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国将领王以哲

2011-03-23孟宪宇

黑龙江史志 2011年14期
关键词:东北军张学良红军

孟宪宇

(宾县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 宾县 150400)

王以哲,原名王海山,字鼎芳。1896年出生于吉林省宾州厅城池东偏脸子屯(今黑龙江省宾县宾州镇新立村东偏脸子屯)。1911年就读于宾州府中学堂,1920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事学校第八期步兵科。毕业后,历任东北陆军军士教导队排、连、营长等职。王以哲在军士教导队任职期间,著有《步兵操典详解》一书,为当时东北军初级军官所喜读。1925年,郭松龄“倒戈反奉”时,王以哲被任命为上校团长,率部开往兴隆店、巨流河一带阻击郭军东进,并建议将铁路沿线的水塔尽数破坏,致使郭军团因火车缺水不能前进,失去战机。奉军大举进攻,郭松龄失败。1926年,以“讨赤”为名,率部入关,参加攻打冯玉祥的南口战役。南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王以哲团担任主攻任务,由于平时训练有素,作战勇敢,加之指挥得力,取得胜利。王以哲在军阀混战中,显露才干。1928年初,升为第十九师中将师长,7月改任第一旅中将旅长。是年底东北军“易帜”,任陆军独立第七旅旅长,驻守沈阳。1932年夏,调任北平军事委员会第一处中将处长,兼任一○七师师长。1933年提升为六十七军军长。

拥护“易帜”和全国统一

1929年元旦,东北4省“易帜”,一律改用“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是日,全旅官兵集合在北大营操场,王以哲旅长训话,说明为什么“易帜”和国旗的由来。他说:“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成功,全国统一,我们东北完全拥护这一壮举。革命成功是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它,保卫它,人民不再受内战的灾难了。我们全旅官兵从今天起,要加强训练,成为劲旅,保国家,御外侮,雪耻辱,以尽我们军人保国卫民的天职……”。这篇讲话全文,后来油印成册,发给连、排作为向士兵进行教育的材料。

严格治军,注重官兵培养

1928年,东北陆军第一旅第十七团由沈阳移防昌图县红顶山,王以哲为了考查该团军纪,派旅部参谋及两名士兵,穿便衣,尾随查访,了解军风军纪。士兵借群众一针一线未还,白吃群众一块咸菜、一口大酱的细小之事也都查清,由群众出结画押,作为甘证,进行处理。这种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严肃军纪的作风,在东北军中是少有的。

王以哲在治军中很重视官兵的培养。在旅部筹办一个步兵训练班,对上尉以下的军官普遍进行6个月轮训,聘请由日本步兵学校毕业的杜长龄负责主持,王维藩、马振夷、王肇治担任步兵教官,何宏远担任炮兵教官。同时,又从各团、营、连挑选有文化的士兵120人,组成一个士兵队,培育部队的班长。1929年,王以哲向张学良建议,成立东北学生队,派由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汲绍刚任队长,招考年满16岁的高小毕业生500人入队受训,3年毕业后,再入讲武堂深造。

王以哲亲自编写“旅训”、“旅歌”和士兵问答12条,印发到营、连、排,贴到兵舍、讲堂内,作为早晚点名时必须进行教育的科目。这在东北军中也是别开生面的。所以,当时有人讽刺说:“王老鼎竟出洋相”、“王三角(其三角眼)出风头了!”

1930年,在全旅连长以上军官会议上,王以哲提出实行“军工制”一案,受到与会者的普遍赞同。会后,以营为单位分别成立皮鞋厂、缝纫厂、织布厂、牙粉厂、毛巾厂、织袜厂、手套厂和布鞋厂等。原料向商号采购,产品除供给本旅官兵需用外,余者到市面推销。与此同时,还号召利用营房内外闲田隙地种蔬菜,营房炊事班养猪。各营、连积极响应,认真执行,士兵生活得到改善。

败走北大营,平津大战日军

1931年8月,王以哲将军将日本帝国主义连续制造的“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和搜集日军动态加以研究,亲赴北平向张学良报告并请求回师御敌。张学良派人赴南京向蒋介石请示,但所接到的却是“竭力退让,避免冲突”的命令。9月18日夜,日军炮击第七旅驻地北大营,王以哲含辱忍痛执行不抵抗命令,部队受到惨重损失,不得不离开驻地,率部进关。1933年王以哲率部开到古北口、密云、怀云一带,阻击由热河企图进犯平津的日军。在古北口与日军发生激战,重创日军,受到国人赞扬。10月,王以哲旅调到滦东地区,协同二十九军宋哲元部与日军作战。是年秋,王以哲被提升六十七军军长,开赴京汉线的驻马店、信阳一带进行整训。

反对内战,主张与红军合作共同抗日

1934年,六十七军从河北抗日前线调到大别山参加内战。王以哲反对内战,对红军作战持消极态度。次年夏秋之交,蒋介石又调东北军开赴陕北,继续“剿共”。六十七军尾随红二十五军开到陕南、洛川、延安等地。9月下旬,东北军一一○师在劳山被红军伏击全歼。10月,六一九师在榆林被歼,团长高福源被俘。11月,直罗真战役,一○九师全部及一○六师1个团被歼。东北军在“剿共”中连遭重创,南京政府却削减番号,减发兵饷,死者不抚恤,生者不安置。东北军官兵就此深感不安,致使张学良、王以哲等不得不探索新的出路。

1935年末,红军放出被俘的六一九师团长高福源回东北军传递消息。他先见王以哲讲述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停止内战,枪口一致对外,援助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王以哲认识到东北军的前途,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就在于团结抗日了。这时,王以哲毅然向张学良建议与红军合作,并密令高福源去西安晋见张学良面陈机宜,接受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爱国政策。1936年初,张学良与王以哲密商东北军转变大计,并密嘱王以哲与红军联系。同年2月25日,王以哲在洛川会见中共中央联络局长李克农和苏维埃政府贸易局长钱之光等人。双方局部合作达成口头协议。政治上,赞同红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军事上,确定双方互不侵犯,各守原防的原则;经济上,恢复红、白区通商。3月5日,王以哲陪同张学良与李克农、钱之光会晤,约定中共中央负责人与张学良进一步会谈。红军派刘向三到六十七军担任联络员工作,4月9日,王以哲又陪同张学良与周恩来举行著名的延安会谈。双方共商救国方略,讨论逼蒋抗日的可能性。还就两军停战,互相通商,互派代表等问题达成协议。以后,王以哲派亲信副官王政负责设立秘密交通站,弹药、武器及各种物资,不断的秘密运往红军控制地区。中共干部、联络人员和作家丁玲、外国友人斯诺、马海德以及肩负重任赴西安的叶剑英等都从此过往。王以哲在六十七军中掩护、安排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中共地下党员孙达生,经杜仲远、高崇民介绍,受到王以哲热情接待,并委任孙达生为少校秘书。孙达生、高崇民秘密撰写和印发抗日反蒋的小册子《活路》,被国民党特务发现,高崇民被通缉。王以哲因在军中窝藏“共产党分子”而受南京政府警告。但他不动摇,将从平津来的进步学生20多人,安排到六十七军教导队,向部队输送抗日力量。

1936年8月,毛泽东亲笔致函王以哲,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谈判的情况。同时,就“蒋氏将于西南问题解决之后进攻东北军”的消息向张学良、王以哲通报。10月,蒋介石调集胡宗南所部10余万人组成左路军,令王以哲指挥东北军7个师组成右路军,妄图趁红军二、四方面军刚到陕北,立足不稳之际消灭。王以哲将自己所部及胡宗南等部的前进路线、行整时间通报给红军。由于东北军的拖延,胡宗南孤军深入,在山城堡中红军埋伏,3个军被击溃,1个半旅被全歼。

“西安事变”的主要参与者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王以哲、孙蔚如、于学忠、刘多荃、何柱国、董英斌等高级将领贯彻执行张学良和杨虎城捉蒋兵谏的命令,并同张、杨联名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救国主张。“西安事变”当天,王以哲向中共中央通电,报告了捉蒋消息。12月14日,西北“剿总”撤销,组成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王以哲、孙蔚如、何柱国组成联合参谋团,王以哲被任命为抗日援绥军第一军团副军团长,准备北上对日作战。16日,南京政府组成“讨逆军”,并派飞机轰炸,西北内战风云密布。张学良、杨虎城邀请中共中央派代表赴西安共商大计,中共中央及时地作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策,派周恩来、叶剑英、博古等为代表赴西安。经过艰苦努力,西安各方与南京谈判获得初步结果,达成改组政府,驱逐亲日派,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协议,蒋介石获释。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被扣押。

“西安事变”发生后,东北军、西北军(十七路军)内爆发与南京“和与战”的争论。部分少壮军官反对与南京和谈,主张拼死一战;部分元老派将领从大局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中共中央代表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苦口婆心地劝说,力主和平解决,维护三位一体(中共、东北军和西北军),团结、稳定的西北大局。但是,东北军内部少数人公开反对和平解决西安问题,在群众面前辱骂共产党的主张。他们以“救张”为名,大哭大闹,要求开战,进而密谋杀害东北军高级将领,篡夺东北军领导权。

张学良被扣后,王以哲成为东北军及红军联合的核心,因而成为极少数野心份子反对和平、反对共产党,篡夺东北军大权的最大障碍。1937年1月31日,周恩来、杨虎城、于学忠、何国柱和王以哲等,在王以哲家召开三方高级会议,决定三位一体,争取用和平、政治手段营救张学良的方针。极少数人反对和平主张,造谣诬陷王以哲主持和平是想投靠南京政府,欺骗舆论,煽动不明真相的少壮军官对王以哲不满,以此为杀害王以哲、何国柱等的借口。2月2日早晨,他们以开会为名,将东北军、西北军部分中级军官骗至集会地点,宣布所谓“除奸”计划,立即派人执行。卧病在家的王以哲突遭袭击,惨死在血泊之中。同时遇难的还有宋学礼、蒋斌、徐芳等。王以哲遇害后,周恩来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前往吊唁;毛泽东、朱德等发了唁电。

建纪念馆与公园,缅怀王以哲将军

1996年在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支持下,在宾县城西南角的宾县烈士陵园内建王以哲将军纪念馆。馆内有200余幅照片,20余文献,其中有邓颖超、徐向前、张学良为王以哲将军题词照片,以及国家民政部于1985年颁发的《王以哲烈士证书》。2004年,中共宾县县委、县政府在此建以哲公园。

猜你喜欢

东北军张学良红军
爱听红军的传说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张学良:新旧动能转换绝非一日之功
十送红军
谈东北沦陷谁之过
倔强的小红军
张作霖竟然这么帅,比张学良颜值更高
张学良最“大胆”的口述史
张学良六爱
浅析1928—1936年张学良对日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