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背景下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问题研究述评
2011-04-08于爱华
于爱华
人力资源背景下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问题研究述评
于爱华
通过文献资料搜集,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方面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合专家访谈意见得出: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管理是高校运动队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运动员的选材、训练管理,教练员的培养与招聘问题是问题的重点。应该建立统一的运动员选材标准与赏罚制度,教练员招募做到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建立教练员评价标准与激励机制。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综述;评价
1986年初,国家体委、国家教委和团中央就山东掖县召开“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会议制定了《全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十五年规划》,规划提出:“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生、中学生体育运动队。”这成为大学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起点。会后教育部确认了首批51所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院校。至2010年,这一数字定格在270所。[1]随着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数量的上升,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不但受到了综合院校相关管理者的重视,更是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重视,虽然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已经过34年的风雨洗礼,但迄今为止效果并不看好。试图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对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归纳,探讨运动员与教练员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而提出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应用于运动队的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的整个运动过程,包括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的维护与成本核算,人员的甄选录用、合理配置和使用,还包括对人员的智力开发、教育培训、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等等。[2]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2]
运动队是一个群体、一个组织,包括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医疗团队、后勤团队等部分人员组成。在这样一个集体性的人群组织中,需要有良好的管理才能相互协调、发挥效应。在高校运动队建设中人力资源的管理主要是指运动员、教练员的管理,运动员管理应该包括运动员的选材与选拔、训练、奖罚制度建设,以及学业和训练的相互协调;教练员的管理包括教练员的培养与招聘、先进理论和训练方法的学习与培训、教练员的教学与训练的协调与矛盾、教练员创新与科研能力等方面。
二 关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相关问题研究
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初衷是努力提高我国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以逐步实现由国家教委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目标。[3]
陈讳、周鹏在《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文中指出: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模式存在招生目标与办队的最终目标不一致、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缺乏统一标准、高校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不够重视问题。[4]
徐意坤、李海乐、宋毅林经过调查得出:高水平运动队的生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除从体工队招收了部分在役或退役运动员“挂职”外,另一途径从体校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选拔,这些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应用于正式的高水平运动队的比赛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过程。[5]赵长征通过对20个高校专家教授和20名优秀教练员访谈,以及对江苏省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队员选拔状况进行研究后发现:现实中高校运动队的招生情况与国家教委创办高水平运动的初衷有一定的差距。[6]国家教委赋予高校特殊的权利招生高水平运动员,但是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机制,存在着很多“关系生”“后门生”,还有很多退役运动员在高校挂职的现象,这一现象违背了国家教委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本原,因为退役运动员已经没有太大的发展潜能。
运动员是运动队的主体,运动员较好的管理对训练、竞赛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一般分散于不同的专业,甚至不同的院系,对于集体性项目而言,这样不利于运动员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感的建立。而且每个专业、学院所设置的课程不同,造成授课时间的不一致,寻找共同的时间进行训练成为了难题,只能在课外活动或者晚自习时间进行。郑建岳、周奕君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学习成绩一直保持良好或者上升的运动员、技术比以前有所进步的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中表现积极、突出的运动员应该给予奖励。既可以采用学分制的学分奖励,也可以采用经济方面的直接奖励来肯定运动员的表现,提升运动员的积极性。[7]
三 关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相关研究
现代高校教练员,多数都为体育院系毕业直接分配到高校,专业运动经历以及执教经验不足,同时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教练还承担着普通体育教学任务,在时间分配上很难合理分配到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上,而且在教练员的选拔、招聘和进修方面缺少学校相关政策、经费的支持。[8]
耿宁认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不但要具有为人师表的素质,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才能够提高管理、训练和比赛水平。教练员要具有良好的洞察力、自信心和感召力等,才能够与教练员的职业特点相适应。[9]
曹华经过调查研究表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存在“教练素养”的普遍现象,主要体现在“专业素养”和“社会能力”两个方面。高校内部教练员在对本专业的认识水平、理解程度、体验的深度远不如专业教练员,虽然专业教练员不如普通高校教练员的学历、学位高,但是在阅历、经历、见识、思维方式和逻辑,以及综合判断能力上恰恰相反。
高校高水平教练员虽然个别院校开始聘任专职教练,但大部分院校还是采用教练员任命制,且与普通的教师没有明确的分工,造成教师和教练员双重保险的局面,退可以是教师进可以是教练员,竞争机制缺乏动力,不利于教练员积极性的调动。[10]教练员的业余性和兼职性严重制约了运动队训练绩效,教练员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仅凭经验进行指导,对高校人才集中、科学集中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11]金俊安经过调查表明:现代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还缺乏从事高水平高水平运动训练的理论和经验,管理部门对教练员的管理过于松散,对教练员进行培训、考核的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
教练员不但在训练、竞赛中处于主导地位,在运动员教育和管理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王亚力认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既可以在高校内选拔、培育具有潜质的体育教师养,也可发挥体委系统资源优势,对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教练员进行引进。对教练员的管理既要加强对教练员的业务培训,还应加强教练员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培训,积极与主管部门配合、协商。建立教练员责任制,使教练员责任与经济收入、职称紧密挂钩,这也有利于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12]
四 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选材是运动队能取得良好绩效的前提,要建立统一的选材标准,同时加强监督与管理机制,避免“后门生”、“关系生”现象。
2.建立运动员训练规划、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赏罚制度和统一的标准,对于在训练和比赛中有良好表现的运动员给以适当的“奖励”,促进积极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对于表现较差、违反规章制度的运动员进行惩罚,以警其他运动员。
3.教练员的培养与选拔要从教练员本身的能力出发,应该脱离“一条腿走路”的现象,既要考虑教练员的训练经验、技术水平,还要兼顾教练员固有的教育作用,从实践和理论双重路径进行招募。
4.对教练员主张“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教练员应该与外界高级教练员、高级教师进行经验交流,或请专家、教授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工作者来校讲学、授课,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取人之常补己之短。[7]
5.提供教练员参加培训的机会,鼓励教练员进行在职深造,向高学历、高职称靠近,既要在训练上寻找科学方法,也能在理论上引进新知识。
6.建立教练员评价标准与激励机制,对教练员进行定期评价,将教练员的经济收入与运动队的绩效教结合,促进教练员的积极性。
[1]赵博.大学为何培养不出高水平选手[DB/OL].http://sports.sina.com.cn/o/2011 - 03 - 06/09055476962.shtml.
[2]陈维政,余凯成,程文文.人力资源管理(2)[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3]国家教委办公厅.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通知[DB/OL].http://www. people. com. cn/item/flfgk/gwyfg/1995/206009199503.html.1995,5.
[4]陈讳,周鹏.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1):31-33.
[5]赵长征.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现状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2005(3):96 -96.
[6]徐意坤,李海乐,宋毅林.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科学选材的若干思考[J].体育世界,2010(8):47-48.
[7]郑建岳,周奕君.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方案优化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12):60-62.
[8]郝玉,周保辉,贺军萍,张弓,史书生.我国普通高校优秀教练员队伍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4).124 -126.
[9]耿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素质的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7(4):158 -158.
[10]宋振镇.从CUBA与NCAA的比较谈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5).
[11]金俊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世界,2008(12):177-177.
[12]王亚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探讨[J].运动,2010(4):61-63.
Review of Sports Team Management in Colleges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Human Resources
Yu Aihua
The paper reviewed the study of management for the sports team of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literatures analysis and the interview with the sports experts.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core of the management is the management of the athletes and the coach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standard criteria and procedur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select the athlete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the incentives should also be established for the coach.
college;sports team;review;evaluation
G807
A
1672-6758(2011)07-0151-2
于爱华,讲师,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河南·许昌。邮政编码:461000
Class No.:G807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