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石症危险因素对照研究

2011-03-20赵玉霞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尿石症肾结石结石

赵玉霞,章 涵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河南信阳 464000)

尿石症是泌尿系统常见病,其病因比较复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欧美国家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5%~10%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发生一次泌尿系结石。欧洲泌尿系结石每年的新发病率为100/10万 ~400/10万。国外对尿石症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经济收入高、高温工作环境、出汗过多、生活与工作压力大、高蛋白饮食、膳食纤维摄入量减少等因素与尿石症有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人群干预试验,积累了一定的人群预防经验。我国学者进行了许多尿石症患病现状和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我国人群中尿石症患病率约为 120/10万~6 020/10万[1]。但严格地按照现代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探索本病危险因素的报道较少。笔者在信阳市淮滨县进行了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旨在探讨尿石症可能的发病因素,为人群预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病例选自于信阳淮滨县人民医院碎石中心,2009年 1月至 2009年 12月,经 B超确诊的肾或输尿管结石新发病人,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泌尿系感染、恶性肿瘤、长期卧床、有精神病症状的病例,总例数 102例;对照病例选自同一周内该医院的非泌尿科和骨科的外科新住院病人,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泌尿系感染、恶性肿瘤、长期卧床、有精神病症状者,总例数 150例。

1.2 调查内容 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由专门的调查员直接询问调查对象,主要内容包括: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膳食习惯(各种常见食物的食用频率)、生活习惯、直系亲属泌尿系结石史、本人既往疾病史等指标。同时现场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臀围。

1.3 统计分析 资料经编码复核后录入SPSS 13.00软件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病例组102例,男性 62例,女性 40例,性别比为 1.55;年龄在 20~60岁之间,平均40.4岁;均为上尿路结石,其中肾结石 81例,输尿管结石 15例,肾结石并输尿管结石 6例。对照组 150例,男性90例,女性 60例;年龄在 20~60岁之间,平均 39.5岁。2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尿石症发病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1 单因素分析结果 将各变量分别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3个变量有显著性意义。其中尿石症患病危险因素 7个:体重指数、一级家属家族史、口味偏咸、爱吃甜食、饮茶习惯、多食荤食、多食动物油。尿石症患病保护因素的变量有 6个:较高文化程度、日饮水量多、饮浓茶、多食奶及奶制品、多食豆及豆制品、多食蔬菜及水果等,见表 1。

2.2.2 多因素分析结果 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13个变量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有8个因素最终入选。其中 5个变量为尿石症发病危险因素,即体重指数(OR=4.638,95%CI:2.002~10.743)、口味偏咸(OR=3.705,95%CI:1.663~8.254)、爱吃甜食(OR=2.922,95%CI:1.437~5.939)、多食荤食(OR=3.806,95%CI:1.956~7.405)和多食动物油(OR=7.588,95%CI:(3.318~17.358);而日饮水量多(OR=0.062,95%CI: 0.007~0.544)、多食蔬菜(OR=0.197,95%CI: 0.095~0.405)和水果(OR=0.064,95%CI:0.010~4.408),3个变量为尿石症发病的保护因素,见表2。

表1 尿石症发病危险因素单因素非条件LoS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2 尿石症发病危险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随着BMI的增加,尿石症患病率增加,提示超重、肥胖与结石的形成有关。研究结果表明爱吃甜食(OR=2.922,95%CI:1.437~5.939)是结石症的一个危险因素,经常吃甜食,可升高血糖,高血糖能降低尿 pH值,增加尿酸的排泄,从而增加肾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口味偏咸(OR =3.705,95%CI:1.663-8.254)是结石症的一个危险因素,过多摄入钠可导致高尿钠,从而增加尿石形成的机会。限制食盐的摄入,有利于防止尿石复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认为每人每日食盐量小于6 g为宜。荤食为主的饮食方式也是尿石症的诱发因素之一,多食肉类、鱼、虾、蟹类,动物蛋白质的摄入增加,可导致尿液中钙和尿酸含量的增加及枸橼酸盐的减少,从而增加机体酸负荷,导致尿 pH值下降。高动物肉类摄入可使骨化三醇产生增加,从而抑制甲状旁腺内分泌的合成,减少肾小管钙的再吸收,增加钙经尿的丢失。素食者的尿钙一般较低,近年来用糠类麦麸(高纤维)治疗高尿钙有效,可使尿钙明显下降,起到预防钙性结石复发的作用。另一方面,素食可使尿中草酸盐增高,在选择时应予注意,例如菠菜、苋菜、竹笋等应避免一次吃得太多。动物油摄取多,体内脂肪必然增高,脂肪会减少肠道中可结合的钙,因而引起对草酸盐的吸收增多,如果一旦出现排泄功能故障,如出汗多、喝水少、尿量少,肾结石很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形成。所以,为了预防结石症,要多喝水,特别是吃油多的食物时,以促进排尿,稀释尿液,减少尿石症的危险。

本研究明确了饮水量多对尿石症发病的保护作用(OR=0062,95%CI:0.007~0.544),与已研究结论一致,可能是由于大量液体摄入可使尿液稀释,减少尿液的超饱和状态而抑制了结石的形成。多食水果(OR=O.064,95%CI:0.010~0.408)、多食蔬菜(OR=0.197,95%CI:0.095~0.405)均为尿石症的保护因素。据报道,蔬菜、水果中富含植物纤维素,纤维素中的糖醛酸、肌醇六磷酸等与钙螯合而减少肠道内钙的吸收而抑制结石形成,因新鲜水果有还原型维生素 C,多食新鲜水果,具有抑制肾内草酸钙晶体沉淀的作用和减少微结石形成。植物纤维能与糖和动物蛋白结合,减少它们的吸收速率和吸收范围,另外,高纤维素食物大多有利尿作用,尿量增加可减少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其次,纤维结合素可以抑制草酸钙结晶的胞饮作用和聚集及黏附于细胞的作用,从而降低肾结石发病的危险性。

有研究证实,一级家族史是尿石症的危险因素之一[5],大量饮酒可提高血中乳酸盐浓度,同时引起草酸排泄增加而使尿石危险性增大;文化程度低是影响肾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低的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差,卫生知识贫乏,造成其生活饮食习惯不良、个人卫生状况差。本项研究未发现饮酒与肾结石有关系,原因可能是调查样本量太小所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尿石症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对健康存在潜在影响,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习惯,加强结石病的综合防治,提高居民生命、生活质量。

[1] 米 华,邓耀良.中国尿石症的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10):715-716.

[2] 钟 黎.尿石症患者掌握饮食预防知识的调查[J].广西医学, 2008,30(9):1 373-1 374.

[3] 周国英,徐 乐,谢 敏,等.尿石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6):49-52.

[4] 张顺祥,李良成,施侣元,等.尿石症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2,6(2):121-124.

[5] 徐光辉,江 军,冯正胜,等.重庆地区尿石症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5):345-347.

猜你喜欢

尿石症肾结石结石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尿石症住院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冰糖葫芦也会引起胃结石!
鬼针草水提物对大鼠肾结石改善作用
如何降低泌尿系结石的生成率?
祛除肾结石,鸡中有内“金”
维生素D、高钙尿和肾结石的关系探讨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舍饲羊尿石症的发生与防治
唐山市某煤矿职工尿石症发病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