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杂史名著
2011-04-01贺双非
贺双非
(长沙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图书馆,长沙 410100)
《山海经》是杂史名著
贺双非
(长沙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图书馆,长沙 410100)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它的内容驳杂、奇特,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是古代文化的宝库,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去发掘它。
山海经;杂史;地方志;价值
杂史的体裁是“异体杂记”,内容是“杂然并陈”,写作比较自由,“有闻必录,所遇必抄”。然而它保存了许多珍贵而有价值的史料,足资参考。大约成书于战国的《山海经》属先秦杂史中的一部奇书,其学术价值很大。[1]
一、《山海经》是部反映先秦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综合性地方志[2]
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卷123《大宛列传》中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如淳注:“‘放荡迂阔,言不可信也’。余敢言也,意谓《山海经难可信耳。”但自晋人郭璞作注后,《山海经》的价值才有人开始相信。尤其是近代以后,研究者多了,它里面保存着的丰富资料逐步被发掘出来。
第一,人文地理方面
(一)记录了许多原始神话故事。如“夸父追日”(《海外北经》、《大荒北经》)、“精卫填海”(《北山经·北次三经》)、“竖亥测地”(《海外东经》)、“舜葬苍梧”(《海内南经》、《大荒南经》、《海内经》)、“西王母取食青鸟”(《海内北经》、“王亥仆牛”(《大荒东经》)、“羲和(女)浴日”(《大荒南经》)、“天女干魃”(《大荒北经》)等等,都是《楚辞·天问》、《楚辞·九歌》及伪《列子》神话故事的来源。[3]
(二)记载了许多古国的人文状况。据不完全统计有119国,其中《海外经》38国、《大荒经》49国、《海内经》32国。[3]对这些古国人的形状、民族来源,以及他们的生活食物记载得一清二楚,散布于《海内经》、《海外经》及《大荒经》之中。比如《海外东经》写“君子国”云:“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文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
(三)记载了许多古代传说的氏族世系关系。据不完全统计,全书人名有140多人。史学大师王国维以《山海经》所载王亥故事,与《史记》卷3《殷本纪》、《竹书纪年》、《楚辞·天问》及甲骨文的有关内容互相参证,剔发并证明了完整的商王世系,这已成为了古史研究中的范例。[2]《山海经》中提到商的始祖为帝俊,说什么“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又“帝俊生晏龙……帝俊有子八人……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大荒东经》中亦有“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土……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帝俊生黑齿”。由此证明,《山海经》的作者是根据殷商族的传说而记录的。
第二,自然地理方面
(一)系统记载了山、河、泽与矿产等情况,大部分实有其地。
《山海经》中《五藏山经》记载:“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藏,盖其余小山甚众……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这些,成为《尚书》的《禹贡》、《周书》的《职方》、《汲冢书》的《穆天子传》采用的底本。
具体来说,《山海经》记载了山名447座,产铜之山25处,产铁之山39处,大河大泽258。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矿物的有关文献。[4]
《山海经》中记载产铁之山39处,其中《五藏山经》有37处,另外《大荒西经》、《海内经》各一处。分布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即在战国时代的秦、魏、赵、韩、楚等国统治地区。著名史学家杨宽教授一一作了考订,其中位置可考者21处,内有陕西6处,山西4处,河南8处,湖北1处,湖南2处。[5]
《五藏山经》记载产铜之山25处,其中《西山经》6处、《北山经》10处、《中山经》9处。
《西山经》记大河大洋258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征用了130多处。
此外,晋人郭璞在《山海经注》中,考订了《五藏山经》地名50处,其中《南山经》4处,《西山经》5处,《北山经》18处,《东山经》1处,《中山经》22处,实有其地。[6]
(二)有系统地记载了许多动植物。据不完全统计,记载动物127种,植物58种。其中有些稀奇古怪的动物,可能已灭绝了,但大部分现在还存在。
二、《山海经》中有不少糟粕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山海经》“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与巫术合”,而推测它“盖古之巫书也”。
第一,书中有怪物怪人,这是战国时期方士宣扬神仙怪异和长生之药的产物。如《海外南经》中,讲“羽民国”其“为人长头,身生羽”;讙头国人“人面,有翼,鸟喙”;厌火国人“兽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三首国人“一身三首”等等。拿怪物来说,如《海外西经》中,奇肱之国有鸟,“两头,赤黄色”;轩辕国之龙鱼,“状如鲤,一曰白鰕”。还有什么九尾狐、三足龟等。
第二,崇尚封建迷信及灾异灵征。如见凤凰,“则天下安宁”;见颙鸟,“则天下大旱”(《南山经》)。见肥 (蛇名),“则天下大旱”(《西山经》)。见山 (兽名),“则天下大风”(《北山经》)。见
(兽名),“则天下大旱”;见薄鱼,“则天下大旱”(《东山经》)。见 ,“所经国亡”(《海外西经》)。
第三,崇巫。《山海经》里有15个巫者。所谓“巫”,《说文》云:“祝也。女能事无形,以巫降神者也,像人两袖舞。”也就是说,巫是沟通人与神之间的使者。后来,巫成了“绝地天通”的人物。中国楚地有“信巫鬼”之风。由于巫人也参加治病,试验药物,所以,中国的医术就发源于巫术。《山海经》在谈到各地特产时,总是说明其可吃、可配药,或不可吃不可配,如《中山经·中次七经》中说到“泰室之山”时,说“其上有木焉,叶状如梨而赤理,其名曰 ,服者不妒。有草焉,其状如 ,白华黑实,泽如 ,其名曰草,服之不昧”。
总之,《山海经》内容十分丰富,信息量大。随着研究的深入,它的学术价值会越来越显露出来,以服务于伟大的中华民族。
[1] 辞源[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1.
[2] 谌东飚. 中国古代奇书十种[M]. 长沙: 湖南出版社, 1997.
[3] 李宗邺.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4] 辞海[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0.
[5] 杨宽. 战国史[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6] 张步天. 20世纪《山海经》地域范围的讨论[J]. 益阳师专学报, 2000(1): 54-57.
Geography Book of Shanhaijinis a Famous Miscellaneous Historical Book
HE Shuang-fei
(Library of Changsha Norm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100, China)
The Geography Book of Shanhaijin is of rich of content of odd and complex in content, including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roads, the people, products, drugs, sacrifice and witch doctors. It is a treasure of Chinese ancient culture, which we can study from various angles.
Geography Book of Shanhaijin; miscellaneous historical book; chorography; value
G 252
A
1672–1942(2011)02–0093–02
(责任编校:易永卿)
2010-11-16
贺双非(1965-),女,湖南安化人,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学及地方历史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