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诗词的角度审视宋代都市人文景观

2011-04-01

城市观察 2011年3期

◎ 吴 琳

从诗词的角度审视宋代都市人文景观

◎ 吴 琳

宋代城市不仅是中国农业社会从纯粹消费型城市到以手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生产型城市的转折时期,也处于当时时代横向比较中的高峰段,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上,宋代都市人文景观形成以下特点:开放的城市格局;园林化的城市建筑;更加人文化的城市景观;浪漫、繁华的都市格调.宋词(诗)是那个城市"黄金时代"的直接产物.在诗词中,回望我们的先人曾经创造过的城市美好生活,是我们今天建设美好生活的无价之宝.

开放的城市格局 园林化的城市建筑 人文化的城市景观 浪漫繁华的都市格调

一、引言

宋代创造了中国10世纪时期的城市"黄金时代".宋词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都市经济的繁荣,流传至今的宋词也印证了那个时代的都市繁华.自城市产生以来,城市通过它集中物质和文化的力量,不仅加速了人类生产活动的分化、发展,同样也加速了人类文化生活、娱乐生活的分化和发展.正是在城市,比农村更能创造和实现人类许多奢华的梦想.城市"黄金时代"指的是城市快速发展、城市数量大量产生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城市在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改变社会结构中发挥着重大、深远的影响.1851年之前的一百多年,正是英国发明蒸汽机、火车轮船的时代,那也是发展纺织机、煤矿深层钻探机、各种机器制造产品的年代,是英国推动世界进入机器生产时代以及铁路、航海运输的时代,那是西方的"黄金时代".

但是,在距离1851年的早几百年前,中国不但有唐帝国称雄于世的盛世,就城市的发展而言,宋代也是称雄于世的城市"黄金时代".

宋代城市发展处于当时时代横向比较中的高峰段,中国人那时生活在都城的生活质量不亚于今天生活在纽约、东京、巴黎的水平.从北宋都城东京的经济、贸易看,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世界上具有印刷、火药、制船、航运、酿酒、丝绸印染、瓷器烧制等一系列先进手工业的大都市.

在中国的纵向比较中,宋代城市发展也是一个转折点.

宋代是中国农业社会中从纯粹消费型城市到以手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生产型城市的转折时期.中国历史发展到宋代,由于以前社会财富的积累,由于宋王朝采取与以往不同的"重商抑农"、"重文轻武"等治国方略,使得中国城市无论是城市数量、质量都处于那个时代的领先地位,宋代有记载的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数量已达到12%,这个水平与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华民国城市人口数量相当,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城市化率一直是10%左右.

在宋代,城市抛弃以往的封闭格局,实行开放的经济贸易政策,带来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带来国力的空前强大,有研究称宋朝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唐朝的2倍、元朝的14倍、明朝的3倍,城市产生的雄厚经济实力使宋朝成为人们梦想实现的黄金时代.

宋词(诗)是那个城市"黄金时代"的直接产物.

在诗词中,回望我们的先人曾经创造过的城市美好生活,是我们今天建设现代化城市与创造美好生活的无价之宝.

二、开放的城市格局

商店、酒家、民居、机关单位杂处交错形成街道,今天这种开放式的城市模式在宋朝以前的中国城市是不允许存在的.

宋以前的城市,通道是存在的,但是出于控制管理老百姓和皇室贵族安全的目的,通道的两边不准有经商的店铺以及民居,只特许相当级别的少数官员在路边建房,其余的百姓大众被圈居在某几个集中的地方,他们买卖东西在另外某几个被圈定的地点、指定时间内--宋以前的城市实行的是居住区"坊"与集贸区"市"分离的管理体制.

自秦朝统一中国以来到唐朝,我国古代城市基本上是严密封闭的结构,城市除了有城墙围住以外,城市内部是以居住区、商业区为单位各自封闭.唐代长安城内,除皇宫被封闭,居民分住在上百个被称作"坊"的区域里,另有三两个称作"市"的商业区."坊"和"市"各自有围墙封闭,白天开放,黄昏关闭.坊与坊之间,市与市之间有大道连接,但这些大道两旁没有商店,也没有普通的市民,只有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僚府第才能临街开门.如果称这些大道为"街"的话,在那样的街上看不到今天大街上的繁华、喧闹,也看不到宋代城市街道上的叫卖声、吟诵读书声,当然更没有宋代繁华都市大街常见的风花雪月.

那种坊市制的城市管理体制就像现在的军事管制区,人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受到诸多限制和极大阻碍,在那样的城市里逛街、逛夜市,就像今天逛月球一样还只是少数人的特权.

人们在物质并不丰富、发达的情况下是可以暂时被抑制、被管理.一旦商业交流发达、贸易繁多,人们对各种利润以及享受的需求激发出来的时候,这种"圈养"式的坊市制管理肯定不合时宜,人们便会以各种方式解脱这种人为管制.唐宋时期生产技术的发展,使农业生产率提高,农产品以及各种商品交易需求增加,坊市制遭受到人本性的反抗,那种圈养式的城市模式必然被新的模式所取代.

事实上,坊市制在唐朝后期就开始松弛.随着生产的发展、商业交换需求增多,从唐朝后期到五代后周时期封闭的街道管理开始受到冲击,大街上不断出现民舍,政府不准在"市"外摆摊做买卖的管理规定被小商小贩破坏,商铺冲出"市"的限制,一点点向外扩展、向大街小巷延伸,住家的百姓也随着商铺的发展来到临街区域聚居而不仅仅只是住在坊间.但北宋初年都城东京基本上保持古代的"坊" "市"分离管理模式.

"坊市制"的完全崩溃是在北宋中期.

随着宋代生产、经济、商贸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人们对夜市的需求、对商铺方便性的要求大大提高,由硬性冲撞官府的"法规"到形成既成事实,坊市制逐渐破落、瓦解,临街店、夜市、商业街等近现代城市街区终于形成气候.

到北宋中期,城市里所有通衢的大道小巷都成了市场,都有商店、酒家、住户.人们愿意自由自在地在城市交通方便的地方买卖、居住,而不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方才可以买卖,才可以居住,这是一种管理者堵也堵不住、管也管不了的力量和愿望.

市民走出了不同于以前城市生活的"创新"道路--坊市制被彻底破坏.面对这样的情形,如其强令禁止、令行不止,不如顺势而为,宋代皇室采取了"改革开放"路线,面对坊市制的节节崩溃,不再明令禁止临街经营,这使布满大街小巷的商铺既成事实,最终形成商业街;商业街代替了原来划定的固定商业区域的"市", 以前意义上的里坊也不再是封闭的居住地,变成了单纯的行政管理单位.

"坊"与"市"的限制失去意义,坊市制由松弛变裂到完全崩溃,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世界级繁华都市--北宋都城东京.在这里,酒楼茶肆店铺等豪华建筑沿街林立,市井叫卖风花雪月形成街景.

酒楼、茶肆、店铺、市井、叫卖、风花雪月这些街景在前代历史的城市里并非没有,但都是在特定的、封闭的区域内,市场活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或只是在皇宫内有豪华的亭台楼阁.豪华建筑的酒楼茶肆沿大街林立、形成开放式街景,被市民广泛享受,只是在宋代城市才开始出现.

下面这首词《浪淘沙.汴州》,具体描写了当时都市的开放和繁荣景象.

浪淘沙.汴州裴湘

万国仰神京,礼乐纵横.葱葱佳气锁龙城.日御明堂天子圣,朝会簪缨.

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别有隋堤烟柳暮,千古含情.

看此词的标题《浪淘沙.汴州》,"万国仰神京"中的"神京"指北宋京城--东京."礼乐纵横",意指京都社会秩序稳定、文化繁荣,受到世人景仰."日御明堂天子圣,朝会簪缨"中的"明堂"指古代皇帝开会、议政、大典、祭祀的地方,这句话是夸奖当朝皇帝勤政为民.

"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写街市繁华.九陌六街,指代都城的大街小巷.渑是古代河流名,这里用来形容酒如河流.青楼,妓院,也指代豪华楼阁、娱乐场所.这几句是说城市街道纵横宽阔,街上店铺林立,商贸繁盛,娱乐活动多.

宋代文人对当时都城的这些赞誉并不是浮夸.根据宋代的户籍资料,北宋时京城常住人口已达百万以上,有学者估计在100万至150万人之间;宋代城市的行业,有文献记载的达四百四十多行,其中生产行业所占比例小,而服务行业如食品、加工、商贸等所占比例大;北宋时京城对外贸易也很发达,"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

城市服务业繁多,商业、贸易发达,市民就业率高,容易致富,所以当时的京城"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大街上宝马雕车来来往往,街上美女"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游人嬉戏于"柳陌花衢"、"茶坊酒肆".

北宋京城东京不仅是繁华都市,也是前朝故都,除了"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还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

东京,即今河南开封,公元前八世纪建城开始,距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曾经是战国时期魏国、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与金的都城,有"七朝故都"之称.北宋时的东京经过隋唐、五代四朝建设以及宋朝的扩建,被外城、内城、皇城层层围住,每层城墙之外都有城壕环绕;城墙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外城墙长接近3万米,镶嵌着20个巨型城门,内城墙四面共12个城门;外城正南门南薰门与内城正南门朱雀门、皇城正南门坐落在东京中轴线上,三者相连形成宋朝第一街--御街.

宋代的京城完全一派繁华帝都、君临天下的大国风范,那里不仅"葱葱佳气锁龙城",天子圣明,礼乐纵横,万国神仰,被世人膜拜;而且美丽富饶、和平安宁、烟柳含情,锦绣王朝、盛世画卷: "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同时,最重要的是都城也是开放的文化汇集之地,对外开放,对内开放,文化与经济同时并进的发展时代;科举"扩招",使读书人大有前途.

文人在都市,不仅被繁华吸引,也有发挥才能、施展抱负、青史留名的机会.

"别有隋堤烟柳暮,千古含情".古城的绿色长堤掩映在烟柳飘渺暮色中,一河清波缓缓流淌.走在高大、肃静的古城墙上,眺望辽阔幽远、空旷苍茫的大自然,不免使人产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那种情怀,思古幽静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竞折腰.

三、园林化的城市建筑

以酒楼为例来说明城市建筑园林化特点.宋代酒楼茶肆的环境,与今天的酒店建筑相比,有一些令人受启发的地方.与现代城市酒楼茶舍全封闭的室内空间相比,宋代酒楼不是全封闭式的,而是各具风格的园林建筑.

园林式风格,是宋代酒楼及娱乐场所的显著特点.带庭院绿化的宋代酒楼体现出的中国建筑独有的文化特点和魅力,与现代西方人性化、生态化的观念,显得一致.

所谓园林庭院化,就是酒楼带有庭院建筑,庭院里廊庑掩映、楼阁排列、吊窗花竹、帘幕低垂.这种园林与富丽堂皇、大气恢宏的皇家园林不同,带有简单、雅致、花木扶疏的特点.当时市民选择酒楼,除了招牌菜,"花竹"也是重要因素,那些具有优美园林环境的酒楼--"修竹夹牖,芳林匝阶;春鸟秋蝉,鸣声相续;五步一室 ,十步一阁;野卉喷香,佳木秀阴"之处皆是市民多选的酒楼.

为了吸引顾客前往,许多酒楼都冠以"园子"之名,如中山园子正店、梁宅园子正店、张宅园子正店、郭小齐园子正店、杨皇后园子正店等等.

酒楼园林庭院的样式多变、风格各异,一些别出心裁的园林设置使饮食、娱乐、休憩结合更紧密.如司马光独乐园,园中有竹林,有钓鱼池,在竹林中两处结竹杪为庐为廊,作钓鱼休憩之处;富郑公园则在竹林深处设置一组命名为"丛玉"、"夹竹"、"报风"的亭子,竹林宛延伸长,亭子错落有致,高楼饮酒,赏心悦目,园子漫步悦目赏心,流连忘返.

位于御街北端的樊楼(又名矾楼),是当时最著名的豪华酒店, "三层相高,五楼相向",中间有桥廊等衔接、明暗相通,也是园林化建筑特点.那时的三层是在底层之上的层数,虽然只相当于现在的四层楼高,但却是12世纪砖木结构中庞大建筑中的世界之最,可同时接待顾客千余人;樊楼不仅具有园林化建筑特点,内部装修在当时众多的豪华酒楼里也是首屈一指,厅堂过道与雅间挂着珠帘绣额、典雅温馨;夜晚酒店内灯火辉煌与烛光摇曳交错,酒店外屋顶瓦沟间的大红灯笼与屋檐上彩灯相互萦绕;凭窗远眺,京城夜景可尽收眼底."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矾楼",樊楼是那个时代的人间仙境,人们感觉和记忆中的福地.

皇帝微服出宫,看见樊楼的高大、豪华,感叹酒楼高朋满座,笙歌满院,写下了一首记叙当时感受的词:

城中酒楼高入天,烹龙煮凤味肥鲜.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

招贵客,引高贤,楼上笙歌列管弦.百般美物珍馐味,四面栏杆彩画檐.

在这样的硬件环境中,配上宾至如归的服务和享受:多达五百种的备选美食,免费的羹汤、音乐伴奏、笙歌艳舞,银质的酒杯器具,花色各异的零食小吃等等;还有无数的美酒,东京72家大酒楼,各有各的招牌名酒,酒名听起来千姿百态,仙醪、琼浆、玉液、碧光、琼波、千日春、瑶光、美禄等等.

花香草绿配美酒佳肴,一起推动宋代酒楼与城市的兴盛.

四、更加人文化的城市景观

如果读唐诗,许多熟悉的名句,常常使人想起乡村田园风光,江湖旷野.宋代城市商业贸易的繁荣也使宋代城市文化生活更开放、更丰富多彩;那种开放的城市、那样开放的街道对于唐朝市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生活.同是对景观的描写,从唐代诗人的作品里我们读到的多是带有泥土味的大自然景色,而从宋代文人作品里,我们却读到更多带有城市味道的自然景色.

滁州两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游湖

(北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 小舟撑出柳阴来.

这是两首传诵于世,描写春景的诗.细细读来,它们都生动地记述了诗人观赏的景色,但却留下它们的区别:唐朝韦应物的《滁州两涧》写的是野外的春天,诗中提到的景物是山峦、溪流、野草、大树、野渡;在宋词《春游湖》中,让我们更多地联想到城市公园的湖泊.

涧,两山之间的溪流;幽草、生长在幽静地方的茂密野草;独怜,偏偏喜爱;野渡,无人管理的渡口."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代诗人让我们不经意就领略到了"明月松涧照,清泉石上流"那种大自然的境界.他们与高山、流水、春潮、鸟鸣为伴,与大自然浑然一体,久久地观赏大山中溪边茂密的野草,聆听树叶深处的鸟声,傍晚还留连溪边,回看那水边无人的渡口,静静漂泊的小舟.

在《春游湖》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了更柔和的春景--双飞的燕子、岸边的桃花、断桥、柳荫、小舟,这些景物让人联想到春天里公园中的湖泊.

特别是"夹岸桃花蘸水开"这一句,给人更多的联想.春天,湖水上涨,如果是一个野湖,湖岸不一定有成排的花、树,肯定是草多,荒野岸边水草野树杂生,说不定还夹杂着泥沙滑坡,只有有人管理的湖,湖岸才有可能栽上同一品种的树,开出相同的花,只有被修理整齐干净的堤岸,才能衬映出盛开的桃花,倒映在水面恰如蘸水开放的美景.这满湖春色一半是大自然的赐与,一半是人工精心的护理.后面两句"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也说明了这里不是一处无人的野外.春雨带来水潮,湖上的桥被水淹不能通行,但是不用着急,柳树后的小船正在送人,解"春雨断桥人不渡"之危.

在《滁洲两涧》中,我们看到的是静景,在深山的溪流边,白云深处或许也有人家,但那里不会是人来人往;在《春游湖》中我们看到的是有人的静景,有桥、有船、有桃花盛开的湖边,而且还有船家、酒家、有集市、有贸易,有街市的喧哗,有音乐缭绕,只不过这一刻,游在湖上,飘在船上,作者的周围是安静的,或者说在湖里,远离了那些热闹.

因为城市的发展不同,我们能够感受到唐朝文人与宋代文人对景物描写的不同,唐代诗人笔下是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宋代诗人在描述自然的山水时,还隐约着风花雪月,请看下面这两首分别写于唐代和南宋的诗.

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唐代诗人的作品里,一如既往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个大自然里,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看不到人的踪影,看到的是旷野、月夜、安静的山、独自盛开的花,在这安静的环境里,花开花落也是很大的动静了,月色下涨满春雨溪边的鸟鸣就格外引起作者的注意和联想,所以,作者以《鸟鸣涧》为题,写下傍晚山中漫步的情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在杨万里的诗中,夏天清晨的西湖虽然不是姹紫嫣红,但是朝霞满天、水波涟涟.放眼望去,最引作者注目不是雕栏玉砌的亭台楼阁,不是岸边飘拂的杨柳,是在霞光映照下那辽阔无边、一片碧绿的荷叶,还有那在绿叶中含苞怒放的红艳艳的荷花.

作者在清晨送朋友的路上,被这满湖荷花、接天莲叶的美丽所惊叹,写下了早晨被朝阳沐浴的大自然美景.

王维的诗更多的让我们想到野外的大自然,但杨万里描写的大自然更多地让我们想到经过人工修饰的园林景观.

读诗词也是在读人类文明不断积累、进化的历史.从唐诗与宋代诗词的比较中,可以分辨出从唐代到宋代越来越人文化的城市味道.

五、浪漫、迤逦的都市格调

在宋代文人的眼中,城市生活有许多浪漫的细节令他们无限怀念.在他们看来,一座桥、一艘画船、一湖水、一个聚会、一次看灯都可以是一首好词的创作源泉,文人笔下的都市浪漫、迤俪.

"飞梁压水,虹影澄清晓.橘里渔村半烟草"(洞仙歌 林外),看到垂虹桥了吧,那座弯弯的拱桥,高高耸起的桥身像天上的彩虹飞架在清彻碧绿的水面上,它的倒影漂浮在水中,清晨薄雾朦胧,河两岸的人家掩映在橘林和烟雾中,在这静静的桥影、碧水、橘林中,清新的一天开始了.

"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南浦 春水 张炎),朝阳渐渐洒满西湖,湖水看上去碧波荡漾,柳枝在苏堤上飘摇,燕子在那里忙着筑巢,金色的鲤鱼在阳光下出没入水面、激起一圈又一圈浪痕、圆圆地向岸边荡去,久久不能平息;落在水面上的花瓣也随之向岸边、向湖水深处流去,任凭东风也阻挡不了它们随水漂流……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 琵琶仙 姜夔).词中"桃根桃叶",本指叫桃根桃叶的姐妹的名字,这里指作者见到的美女.春游时节,吴兴壮观的春游场面,西湖也不能相比.这里早在唐代,都是"户藏烟浦,家具画船",户户住在烟水迷朦中,家家有彩饰画船.在那些飞来划去的春游彩船中,作者忽然注意到迎面而来的船上的美女--如花似玉,她们舞着扇,唱着歌,眼神楚楚动人;船近了,再仔细看看,好像是作者曾经的恋人.但是,她们根本与他不相识,两艘船很快相向而过,随着美女的远去,作者心头涌上一股悲凉,不断热闹的春游离他远去,他感觉春光也渐渐远去,眼中只有一个孤独的小岛、几声杜鹃的鸣叫,"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

在城市那些名胜处的集会,也是一道不能忘怀的风景."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临江仙 陈与义),作者20多年后写下这首"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的词,不仅记录的是他自己的回忆,读到"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这样的描写,我们能想象到那是一次充满诗情画意的聚会,酒喝过,话谈过,大家长久的聚集在午桥的月光下,看桥下流水静静远去,听悠扬婉转的笛声在杏花疏影里飞扬,直至天亮.这些镌刻着青春岁月的记忆,像那午桥上的月光,也因为这首词永远闪亮.

元宵节的灯火、烛光成为他们难以忘怀的记忆,在火红的烛光的映射下,一盏盏莲花灯宛如沾上清露,成片的红烛在风中摇拽,逐渐销蚀,但很快又接上了一支支怒放的红烛.元宵夜的灯火是那样灿烂,纵有风露,也丝毫不减其光灼,"风销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 (解语花 上元周邦彦).

在柳永《望海潮》一词中我们则直接看到了浓墨重彩画卷般繁荣、壮丽的杭州.杭州,这个美丽的城市,地理位置天生优越,"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远远望去,钱塘江被如烟的柳树、如云的大树环绕着,水面开阔无边,波涛浪花像翻滚的霜雪;西湖边上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清秀美丽,西湖不仅有"重湖叠巘清嘉"、" 云树绕堤沙"的自然湖山之美,还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的国泰民安之乐;市区内"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街巷河桥如画般美丽,居民住宅挡风的门帘和翠绿的窗帷是那般雅致;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陈列着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珠宝,家家户户绫罗绸缎,讲气派,比奢华.

在柳永的笔下,古代都城苏州得悠久历史传承之风流,更有自然之美和华丽的风韵,那里是"瑶台峰厥,依约蓬丘",一个神仙居住的地方;苏州不仅美如仙境,而且比全国其他的地方都富饶,"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城市经济繁荣、市民衣食饱暖的地方自然歌舞升平,"触处青娥画舸,红粉朱楼",画船上的歌声飘荡在湖面,红粉青黛出入闹市高楼.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被称为"东方巴黎",那时候的武汉被称为"东方芝加哥",后来的香港被称为"东方明珠",但10世纪后期到12世纪初的中国宋代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从词作者的自信和那种难以忘怀的思念来看,它们就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体现了800多年前世界城市发展的最高水平.

六、启示:让今天城市的形象更加优雅

综观宋诗词,那些以肯定和赞赏的眼光去书写城市与生活的文字,让人们从中领略宋代都市开放的街市布局、园林化的城市建筑、小桥流水般优美秀雅的城市景色,给后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历史记忆,也带给了我们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宝贵财富.可以说,我们的城市建设是有着优美秀雅的历史传统.

宋代创造了一个城市发展的"黄金时代".今天的中国,也正在创造当代城市发展的"黄金时代".

今天的中国,城市景致遍地开花.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率30%到70%的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截止到2009年我国城市化率已经接近47%,有655个城市计划"走向世界",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我们用30年时间赶上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

未来的中国,城市景致仍将继续遍地开花.

今后10年内,将有8亿多人生活在城市,城市化率将超过50%,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大城市数量也将快速增加.过去几年,全国批准新增建设用地3000多万亩,地级以上城市辖区面积增长了70%.

但是,仅就现在城市的表象而言,我们也并不能乐观.城市的表象也许被认为是没有经济总量、GDP增长重要的表面文章,在有了经济总量、GDP的大幅增长后,有太多城市带给人们的不是优美秀雅的印象,而是千城一面的拥挤的高楼、玻璃幕墙、霓虹灯、高架桥与汽车……

太多城市,给人的表情是浮躁.

没有对城市以及城市形象的认知、理解和重视,必然导致城市建设的盲目和片面,必然带来城市浮躁的表情.

城市是以某些形态特征而具有不同的形象吸引人们、给人留下不同的表情和感受的,城市形态特征直接影响和决定城市形象.

与人的相貌一样,构成人相貌的基本成分是身材和五官,构成城市的形态也有一些基本要素.城市由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组成,城市形态也由这两个方面可细化为四个层面,即自然环境、城市一般建筑、标志建筑、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般最突出表现在城市与水环境的关系)反映了建设城市的人的自然观,城市人对自然环境(特别是水环境)的态度,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文化观念和文明程度,其最终目的是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即人居环境的共生关系. 今天,生态城市模式应着力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城市模式.

城市一般建筑可以反映民族性、时代性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如北京的四合院与胡同代表着传统社会的产物,而上海的石库门以及里弄所代表的是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产物.

城市标志建筑,也是能够代表一座城市尊严的建筑,是认识城市的最明显象征,如埃菲尔铁塔与巴黎、大笨钟与伦敦、天安门与北京、东方明珠电视塔与上海等等,这些地标建筑几乎成了它所在城市的象征符号,出现在电视天气预报、各项重要城市活动以及各种介绍城市的书籍和资料中.好的标志性建筑记录了城市历史上的辉煌时刻或者创新性发展阶段,是民族精神和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人们了解城市历史的最好教材,是吸引人们亲近城市的纽带,也是外地人认识一个城市的首选目标.

城市总体布局是识别不同城市的最后一个表面,阅读城市,可以看到目前世界上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商业闹市中心区与郊区集合居住小区;一种是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或卫星城市模式.不管那种模式,比较科学的城市布局是那种适应自然(特别是水道和水面)、人文环境与自然和谐而成的多样化布局较合理,像巴黎沿塞纳河的多轴线布局、圣彼得堡的水陆交替布局等.

总之,城市形态的四个表面--城市自然环境、城市一般建筑、城市标志建筑、城市总体布局是人们感受城市的具体对象和途径.

在快速城市化的同时,我们正在反思和治理不断出现的城市病--人口膨胀、就业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近年来上海提出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人文上海"、北京提出的"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以及全国各地园林城市、宜居城市、幸福城市等理念和实践的推广,这些无疑给现代中国城市化的理性发展带来了一片新天地.

在这样的时刻,衷心祝愿中国城市的形象设计更科学艺术些,中国城市的表情更优雅些吧!让更多的城市给人印入眼帘的不是密密麻麻的水泥森林,不是泛滥成灾的广告,不是拥挤不堪的交通,而是郁郁葱葱的林阴大道和园林、花团锦绣的广场、清澈的河流掩映着建筑和街道.

做好城市形象的工作,是使城市生活更美好的重要的一步.

[1]贺新辉主编.宋词鉴赏词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

[2]刘扬忠选编.名家解读宋词.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3]闵译平.宋词十二讲.新世界出版社,2005.

[4]刘逸生.宋词小札.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

[5]刘尊明,朱崇才编著.休闲宋词鉴赏词典.湖北辞书出版社,1997.

[6]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7]李春棠.坊墙倒塌以后--宋代城市生活长卷.湖南出版社,1993.

[8]诸葛忆兵.宋词说宋史.中华书局,2008.

[9]吴涛.北宋都城东京.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

[10]石涛,刘杰.两宋繁华.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1]邓广铭,宋词十讲.中华书局,2008.

Reviewing the Urban Cultural Landscape of Song Dynasty from the a Poetic Perspective

Wu Lin

Towns of the Song Dynasty witness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society from purely consumptive pattern to one that featured with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 and transcended its contemporaries worldwide. With a strong economic strength, the urban cultural landscape of Song Dynasty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open urban layout, gardenized urban architectures, humanistic cultural landscape, and busy but romantic urban style. Poetry of the Song Dynasty is the creature of that golden age. The author finds it invaluable to build the wonderful city life of today by resorting to the image of beautiful town life from the poems of our ancestors.

open urban layout; gardenized urban architectures; humanistic cultural landscape; busy but romantic urban style

I207.23

吴琳,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城市管理.

(责任编辑:陈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