咨询培训服务是提升青年专业教师工程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及促进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地方高校要鼓励土建专业青年教师充分利用好已有的专业知识技能、技术及实践经验,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及时的智力服务。
(1)开展工程项目规划编制与咨询、投资机会研究、可行性研究、评估咨询、勘察设计、招标代理、工程和设备监理、工程项目管理等各类工程咨询业务。根据专业方向形成各个工程咨询服务团队,例如在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港口码头、园林景观工程等土建领域组建勘察、设计、施工、现场监理、现场检测鉴定及加固一体化的专业工程技术服务所(中心),开展工程招投标代理,工料测量管理,保险顾问,财务监督等工程造价咨询业务。
(2)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土建专业各类专业考试培训业务,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很多行业需要持证上岗,而且必须要得到其相应专业能力的认证,这种认证更多的是需要通过国家及社会的各类考证来实现。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职业资格证就是“就业通行证”,诸如一、二级建造师、注册建筑师、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质量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房产经纪人、城市规划师、室内设计师、安全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环保工程师、投资项目管理、设备监理、招标师考试、安全评价师、土地估价师、土地登记代理人、岩土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物业管理等各类土建领域的职业资格证考试认证很受社会认可,土建专业青年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学识,大力开展专业服务,提升自我服务社会的能力。
3 结语
提升地方高校青年专业教师工程素质是关系“卓越工程师”计划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地方高校土建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要充分认识自身实际情况,加强资源的整合,培育办学的“独特性”,着重在应用型研究、服务性研究上下工夫,必须结合地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作为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高校来说,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青年专业教师的工程素质的提升是首要任务。
[1]林峰,顾祥林,何敏娟.现代土木工程特点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2006,(1):26-28.
[2]刘帅霞.基于工程素质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河南教育,2010,(4):49-51.
G640
A
1673-2219(2011)04-0087-02
2010―09―20
湖南科技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XKYJ2010 035)。
周基(1982―),男,湖南永州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
(责任编校:周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