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形势下大型国有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

2011-04-01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1年6期
关键词:分包国有企业生产

许 斌

(北方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

0 前言

近年,国外经济增长缓慢,国家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其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成为之中重要一环。建设投资直接为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在交通基础设施市场,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工程迎来了新的一轮黄金发展周期,“铁公基”投资成为拉动内需的“火车头”,国务院批复的铁路投资额已经达到2万亿元;在灾后重建方面,仅四川灾后恢复重建投资规模就达到1.67万亿元;在农村建设上,国家的惠农政策将为建筑业农村市场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就区域而言,深圳建设市场依据市委市政府“办赛事、办城市、新大运、新深圳”的办会理念,深圳市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围绕地铁、大运、港口、机场等188个重大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到2 000亿元。伴随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企业的经营规模持续扩张,大多施工企业年度承揽工程量近年屡创新高。高速增长的同时,企业经营管理难度也不断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项目管理、工程质量等方面的风险也将进一步加大。就安全生产形势而言,近3 a,深圳市安全生产形势一直十分严峻,2009年“12.28”和 2010年的“3.13”事故都为当前安全生产拉响了警钟。如何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在不断扩大市场分额的同时,保障安全生产已成为建筑企业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建设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当前安全生产问题研究综述

综合当前国内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研究,大多文献认为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部分建筑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落后;二是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不足;三是工人缺乏安全意识,企业教育培训不到位;四是建筑施工行业成本上升;五是建筑施工行业的利润率低,尤其是奉行低价中标,减少措施费支出;六是监理单位对安全生产监督不到位;七是政府对建筑市场的监管不严,管理不完善;八、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不完善。

1.2 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差异性

从当前实际而言,由于国内建设施工市场发展的不均衡性,国内不同区域的建设工程管理水平有着较大差异。总体而言,一线城市的安全生产管理相对严格,总体水平较二线、三线城市高。国有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相对优于民营企业。

2 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现状

近年,由于建设施工市场不断扩张,安全生产事故频出,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主管部门从三个层面加大了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一是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设。近年来,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规范也不断健全。现施行的已有2部法律、5部行政法规、4个部门规章及20多个规范性文件,有2部国家标准和12部行业标准;二是加大了安全监督执法检查工作力度。“十一五”期间,国家先后组织开展了“严厉打击建筑施工非法违法行为”、“建筑安全专项治理”、“建筑安全隐患排查”等多项专项安全检查,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年”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活动;三是加大了建筑工种持证上岗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

3 大型国有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中面临的困境

施工企业年度承揽工程量高速增长的同时,企业经营管理难度也不断增加,安全生产直接面临着人员、机械设备、资金不足带来的多方面的风险,同时承受着民营企业在市场瓜分中挂靠分包带来的巨大风险,以及政府主管部门高压态势下的安全管理压力。

首先,在人员方面一是市场迅速扩张后有技术、有经验的工程管理和技术力量捉襟见肘,大量工作经验不足或不具备专业能力的人员被迫充斥到现场,造成现场施工管理水平迅速下滑;二是有经验的技术工种在国有企业改制改革后大量流失,原有的劳动班组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完全市场化的劳务分包。在市场快速扩容的背景下,劳务数量明显不足,劳务工质量下滑,有技术,有经验的劳工严重不足,尤其在特种作业人员方面充斥着大量无证作业人员。

其次,在机械设备方面,由于市场的迅速扩张,原有的自有设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市场租赁成为必须,而机械设备租赁市场混乱,充斥大量民营小租赁企业,不能保证租赁设备和操作人员工作水平和安全作业的要求。近年来起重垂直运输设备安全事故频出与机械设备市场的混乱有一定的关联。

再次,在资金方面,由于工程建设市场中普遍存在的垫资行为对施工企业的现金流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工程过程中工程计量滞后、工程决算遥遥无期,工程款拖欠时有发生。同时由于工程转分包环节中存在的种种纰漏,导致一些群体性事件对企业造成较大困扰。尤其在现行制度下,建设主管部门处理群体性事件或上访事件的习惯做法明显不利于施工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

还有,民营企业在市场瓜分中,由于种种原因民营企业的灵活性造成了现行市场中挂靠分包的普遍存在。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既对这种挂靠深恶痛绝,又在一定程度摆脱不了这种模式。在挂靠中存在的种种不利因素对国有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潜在隐患。在挂靠中不同企业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大约有以下几种:(1)放羊式,任项目自生自灭,全依靠联营合作单位的诚信和管理水平;(2)蜻蜓点水式,派出一两个管理人员对工程进行监管,依赖于外派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但更大程度上还是依靠联营单位的施工管理;(3)组建项目管理班子,对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主导管理。但由于工程采购和分包过程的主导权仍然在联营单位,仍然存在很大的经营纠纷危险。无论那种管理模式安全生产管理仍然处于一种十分薄弱的状态,很多工程现场都有神龛,其安全生产管理可见一斑。

最后,近年来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推行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就深圳地区而言,由于近年安全生产事故频出,住建局出重拳,狠抓安全生产。推行了安全生产整治行动,实施了安全生产红黄牌警示和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制度,将安全生产与企业的市场经营直接挂钩。对国有企业产生了很强的约束,逼迫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重新衡量挂靠等模式的管理方式,以及对群体性事件的评估和处理方式。在挂靠问题上,对挂靠单位而言由于安全生产事故对其自身没有影响,出牌单位被政府红牌处于停标后,联营单位仍然可以寻找新的牌子继续使用。在群体性事件和上访问题中,国有企业往往因政府主管单位施压而放弃一些权益,做出一些原则性的让步。如某企业因一件十数年前的工程款纠纷被投诉,由于投诉人坚持到政府主管部门上访,不采取法律途径,政府主管单位不胜其烦地对企业施压,导致企业经济损失。

4 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安全生产理论发展经历了从不可控到预控再到今天的全面安全生产管理的本质化安全生产理论。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无非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必须结合两个重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

4.1 理性投标,杜绝低价工程

建筑施工行业的利润率低。建筑施工行业弱势地位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建筑业整体经济效益仍然徘徊在较低水平,在第二产业中排名倒数第三。建筑施工行业成本上升。首先,近年来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双双呈现上涨态势,将使建筑施工行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其次,进入“十一五”后期国家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和环保工作,也增加了建筑施工行业企业经营成本支出。再次,国家日益强调生产安全和劳动保障,并出台了多项强制性措施,从长远看这些措施对建筑施工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但在客观上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支出,短期内必然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压力和冲击。低价中标必然对安全管理造成一定影响。

4.2 加强对安全生产投入的管理

大型国有企业在安全生产投入方面大多有着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自营项目安全生产投入基本能够满足国家要求,但是在对一些挂靠和分包项目的安全费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有些做法值得借鉴和改良如有的企业对分包单位的安全费用完全按照工程计量的方式管理,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对计量常常会发生一些纠纷;有的单位完全将安全费用扣除,由总包单位直接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如采购安全劳保设施,实施现场安全防护,这样有利于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但在事故责任划分和实际执行中成本控制方面存在不足。

4.3 稳定技术和劳务队伍,增强一线施工管理能力

在技术力量方面,培养年轻工程师,通过岗位锻炼提升年轻工程师的工作技能和管理水平;在劳务队伍方面,一是适当培养特殊工种的自有队伍,培育企业的工长文化,建立工长队伍;二是加强对劳务队伍的管理,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稳定基本技术工种队伍,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队伍。

4.4 完善总包管理模式,创新分包管理模式

大型国有企业常常作为总包单位实施工程管理,如何把握项目经营主导权,在项目经营中真正作到“以我为主”是总包单位必须研究的课题。在工程采购、分包和工程支付中如何将主动权完全掌握,避免分包中可能失控的不利因素,杜绝以包代管。对分包单位的资金监管、技术监督和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都将对工程整体的安全生产造成直接影响。

4.5 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监管,推行标准化作业

标准化作业已经成为安全生产的趋势和要求。深圳市在2010年推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图集,详细规定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作业的标准做法。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应当在政府规定的基础上推行企业内部的标准化做法,严格和细化各项工序,并将其标准化。

5 结语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作好安全生产除了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实施安全生产的检查、教育、交底和奖惩外还应当依据新形势的要求,创新管理模式。大型国有企业在改制改革后面临的诸多困难归根结底还是要依据对人和物的安全管理。对此,必须建立一支能抓会管并高度负责的安全管理队伍,立足于一线队伍建设,尤其是对熟练工队伍的建设管理,促进公司内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坦然面对政府的高压态势下严格的安全管理,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

[1]王甜安,张星.基于ERM的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J].银企实务.

[2]田芳.建筑企业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0,(3).

[3]3C框架课题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分包国有企业生产
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工程分包的管理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用旧的生产新的!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如何加强施工分包安全管理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建筑业劳务分包制研究:现状及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