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广播电视媒体的廉政文化建设
2011-03-24傅松校
傅松校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为机关单位各级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予以制度上的保证,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担负起的重大责任。
县级广播电视媒体的廉政文化建设概况
县级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县市的主流媒体和重要宣传阵地,对廉政文化建设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近期,中央纪委、中央宣传部、监察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积极推动廉政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着力打造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廉政文化作品,营造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良好舆论环境。
目前,县级广电媒体在把廉政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会议的讲话精神和全党反腐倡廉新形势,结合广播电视媒体的特殊性,以具体的采访实例或典型的新闻作品创作为例,在单位内部定期开展一些学习讨论活动、多种形式的社会公德教育活动以及廉政思政的民主评议等。在干部职工教育工作中加强廉政教育,把廉政教育作为干部职工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干部职工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价值观念。
廉政文化建设对县级广播电视媒体的重要作用
广播电视媒体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无处不在、不可替代的导向与监督作用。广播电视媒体充当着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和人民之间链接的桥梁,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达给群众。广播电视媒体相对于其他机关单位来说,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更深远的社会影响,即有着极强的社会性。如此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其必须要坚定不移的实施党风廉政建设,保证廉政文化融入到媒体的日常工作与管理,保证单位顺利有效地进行宣传引导。
第一,廉政文化建设有效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新闻是一种真实性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广播电视媒体能不能体现它的社会价值,关键是要看它有没有真实性。虚假报道是新闻工作的大敌。尤其是电视新闻,由于有画面的“证实”,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最可信的传播方式。然而反观现实,当今不少电视新闻的真实性有待考究,一些震撼人心的画面并不是原发现场的真实再现,而是电视台为追求轰动效应自编自导自报的“情景再现”,即一个新闻“事件”,此外日常报道中的夸大细节、断章取义、歪曲事实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种种有失真实的现象都在腐蚀着广播电视媒体的公信力。究其原因,直接原因是广播电视媒体从理论上没有认识到新闻真实的重要性,根本原因正是广播媒体内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不到位。
许多新闻工作者以及媒体机关的管理干部长期处在新闻一线,对于新闻的理论知识或国家相关政策了然于心,了如指掌。一些新闻工作者或党员干部处于利益的诱惑或急于扩大影响力引起轰动等原因,无视行业道德规范,从而造成了新闻作品的失实。因此适时对媒体机关单位,尤其是县级广播电视媒体推行党风廉政建设,及时进行思想上的洗礼,作风上的指正。广播电视媒体的党员领导干部是重点培训对象,自觉把思想和行为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做到不为金钱所惑,不为利益所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通过党风廉政建设,保证广播媒体机关单位自上而下,由内而外,从思想到行为认识到新闻真实本质的重要性,加强自律。
第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媒体单位节目质量的提高。广播电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当今社会影响最广泛、传播最迅捷、受众最多的重要媒体,改革开放以来,广播媒体单位百花齐放,取得了重大成果,有力的促进了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大跨步。这一切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广播电视媒体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媒体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技术水准,另一方面取决于节目制作过程中严格的管理与严谨的节目审核制度。县级的广播电视媒体由于地域或硬件设施的限制,在节目制作的监管上往往存在一定漏洞。一些县级电视媒体制作节目的周期达到半个月,甚至一个月,节目制作粗糙,节目质量达不到群众的要求。这与媒体相关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作风不严谨,思想不严密不误联系。因此在媒体机关单位坚持推行廉政文化建设显得尤为紧迫,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有力的保证节目制作过程的监管程序,进而保证节目的质量。
以本溪为例,本溪管波电视局深知廉政建设对于一个机关单位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他们坚持全员定期推行廉政文化建设,将廉政文化精髓渗透到每一个人心中。他们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广播电视节目监评制度———对节目质量进行多维“透视”, 改变人人肩上有经营指标的陋习,让编辑记者专心研究节目和栏目,有效监督、认真评议。这样,新闻质量提高了、节目制作提速了,专题节目厚重了。
第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媒体单位管理透明化。北京电视台一档消费监督的节目曾经播出了一期纸箱做包子馅的节目,事件一出举国上下为之哗然。然而事后这条新闻报道被指为假新闻,经主管部门通报批评,业界已众所周知。北京电视台也因此付出惨痛代价。据查,节目的管理人员策划了此次新闻“事件”。为了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从中央电视台开始,电视界进行了一次重新整顿,集中力量抓管理。很多广播电视节目参差不齐的的背后暴露的正是管理的不利,从节目制作到人员编制,各种所谓“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作风蔓延开来。这一点在县级的广播电视媒体单位中表现的尤为突出,由此也显出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对广播电视媒体机关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党风廉政工作做得好,有利于机关单位人员作风的严谨,思想的进步,能够从根本上防止人员背后的“暗箱操作”,保证媒体单位管理的透明化。
以杭州《西湖之声》节目为例,由于廉政文化思想已经在单位内部深入人心,各级部门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表现出了高尚品质。从而管理上也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优越性。在日常工作中,各级工作人员不仅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而且为各部门工作的展开提供可靠及时的后勤保障。为避免管理程序出现漏洞、一些人谋取不当利益,严格按照多人监督、负责人审核、领导签字等守则进行操作。
第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能有效扼制媒体单位腐败的滋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快速发展,新闻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即广播电视媒体行业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突出,且有与日俱增之势,例如屡禁不止的有偿新闻、虚假新闻违背了新闻行业神圣光荣的使命,损害了新闻人员的正义形象。思想堕落、道德失范、追名逐利是腐败滋生的根源,特别是有些新闻从业人员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信奉“拜物教”,相信“金钱至上”,挖空心思捞钱、想方设法谋财。因此,只有大力倡导廉政文化建设,把廉政制度融入到机关日常管理当中,促进机关单位廉洁从政、依法管理,使机关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才能树立县级广电媒体特色的行业形象。
如何加强县级广播电视媒体的廉政文化建设
近年来,各县级广播电视媒体按照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的要求及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人才优势和阵地优势,进行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廉政文化建设探索和实践,切实抓好媒体机关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使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切实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第一,利用电视节目进行自我培训。广播电视媒体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开设一档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栏目,例如《廉政之声》。一方面通过节目向全社会传播廉政为民之声,另一方面对媒体单位内部的人员进行思想洗礼,努力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可谓一举双得。
第二,定期开展廉政文明主题活动。县级广播电视媒体要切实贯彻落实“加强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作风建设活动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定期开展以“突出廉政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勤政廉政、推动作风建设”和“加强党性修养、弘扬新风正气,优化服务质量、提升行政效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将廉政文化理念渗透到广播电视媒体工作的方方面面。
第三,规范媒体单位广告播出。腐败现象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利益驱使,而广告是广播电视媒体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必须要结合贯彻执行广电总局的要求,切实治理整顿不良广告,规范广告播出,不断美化、净化荧屏、声频,努力协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力求多制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节目和栏目。
总之, 广播电视媒体的社会价值决定了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中,县级广播电视媒体要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密切联系当前面临的新问题,以适应新变化、研究新措施、总结新经验、创造新业绩,在工作作风上要有新转变,在内部管理上要有新提高,努力打造县级广电媒体新形象,力求整个宣传活动既符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会议的讲话精神和全党反腐倡廉新形势,又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作者供职于浙江省奉化市广播电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