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亟需提升商务媒体国际话语权
2011-04-03刘德标国际商报报社
刘德标 《国际商报》报社
我国亟需提升商务媒体国际话语权
刘德标 《国际商报》报社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的经济贸易活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然而,国外媒体对于中国的经济政策、贸易措施、企业活动、产品质量等方面存在着大量不客观的、片面性的、欠公正的甚至歪曲的报道与评论,损害我国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我国商务媒体国际话语权太弱是重要因素之一。
一、中国缺乏商务媒体国际话语权
话语权是说话的权利。商务媒体国际话语权,是指人们对国际商务活动、行为、现象发表言论的权利。这种话语权,可以进一步引申为人们对一切国际商事行为所做出的发表权、解释权、评论权。其主要内容包括:发布商务新闻信息、掌握国际商务舆论导向、进行国际商务综合分析评论等一切与之相关联的权利。
在商务媒体国际话语权中,中国属于弱势群体。发布中国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是美国《财富》杂志,评价中国与世界最富人物的是美国《福布斯》杂志,评论中国与世界重大商业并购的是英国《金融时报》。中国的商务事情由外国媒体来评说,中国的成绩和不足任由外国人来品头论足,同样是“世界工厂”,英国的“世界工厂”被标榜为扩散工业革命的成果;而中国的“世界工厂”,则被贬损为污染环境的源头。这一切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虽不能说西方国家媒体对中国商务的报道和评论都是不公正的、不客观的,但不少国外媒体的报道歪曲事实,危言耸听。如在中国“经济威胁论”中,仿佛中国成了造成世界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什么“中国经济主要是通过残酷剥削廉价劳动力来实现增长”,“中国对资源的渴求榨干了整个世界,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参见葛艺豪发表在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4月11日文章《关于中国经济的5个误解》)等等;德国《商报》2009年9月22日发表的《“中国的新殖民主义”——中国抽出政治支票簿》一文,还公然把我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称为新殖民主义在掠夺资源,把在欧洲等地的投资说成在世界范围内的新扩张。上述种种谬论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国际社会缺乏对中国的了解、缺少来自中国商务媒体的声音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
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与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存在着严重的失衡,尽管中国的经济日新月异,但在全球关注的话题中,中国经常成为被指责的对象。在新中国成立的6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中国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经济大国。中国不但自己摆脱了贫困,还为世界经济做出了贡献。回顾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许多国家货币贬值、银根紧缩,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复苏带来了福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扩内需、保增长”率先企稳回升,极大地增强了“稳定与恢复全球经济的信心”。但是,中国在为世界做出贡献的同时,却蒙受着巨大的损失。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措施的最大受害者,中国产品成为国外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点,成为美欧日召回、通报的主要对象。
二、国际社会缺少来自中国的声音
(一)中国缺少世界级的新闻媒体
在国际社会,来自中国商务媒体的声音之所以弱小,这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掌握了全球媒体的主要资源,控制了世界范围内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站的主导权。仅以网络媒体为例,我国工信部发布的互联网产业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国内网站数量达到323万个,年增长率12.3%。其中,电子商务、网络广告、网络游戏、搜索引擎为主要增长领域,市场规模同比增长均超过2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2.33亿人,一年内增加了1.2亿人。虽然中国的网民数在全球名列前茅,但全球互连网的信息量90%在美国发起、终结或通过,互联网上访问量最大的100个网站中,有94个设在美国境内,互联网主机和用户的60%以上集中于美国。美国占据着全球“话语霸权”地位。
尽管中国的新华社、中新社、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CCTV9)、《人民日报》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与美国有线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法国24小时国际新闻台、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日本NHK World TV、今日俄罗斯、以及《读卖新闻》、《纽约时报》、《太阳报》相比较,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在新闻的发射转播、业务构成、人力资源、落地覆盖、资金和技术保障等重要指标方面,中国仍有很大的差距。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2008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549种,共出版报纸1943种。期刊出口46098种次、92.05万册、218.13万美元,报纸出口902种次、56.35万份、138.53万美元,与2007年相比种次和数量都大幅度下降。同期期刊进口53759种次、448.86万册、13290.74万美元,报纸进口1121种次、2566.03万份、2615.42万美元,与2007年相比无论种次、数量还是金额都大幅度上升。(新闻出版总署网站《200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世界欣赏“中国制造”的同时,中国报纸、期刊的进口册/份数却是出口的4倍多,金额则是十几倍;此外,中国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进口也是出口的十几倍。全球信息传播单向地从强者流向弱者,许多重要报道的解释权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媒体手中,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受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中国缺少有影响力的专业外语商务媒体
语言是对外传播的一大障碍。在国际社会中,汉语的能见度远不及英语、法语。从世界媒体的格局看,英语占总量的80%,汉语只占总量的5%左右。在互联网上,英文资讯占到93%以上,全部网页中有81%使用英语,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
改革开放后,中国虽致力于外语媒体的建设,例如:Beijing Today(周刊),《中国日报》、《中国商业周刊》扩版;人民日报集团主办《中国新闻周刊》(英文)、Globe Times(环球英文日报)、China E-conomist(学术性的)、《求是》杂志增加英文版;新华社向欧洲地区提供英文视频;中央电视台在原有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频道的基础上,又开通阿拉伯语和俄语频道;《中国外经贸》英文月刊等。但是这些媒体的内容主要是综合性的,经济贸易方面的内容不多,尚未成为专业外语商务媒体,发行范围和影响力也尚不大。今年,中国政府计划拿出450亿打造媒体,强化外宣,但也主要是综合性的、中文媒体。
西方发达国家掌握了全球媒体的主要资源,控制了世界范围内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站的主导权。虽然随着中国的发展,中文媒体得到较快发展,但是必须承认中国处于商务媒体国际话语权弱势的境地,中国的声音很小,传播的范围还有局限,中国的观点难以被其他国家的受众接受,其对世界的影响力不大。这是今日中国面临的一个现实困境,中国要想摆脱困境,必须用外语发出自己的声音。
三、中国商务需要进一步提升国际话语权
(一)充分利用新闻资源,主动发声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有关我国的商务新闻资源越来越被国际媒体重视和追逐。因此,我国应当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商务新闻资源。要从资源的协同性、开发的可持续性、价值的延伸性、媒体的公信力等方面开创新局面。争夺国际商务媒体话语权,必须坚持用事实说话,在媒体内容上,应立足受众的需求,主动、及时、全面、客观、准确地向国内外媒体发布中国商务新闻,注重体现中国视角,传播中国理念,发出中国声音。
近年来,我国商务部通过定期新闻发布会与不定期的专题记者会,利用国家领导人和部长出访召开记者会,在外国报刊发表专文,接受外国媒体采访,阐述我国商务政策、介绍商务事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各级领导应从国际竞争的角度,提高社会责任感和责任心,提升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以开放的胸怀,全方位地将真实的中国商务呈现给世人。
(二)提升国内专业商务媒体水平
中国的商务形象不能指望外国媒体来塑造,要靠我们中国人自己,要靠中国媒体人的不懈努力,打造出一批属于中国自己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商务媒体。中国媒体的报道要想赢得国际受众的认可,应瞄准商务新闻评论的出发点,认清国际社会评论的关注点,把握国际商务新闻评论的切入点;努力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益。在国际传媒中,熟悉目标国家的消费心理是保障传播效果的重要前提,掌握受众导向是强化媒体竞争能力的核心。
“责任造就公信力”,我国新闻媒体要站在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立场上,对国际、国内经济进行深入地分析判断,以独特、平衡的态度去报道经贸新闻,以开放的姿态,迅速、准确、透明地进行商务新闻报道。在媒体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的新闻人要提高职业素质,争做专家型的编辑记者,要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加强国际商务专业知识与新闻职业技能训练,及时把握机会,做好国际商务新闻的报道与评论。
(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外语商务媒体
虽然中文是联合国6个工作语言之一,但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商会等国际经济贸易组织使用的只有英语、法语以及西班牙语,鉴于各国商务人士使用语言的现实和经济贸易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我国有必要创办专业外语商务媒体,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外语商务媒体,以适应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中国要想真正扩大在国际社会中的商务话语权,提升国际舆论影响力,就必须拥有精通目标国家语言的自己的商务媒体,巧妙地从中国立场解读世界,真正掌握国际舆论博弈的真谛。
除了自己在国内创办专业外语商务媒体外,我国可以通过独资新建、合资合作、并购、参股等多种形式,拥有目标国家语言的媒体。当然,要收购外国知名媒体,也非易事,最近我国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报业集团参与收购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就遭到拒绝。这是有理想的中国传媒人、有理想的中国传媒机构走向世界平台的一次大胆尝试。但不能就此止步。
要改变“外宣只是政府的职责,理应由官方媒体承担”的观念,政府要积极扶持、依靠民间商业媒体,让它们在中国商务媒体国际话语权的争夺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的专业外语商务媒体要学习借鉴国外媒体的成功经验。如运营模式、新闻理念,坚持新闻的独立和客观的原则,内容和新闻报道的当地化。在与国际传媒竞争中,中国媒体的国际竞争力来自于及时、全面、客观、多观点报道中国商务新闻,多视角报道中国人对世界重大商务事件的独立观点,使受众感觉到你不是在做宣传,而是在报道商务新闻。
(四)以新媒体为主导平台,打造多媒体产业价值链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发展,传统媒体正在加速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使手机、互联网的商务媒体话语权处于“无时无地不在”的位置。媒体的发展趋势是多媒体融合,中国商务报道也应顺应这一趋势,打造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形式的多媒体产业价值链。要注重适应信息技术革命的新潮流,加大对新媒体的建设,发挥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传媒产业发展,不仅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新路,更需要指导理论的创新,这是新闻传媒业界、学界以及媒体管理层的共同需要。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运用资本运营手段筹措资本加速扩张。通过参与资本市场,不断探索经营管理体制,完善自身管理结构,成为市场的主体。
(五)加强国际合作,提升中国商务媒体国际话语权
与此同时,中国应加强与国际知名媒体的合作,走国际化之路。要以国际合作为纽带,构筑中国商务媒体国际话语权的和谐共赢桥,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的商务媒体携手共进。如,2010年,中美合作出版的《Journal of WTO and China》(《WTO 与中国杂志》)全英文专业季刊,是中国WTO研究院唯一以WTO为研究主题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中国商务媒体发展做出了大胆地尝试。
我们不但要建立以宣传中国商务为宗旨的国际商务媒体,还要形成中国内地、港澳台、世界华人的商务新闻报道圈。发挥世界华文商务媒体的作用,努力宣传中华民族的互利共赢的商务理念,研究与探索与其他各民族经济融合的方式,构筑中国与世界商务话语权的桥梁。要运用世界华文商务媒体广泛的群众基础,营造良好的国际商务舆论氛围。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贸地位的提升,如何利用好国内外的媒体资源,加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商务话语权,进一步树立中国负责任的经贸大国形象,是当前我国面临的紧迫任务,需要政府、媒体、个人各方的共同努力。
10.3969/j.issn.1003-5559.2011.01.005
本文作者系《国际商报》报社副社长、本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