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中职语文课堂增添一抹流行色

2011-03-25

海峡科学 2011年11期
关键词:流行歌曲语文课堂中职

谢 熊

为中职语文课堂增添一抹流行色

谢 熊

福建经济学校

该文从教学反思出发,基于大语文观理念,从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和中职生特点入手,探讨流行歌曲进入中职语文课堂的可行性。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分类归纳了流行歌曲进入中职语文课堂的三种方式,用不同案例具体阐释了流行歌曲对中职语文教学可能的帮助,为一线的中职语文老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流行歌曲 中职语文 大语文观 语文课堂

笔者从普通中学转入中职学校任教以来,面对当下中职生的学习状态和自己的教学实效,常常进行反思,多次对自己的教法进行调整和尝试。从一次公开课设计,笔者引入周杰伦的两首歌曲收到良好效果开始,就多次尝试在课堂上运用流行歌曲这一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元素,来为中职语文教学服务。而放眼教材建设,在经历了流行歌曲进入各地编撰的中学音乐教材之后,中职语文教材也终于编入了流行歌曲(歌词)。如,高等教育出版社把《隐形的翅膀》等,编入其出版的中职语文(新大纲)基础版下册第六单元。

自己教学尝试的实效和语文教材建设的新动向,引起了笔者的深思:到底该如何看待流行歌曲进入中职语文课堂,如何让流行歌曲更好地为中职语文课服务?

1 中职语文课堂可以引入流行歌曲

1.1 中职语文教学更需要大语文观

美国华特·B·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前辈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中职语文作为培养初级技术人才的公共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不以应试为目的,更是完全不必死抱着书本、置“生活”这个源头活水于不顾,而把语文高高地置于象牙塔中!所以,中职语文老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有选择性地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全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使他们在广阔的背景下随时随地、自觉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在学和用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和素质,真正获得与职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素养。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引入流行歌曲,就是大语文教学的一种形式。

1.2 流行歌曲的歌词就是诗歌,在大语文学习的范畴之中

一首流行歌曲,包括音乐和歌词。歌词与诗歌同宗同源。在古代,歌词与诗歌是不分开的,诗即是词、词即是诗——“诗为歌词”。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三叠》,唐宋以来曾有多种唱法,现存琴谱就有30多个版本,成为历代久唱不衰的名篇。宋词和元曲(散曲),在句式和平仄上的变化更加适应音乐的需要,更适合演唱。特别是宋词,不仅易懂而且唯美,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作曲家热衷于为其重新谱曲,成了当代的流行歌曲。例如,台湾著名曲作家古月等谱曲、邓丽君演唱的个人专辑《淡淡幽情》,专辑中收录了多位宋代词作名家的经典作品,成为这方面的经典。

当然,在现代自由诗兴起,歌与诗分离之后,歌词还是有了自己的一些特点:歌词是要合乐而歌的,因而意象要通俗易懂,语言不避俗浅与直白;形式上要求段落要分明,篇幅要适度等。但,其诗歌的本质并未改变。总之,歌词就是能唱的诗。近几年出现的,如方文山的《东风破》、林夕的《明年今日》、陈涛的《暗香》等,都是流行歌曲中的精品,其歌词本身也是一首首好诗。

1.3 流行歌曲进课堂有助于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

流行歌曲对于成长中的青年(中职生)来说,它有两个致命的吸引力。其一是“流行”。流行,意味着为多数人所喜闻乐见。网上针对中职生的调查表明:平时经常哼唱流行歌曲的中职生高达57.14%,认为流行音乐是自己的第一课余爱好的高达67.86%。生活中,他们常常用流行歌曲来宣泄和抒发自己的情感,重要的是他们以此获得共同的话题、话语,分享共同的情感与趣味,并借此获得一定的身份认同。其二是“时尚”。时尚,意味着潮流和偶像。青少年(中职生)特有的猎奇心理和爱好模仿、追随时尚的特性,使得他们从来都是流行歌曲最忠实的听众。因此,借助中职生熟悉和喜爱的流行歌曲,来帮助解读他们不熟悉、有距离感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另一方面,近几年由于高校的扩招,考大学变得越来越容易,致使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初中——普通高中——大学这条路线,而选择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被逼无奈的,他们中大部分已厌倦了学习,有的甚至干脆已放弃了学习。有研究资料称:高达63.4%的中职学生上课时经常分散注意力,一节课能保持集中注意力在35分钟以上的仅有6.6%。可以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无法集中注意力,是目前大多数中职课堂的现状。中职语文教师应当正视这一现实,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尽一切可能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来,学有所得。实践表明,流行歌曲进入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流行歌曲进入中职语文课堂的方式

流行歌曲如果仅仅被当作活跃课堂气氛的工具,游离于整体设计之外,那谈不上是真正意义的进课堂。所谓进课堂,就应当使流行歌曲和语文课堂融为一体,成为教学的内容或一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为语文教学服务。流行歌曲进中职语文课堂可以有以下三种途径:

2.1 成为教学的内容

2.1.1成为语文课文。如前文所提到的《隐形的翅膀》被编入高教社的语文教材,歌曲(歌词)就成了学生研学的课文,拥有和其他课文同等地位。但目前选编歌词的教材也仅此一例。从前述大语文观和中职学生特点出发,我以为,新大纲中职语文教材的编撰者,大可以进一步解放思想,多编入几首优秀的流行歌曲,让学生领略当代流行歌曲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方式,提升他们的审美鉴别力。

2.1.2成为知识引申拓展的实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优秀流行歌曲的歌词,作为课内知识引申和拓展的实例,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不失为引导学生走进文学殿堂的有效方法。优秀的流行歌曲与经典的诗词一样,在语言方面可以提供给我们非常多的借鉴。比如,理解叠词的使用(“情深深/雨蒙蒙/多少楼台烟雨中”《情深深雨蒙蒙》),分析长短句的交错(“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掏走云飞/花开花谢/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雾里看花》)等等。

流行歌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体裁形式,是修辞格运用的最广泛、最活跃的领域,对于中职学生来讲,也是最现实的学习借鉴材料。反复、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乃至比兴手法的例子,在流行歌曲中可以说是俯拾皆是。比如,庞龙的《两只蝴蝶》里“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亲爱的/你张张嘴/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不仅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还把恩爱的夫妻比拟作两只蝴蝶,惟妙惟肖,非常贴切自然。再如,姚若龙的《最快乐那一年》“一部怀旧的电影/淋湿了心情”一句,显然是运用了通感的修辞,通过触觉“淋湿”,来表现一部怀旧的电影所触发的伤感。

2.2 成为课堂教学的帮手

2.2.1作为教学导入的素材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取得教学成功,导入十分关键。当下的中职语文课堂,常常可以看到上课开始,睡觉的学生一大片。但如果教师在导入阶段,适当引进他们所津津乐道的流行歌曲,往往能引爆学生的“兴奋点”,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甚至是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进入到教师为之精心营造的特定学习情境中来。

如,《咬文嚼字》是一篇文艺随笔,中职生往往很不感兴趣,我在教学设计中用播放方文山作词、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做导入,并以其中的歌词“芭蕉惹骤雨银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一句的用词探究作为问题,引出“咬文嚼字”的内涵,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了他们的求知欲,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在《荷塘月色》教学中,我也曾为学生播放他们熟悉的“凤凰传奇组合”的代表作“荷塘月色”的MV,那熟悉而曼妙的音乐和朦胧美丽的荷塘镜头画面,帮助学生提前进入了与散文相似的意境。

2.2.2作为帮助理解课文的手段

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多数课文对于他们来说都有一些距离感和陌生感。因此,中职语文课要取得好的成效,老师首先就是要揣摩学生的心理,消除他们与教学内容之间的障碍,并使之产生尝试的兴趣。其次是打通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与课文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和领悟课文的内涵。要做到这些,流行歌曲有时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如,《雨巷》虽然是一首深受中职学生喜爱的经典现代诗歌,但诗中“丁香”意象的理解却是个教学难点。我在执教时,引入了流行歌曲《丁香花》。在学生哼唱着这首充满忧郁愁绪的歌曲时,及时引导他们准确地理解自古以来,积淀在“丁香”意象上的愁怨、哀婉的特质,为整首诗歌意境和主题的把握奠定了基础。再如,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一文不仅仅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字里行间也流露出“我”对母亲的爱和母亲去世之后“我”的苦痛。在即将结束全课学习时,一首江涛的《懂你》,使得学生都沉浸到了对母爱的回忆之中,部分学生甚至偷偷抹起了眼泪。这歌无疑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2.2.3作为古诗词学习的辅助方式

古诗词有很强烈的意境美与音乐美。如果能找到相关的乐曲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用音乐语言刻画的意境的独到之美,然后通过表象迁移,学生也就不难感受到诗中所表现的艺术效应了。如教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时,让学生学唱《月满西楼》;教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时,让学生唱《相看泪眼》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背,学生自然能很快牢记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音乐营造的抒情意境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借助化用古典诗词的流行歌曲,也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古典诗词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古诗词的学习。笔者执教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一诗时,有学生突然惊叫,这不是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吗,找来一放,它的第一段:“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明朝清风四飘流”,果然就是“抄袭”李白的这首诗。这样一来,李诗开头和结尾部分的就有了亲切的“白话版”。在诗歌讲解时,只要集中精力解决中间三联,就可以让学生明白李白抒发的是自己的失意——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失意(而非黄安歌里的爱情失意)。

2.2.4作为写作训练的帮手

唱歌和作文从本质上讲都是一种表达。怕写作文的中职生不少,不会哼唱几首流行歌的却不多。以流行歌曲作为参照母体,启发学生再创造,作文便不会是什么难事。中职生普遍作文基础薄弱,很多作文言之无词,更别谈文采。老师如能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将积累的歌词巧妙运用起来,必然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巧用流行歌曲作为文章的题目。《爱拼才会赢》、《我的未来不是梦》、《阳光总在风雨后》可以直接作为“拼搏”“志向”等话题的作文题目;有的歌词加以适当改造也可以成为很好的标题,《都是考试惹的祸》、《心星点灯》就是例子。再如,活用歌词作为开头或题记。有学生就用“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扭成的花”做《生活告诉我》的开头,这意蕴深刻的歌词,起到引发读者阅读和思考的作用。又如,以流行歌曲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有位同学在写“父母情”的作文中就是用《烛光里的妈妈》的歌词来奠定全文的基本结构的:“妈妈,我想对你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你笑/眼里却点点泪花……/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这样一来,既省去了苦思暝想,又显得贴切而有创意。再如,用在文章结尾处。有学生写演讲稿《我的未来不是梦》时用歌词“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做结,显得简洁有力;另一位学生曾在《我的监考老师》结尾用了一句歌词“……让我悄悄蒙住你的双眼”,给人以无限的回味。等等。

流行歌曲可以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写作兴趣,提供写作手法的借鉴,使学生作文练习变得轻松快乐起来。

3 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

于黔勋先生认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提升自身人文素养,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这项改革的助推器。”可见这一模块的重要性。笔者以为,把流行歌曲作为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母课题之一,可以将语文学习从课堂向学生最熟悉的社会生活延伸,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对生活、对文学的感性认识,全面提升语文应用能力。

例如,根据中职生的特点,结合“中华颂”经典诵读大赛的作品,可以开展“唱流行歌曲,欣赏古诗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学生分组查找资料,搜集入曲的古典诗词(含直接谱曲和化用入词),分类整理歌曲MP3文件、标注成为歌曲后的标题和化用后的歌词,汇集打印等。第二阶段,在教唱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包括歌词的背景和诗词的鉴赏文章、歌词与诗词的比较等,完成欣赏过程,并做到有感情的演唱和诵读。第三阶段,组织学生从背景、语言或化用后的差异等多角度,任意选择其中之一,至少作一句点评。同时按组收集同学参与整个活动的各种资料,完成一期专题手抄报,作为小组学习成果汇报交流。围绕流行歌曲精心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大有可为。

中职语文课堂引入流行歌曲,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流行歌曲和其他语文教材、材料一样,也“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除了专题学习外,一堂课引用流行歌曲,不可过多过滥。否则语文课就可能成了赛歌会,就失去它的本质属性。

以大语文观为指导,从中职生的实际出发,在课改中探索前行的中职语文老师,不妨大胆尝试,把优秀的流行歌曲当作语文课堂的活教材,为自己的课堂增添一抹靓丽的流行色吧。

[1] 方曼丽. 中职语文教学呼唤大语文教育观[J]. 吉林教育, 2008(10):11.

[2] 许新秀. 论流行文化进入教科书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J]. 思想理论教育, 2008(5):22-26.

[3] 黄源镜. 浅谈流行歌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科教文汇, 2008(29):100.

[4] 刘斯南. 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文化研究[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猜你喜欢

流行歌曲语文课堂中职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二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