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2011-04-08王力纲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教学质量人才

王力纲

(广东工业大学 教务处,广东 广州 510006)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王力纲

(广东工业大学 教务处,广东 广州 510006)

该文通过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分析了当前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形式,探讨了广东工业大学在结合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从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入手,采取了优化师资队伍,变革教学内容等举措来培养应用型人才。

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教学模式;师资力量;实践能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及信息化建设的特殊时期的到来,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市场经济发展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广东工业大学作为广东省属重点工科高等院校,在抓住国家制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及国家和广东省大力推进高校质量工程建设契机的同时,在全面分析当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不足后,全力突破传统人才培养观念,结合自身优势,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入手,采取了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变革教学内容和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等举措,积极推动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国家及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既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发展趋势,也是推动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 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是相对学术型人才提出的。与其他类型的人才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一)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实践加以设计的,强调对基础的、成熟的和适用知识的掌握和学习。

(二)应用型人才强调以能力培养,不仅是岗位能力,更应是职业岗位群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不仅是就业能力,还应是一定的创业能力。

(三)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求掌握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需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知识,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始终将生产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的培养过程。

二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严重脱节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与此相对应,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快速发展和高速扩张的时期,高等教育也由此进入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的转型期,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在高校扩招的大潮中未能及时调整,很多高校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不从高校自身办学能力出发,定位模糊不清的问题。如有些高校为顺应市场要求设置了电子商务专业,本来从市场对人才需求出发来设置新专业是非常好的事情。然而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却存在着忽视专业特点,盲目扩大理论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环节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造成了学生实践上能力较差,直接违背了电子商务专业重视实践能力的专业特点,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本专业的知识完全脱钩,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教学模式及手段不能与时俱进

当前,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手段及模式比较老套,不能进行及时的变革和更新,也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大阻碍。以计算机教育为例,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其应用也遍布到各个行业。其在教学方面的应用也应如此,许多高校老师能够非常好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但是据了解目前还是仍然有部分院校的老师在进行一些计算机专业方面的授课时不能借助一些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还是非常死板的照本宣科。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也会对其积极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产生消极影响。高校作为信息知识传播的前沿阵地,教师有必要加强教学技能方面的改进,不是要求所有课程的授课老师掌握这方面的教学技能,但是作为计算机方面的老师本文认为还是有应该熟练掌握其教学技能[2]。

(三)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当前很多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根本不具备科学性,也不经过实际的调查了解,就是靠一些专业老师牵头来制定课程体系,非常不合理。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应该到社会生产一线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了解该行业或某专业的人才需要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再来根据实际需求对某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目标制定,然后再科学考量分析设置哪些必要的课程等等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四)师资力量发展不均衡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是某一个老师能单独完成的一个事情,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来教授课程。目前国内高校师资队伍的情况参差不齐,即使某些高校整体师资力量水平可能比较高,但是具体到某个学科专业或领域就会发现师资结构及年龄层次均存在居多问题,这对于学生的培养非常不利。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是需要一些掌握企业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教师,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好学生。目前某些院校学生反映部分课程的授课老师专业知识不能及时跟社会接轨,其授课内容几十年不变,与学生毕业后所用到的知识严重脱节,这样下来不但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必将阻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过硬及年龄层次合理的师资团队非常重要。

三 应用型人才培养采取的举措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了建立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广东省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今年,广东省教育厅颁布了《关于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粤教高[2009]76号)。该实施意见推出了“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等一系列举措。我校作为省属重点工科院校,抓住国家和广东省推动质量工程建设的契机,在突破传统人才培养观念的基础上,正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当前我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具体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制定符合应用型人才发展的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人才目标的具体实现。所以,一个定位准确,科学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校在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时,突破传统人才培养观念,从市场调研出发,注重实地考察,详细了解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再以此作为目标来制定培养方案。在制定课程体系时,我们紧靠培养目标,再依据课程的基本内容看是否符合本培养目标,并将一些内容基本相同的课程也进行整合,尽量不重复安排学生的教学计划。同时,我们在制定教学学生教学计划时,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强度。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来达到培养学生掌握生产一线技能的目的[3]。

(二)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方案,总体上是要建立课内实践+课外实践+社会实践的统一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中。按照“课程化、全程化、多层次、多模式”的思路,实施人才培养实践课程教育全程化方案。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求各专业减少理论课教学时数,增加实践课教学时数。通过实施“基于项目”(PBL)和“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切实大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训练环节;在实践教学的执行方面,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实践(教师“代替”学生实践或实践环节流于形式)为主动实践,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4]。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就是要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广东工业大学把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广东工业大学抓住地处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积极与众多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了长期联合培养的相关协议。通过校外实习基地,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生产一线的技术。由于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加强了学生实践的教学比重,从源头做起,真正做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广东工业大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非常受社会的欢迎。

(三)优化师资结构、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学校遵循“结构合理,团队优势突出、特色明显,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教学队伍建设原则,通过引进高水平教师、实施学历学位提升工程、校内业绩金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评优晋升激励机制等举措,积极推动应用性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同时,结合我校为广东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从广东产业一线聘请实践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专家,担任有关的教学工作,建立外聘教师库,实现专业链和产业链的对接,建设一支能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本科教学师资队伍,使教师队伍在科研及教学等知识结构上优势互补,这样通过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来精心培养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享受到最好的教学资源。同时,学校通过聘请企业一些的高级技术人员来进行某些课程的授课,将他们在产业一线的实践经验教训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学校就能真正的接触到一线的技术问题和企业的前沿动态。

(四)拓宽教师视野、调整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

高校在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大力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探讨。通过将老师拉到企业进行参观培训,或者和校外企业进行项目合作研发,促进我们的教师在能够掌握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项目的参与及时把企业的项目实例搬到课堂上来讲授,或者在遇到难题时和同学们共同探讨,这样大大的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以此促进学生和老师共同进步。也使老师能够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使授课内容变的灵活多样。另外,在某些设计课程的授课上,完全采用实际的项目研发真刀实枪的将项目开发整个流程传授给同学们,课程考试也呈现多样化,如课程设计和实习一类的课程基本采用小论文或者软件作品的形式来完成,以此来培养同学们的应用创新能力。

(五)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是教学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保障,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体系。通过制定《应用型人才教师理论课教学质量测评办法》、《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测评办法》、《督导员工作条例》等文件,加强及规范对理论课教学、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进行质量评价和监控。(2)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网上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用来采集教学情况等信息;(3)教学质量监控结果反馈。通过对质量评价系统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统计,并形成有效的评价分析报告反馈给各个学院,以此促进教师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为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提供制度保障及质量保障。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顺应高等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发展趋势。在高等院校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高等院校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的培育及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措施,再结合师资队伍合理的教学团队,一定能够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吴耀兴,陈政辉.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及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123-125.

[2]王智祥,杨文兵,柏伟.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几个突出问题的再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109-111.

[3]广东工业大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方案[Z].2009.

[4]王力纲,崔颖.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论文(管理研究),2010,(5):22-23.

[5]刘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与培养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9,(4):19-22.

G624

A

1673-2219(2011)03-0152-03

2010-12-30

本项目是校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20 89”、校高教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8E02”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70971027)的研究成果之一。

王力纲(1978-),男,湖南沅江人,硕士,助理研究员,广东工业大学教务处主任科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研究与管理。

(责任编校:韩 光)

猜你喜欢

应用型教学质量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