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与游戏的文化类比及意义

2011-03-20余承周

文教资料 2011年27期
关键词:语境游戏语言

余承周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新闻系,安徽 合肥 230088)

网络文化的发展带动了人们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甚至是价值取向的改变,新的语言生态也在这种语境之下应运而生,在语言系统中,网络语言的生命力在新语境中得到彰显,如今的网络语言大有跨越网络环境向传统语言领域进军的势头,网络语言表现形式的随意性是否会给业已确立的现代语言产生污染?其戏谑式语言结构的渗透是否会破坏汉语的纯洁性?如何看待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学界的热点。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早就有专家进行了研究,李蔚然在其《网络语言交际对语言交际原则的运用和偏离》一文中将网络语言进行了广义和狭义的划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既包括与网络电子技术有关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及网络专业术语,又包括人们在互联网上用于交际的自然语言,本文中提到的网络语言指向的是后者,也即人们在互联网进行交际的自然语言。

对游戏进行理论分析早已有之,并且对游戏文化的意义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荷兰学者约翰·赫伊津哈在其著作《游戏的人》中将游戏与各种文化形态进行联系,将推举为各种文化形态的母体,他说:“仪式在神圣的游戏中成长;诗歌在游戏中诞生,以游戏为营养;音乐舞蹈则是纯粹的游戏。智慧和哲学表现在宗教竞争的词语和形式中。战争的规则、高尚生活的习俗,全都建立在游戏模式之上,因此,我们不能不作出这样的论断,初始阶段的文明是游戏的文明。文明绝不脱离游戏,文明来自于社会的母体:文明在游戏中诞生,文明就是游戏。”德国美学家席勒甚至把游戏看成是实现人性和谐统一的唯一途径:“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康德认为游戏是人类的一种纯粹主观、绝对自由的感性愉悦的活动。他认为:“每一种活动不是一种劳作,就是一种游戏”,其中“劳作”是有目的的活动,“游戏”则是有意图而无目的的活动。这种游戏的作用是“它可以给人类带来多种感觉的满足,而且这种满足仿佛总是人的整个生命得到进展的一种感觉,因而也是身体舒畅和健康的感觉”。

当我们把网络语言与游戏进行类比会发现,游戏和网络语言在形制、特点上都有很大程度的相同。把网络语言与游戏进行文化层面的类比,最终将网络语言纳入“社会关系行为哲学”的范畴进行研究,是因而当下对网络语言的研究缺失,缺乏“以人为本”的主体意识,这是网络语言研究重要缺陷,而传播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具有社会本质意义的生命活动,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一门关注人类生存方式的学科而被注入更多的“生命意识”的关照。本文尝试把网络语言放置在文化行为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将网络语言与游戏进行文化传播的特性类比,进而得出看待网络语言的新视角。

(一)“自由”的游戏范式

网络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由结构原来的语言规范,在词汇方面,网络语言是对已有词语进行变异使用,大量不符合传统汉语表意规范的新词新语被创造出来。例如:利用谐音数字表意1487(你是白痴)、230(我想你)、1414(意思意思)、7456(气死我了);意指再见的88是英语bye-bye的谐音;有的利用语言进行引申转意“沙发”是第一个回帖者,第二个回帖者是“板凳”,之后的回帖者就是“站着”。再如利用汉语、阿拉比数字、英语的通假造字、词。 诸如jjww(唧唧歪歪),有木有(有没有),偶(我)8(不)素(是)米(美)女,等等。这些标新立异的语言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使用者对传统既定“中心语言”的颠覆。麦克卢汉在其著作《理解媒介》一书中这样描述现代社会的游戏特点:“游戏和娱乐的观众日益带有更加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艺术和仪式的角色从宇宙的角色转变为人性的、心理的角色。”“个人主义色彩”的自由发挥是网络语言最突出的特色。在网络环境下,网民在使用符号进行交流时不再是一种静思、崇敬的心理中进行的,而是一种“自愿活动和消遣”并且“伴有紧张、欢乐的情感”的游戏范式,网民通过这种游戏式的语言表达,宣泄“人性的”、“心理的”情感,技术让这种“人类的游戏本能”得到释放,文字建立起来的严肃、理性的世界被解构,取而代之的是狂欢语境的情绪海洋。约翰·赫伊津哈在其著作《游戏的人》中对游戏的特征进行了这样的总结:“如果要总结游戏的形式与特征,我们不妨称之为一种自由的活动,有意识的脱离平常生活并使之不严肃,同时又使游戏人全身心投入、忘乎所以的活动。”发挥“人性”、“心理”能量的动力也正是源于人类追求人性自由、和谐的心理愿望,所以网络语言的使用和创作是“一种自愿的活动”——这也是一切游戏的首要特征。

(二)戏剧化的游戏语境

约翰·赫伊津哈认为:“游戏并非平常的或真实的生活,它步出了真实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暂时的活动领域,带有它自己的倾向。”游戏中的人就是通过这种隐匿真实身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因素”。他指出游戏的独特和秘密最生动地体现在化妆之中,游戏异乎寻常的性质在这里达到顶峰。游戏过程必须褪去生活的真实身份,将“自然秩序”进行想象和伪装的活动,游戏中的人与生活真实的人是不同的。网络赛博空间也正是暗合了这样的游戏规则,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网络语言也正是我们心灵活动的戏剧模式,网民利用这个机会“发泄各种紧张的情绪”,表现出的正是这样戏剧化的游戏语境。因为网民在具有网络虚拟身份的同时还具有一个现实身份,网络虚拟空间中人们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进入网络世界与他人进行交流时,人们扮演着与自己现实世界不一样的角色,网络语言所表达的正是网民经过扮演后的自己,例如:我是出来打酱油的;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等此类网络语言,用这种戏剧化的语言程式,构建一个戏剧化的叙事情节表达出来。网络技术的发达给予人们表达情绪和意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而网络语言的戏剧化表达从另一个侧面也是个体心灵与社会互动的产物,他们将自己对社会事件、人物进行形象化的描述,比如:“范跑跑”、“楼歪歪”、“郭美美”,这些形象描述的背后也暗含了其对事件、人物的价值判断,一种相较现实生活“更高层次的精神因素”在其中得到体现。

(三)交互的游戏秩序

交互性是人类童年时代社会活动的特征,人类在缺乏媒介的情况下更多地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不约而同地参与某种社会活动,表演者与观赏者存在直接的主体关系。人类早期的重要活动诸如仪式、典礼、祭祀等都是在互动的秩序中进行的,由此演变而来的各种游戏也都是一人以上才能够操作进行,游戏的过程是依靠互动向前推进的,也只有在交互的过程中游戏的双方才可以建立一个双方都任何遵循的“秩序”。正如赫伊津哈对游戏秩序所分析的:“游戏人总有一些共同的感觉,在感觉非常好的环境中分合。共享重要的东西,他们远离其他人,拒绝一般的规范。”“秩序”是游戏活动的必要机制。网络技术的交互性是其比较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在网络语言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将设立起一个相对固定的语境,这种现象在网络社区或者BBS里面表现显著。比如在摄影爱好者的社区中“C扇子”就是“佳能相机爱好者”的意思,“镇纸”是指20世纪80年代精工细作的技术相机,还有“XB IS”是指一款白色的佳能镜头(EF70-200/2.8L IS)。因此有网络学者指出:“网络语言对语境的依赖有两层含义:首先,网络语言依赖于互联网罗这一宏观语境,离开网络语境,不少网络语言很容易被误读,甚至根本无法使用。”网络语言的交流语境在互动中被建立起来被双方尊为“秩序”,之后交互双方又对这个语境产生极强的依赖,无形中一个交流的“秩序”也就在互动中建立起来,网络语言的秩序在互动中建立,在建立之后又成为一种规范被确定下来。这种交流的秩序成为交流者“共享重要的东西”,进而成为“远离其他人,拒绝一般的规范”。

由以上类比分析我们可以论断:网络语言是现代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游戏行为。那么又如何看待具有游戏特性的网络语言?从约翰·赫伊津哈对游戏的意义界定我们可以有所启发,他认为依据功能可以将人划分为三种:“理性的人”、“制造的人”、“游戏的人”。而三者中“游戏的人”又是人的最本质体现,“理性的人”、“制造的人”是“游戏的人”的延伸,源于人类本性的游戏渗透于几乎一切人文形态,诸如“法律和秩序,商务和谋利,涂鸦和艺术,诗歌、智慧和科学。所有这一切都植根于游戏的原始土壤中”。文明是在游戏中产生的,以游戏的形式生长。德国美学家席勒认为,古代希腊社会与现代社会相比较,人的天性更完整,人格更完美,个人与社会更和谐,这一切的原因是大工业背景下科学技术的严密分工和职业等级的严格区别造成的。他也为这一症候开具了药方,以“游戏冲动”来统一被割裂的感性与理性。而网络语言是现代网络技术下人类游戏本性的彰显。由此我们可以推论游戏的网络语言正是弥合这一现代症候的良方。无论是“理性的人”还是“制造的人”都是以实现人性的完善、和谐作为最终目标,这些延伸的建立也都应该是以尊重人性本质精神为基础。

同时,游戏的网络语言也是社会发展状况的表征。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任何游戏都像是任何信息媒体一样,是个人或群体的延伸,游戏是人为设计和控制的情景,是群体直觉的延伸。”具有游戏特性的网络语言也同样是群体社会直觉的延伸。以创新、自由为主要特征的网络语言正是与倡导创新的时代精神相契合,可以说对网络语言的尊重也就是对文化创新的尊重。面对新文化,只有具备足够的包容,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注入文化之中,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带来活力。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事物表现出的创新性很难被习惯了传统表达方式的人们接受,其自由的范式、戏剧的语境让其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但我们还是应该看到,“一些最初是游戏的东西,演变成不再是游戏的东西,从而就被称为文化了”。随着游戏式网络语言影响的不断扩大,其也将作为一种“文化”被接受。

[1]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

[2]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王炎龙.网络语言的传播与控制研究[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4]森茂芳.美学传播学[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5]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语境游戏语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爆笑游戏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