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礼仪制度中的茶研究——以解读《宋史·礼志》中的茶内容为核心
2011-03-31沈鲁
沈 鲁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呼和浩特·011517)
《宋史·礼志》的研究近年在国内也产生了一些成果。其中,研究最为详尽的便是上海师范大学王志跃博士2010年的那篇博士论文《〈宋史·礼志〉研究》[1],文中包括了《宋史·礼志》的史源、史料价值、特点、与《朱子家礼》的对比、礼仪实施情况等,是一篇十分系统的论著。
笔者这里以茶为中心,浅谈一下茶在《宋史·礼志》中的运用情况,主要着眼点在于茶在正史礼仪志中的变化与兴起,并结合唐宋社会的变化,浅探其兴起的原因。
1 宋代礼仪中的茶
我国封建时代是一个礼治社会,杜佑对于礼的的解释为:“夫礼必本於太一,(极大曰太,未分曰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鬼者,精魄所归。神者,引物而出。)其降曰令,(圣人象此下之以为教令。)其居人曰义。(孝经说曰:“义由人出。”)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理人之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故圣人以礼示之,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2](《通典》卷四十一)礼仪社会自然礼仪制度是重要的、基本的,而古代的正史礼仪志正是这种礼仪制度的记录载体。
1.1 茶在礼志中的首次大量出现
“茶”在正史礼仪志中的首次大量出现便是在《宋史》中。《宋史》之前的诸部正史礼仪志中,唯在《旧唐书·礼仪四》中载“奏乐,中使送酒及茶果,赐充宴乐,竟日而罢。”[3](《旧唐书》卷二十四)这是“茶”在正史礼仪志中的首次出现,也是《宋史》以前的唯一一次出现。《宋史》之前的其他诸正史礼仪志中均未出现“茶”字。
在《宋史·礼志》中,“茶”出现了近50处。除“史载炎帝陵在长沙茶陵祖宗时给近陵七户守视,禁其樵牧,宜复建庙,给户如故事。”[4](《宋史》卷一百五)此处之茶所指是地名外,其余各处之茶均是茶作物品用于礼仪中。《宋史·礼志》中出现茶的地方分布在:志第六十五中有7处、志第六十六中有10余处、志第六十七中有9处、志第七十中有3处、志第七十二中有10余处、志第七十四中有3处、志第七十六中有2处、志第七十七中有有4处。
我国古代礼仪按其性质分为吉、凶、军、宾、嘉五类。在《宋史·礼志》中,茶的出现涵盖了嘉、宾、军、凶四种礼仪。其中,茶在嘉礼中出现最为多,达30余处。所以,在宋代嘉礼中,茶是普遍被使用的一种物品。由此可见,在《宋史·礼志》中,茶大量的出现并广泛记载。
1.2 茶在《宋史·礼志》中的使用方式
在《宋史·礼志》中,茶出现的使用方式可分为皇帝赏赐之用、招待外使之用以及做祭品之用。
1.2.1 皇帝赏赐之用
《宋史·礼志》巡幸之志中载“真宗朝诸陵及举大礼,途中皆服折上巾……所过赐巡警兵、守津梁行邮治道卒时服钱履,父老绫袍、茶帛,途中赐卫士缗钱。所幸寺、观,赐道、释茶帛,或加紫衣、师号。”[4](《宋史》卷一百一十四)视学中载“哲宗始视学,遂幸国子监,诣至圣文宣王殿行释奠礼,一献再拜……复命宰臣以下至三学生坐,赐茶,丰稷赐三品服,本监官、学官等赐帛有差。”[4](《宋史》卷一百一十四)这种皇帝在礼仪中赐茶的记载在《宋史·礼志》中有11处。
赐茶,在《宋史·礼志》中记载可以说成为一些礼仪中的固定仪式,这种仪式大致是在举行礼仪时,皇帝就御座,对该受赐茶的官员们,对其宣坐或宣上前进行赐茶,赐茶毕,受赐者退下。如“阁门宣坐赐茶,舍人喝拜讫,宰臣以下升堂,各立于位后,学生各就北向位。……赐茶毕,礼直官、通事舍人引堂上官降阶就位,舍人喝拜,在位者俱拜讫,礼直官引之以次出。学生就位,舍人喝拜,学生俱再拜,退。”[4](《宋史》卷一百一十四)这种仪式记载礼志中有4处。
赐茶是有等级之分的。如《宋史·礼志》游观中说道“仁宗景祐三年,诏阁门详定车驾幸宫、观、寺、院支赐茶绢等第。”[4](《宋史》卷一百一十四)即仁宗时曾让详细制定,赐茶绢的等级。在进书仪中记有“不该赐茶官先退”[4](《宋史》卷一百一十四)即不应该受到赐茶的官员先退下。也就是在一次礼仪中,皇帝赐茶应该是按照一定等级及功劳大小进行的。
可见在《宋史·礼志》中茶作皇帝赏赐之用是茶的重要使用方式之一。
1.2.2 招待外使之用
两宋时期,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故外使来朝见是常有之事。每遇外使来朝皆有礼仪招待。这种礼仪分三个部分即:见日、宴日和辞日。
见日,即外使到来与皇帝相见之日。见日,外使一般都会对沿途驿站等的茶酒招待表示感谢。如“契丹国使入聘朝见仪。……见日,皇帝御崇德殿。……舍人当殿通北朝国信使某官某祗候见,应喏绝,引当殿,喝拜,大起居其拜舞并依本国礼,出班谢面天颜,归位,喝拜舞蹈讫,又出班谢沿路驿馆御筵茶药及传宣抚问”[4](《宋史》卷一百一十九)又如“高丽进奉使见辞仪。见日……班首出班躬谢起居,归位,再拜,又出班谢面天颜、沿路馆券、都城门外茶酒,归位,再拜,搢笏,舞蹈,俯伏兴,再拜。”[4](《宋史》卷一百一十九)茶应是宋朝沿途驿站等招待宾客的常用物品。
宴日,是正式的招待外使的日子。宴会中“有司进茶床,内侍酹酒,讫,阁门使殿上御前鞠躬奏某甲已下进酒,余如常仪。宴起……如传宣赐茶酒,又喝谢茶酒拜,两拜,随拜万岁,喝各祗候,出。阁门使殿上近前侧奏无事,皇帝降坐,鸣鞭还内。”[4](《宋史》卷一百一十九)这里茶就被用来招待外使。上面所提“有司进茶床”是礼仪的一个步骤,笔者会在后面对“茶床”在礼仪中的运用作详细的阐述。
辞日,是外使辞别之日。礼志中记有“次通教坊使、看盏。及进茶床、酹酒并阁门奏进酒,并如长春宴日之仪……如传宣赐茶酒,更喝谢拜如前仪。”[4](《宋史》卷一百一十九)也就是说,在辞日,也是有招待宴请的,并且这之中的很多礼仪是按宴日的仪式进行的。仪式中同样以茶招待。
宋史中还有一个特殊情形的记载,“金国聘使见辞仪。二十九年(绍兴),以皇太后崩,其贺正使副止就驿赐宴。见辞日,赐茶酒,并不举乐。”[4](《宋史》卷一百一十九)这一记载指出,金国来朝正遇太后崩,所以没有设大宴,只是在驿馆设宴款待。但“见辞日,赐茶酒”。故茶在招待外使时是必不可少之物。见、宴、辞日,都会以茶款待。
1.2.3 作祭品之用
《宋史·礼志》中记载茶作祭品共有三种。一是丧礼出葬之时以茶作祭,二是忌日以茶作祭,三是外使入吊奠之仪以茶作祭。
“庄文太子丧礼。二日,出葬,宰臣叶颙等诣灵柩前行烧香之礼。兴灵讫,行事官陪位,亲王、南班宗室、东宫官僚入班厅下,再拜,宰臣升诣香案前,上香、酹茶、奠酒讫,举册官举哀册,读册官跪读,读讫,宰臣再拜,各降阶立。在位官皆再拜。”[4](《宋史》卷一百一十九)这里是在出葬之时,用茶来作祭品。忌日,《宋史》中一般指国忌,即先皇或皇后的忌日。从《宋史》中记载的忌日礼仪看,忌日之礼仪并不固定。或改忌日之礼或罢忌日之礼。而对忌日以茶作祭的记载唯有一处,“《政和新仪》:群臣进名奉慰,其日质明,文武朝参官入诣朝堂就次……礼直官揖班首以下再拜讫,引班首自东阶升殿,舍人接引同升,诣香案前,搢笏,上香,跪奠茶,讫,执笏兴,降阶复位”[4](《宋史》卷一百一十九)。虽仅此一处,但至少可以证明宋代忌日礼仪中是用到茶的。
相较于忌日礼仪,外使入吊奠之仪是固定的。都是先设好香案、茶酒供外使吊奠。如“乾兴元年,真宗之丧,契丹遣殿前都点检崇义军节度使耶律三隐、翰林学士工部侍郎知制诰马贻谋充大行皇帝祭奠使……所司预于滋福殿设大行皇帝神御坐,又于稍东设御坐。礼直官、阁门舍人赞引耶律三隐等诣神御坐前阶下,俟殿上帘卷,使、副等并举哭,殿上皆哭。再拜讫,引升殿西阶,诣神御坐前上香、奠茶酒。”[4](《宋史》卷一百一十九)“淳熙十四年,金国吊祭使到阙……其奉辞日,有司亦先设神御坐及设香案、茶酒、果食盘台于几筵殿上。使、副诣神坐前一拜,上香、奠茶、三奠酒毕,拜,兴,读祭文官跪读祭文,一拜,兴,殿上下皆哭。”[4](《宋史》卷一百一十九)。
宋代,祭天等吉礼中茶是不作祭品的,只在丧礼中用茶作祭品。所以,在宋代茶作祭品是有一定使用范围的。但能够肯定的是丧礼中茶是必备的祭品之一。
1.3 专门的茶器具——御茶床的使用
《宋史·礼志》中关于茶的使用,大量出现的便是“御茶床”这种器具。御茶床的出现次数占到所有茶出现次数的近三分之一。在各种大型仪式、宴会中,御茶床都是必备的器具。
御茶床在礼志中记载的使用方式是有一定定制的。《宋史》载:“徽宗以十月十日为天宁节,定上寿仪……内侍进御茶床,殿中监酹酒讫,知东上阁门官殿上躬奏:“亲王某以下进寿酒。”……内侍举御茶床,舍人赞教坊使以下谢祗应,再拜讫,阁门侧奏无公事。”[4](《宋史》卷一百一十九)。
“乾道八年,立皇太子……内侍进御茶床,尚酝典御以盘盏、酒注授殿中监、少监,次礼直官引奉盘盏官诣酒尊所北向,殿中监启盏,殿中少监注酒,奉盘盏官奉酒诣皇帝前北向,礼直官引受盘盏官诣太上皇帝御坐前,西向立,皇太子并文武百僚横行北向立……皇帝诣太上御坐东褥位西向立,皇太子、文武百僚再拜,搢笏舞蹈,又再拜讫,内侍举茶床,奏礼毕官北向俯伏跪奏:“具官臣某言礼毕。”在位官再拜。太上皇帝驾兴,皇帝从入,文武百僚以次退。”[4](《宋史》卷一百一十九)。
仪式中,御茶床的固定使用方式是:仪式开始时“内侍进御茶床”仪式正式开始,仪式要结束时“内侍举御茶床”礼官宣布礼毕。御茶床在礼仪中成了礼仪开始与结束的标志。这样的记载在《宋史·礼志》中还出现在了春秋大宴仪、垂拱殿曲宴仪、政和宴射仪及外使来朝的宴会上。可见,御茶床在很多礼仪中是必备的器具,有其特殊的使用方式。
御茶床在礼仪中的摆放位置是事先安排好的。如“乾道八年,立皇太子……尚酝设御酒尊、酒器于御坐之东,有司又设御茶床于御坐之西,俱稍北。”[4](《宋史》卷一百一十九)宴飨之设中:“凡大宴,有司预于殿庭设山楼排场,为群仙队仗、六番进贡、九龙五凤之状,司天鸡唱楼于其侧。殿上陈锦绣帷帟,垂香球,设银香兽前槛内,藉以文茵,设御茶床、酒器于殿东北楹,群臣盏斝于殿下幕屋。”[4](《宋史》卷一百一十九)御茶床与各种酒器同成为仪式中必设的礼器,这在前史礼仪志中是无记载的。
茶在《宋史·礼志》中的大量使用及御茶床的出现,表明茶在正史礼仪志中的大兴,《宋史·礼志》则是其兴起的开端。中国古代上层礼仪制度到了宋代也较前代有了新的变化与发展,茶的使用便是其重要表现之一。
2 唐宋社会变化——《宋史·礼志》中茶兴起的原因初探
说到唐宋社会变化,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在中国史学界引起巨大反响的日本京都大学内藤湖南先生的“唐宋变革论”。他在归纳中国近世的意义中指出:“所谓近世的内证,与中世相比,大体有哪些不同呢?首先,从政治上讲,是贵族政治的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与此同时,人民的地位有了显著的变化。君主与人民之间的阶层——官吏,其录用办法也改革成为科举制了,亦即选用官吏的办法,由从贵族阶级中推举一变为通过考试录用了。”[5]
中国学者也谈唐宋变化。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将我国文化演进分为了四个时期即“第一:是先秦时期,第二:是汉、唐时期,第三:是宋元明清时期,第四:是我们当前面临着的最近的将来的时期,唐宋是第二三期的分界线。”[6]
张国刚指出“我把唐宋变革看成是中古后期(或称近古)的变化(先秦是上古时期)。我观察到的中古变化的内涵乃是,士族门阀形成并走向解体,中国传统文化从思想经典形态逐渐演变成社会规范。”[5]
当然,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乃是社会性质的变革,而中国学者的唐宋变革是封建社会内部的变化,二者有本质区别。但笔者认为,可以肯定的是,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分期。相较于前后,唐宋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唐宋社会的变化乃是起于唐而成于宋的。
2.1 江南的农业开发
说到唐宋社会变化,无疑要提到的是江南经济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李伯重先生在《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中指出“倘若可以把农业生产技术的划时代进步,称为“农业革命”的话,那么我国中古时代南方的“农业革命”应当是始于唐而成于宋。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水平,从质的方面而言,已赶上并超过中原农业。”[7]
陆羽《茶经·八之出》中提到茶的产地有山南、淮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南、岭南,均在南方。江南茶树种植技术的进步是江南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部分。陆羽《茶经》中对茶的生产条件和采摘要求做了总结归纳“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8]。《四时纂要》总结当时的种茶经验说:“二月中于树下或北阴之地,开坎园三尺,深一尺,熟属,著粪和土,每坑种六七十颗子,盖土一寸强。任生草,不得耘。相去二尺,种一方。旱即以米泔浇。此物畏日,桑下、竹阴地种之皆可。二年外方可耘治,以小便、稀粪、蚕沙拥之,又不必太多,恐根嫩故也。大概宜山中带坡峻。若于平地,即须于两畔深开沟垄泄水。”[7](转引)可见当时茶树种植技术已经有所提高。
江南农业的开发和茶树种植技术的进步是茶在《宋史·礼志》中兴起的物质基础。
2.2 庶族地主地位的上升
唐宋社会的另一个变化便是门阀政治的解体和庶族地主的兴起。科举制的推行及发展,无疑打破了旧有的士族门阀而使庶族士人得以进入上层社会。
茶与这些士人是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的。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陆羽撰《茶经》成为我国第一部茶的专著,对唐朝茶文化的兴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王玲女士在《中国茶文化》中提到:“五代时文人继唐开宋,茗饮别出新格。五代人和凝,是大力推行茗饮的著名茶人,为梁贞明二年进士,组织“汤社”,汤社成为文人聚会的正式形式。”另有“陶榖,一生好茶,撰《茗荈录》,为宋代第一部茶书,宋初历任礼部、刑部、户部三部尚书,其饮茶爱好及所撰茶书对宋代必有很大影响。”[9]
可见,随着唐宋庶族士人的崛起,必然将茶带入到上层社会,这就为茶在《宋史·礼志》中的兴起提供了政治基础。
2.3 儒学的新发展
唐宋社会变化反映到儒学上便是程朱理学的诞生。张国刚认为:我国礼仪文化的完成过程是从国家——门阀(贵族)——士庶(全社会)的发展和普及[5]。而作为士庶阶层理学的兴起,必然带有他新的特点。其物质载体便落到了来自民间的茶身上。王玲女士在论述儒家文化与中国茶道时指出:“饮茶不仅与伦常、道德、文化、思想关联,甚至含兴邦治国之道。刘贞亮总结茶之十德明确:以茶可交友,以茶可养廉,以茶可雅志,以茶利礼仁;正式把儒家中庸仁礼思想纳入茶道之中。”[9]
唐宋时期,随着儒学的新发展,茶被精神化,成为新儒学文化的物质载体。这便为茶在《宋史·礼志》中的兴起提供了文化基础。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宋史·礼志》中茶的兴起是与唐宋社会变化有着密切联系的,唐宋社会的变化促成了茶在《宋史·礼志》中的崛起。
3 结语
茶在《宋史·礼志》中的大量记载,表明了茶在正史礼仪志中的正式兴起。从此礼志中记载使用的饮品不再仅有酒,茶也成为其中之一,改变了以前正史礼仪志中有酒无茶的局面。茶酒的并用,反映了唐宋时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承上启下的变化时期。酒承上,茶启下,茶在正史礼仪志中的兴起正反映出唐宋社会新的变化与发展。
1 王志跃.〈宋史·礼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
2 [唐]杜 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4.
3 [后晋]刘 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 [元]脱 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5 张国刚“.唐宋变革”与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以中古士族为中心的考察[J].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2005.
6 钱 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7 李伯重.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8 [唐]陆 羽.茶经[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9 王 玲.中国茶文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