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问题

2011-03-31蒋南平

关键词:中国化经济学马克思主义

蒋南平

(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成都 610074)

为什么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问题

蒋南平

(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成都 610074)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已有许多研究成果,然而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问题的研究方面尚任重而道远。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经济学者就已在这个方面有过许多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索。然而,他们的成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在当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内涵及发展趋势是什么等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

中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伟大的变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但也还有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当前,中国正面临构建和谐及科学发展的经济社会,迫切需要科学的经济理论作指导。回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更使我们感到经济理论对经济实践的重要性。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是指导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探索之路

早在20世纪初期,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就在中国如何走自己的路、用什么样的理论来指导等问题上进行过积极的探索,他们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并试图用其指导中国的实践。可以认为他们的这种探索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尝试。后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语),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革命的理论与实践上的成功。而毛泽东、陈云等人,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当时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1)。而老一辈的经济学家们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如何运用于中国本土进行过努力探索。王亚南曾立志要“站在中国人市场来研究经济学”。[1]孙治方也是我国经济学界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积极探索者。[2]陈启修、彭迪先等人,则远涉重洋,希望从国外经验中寻找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道路。老一辈经济学家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从当前的情况看来还需要接续,且任重道远。

中国的改革开放最初是“摸着石头过河”,(邓小平语)这从某种角度说明了中国的改革极需科学理论指导,即是说,极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教条地、机械地理解,不顾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使理论偏离了中国经济实践的实际,这样导致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3]。这种情况下,改革开放,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可是,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最先是希望通过学习东欧一些国家的改革经验,探索出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运用于中国的实践之路。以于光远,薛暮桥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再对东欧的改革成果进行了考察之后,提出了“社会主义等于公有制加商品经济加按劳分配”的公式,这为推动中国市场化的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扩权让利、转化经营方式”、“利改税”等等做法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实践,东欧经验已不能作为指导和借鉴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依据。中共“十三大”正确地对中国现实国情进行了正确的判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前提。中共“十四大”进一步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并对中国市场经济的框架进行了设计。以后,中国“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根据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概括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新理论。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一些人认为,中国要搞市场经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工程,自然应当以西方经济理论作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这种看法尽管遭到不少人的质疑甚至反对,但实际上西方经济理论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占相当地位的理论依据。在有的时候,西方经济理论已被严重地照抄照搬。显然,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本本,不顾中国的现实情况会遭受严重挫折,而照抄照搬西方经济学的本本,不顾中国的现实情况同样会遭受严重挫折,这正在被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所证明。如在西方奉为定律的“奥肯法则”,在中国完全失灵;被奉为“金融神话”的华尔街模式,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球已被经济危机的大浪冲击得粉碎……。这一切,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理论上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三次飞跃为重要标志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飞跃,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三次飞跃。但是,理论与实践还需要我们回答: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关系是什么?第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第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也是否在中国完成了三次飞跃?第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已经完成了哪些探索工作?第五,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特殊性?第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否具有普适性,这种普适性如何体现?第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特殊性能否体现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指导下能否取得全面成功。

近些年,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颇多,但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论著则很少。即使较多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成果中,也还存在以下几个要解决的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如何提出来的?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什么?三是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围绕这些问题,理论与实践上都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内涵

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研究方面,大多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及相应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有学者认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研究中国国情,从而获得关于中国国情的基本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层含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形成相应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层含义。这两层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可能的、现实的。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丰富多彩的实践中抽取出来的,具有抽象的形态。既然如此,就不可能有德国特色、俄国特色、中国特色或古巴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因而他们认为,中国的实践提出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不可能的。总之,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有限度的,从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也是有限度的。但笔者认为,这些学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中暴露出的缺陷主要是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从个别的,具体的国家的集合体的实践中抽象出来,又得到实践检验而形成的基本原理,这些基本原理作为原理一般又包含个别地、具体地国家特色状况,应该具有这些个别具体国家的特色。所以,应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列学说中的普遍真理,这些真理包含普适价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特殊命题,它所包含的普遍命题应当是当代世界普遍真理和普适价值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种结合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正因为如此,立足于中国现阶段的实际,自觉探索和践行当代的普遍真理特别是普适价值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基本点。而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有限度的观点,从而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是有限度的观点,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身意义,因而,他们一定会在理论上形成混乱。当前的理论探索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乃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过程中,还急需解决“民族化”、“全球性”或“特殊性”、“普遍性”的关系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才真正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国际借鉴

国外学者近年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也对我们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有重要的启示意义。2007年,美国马克思主义学者阿德勒发表了题为《批判管理学的未来:对劳动过程理论的回归马克思》的论文。在该文中,阿德勒提出劳动过程理论应该超越当前的争论,回归马克思主义。这一观点引起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欧美学者关于劳动过程理论的又一次广泛争论。阿德勒通过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范式的直接应用从劳动过程的微观角度考察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将劳动过程理论从后结构主义思潮带回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视角。而另一个西方学者马克西米里安·吕贝尔的理论也在西方马克思学界有相当广泛的影响。但是,许多国内学者对马克西米里安·吕贝尔在他的所有著作中严重歪曲了马克思的形象感到愤概,认为他把马克思从我们熟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创始人、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和导师变成了一个普通学者、空想社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2]在本世纪初期,学界在批判吕贝尔的马克思学的理论局限的同时,也明确肯定了其历史贡献。2006年顾海良在其发表的论文中认为:“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讲,吕贝尔对《资本论》结构形成的研究还是有其学术价值的”。[4]而2008年刘金昌在《吕贝尔马克思学“三大观点”评析》一文中,对吕贝尔的三个观点进行了批判反驳。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神话;马克思学论是对乌托邦的超越,是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5]。可见,学术界在批判阿德勒和吕贝尔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的学术思想的同时,也肯定了西方学者近年在对马克思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已从否定马克思逐渐回到了马克思,即开始回归马克思主义具有全球性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趋势。这从另一角度为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提供了一个国际理论环境与研究平台。

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前瞻

特别要提出的是,在全球化与民族化交融的背景下,在西方国家社会基本矛盾伴随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进而形成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的形势下,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条件下,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问题不仅要解决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各个国家的实践特别是与中国的实践结合),而且还要解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与西方的经济实践共同性的、具有普遍真理和普适价值的一般理论,这种一般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它不仅是关系到全球化及一般民族化的问题,更是马克思主义真正中国化的问题。

现有的国内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理论成果的现状,迫切要求我们弄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历史渊源,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实质,真正弄清及解决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途径问题,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正确回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具体理论内容,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理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理论,等等,是否是全球化、民族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具体体现等等。当然,我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问题之时,应避免僵化地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立起来;应避免套用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内容;应研究貌似立法的研究方法(如数理方法)的滥用等等。特别是在方法上,应从全球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视角,用方法群(孙冶方推崇的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一般性的普适性,再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即抽象——具体——抽象,历史与逻辑的思维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一般——个别——一般及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数理方法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的具体问题。唯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问题才可望真正得以解决。

注释:

(1)参见老一辈经济学家关梦觉、王亚南、许涤新等人的论著。如《毛主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几个问题上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吉林大学学报1960年第3期;《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创刊号;《毛泽东主席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贡献》,新知识出版社1956年9月出版,等等。

[1]王亚南.中国经济原论[M].北京:三联书店,1950:2.

[2]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若干理论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122-136.

[3]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4]顾海良.高度关注国外理论动态[J].国外理论动态,2006,(4):175.

[5]刘金昌.吕贝尔马克思学“三大观点”评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8.

Why Should We Study the Marxism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JIANG Nan-ping
(School of Economics,Southea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momics,Chengdu 610074,China)

A lthough there are many research results for Marxism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the Marxist economics in China still hasa long way to go.In fact,elder generation of p roletariat revolutionaries started the exp loration of the p ractice and theory for Marxism in China long before th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How ever,their results need to be further excavated.Nowadays w 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xist economics in China and Marxism in China,how to utilize Marxism in China,w hat’s the content of and the develop trend of Marxist economics in China,all need our further exp loration.

Marxism;Marxist economics in China;Chinese form;research

A 8

A

1672-0539(2011)01-001-04

2010-11-10

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问题研究》。

蒋南平(1956-),男,汉族,四川中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理论比较研究。

许瑶丽

猜你喜欢

中国化经济学马克思主义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简明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