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略读课教学有效性例谈

2011-03-20

文教资料 2011年19期
关键词:自由

徐 君

(温州外国语学校,浙江 温州 325000)

人教版初中六册教材中共有90篇精读课文,还有79篇带“﹡”号的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占了总篇目的46.7%。可占如此大比重的略读课教学却长期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与研究也是微乎其微,广大初中教师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于是,目前的略读课教学出现了三种倾向:将略读等同于精读课;任学生随意读;删去不教。

要提高初中语文略读教学的有效性,在实施略读课文教学的时候,我们有必要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一、正确认识略读课

认清略读课的性质,是略读课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正确认识略读课,才能把握住略读课教学的关键点,才能借此达到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目的。

1.正确区分略读课与略读

略读就是简略地阅读,是一种快速地、提纲挈领地把握读物的基本内容、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的阅读方式。从形式上看,它可以快速地浏览,一目十行地扫读,间歇性地跳读;从要求上看,只要能快速、便捷地获取相关信息即可。

略读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课型,是以略读课文为载体,采用“自读”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阅读、把握课文内容的一种课程形态。它承担着更为广泛的任务,不只是粗知文章大意,获取所需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包括略读在内的种种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受到情感熏陶、人文浸染。

把略读作为课程形态不仅是阅读方法的扩展,而且在阅读目标和阅读容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向,阅读的范围和阅读量必将发生变化,并使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得到落实。

2.正确区分略读课与精读课

叶圣陶先生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施茂枝教授指出:“如同所有二类课文,略读课文的性质也是半独立阅读。”“指导学生运用从精读课文中习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阅读课文,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这是略读课文教学的关键所在,个性所在。因课时减半而在教学内容上做些调整,不等于略读课文教学。”可见,精读课与略读课的本质区别,绝不在于教学要求的高低和教学内容的多少,而在于精读课是学习知识和方法,略读课是运用知识和方法,即精读课的学习是示范,是基础,是交给学生一把学习语文的钥匙;而略读课则是由学生把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并能举一反三,从而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如人教版八上第四单元,以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为目的,整合了5篇说明文,其中有精读文章,亦有略读文章。《生物入侵者》这篇略读课文安排在第四篇,由于之前已经学了《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等精读课文,精细地学习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在《生物入侵者》略读课上,则要引导学生着重把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了解《生物入侵者》一文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还可以用某种说明方法写一写植物杀手“薇甘菊”入侵过程的特点。

精读课教学,必须“细嚼慢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与规律,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则是精读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主动将“知”向“行”转化的最好训练场。

二、明确略读课的教学目标

明确略读课的教学目标,是略读课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只有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才可能使略读课的教学收到实效。略读课所用课时少,阅读要求低,不能面面俱到,在教学时要有所取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尽力做到一课一得即可。围绕这“一得”设计主要问题,以此来带动整课的学习。例如《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杨修之死》、《香菱学诗》、《隆中对》等略读课文,要学深学透,难度很大,而且课时也不允许,只要能完成一个目标即可。否则,学生不仅无法喜欢这些名著,而且会产生畏惧心理。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依据单元学习目标,课文阅读提示,课后研讨练习、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只有明确了略读课教学的目标,才会有的放矢,实现有效。

三、大胆放手,促生自读

略读课文在选材上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这些学生有兴趣又有能力阅读的文章,教师绝不能大包大揽,略读课的教学应完全立足于学生的自读自悟,才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真正形成。

如八(下)第三单元“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的一篇文艺作品《大雁归来》。

设计一:

1.整体感知,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大雁的哪些习性?

2.再读课文,品味爱鸟之情。

3.领悟主旨:你觉得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

设计二:

1.请生读题目,读出自己的感觉。

2.自学质疑,小组探讨。

3.提炼未决的问题,发现有趣点:文中多处用了“我们”,为什么在“大雁、农场、沼泽”前加“我们”呢?如果在大雁前面加“我们”更能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可是在“农场、沼泽”前加“我们”又是什么意思呢?

4.建议:再看课文,文中还可以读出其他有关大雁的冠名吗?

5.介绍利奥波德与《沙乡年鉴》,学生从“大雁”的冠名到领悟作者的情感到思考“土地共同体”的问题,最终真正理解“我们”这个关键词中所包含作者的平等、自由、和谐的环保观念。

按设计一上课,学生反应平平。可按设计二上课,学生则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畅所欲言,体验求知的快乐。何故?

同是整体感知环节,设计一由教师提问: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大雁的哪些习性?由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以冷冰冰的“习性”浇灭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设计二则以学生自读质疑、小组交流,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让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应用于阅读实践,自读自悟,教师只对学习进行组织,以及点到为止的引导,因而学生在课堂上快乐而主动地将“知”向“行”转化,迸射出闪亮的思维的火花。可见,在略读课上,教师绝不能大包大揽,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自读空间。

四、重视自主阅读中的教师指导

1.精略交互

略读课的教学,还要注意以略读为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根据“阅读提示”,以及学生特别关注的重点、难点、焦点进行比较深入地精读与探究,做到精读与略读交互,整体感知与重点感悟交融。如八上《信客》,请学生介绍信客这个职业。再用一个词语或一个字来概括:你对信客这份工作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可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可仅仅如此,略读课就成了粗读课,失去了其有效性。教师可再进一步引导:年轻信客是如何评价信客这份工作的?(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进而分成三个小问题:为什么说越来越凶险了?以前是怎样撑持的?为什么撑持不了了?当学生思考了这几个问题,便会对信客这一职业的苦、信客的信有深刻的体会。

2.巧裁教材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目标对教材作一番裁剪。该取则取,该舍则舍,择其精华实施教学,使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段或几段文字写得特别精彩。在教学时应先选择几个精彩点作为例子进行重点剖析,以少胜多,使教学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如《亲爱的爸爸妈妈》,文章很长,文本的内容又如此丰富,如果一一细读,可能两节课都不够。教师必须在众多材料中裁剪出最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内容,使每一个教学内容都有效地指向教学目标,充分发挥略读课教学的作用。为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永远不要有战争”,重点可选取以下三项内容。

(1)孩子们那撕心裂肺的最后一声呼喊“亲爱的爸爸妈妈”。(2)前南斯拉夫女诗人迪桑卡的诗。(3)文章结束所引用的那些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通过品读这三处内容,学生会真正理解“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倍加珍惜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和平与幸福。

3.延续略读

略读课学习并不终止于一节略读课。学生通过课内学习指导课后自读实践,才能完成学习迁移,真正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因而略读课的教学,还要注意以一篇带多篇,以一点带一片,注意以教材为拓展点,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等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实践。

如学习了《泥人张》、《好嘴杨八》,学习了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再请生阅读另外四个故事,结合四篇小说中的人物,了解《俗世奇人》中塑造的人物群像的特征,发现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课后再拓展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通过课内略读,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可持续性略读实践,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练习、巩固略读的阅读方法,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的阅读目的,切实提高略读课教学的实效,为日后走向社会进行大量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略读课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略读课教学有效,就要正确认识略读课的性质,明确略读课的教学目标,大胆放手,促生自读,在自主阅读中加以指导。只要认识得当,教学得法,措施有力,它的作用并不比精读课教学小。

[1]陈柳.试论初中语文略读课的现状、定位与教学策略.2009.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自由
哈克贝里·费恩:美国价值观的“小代表”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