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聚居区高等教育双语教学预科化教学研究
——以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双语教学预科化教学改革研究为例
2011-04-02许多会
许多会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 新疆 和田 848000)
在某种意义上,学生的学习是以实践为基础和生长点的,学习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互为统一的有机整体。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的指导思想。
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陶行知先生就曾经批评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正切中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实践体验的弊端。传统的学习方式割裂了学习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关系,甚至仅仅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课堂生活没有现实感,更没有生活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学生在苍白、空洞的说教中丧失了生命的活力,结果造成学生高分低能、行假话空等不良后果。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局限于此是不够的,也是很危险的。
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事实上,实践型教学在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学校的特殊性。
开设实用型的课程,开展实践型的教学,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共同模式。其中,开展实践型的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环节。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是一所以培养民族师范类人才为主的自治区区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师范类专科学校,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普通高校。2004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做出了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这对和田师专既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那么,民族地区高职高专汉语专业,如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少数民族聚居区高等教育双语教学预科化教学究竟应该怎样开展才符合双语教育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和田师专双语教学预科化教学改革背景
(一)双语教学预科化教学改革外部背景
1.周边双语言学习环境严重短缺,语言环境需要创造。
全地区目前有少数民族人口195万余人,占全地区总人口的96.5%。伊斯兰教在这一地区的传播历史长、影响深,90%以上的少数民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宗教氛围十分浓厚,历来是抵御境内外“三股势力”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和思想渗透活动的前沿阵地。
2.立足地区双语教师数量严重短缺,学校人才培养方向需要调整,汉语能力较低。
2007年,自治区政协委员满苏尔·阿比里同志来和田地区调研时讲到:“和田地区用汉语授课的教师实际上只有7-8%,至少有90%的教师在用母语授课,现在最缺的就是人——合格的双语教师。和田师专的双语师资培养的力度一定要加强,要想方设法搞好双语教学,要承担更多的双语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和田地区在2012年要实现全面实施“双语”教学的建设目标,仍然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3.社会需要大量双语人才,学校人才培养定位需要调整。
三十多年来,学校已为南疆各地州培养了专业人才1万余名,主要是民语言中小学师资。根据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新党发〔2004〕2号)文件的要求,民族教育教学发展要大力强化汉语教学,要大力推进民族学校汉语授课制,2012年,全疆要实现数理化“双语”教学。按照自治区“双语”教学工作的要求,学校必须改变人才培养定位,由培养民语言中小学师资转向主要为南疆中小学培养双语师资。[1]68
(二)双语教学预科化教学改革内部背景
1.教师的学历、双语授课水平、科研能力不符合双语教学的条件。
和田师专是一所以民族教师为主体的普通高校,2004年,专任教师212名,民族教师196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为92.45%。学校绝大多数教师的学历与高校教育的发展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截至2004年底,研究生只有1人;教师汉语水平较低,民族教师HSK8级(含)以上过级率为40.82%,非语言专业能够用双语授课的民族教师44名,占非语言专业教师153人的比例28.76%。自2004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发出《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后,学校积极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双语”教学质量提高。一方面,在推进“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难度增大,部分年龄较大教师无法胜任“双语”授课而退出教学一线的现象,加之学生总数由当年的1500人左右增加到现在的近4000人,导致我校“双语”教师短缺;另一方面,和田长期处于反分裂斗争第一线,社会环境复杂,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繁重,目前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未按教育部要求配齐。
学校教师的汉语水平和编制,已经严重制约了教学和科研的进一步发展,远远满足不了师范专科双语教育的发展需要。
2.学生的汉语基础与双语听课教学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以2004年为例,当年在校普招生人数3876名,其中民族学生3754名,民族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96.85%,其中,80%以上来自南疆农牧区,缺少基本的汉语言环境,汉语基础很不理想。(来源:和田师专学生处招生办)以2005级入校学生汉语水平摸底考试为例,相当于汉语水平三级(含)以下的学生占91.6%。[2]68
3.毕业生的“汉语水平”成为就业的最大瓶颈。
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就业不再统一分配,实行招聘上岗制度。对于大多数民族学生来讲,参加招聘时考试的科目中有“汉语”,汉语言不过关,直接影响就业。和田师专民族毕业生所面临的状况正是如此,很多学生就是由于汉语水平不过关,没有能够顺利就业。(来源:和田师专学生处就业办)就是已经就业的,在各自的岗位上,汉语水平仍然达不到“双语”教师的要求。自治区教育厅赵德忠同志2006年视察和田地区教育教学工作,很不满意地讲到:“双语师资培养问题上,和田师专的不如地区师范的,地区师范的不如幼儿师范的。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和田师专的毕业生,汉语水平尤其是表达能力的确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
4.学校的课程设置极大影响了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不利于双语教学的巩固。
2005年以前,学校汉语教学的任务虽然由汉教部承担,但是按专业实行无差别的汉语教学,汉教部的教师到各个专业系讲授汉语,汉语教学分散在三年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这样,由于学生汉语水平相差比较大,学生的汉语学习就存在“水平高的吃不饱,水平低的跟不上”的现象,无法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5.汉语言环境严重缺失,不能够有效促进汉语的学习。
和田师专是以民族师生为主的学校,民汉师生比例不足5%。大多数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汉语言缺失的环境里,虽然学校的汉语言环境在不断改善,但学生放假回到家中又陷入民语言环境中,形成学校双语教育和家庭双语教育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为我们巩固汉语教学工作成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个大环境下的语言环境远远满足不了语言学习的需要。许多从北疆招来的部分学生学习三年后,汉语“反弹”现象比较严重,同时部分年轻教师的汉语水平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现象。
二、和田师专双语教学预科化教学改革措施及效果
2005年以前,各专业课程的汉语学习全部在专业所在系学习,汉语学习分散在三年的专业学习当中,这样汉语教学不够突出,也不便于统一强化管理。
为保证学生能够达到中小学“双语”师资的要求,学校对双语教学进行重大调整,做到“三年不断线”,即:结合师专三年制人才培养的特点,一年级重点强化汉语基础教学;二年级主要侧重汉语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三年级主要进行专业课程汉语教学技能的训练,力争做好三年汉语教学不断线工作,确保汉语水平稳步提高,坚决避免“反弹”现象。
(一)汉语教学预科化
2005年,学校采取汉语预科化教学模式,调整了教学计划,专门拿出一年时间主要强化汉语教学,将汉语的教学学时由原来的8-12学时/周增加到20学时/周以上,由汉教部统一管理,开设《基础汉语》(16学时/周)、《汉语阅读》(2学时/周)和《汉语听说》(2学时/周)等汉语课程。第一学年新生各班汉语授课时数原则上不低于640学时。汉语课以外的课时合理安排公共课(“两课”、体育课)。
实行预科化模式,双语教学既便于统一管理,又充分保证了双语教学的时间。
(二)因材施教,实行分级教学
第一年新生(非汉语言专业)入校后,突破专业限制,由汉教部负责统一管理,按照学生入学时的汉语实际水平实行分级教学。即:民族学生入校后,参加学校组织的入学汉语水平摸底考试,5级(含)以上的学生编在中级班上课,3-4级(含)的学生在初级班上课,3级以下的学生在基础班上课。班级层次不同,上课进度不同,教学要求也不同。中级班的学生一年后HSK要达到6级;初级班学生一年后HSK要达到5级;基础班的学生一年后HSK要达到4级。不合格的学生留级复读一年汉语。考试采用月考制。新生在第一年的汉语成绩合格、HSK成绩过关后方可进入专业学习。毕业时按照学校统一标准执行。
实行分级教学后,学生的汉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2004届的4级(含)以上通过率为65.70%,到了2008届为98.8%,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学校也大胆地将学生毕业证和HSK成绩挂钩,标准逐年提高。2005年正式和3级挂钩,2006、2007年和4级挂钩,2008年开始和5级挂钩。
(三)二年级侧重汉语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经过一年的预科化分级教学后,学生具备了HSK4级以上水平,大部分学生按照招生专业回到各专业系,进入二年级的专业学习。为促进一年级的强化汉语教学成果能够更好地为专业学习服务,从二年级开始,专业学习全部用汉语进行,推动教学环节汉语化。
首先,按照规定,对用汉语授课的各专业教师的试讲、选拔、备课、授课、作业、考试等方面严格选拔,安排各专业最优秀的双语师资主讲“核心课程”。
其次,各系都制定了针对学生的特点使用双语授课的教学计划、教学标准,安排学生学习“专业汉语”课程。
第三,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笔记、实验报告、考试、教材、课堂用语一律用汉语,大力培养学生在双语授课环境下专业课的学习能力。
为了夯实中小学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增加学生中小学双语授课能力的提高,也为了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专科专业课程双语授课环境,在双语授课的环境下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学校在第二学年专门安排4-6学时/周的中小学专业课程学习内容,重点难点全部用汉语学习一遍。要求在毕业之前,学生必须能够用双语讲授本专业的中小学课程。
通过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学生在第二学年的专业学习后,很好地掌握了“专业汉语”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从而为三年级重点锻炼中小学专业课双语教学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三年级主要进行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技能训练
经过两年的双语学习后,学生的基础汉语水平和专业汉语水平都有了很好的基础,三年级的专业学习要求比二年级的专业学习的要求更高更严格。同时,大力培养学生的双语专业技能和双语教学技能。
1.以学生双语“说课”为渠道,在加强学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聘请和田地区重点中学的优秀教师来为学生进行教学法、说课设计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以中小学专业课程为内容,让学生自己设计汉语“说课”方案,安排学生在本班汉语“说课”,由师生及时写出汉语评语加以点评,成绩优异者层层选拔,参加系、校两级的汉语说课竞赛并予以奖励。
通过以上措施,能够保质量的完成汉语“说课”任务,同时学生能够按照学科教学法的要求开展汉语“说课”、汉语互评工作。
2.加大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3]69首先,提高专业技能,即:实验的操作能力和汉文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其次,在双休日增设校级跨学科选修课;第三,改变“放羊式实习”的做法,积极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由学校统一安排,在实习实训基地做好校外教育实习和实训;第四,转变以往学校专科教育没有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错误认识,填补毕业前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这项环节,并借鉴本科院校的成功经验加以实施。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环节的成功实施,使学生基本掌握了学术论文(毕业设计)的价值、格式、研究方法、撰写(设计)等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具备了符合双语教学工作要求的教学技能的同时,具有了一定的研究能力,为学生将来进入教学岗位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建立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学校在对教师双语授课能力,一方面严格要求,时时处处监督检查督导,一方面重奖双语授课能力高、双语教学效果优秀的双语教师。主要是对双语教学优异者在课时费上加以额外补助5-8元/学时。
2006年5月,学校专门设立校级教育教学督导组,安排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带队的双语教学督导组开展教学质量督导工作,主要任务是加强汉语教学的督导。每周组织教学督导员听课20学时,对用汉语授课教师上课情况专门进行意见反馈,汉语授课合格者允许上课,不合格者离开教师队伍,到其它岗位或者参加脱产双语强化培训工作。同时对授课教师的教学环节汉语化加以监督,确保做到“七有建设”。
和田师专双语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行,对学校双语教学改革各项措施的顺利贯彻落实发挥了积极有效的督导作用,激励机制的贯彻落实,极大调动了双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双语教师双语授课的成就感,为双语教学改革取得预期的效果,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五)其他措施
在三年的汉语学习中,除了做好双语教学预科化教学改革的落实工作——“三年不断线”之外,在制度建设上,实行了“30分钟早读制度”、“推行双证书、升留级与汉语水平挂钩制度”,教育实习、双语环境建设等方面也进行了大力的改革和建设。
第一,评优选先与汉语水平挂钩。在学生的评优选先、各种奖学金及补助的评定条件中,汉语达标情况是必备要件。
第二,坚持“双语”早读制度。多年来,民汉学生每天早晨互相领读,加强语言学习。
第三,营造良好的“双语”学习氛围。从2005年开始,学校逐年加大内地汉族学生的招生力度,汉族学生比例从原来不足1%上升到目前的15%左右,极大地改善了学习语言的环境。
第四,推行双证书、升留级与汉语水平挂钩。2004年以前,全校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汉语仅达到HSK三级水平。自2005年实行汉语水平与升留级、毕业证挂钩以来,对于汉语水平达不到相应规定的,在升留级问题上实行一票否决制。2008年,学生毕业证已和HSK五级、六级挂钩。
第五,以班级为单位,创造性地增加校内实习,确保双语教学能力得到锻炼。
这些措施的有力贯彻落实,学校的毕业生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2010年的895名少数民族毕业生中,非汉语专业达到HSK七级以上的有335人,汉语专业达到HSK八级的有11人。
结语
2011年2月,自治区党委常委尔肯江·吐拉洪同志视察和田地区时讲到:“在和田地区的中小学和幼儿园,专门留意了一下和田师专的毕业生,发现近几年和田师专的毕业生水平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这说明:和田师专结合民族、师范、专科的特点,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改革,汉语教学实施预科化教学模式,多年来的改革,战胜多民族聚居区普通高校双语教学改革各方面的压力,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同时,尔肯江·吐拉洪同志指出:“和田师专毕业生的双语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和田地区甚至南疆的双语水平。”这又为和田师专的双语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任务指明了方向。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锐意进取,为新疆的双语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2][3]许多会.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人才培养改革研究——以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为例[J].语言与翻译,2010(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