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土偏压隧道洞口裂缝机理分析及工程应用

2011-04-04杨晓峰

科学之友 2011年9期
关键词:爆破作业偏压拱顶

杨晓峰

(山西施宇公路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山西 大同 037000)

在黄土偏压地质区域开挖隧道一直是岩土行业的难题,尤其是近年来,为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改善整体交通格局,国家公路规划网在西北黄土地区大规模开工建设公路隧道,期间出现了大量的黄土偏压隧道开挖工程难题,严重影响着各公路隧道的施工进度和安全生产建设,深入研究此类工程问题已迫在眉睫。

2011年4月10日,西北地区某黄土偏压隧道遇到工程难题,其进洞不足10 m的右洞洞口、掌子面、仰坡及边坡突然出现大面积裂缝,隧道安全受到威胁。

1 工程概况

该隧道按高速公路双向双车道设计,采用分离式方案。隧道穿越构造剥蚀中山区,地面海拔高程1 343.3~1 405.2 m,相对高差61.9 m,隧道最大埋深66.3 m,微地貌为基岩山梁、陡坎、冲沟缓坡,局部基岩裸露,隧道整体地形呈北高南低走势,属于典型的偏压隧道。

自2011年4月10日上午起,该隧道右线洞内、洞口仰坡、洞口边坡及洞顶附近等多处出现裂缝,局部裂缝宽度达到2 cm(见图1)。通过对隧道监控点进行量测,发现该隧道洞口断面24 h拱顶下沉值达到11.5 cm,且拱顶急剧下沉的趋势仍在继续。

考虑到监测数据反映拱顶仍有继续急速下降的趋势,为保证隧道现场施工安全,相关部门立即要求施工方停止施工,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拱顶急剧下降的趋势后方可继续施工,切实保证隧道安全。

图1 洞口附近裂缝现场图

2 机理分析

2.1 监控量测情况

通过对3月28日布设的位于隧道右洞口进尺2 m处的断面进行监测,持续观察其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变化趋势,得到测量数据见表1。

表1 右洞洞口断面拱顶沉降监测数据表

由表1数据可得拱顶沉降变化曲线见图2。

图2 右洞洞口断面拱顶沉降监测数据图

通过分析监控量测的拱顶下沉数据可知,该断面自3月28日布设起至4月9日,一直处于持续沉降状态,且沉降速度始终不大,属于正常沉降。而4月10日一天的沉降值达到11.51 cm,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洞口发生塌方的危险可能性越来越大。

2.2 根本原因

参考隧道前期地质勘查资料可知,隧址区穿过软弱地层,由于软弱围岩具有较大的塑性和流变性,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破坏方式、应力位移释放机理及支护方式与硬岩隧道相比有较大差别。软弱围岩在开挖后自承能力较低,对隧道围岩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隧道所处地质条件本身不利于隧道的稳定,这也是隧道洞口发生大面积裂缝的根本原因。

2.3 直接原因

现场考察得知,隧道洞口附近50~250 m范围内最近一周时间内持续有挖孔桩爆破施工作业,爆破作业一旦发生,洞口附近可明显感觉到震感。考虑爆破作业一般在白天进行,与4月10日白天发生的拱顶急剧下降时间基本相符。

由此分析可知,由于受到最近一周时间内的爆破累积扰动影响,洞口附近的岩土体发生周期性疲劳破坏,而4月10日当天仍在进行的爆破作业对洞口附近岩土体进一步扰动,直接导致该洞洞内、仰坡、边坡、洞顶土体等发生大面积破坏,整个土体边坡发生楔形滑移,继续发展下去,将直接导致洞口大面积塌方的产生。

3 处治措施

结合裂缝原因分析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4],制定以下处治措施:

3.1 停止洞口附近爆破作业

由于洞口附近的爆破作业是引起洞口大面积裂缝的直接原因,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相关部门立即停止了洞口附近200 m范围内的所有爆破作业。

3.2 停止施工加强观测

洞口附近的裂缝和监测发现的拱顶急剧沉降数据表明,隧道洞口附近围岩仍在发生持续变化,为保证施工安全,相关部门立即要求现场停止施工,监控量测部门加强观测。

3.3 有效处理裂缝

为防止雨雪通过裂缝渗入隧道围岩中,引发更大变形和隐患,对于已经开裂的裂缝,全部进行有效喷浆回填,对于现场发现的喷浆薄弱区域,采取加厚喷浆处理。

3.4 隧道成环

经过4月11日停工监测发现,采取前3个措施后,隧道变形趋于稳定,为了保证隧道的安全施工,相关部门立即开始对洞口段进行仰拱施工,尽早成环以提高隧道自身的自稳能力。

4 工程效果及总结

根据后续的监控量测数据反映,采取以上措施后,洞口变形被有效控制,4月11日—4月15日拱顶日均沉降约为3.5 mm,属于正常沉降,截止到4月22日,隧道现场已开始向前继续开挖,该断面拱顶沉降已趋于稳定,洞口附近未发现新生裂缝,该工程问题被有效解决。

猜你喜欢

爆破作业偏压拱顶
中核集团:全球最大LNG储罐拱顶模块吊装成功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变形规律及预留变形量研究
方斗山隧道拱顶FLAC沉降模拟及修正
偏压对四面体非晶碳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浅谈辊道窑拱顶开裂或塌陷原因分析
大型露天煤矿爆破作业的风险管理控制
煤矿井下爆破作业瞎炮事故及预防探讨
地形偏压隧道判定方法及设计施工措施
结构力学大小偏压在结构计算中的理解及运用
不同地质条件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力学效应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