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化消费增长与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2011-03-31林东生

东岳论丛 2011年5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消费生产

林东生

(山东大学,山东济南 250100)

论文化消费增长与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林东生

(山东大学,山东济南 250100)

我国的文化消费和文化产业,近年来呈现出互动发展的良好趋势。文化消费增长和不断发展,成为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将助推文化产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为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文化产业将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和趋势;文化产业并购重组不断涌现,将出现一批较大规模的文化类企业引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文化消费的不断升级,文化产业将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等新的发展趋势。

文化需求;文化消费;文化产业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文化消费逐年递增,据《文化蓝皮书: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自 2000年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里,年均增速达到 15%-20%。2009年的文化产业宏观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大约为 8000亿元。与消费升温相同步,从事相关创意的活动、机构和人数都有明显增长①张晓明,胡惠中,章建刚:《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 2、4页。。由此可见,我国的文化消费呈现出快速、持续增长的趋势,我国文化产业开始走向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阶段。文化消费的增长及内容的变化,始终是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力量和主要因素,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升级,并最终引发居民文化消费的新热点与新趋势,因而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最终的影响和制约因素。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文化消费的提升,两者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文化消费发展趋势

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消费是指人们对于文化、教育、科学、娱乐等产品和服务及相关方面的支出和消费活动。文化消费在最广泛意义上包括人类社会的活动及其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②胡小爱:《关于文化消费问题的思考》,《甘肃高师学报》,2007年第 6期。。文化消费具体是指“人们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的吸收、积累、体验、再造、创新支出与消费动态过程的总称③徐淳厚:《关于文化消费的几个问题》,《北京商学院学报》,1997年第 4期。。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升级。作为行为活动的动态过程,文化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和发展。

近年来文化消费和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2004年 4月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指出:“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2009年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指出,文化产业主要由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和动漫等九大类别组成。学者们分别从文化功能特性、产业现状、关系结构、影响因素与发展战略等方面对文化消费和文化产业进行广泛的研究。李明泉认为,由于“文化产业既具有产业经济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产业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形式直接进入社会成员的文化消费领域”④李明泉:《文化产业发展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年第 5期。。王克西以文化消费增长的原因和意义为起点,提出发展文化消费可以加快文化产业的进程,使之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①王克西:《关于发展文化消费的思考》,《宝鸡文理学院(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 3期。。林丕从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入手,揭示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的相互关系②林丕:《关于我国文化产业、文化消费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009年第 2期。。邓安球研究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发展内在关系和规律后提出:“文化产业的产生依赖于文化消费需求,文化消费构成了文化产业生产和再生产的最终环节和源泉,并调节着文化产业资源配置和供给,促使文化产业结构随着人们需求层次高级化而高级化”③邓安球:《论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发展》,《消费经济》,2007年第 3期。。杜红琳提出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并提出建立良好循环的文化市场和文化消费的理论性建议④杜红琳:《文化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的理论的探析》,《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 1期。。以上学者对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关系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消费由过去的结构单一、消费层次低逐步向多样化、高层次转变。由此,深入分析和研究影响消费需求的相关因素,特别是理清文化消费影响因素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相关关系,对于增进文化消费需求、推进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文化消费增长与文化产业发展

消费需求带动文化经济发展,起着导向和拉动作用。在现代经济的推动下,当今世界已进入消费时代,消费者上升为市场经济的主权地位,由于消费需求决定生产,消费成为产业发展的源泉。根据“恩格尔法则”,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收入水平提高,收入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进一步带来需求结构的变化,进而促进消费的提升,使生产得以发展和提高,因而消费需求就成为整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文化消费需求来看,它主导生产活动的特征决定了文化有效需求得以实现是文化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文化生产要适应市场消费需求,并通过文化生产提供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包括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规模、结构和价格。

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由于文化消费是一种消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为活动,是文化产品和服务价值实现的最终环节,因而它受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等各种因素影响,有着自身的变化规律。不同于人的基本生存需求,文化消费作为一种较高精神层面的需求,其消费规模会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扩大,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收入增加的情况下,精神文化消费的消费规模和消费比重将不断上升,并且快于物质消费的增长速度,这成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决定因素。文化产业意义上的文化消费包括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文化产业的产生源于市场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生产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又是由文化生产自身运行特征和规律以及生产与消费的联系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文化产业实现的增值是文化消费的结果,它以其自身发展规律和变化作用于文化产业,影响着文化产业生产规模和结构的发展,并通过文化消费拉动文化经济的发展。文化消费作为整个社会消费总量的一部分,其消费的结果,使文化产品和和服务的价值得以实现,是拉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动力之一。

文化产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动态发展的过程。文化产业本身既是消费服务业,又是生产服务业,消费与生产互动,有其自身的产业特征和文化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相结合的发展规律⑤邓安球:《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 37页。。从文化消费需求看,文化需求通过文化生产供给来保障,文化生产是文化有效需求实现的必要条件。从文化生产供给看,文化生产制造引导和推动文化需求。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文化产业功能是通过文化消费实现的,消费导向取代产品导向。人的文化消费需求的产生、增长使文化成为生产要素,也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奠定了市场基础。文化产业就是在这种微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价值不断形成、增加和实现中发展的。因此,对生产、消费产生直接影响的产业结构、组织、布局和体制、机制、政策及其他产业外部因素之间,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和作用,它是构成和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力量和主要因素,而积极主动地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合理有效地组织文化产业、协调有序地布局文化产业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同时也是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趋势一,文化消费增长和不断发展,必然成为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并推动我国的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推动文化产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国内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总需求总量约为 5155亿元,2006年约为 5600亿元,到 2007年增加到 6325亿元。可以看出中国的文化消费逐年增加,已经开始进入文化消费快速增长和发展时期。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为 7630亿元;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为 8400亿元左右,比 2008年增长接近 10%。显然,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其所创造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大,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能力越来越强。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供应共同提升,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互动,共同推动文化和社会发展,将使文化产业呈现出多样化、服务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

趋势二,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政策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为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条件和保障,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文化产业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开放,文化产业资源配置转向以市场调配为主,文化产业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和趋势。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经营性文化单位“创新体制、转化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文化产业以文化消费和生产为桥梁,逐步开始走向市场化运行。尤其是 2007年 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09年 9月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来,诸如演艺、出版、影视等文化领域逐步导入市场机制、采取市场化运作,从文化事业转向产业化、市场化,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下,文化产业市场化趋势明显加快。

趋势三,文化产业并购重组不断涌现,将出现一批较大规模的文化类企业引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企业是文化产业的竞争主体,也是文化产业的具体实施者。优秀的文化类企业凭借敏锐的市场反应能力、超前的自主创新能力、灵活的经营机制,成为文化产业中最活跃的因素。近年来,世界文化类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诸多全球性的企业集团,如福克斯、迪斯尼、时代华纳、贝塔斯曼等跨国公司。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一方面,文化行业垄断和行业壁垒在不断打破,外来资本、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看好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景,纷纷加大投资,加快抢滩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产业类企业将逐步成为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的重点。另一方面,政府也鼓励做大做强文化类企业。2006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支持和鼓励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鼓励同一地区的媒体下属经营性公司之间相互参股”。随着文化产业的加快发展,文化类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活动更加频繁和活跃,文化企业集团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文化产业领域开始形成若干较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同时出现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的集团公司,这些公司将利用其在人才、资源、文化、创意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引导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趋势四,随着文化消费的不断升级,文化产品和服务为适应新的消费环境,科学技术和创新将不断被应用于文化产业发展之中。尤其是随着信息全球化、互联网的普及应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将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等新的发展趋势。

三网合一、电子出版和数字娱乐等新技术的出现,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文化产业的内容和形式都将从创造、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从内容角度来看,游戏、动画、影像、短信、网络游戏等新的文化产业群将形成主流,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过大的问题将逐步改变。从形式上来看,随着高新技术如3G、CMMB等广泛介入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时期,形成新型的文化业态。

G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8353(2011)05-0105-03

林东生(1962-),男,山东大学校报编辑。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消费生产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40年消费流变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新消费ABC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