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美德教育,让思想品德教学更实效

2011-03-20马成龙

文教资料 2011年27期
关键词:伦理道德传统美德政治课

马成龙

(丰县范楼初级中学,江苏 丰县 221742)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不灭的灵魂。胡锦涛总书记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传统美德同时代相结合的产物。在今天的中国,需要用传统美德来教育学生、鼓舞学生,在教育中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和造就中学生健全而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浅析思想品德课教学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性、实效性。

一、传统美德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在市场经济向深入发展的今天,市场经济本身所要求的公正、合理、竞争、民主、诚实、守信等新的时代精神对传统道德的维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再加上异质文化所体现出的多元的、与传统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个体所面对的已不再是单一的具有共同民族心理特征和表现形式的价值观、人生观。面对严峻挑战,如何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成为一线政治教师的科研方向。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追求“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倡导好善乐施、扶危济困,把人的生命和尊严,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越是危难之际,这些传统越是得到发扬。如九八抗洪,抗非典,南方冰雪灾难,汶川5·12特大地震灾难面前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及时伸出了无私的援助之手。这些传统美德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过传统美德教育,可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以情感打开学生的心灵的大门,使他们在情感的激动中陶情养性,在强烈的情感中把真、善、美融化在心中。传统美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优秀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建设有机结合,是建构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文明思想体系的重要任务,是应对国际社会变化和东西方文化碰撞背景下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二、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的“魂”

在思想文化领域强调优良传统教育,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我国的传统美德教育,是一项面向全社会的任务。着眼于未来,青少年的教育尤其重要。思想政治课作为专业渠道应发挥自身优势,用课程的形式,按照一定的课程标准、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将社会主义信念与传统美德结合起来,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奠定坚实的基础。传统优秀道德重视人的实体存在,重视人的精神存在,注重对人进行礼乐的教化。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人被看做是天地间一切事物的根本。天地之间人为先、人为贵,重视人生、重视人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构成了以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传统美德对人生、理想、立志、求学、生活、工作、处事、交往等做人的方方面面,都有明确、具体的规范,使人的行为有所遵从。就立志而言,荀况说:“无冥冥立志者,无昭昭之明。”朱熹说:“命为志存。”还有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更是为人所熟悉。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己宽人、先人后己、勤学不倦等优秀传统美德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渊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新时期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教育效果,不断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并以此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担当起历史重任。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将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作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美德渗透于思想政治课之中,思想政治课将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更能体现我们的民族特色,使传统美德为当代教育服务。

三、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能增强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

1.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中学的德育工作要针对教育对象思想变化的特点,把做人的道理讲“透”,把“空”道理讲“实”,把“死”道理讲“活”。中学生渐入成年,思维已趋成熟,他们开始关注社会、家庭、社交活动,因此思想政治课与传统美德相结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应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把握中学生的思想脉搏、兴趣爱好、需要追求等特点,才能贴近学生生活,便于接受。例如,在讲“师生交往”一课时,我补充了李白拜师、唐寅学画等事例,使学生愿意听、听得懂,从而教育学生尊师爱师。在讲“友好交往礼为先”时,让学生展开讨论荀子的“人无理则不生,事无理则不成,国无理则不宁”,《弟子规》中“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中蕴含的道理,“友直、友谅、友闻、益矣,友偏僻、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的交友原则,等等,教育学生树立“真正做人,无私处事”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听其言,信其道”,在个人修养、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三个方面逐步树立整洁健身、文明礼貌、勤俭节约、勇敢自强、守时守纪、勤奋好学、孝敬父母、尊师敬老、友爱合作、诚实可信、关心集体、热爱祖国的思想道德。

2.批判继承,有机结合。

思想品德教学与传统美德教育衔接是要坚持批判继承原则,要有批判、有目的、有选择地讲传统美德。不能把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原封不动地搬到现实生活中来,更不能用封建糟粕来塑造新一代。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必须对传统文化中许多消极因素进行改造,消除传统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培养具有现代意识观念的人。比如,在讲“孝敬父母是我们的天职”时,教育学生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懂得孝敬父母和长辈。同时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不是愚孝和盲从,懂得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孝行,要结合实际落实孝行。赋予孝悌教育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美德与现代道德要求相衔接。凡是具有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奉献精神,注重敬人、爱人、利人、助人,讲究做人道理、高尚品质、思想修养的伦理道德,我们都要学习、继承,并结合实际予以发扬光大。我们的先辈提倡忠恕、孝悌、仁义、礼仪等伦理道德思想,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学习、分析,择善而从,古为今用,对待那些纯属封建性、腐朽性的政治和人生伦理,当然不要继承,但让学生适当了解一点,懂得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由来,对于他们接受传统美德,也会有一定益处。只有对传统美德进行一番消化,力求融会贯通,才能与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自然地渗透到教学之中。

3.加强补课,边学边教。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只有补好这一课,才能通过言传身教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的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化为自己的德性。

一是学习有关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典籍。譬如,读一点先秦诸子的著作,尤其是《大学》《论语》《墨子》《孟子》《荀子》等,真正入了门就可收到触类旁通的功效。《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正是这种道德传统的典型表现形式。这样的道德传统相对于今天来说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应成为当今道德教育之必需。孟子的许多伦理道德思想,也成为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有些话被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作为座右铭传颂,所提出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成为中华民族不畏劫难、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舍生取义,大义凛然,可说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髓,它从思想上养育了千万贤者。认真读一点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典籍,运用到教材、教学中,将有助于思想品德课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学习有关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历代蒙学读物。在民间流行最广的有《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等。《三字经》可称为少儿百科,其中教育尤其德育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和篇幅。“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对青少年教之以仁义;礼仪是《三字经》的中心思想,《三字经》还教导青少年学习百科,讲了许多勤学苦读的感人事迹,在民间广为传颂。各种蒙学读物包含着许多有益的伦理道德思想。在道德教育内容、方法、故事、资料等方面,很多都可供今人借鉴。有些名言警句、诗歌韵语在民间传颂,长盛不衰。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这些来自《治家格言》的话,可以说已成为一种民族语言。将蒙学读物加以分析提炼,择其精华,教育青少年,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会取得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历史典籍,还是蒙学读物,都既有精华,又有糟粕,需要“学而思”有所分辨,有所肯定或否定。

在青少年中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它是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增强爱国情感,弘扬传统美德,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是深化学校德育改革,提高学生素质,完善学生人格的需要,更是思想品德课义不容辞的责任。

[1]吴康宁.教会选择:面向21世纪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基于社会学的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3).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班华.现代教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4]任远年.世界普遍关注的课题.1995.1.23.

[5]冯增俊.当代西方教育道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62.

[6]钟以俊.论教育研究科学化的必要基础.教育研究,1995,(10).

[7]黄兆龙.现代学校德育管理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3.

[8]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57.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传统美德政治课
身边的传统美德
企业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安全生产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突发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平衡
对新闻摄影伦理道德的研究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