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茶岳西翠兰快速崛起的启示
2011-03-31汪春园
汪春园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黄山245000)
徽茶岳西翠兰快速崛起的启示
汪春园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黄山245000)
本文回顾和探讨了安徽省岳西县自2004年以来,以茶叶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加强茶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进茶业产业化,着力塑造品牌,弘扬茶文化,实现岳西翠兰名茶产业快速崛起的成功经验及有益启示。
茶叶;岳西翠兰;产业;崛起;启示
近几年,安徽茶业呈现出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10年前产茶仍处于全省中等水平的岳西县,一跃成为我省产茶大县和全国茶业百强县;创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岳西翠兰名茶屡获国内外金奖,今年9月又荣膺国礼茶的桂冠。人们不禁要问,岳西翠兰茶产业何以能如此快速崛起,从中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笔者自1990年起在该县从事茶叶科技扶贫与技术服务20余年,有幸参与和见证了岳西茶业发展的这段历程。
1 基地建设:三个第一带来三大跨越
岳西县茶业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扶贫开发,首次将茶业这一传统产业列为全县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10余年的低产茶园改造,全县茶叶产量产值分别由1990年的800t和1000万元提高到2000年的1290t和2400万元,使产业的发展初具规模。第二阶段是在新世纪初的农业结构调整中,通过认真分析岳西茶业的优势和不足,借鉴新昌、休宁等产茶大县的经验,进一步将茶叶定位为富民工程的主导产业,实施二次创业,大力推进茶业产业化,使茶叶产量产值达到2004年的1750t和7200万元,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第三阶段自2004年开始,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升级中,县委县政府经过对茶产业发展的再总结和再认识,制定了岳西茶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发布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创新理念为指导,以建设数万亩高标准茶叶生产基地为突破口,实现了岳西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回顾岳西县茶叶基地建设的实践,其成功经验主要是:(1)理念创新。岳西县委县政府在《决定》中,将岳西茶业的经济地位提升到“三个第一”的高度,即农业结构调整第一主线,农民增收第一渠道,农村经济第一产业,为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建设茶园、发展茶产业打造了浓厚的舆论环境。(2)服务到位。县乡领导引导农民按照立地条件适宜和适当集中成片的要求做好发展规划;全县干部在县委书记的亲自带领下,深入田间地头督促进度,检查建园质量;县农委及茶叶局的技术人员分片指导验收、奔赴省内外良种繁育场购买茶苗,运送到茶园建设基地。(3)政策配套。《决定》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调动农民发展良种茶园的积极性,规定每667m2无性系茶园,财政扶持810元(苗木500元、肥料100元、原粮补助210元);集中成片达1.33hm2以上的,每667 m2追加410元。2004~2006年,县财政每年拨付的茶叶专项资金达1000万元以上。(4)持之以恒。历届县领导始终坚持把促进茶产业发展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来抓,并在继续扩大基地规模的同时,逐步加大对企业新建扩建清洁化加工厂、品牌打造和产品推介的投入。经过连续六年的不懈努力,全县共建高标准良种茶园2533.3hm2,使茶园总面积由2003年的6200hm2扩大到2010年的8733.3hm2。近年随着2000hm2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的陆续投产,全县茶叶产量、品质、效益不断提高,三个第一的理念已经转化为茶业经济发展的三大跨越:全县茶叶产量2010年达3100t,跨入全省产茶大县的行列;无性系良种茶园占总面积25.8%,良种覆盖率跨入全省和全国先进县行列;2010年全县茶业产值达3.3亿元,比2004年翻了两番多,农民人均茶叶收入跨越千元大关。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由于岳西县委县政府对茶产业的高度重视,在强势推动茶叶基地建设中,不仅有认识上的不断提高及理念的创新,而且有周密的规划、配套的政策和全方位的服务,特别是建立了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长效机制,坚定信心不动摇,真抓实干不松懈,这就是我们从岳西翠兰茶产业快速崛起中得到的第一点启示。
2 生态保障:集成技术支撑质量安全
当今世界,消费者对茶叶的安全性最为关注;即使是名茶,也倾向于选择高山或生态环境优良茶区的产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的茶叶,除品质优异外,其质量安全更是第一位的。今年被外交部礼宾司选中作为国礼,绝非偶然,其根本原因在于岳西县以技术为支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茶业建设。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是一个中低山占80%、森林覆盖率达74%的纯山区县。全县70%以上茶园分布在海拔500~800m的名优茶适宜区域,低温高湿多云雾的气候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非常有利于茶叶氨基酸及芳香物质等生化成分的合成和积累。优越的生态环境是岳西翠兰天然品质形成的重要条件,只有保护好这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才能实现名茶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岳西县在生态立县、发展以茶林为主的绿色产业方针指导下,长期坚持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严禁引进有污染的工业项目等一系列环保措施,确保茶树生长和名茶生产处在青山、绿水、蓝天的原生态大环境中,全县8733.3hm2茶园因此全部获得国家无公害认证。
在加强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县农委茶叶局又结合安徽农业大学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茶叶安全质量控制研究”和省攻关项目“岳西翠兰名茶安全高效标准化生产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实施,大力开展生态茶业建设。首先,是按照低碳、环保和循环的原则,探索出了多种茶园立体复合栽培、茶业与相关产业链接物质循环利用的模式:如在幼龄茶园或树冠覆盖度较低的茶园中套种蔬菜、绿肥、牧草、药材,以减少茶园杂草和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在茶园行距较大、阳光充足的茶园中间作板栗、猕猴桃等果树,以充分利用光能,调节茶园小气候;在密度较大的成年茶园中养鸡,利用鸡啄虫,鸡粪肥土。特别是在一些茶园密集茶区推广的猪-沼-茶复合生态模式,猪粪入池生产沼气,清洁环境,增加能源;沼液沼渣作茶园肥料,肥效高无污染,成为保护茶区生态环境和提高茶叶产品质量最有效的途径。其次,是严格执行岳西翠兰安徽省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实施无公害生产和清洁化加工,做到多施农家肥,少施化肥;用黑光灯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不施用农药和除草剂;新建扩建清洁化加工厂,推广使用小型连续化名优茶机械,选用优质无污染的包装材料,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系统等,实现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
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有效保护茶区原生态大环境,着力进行生态型茶业建设,使名茶生产加工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是岳西翠兰茶产业快速崛起带给我们的第二点启示。
3 产业运作:双轮驱动拓展产销市场
在加快茶产业发展中,岳西县委县政府认识到,要做大做强茶产业,实现茶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茶业的转变,必须加快经营方式的改变,大力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其做法是发挥茶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双轮驱动的作用,即一方面对全县二百多家小作坊式的茶叶加工厂进行改造,使之成为本地茶叶产销的骨干企业,解决农户分散加工、独闯市场的困难。接着,为提升这些中小型茶厂的加工能力,适应茶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又组建了连接市场、加工企业和广大农户的茶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为广大茶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另一方面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引领及拓展市场能力的县级龙头企业,形成以龙头企业的强大实力和著名商标拓展市场,引领合作组织和中小企业按市场需求实施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走出了一条符合现代产业化运作模式的发展路子。
岳西县茶业协会和岳西县香茗茶叶专业合作社是该县创办得最有成效的两个合作组织。前者以县农委茶叶局为依托,联合各乡镇农技站、茶叶加工及经营企业、种茶大户组建而成。县茶协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名茶评比及茶王大赛、岳西翠兰商标使用管理等多种形式为茶农和企业提供服务,特别是每年春茶前召开一次年会,总结全县茶业发展经验,提出下步目标任务,邀请省市领导、专家宣讲产销形势或作技术讲座,请县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会与企业及茶农面对面交流,为茶机厂的新产品提供展示平台等,对增强茶人的信心、凝聚各方的力量、推动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后者是由安徽良奇公司、岳西县姚河乡的香炉冲茶厂、梯岭茶厂、竹山茶厂四家获得QS认证的企业及茶叶销售能手、种茶大户共同组建而成的。合作社采取“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运作模式经营“良奇”牌“岳西翠兰”系列产品,2009年起连续两年中标安徽省邮政系统“徽乡茶”。目前入社的茶农已达2316户,服务范围遍及全乡及周边部分乡镇,成为岳西县茶业产业化中最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县茶业龙头企业的培育主要以招商引资和激活内资为手段,以建设全县岳西翠兰工业园和茶业大市场为目标,扶持了一批有实力的省级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在外地创业有成的岳西籍企业家崔栋梁先生,投资两亿元创办的安徽翠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最大的一家。该公司创办一年多来已成功运作三件大事:一是承接并圆满完成国礼岳西翠兰的制作;二是出资委托县职业中学培养一批有志于岳西茶业发展的青年乡土人才;三是着手筹建岳西翠兰茶叶大市场。同时,该公司还与本县几家有实力的企业联营,组建成茶叶产业化企业集团,以形成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以县茶业协会为平台,连结全县茶叶加工企业和乡镇茶协,为广大茶农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服务;同时大力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生产、拓展市场的重要作用,不断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是岳西翠兰茶产业快速崛起给我们的第三点启示。
4 品牌塑造:提升价值丰富文化内涵
强化品牌意识,精心打造品牌,是岳西县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战略举措。岳西翠兰品牌的创建之路,一是整合规范,确保品牌的质量与信誉。即将县内生产的翠兰、翠尖、翠春和兰花等名优茶全部纳入翠兰系列,整合成岳西翠兰一个品牌;将翠兰注册商标交由县茶业协会统一持有和管理,并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报注册了原产地证明商标,引导企业正确使用证明商标,共享品牌效益。同时修订完善了岳西翠兰茶生产加工技术标准,规范茶农和企业的生产经营,自觉维护岳西翠兰品牌,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坚决抵制假冒伪劣损害品牌的行为;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名茶评比活动,获取金牌和知名品牌称号,提升岳西翠兰名茶的核心价值。
二是文化推介,提升品牌的形象和知名度。岳西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充分发挥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唱响岳西翠兰品牌,对促进岳西茶业快速崛起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包括广告宣传、产品展示、旅游促销、名人题字、赋诗作画及征文论坛等多种文化推介活动中,最有特色的是一网、一队和一书。一网即由县茶业协会创办的“岳西翠兰茶叶网”,网站除及时报道岳西茶事动态外,还设有翠兰文化、技术推广、茶人论茶、授权企业和茶叶商城等专栏,是外界了解岳西茶业发展特别是岳西翠兰茶产品的窗口。一队即由县委宣传部与县茶业协会共同组建的“七仙女茶艺表演队”,该队借用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七仙女为名,挑选七名形象气质俱佳、才艺双全的女青年作品牌推介员,参加各种茶业会议和产品促销活动,充分展示了茶文化的魅力。一书即由原县人大主任胡颂扬、县农委茶业局局长钱子华主编的《印象·岳西翠兰》,该书收录了编者和众多茶人文人的论文、报告、诗歌和散文,追溯了岳西茶史、茶俗,记述了岳西翠兰的创制历程与工艺技术,讴歌了名茶的神韵、茶企的业绩和茶人的风貌,全景式多侧面地展示了岳西翠兰名茶风采,不仅丰富和弘扬了徽茶文化,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岳西茶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品牌就是信誉,品牌就是效益。在全县共打一个品牌、不断提升品牌价值的基础上,促进茶文化与茶产业互相融合;既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做大做强茶产业,又同心协力倾情弘扬做好做优茶文化,借助绚丽多彩的茶文化提升岳西翠兰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品位,这就是岳西翠兰茶产业快速崛起带给我们的第四点启示。
S571.1
A
1006-5768(2011)03-0104-03
201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