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炎平与双歧杆菌联合治疗小儿病毒腹泻的临床观察

2011-04-03杨俊娜

当代医学 2011年25期
关键词:喜炎双歧杆菌

杨俊娜

腹泻是婴幼儿的常见疾病,病死率在0.15%~0.50%,其中轮状病毒感染是常见原因。目前,静脉补液疗法虽能降低死亡率,但都不能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并且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来预防轮状病毒腹泻,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十分迫切[1]。喜炎平注射液属于中药制剂,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2]。而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是一种微生物制剂,能够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3]。2010年2月~2011年2月我院应用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小儿病毒腹泻56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2月~2011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病毒腹泻患儿112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的诊断标准[4],每天大便次数7~13次,大便性状改变,无腥臭味,无黏液脓血便。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其中男29例,女27例;<6个月17例,6~12个月21例,>12个月18例;对照组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6个月16例,6~12个月23例,>12个月17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进行饮食调整和补液,观察组给予喜炎平5mg/(kg·d)静滴,1次/d,同时口服双歧杆菌,将药粉溶于温开水或流质食物中,充分调匀后服用,具体用法:<1岁,每次1/3粒,2次/d;1~2岁每次1/2粒,2次/d;2~3岁每次2/3粒,2次/d;>3岁每次1粒,2次/d。对照组采用病毒唑10~15mg/(kg·d)静滴,1次/d,两组疗程均为7d。治疗期间观察大便性状、次数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以及脱水纠正情况,同时观察用药后患儿有无腹胀、皮疹、便秘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

1.3 疗效标准 按照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研讨会制定的标准[5]进行疗效判定。显效:治疗72h后症状消失,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有效:治疗72h后症状明显改善,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无效:治疗72h病情无好转,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恢复指标和总疗程比较 观察组的平均止泻时间、平均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恢复指标和总疗程比较(d)

3 讨论

婴幼儿腹泻病因十分复杂,其中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轮状病毒属于RNA病毒,是197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Bishop应用电镜方法首先发现的,其致病机制为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进行复制,使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致使肠黏膜受累,出现绒毛缩短、脱落,数量减少及排列紊乱,从而导致双糖酶的活性下降,使乳糖吸收减少,同时使葡萄糖钠与载体结合转运吸收发生障碍,加之消化吸收面积的减少,使得糖、脂肪的吸收减少,最终导致肠道内渗透压增加,出现水样腹泻。据报道[6],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60万患儿死于该病,但目前临床对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尚缺乏特效药物治疗。

病毒唑虽为广谱抗病毒药,但其对病毒腺苷激酶的依赖性太强,易发生耐药性,并且具有骨髓抑制和消化道等不良反应,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7]。喜炎平注射液是纯中药制剂,主要成份是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能很好穿透病毒细胞,通过抑制腺酸5-磷酸脱氢酶阻断肌苷酸转化为鸟苷酸进而抑制病毒RNA/DNA的合成,阻止蛋白质对DNA或RNA片段的包裹,使病毒不能复制,从而抑制或杀灭病毒作用[8]。药理学研究认为[9],穿心莲内酯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双重作用,其镇静、解热、抗溃疡及抑制炎症,减轻水肿及减少渗出等作用,可明显减少离子丢失,改善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喜炎平注射液在感染初期能够增强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备解素水平,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在炎症期间则有免疫抑制作用。

按照肠道微生态平衡理论,轮状病毒可干扰肠道微生态平衡,造成菌群失调,继而引起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受损,肠道通透性增加,从而产生腹泻。腹泻时,肠道正常厌氧菌较正常下降1000倍,而其中双歧杆菌是肠道主要厌氧菌,约占肠道厌氧菌的98%,表明肠道内微生态失去平衡[10]。而双歧杆菌在肠道众多的细菌中数量最大,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既不产生内、外毒素,也不产生致病物质和有害气体,是目前公认的益生菌。同时,机体为双歧杆菌的定植也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当其在肠道中成为优势菌群后,具有屏障、免疫、营养、控制内毒素血症的作用。并且双歧杆菌不仅能够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而且还能够清除肠道内腐败物质与毒素,促进铁、钙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维护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平均止泻时间、平均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小儿病毒腹泻,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郭瑜.小儿腹泻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10,16(6):57-58.

[2] 逯玉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28-29.

[3] 宁宏伟,周芳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对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08,14(23):92.

[4] 方鹤松.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临床儿科杂志,1994,12(3):148.

[5] 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探讨会.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4.

[6] 王爱宇,徐康康.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3):122-123.

[7] 张冬平,李蓓,崔金娟.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2):62-63.

[8] 肖铮铮,宋涛,王玮.喜炎平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18-19.

[9] 施晓飞.喜炎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50例临床观察[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1970-1971.

[10] 刘泉波,刘作义.双歧杆菌与儿童腹泻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17(3):2-3.

[11] 寇正红,司华,汪绘纹,等.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0(19):3077.

猜你喜欢

喜炎双歧杆菌
乳杆菌属分类学地位变迁后菌种名称英解汉译检索表(二)
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作用及其产品开发
侧孢短芽孢杆菌A60
氨溴索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评价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50例效果观察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手足口病77例
喜炎平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5例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