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益服务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以“南强乡村学社”为例

2011-03-20王骥洲

文教资料 2011年6期
关键词:学社公益大学生

王骥洲

(厦门大学 医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有这样的表述:“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引导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参与公益服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公益服务从狭义的角度讲主要是指从事慈善、环保、社会服务等活动。从广义的角度讲是指以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的活动。例如:厦门大学“南强乡村学社”以“发展乡村文化事业”为宗旨,以“乡村有所图书馆”项目为载体,引导大学生投身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学社的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建成100所具备 “民间·公益·开放”特征的乡村图书馆。截至目前,学社已在湖南汨罗、福建长汀、宁德和四川什邡成功捐建了四所乡村图书馆。

近几年来,随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公益志愿精神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投身公益服务中,在公益工作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公益服务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公益服务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各种西方思潮大量涌入中国。与此同时,国内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体制转轨加速,新旧文化剧烈冲突。在这样的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行为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部分大学生没能抵挡住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出现了价值观被金钱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功利化、自我化倾向,具体表现为重物欲轻理想,重索取轻奉献,重享乐轻奋斗,重个人轻集体,重技能轻道德,等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政工作者责无旁贷。思政工作者不仅要通过传授马列主义理论知识来培养大学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具体的实践中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参与公益服务为大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这些充满激情和理想的青年学子放弃了节假日的旅游休闲,或是不畏艰险,徒步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为灾区的孩子们送去一份关爱、一份温暖;或是振臂疾呼,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环保事业贡献力量;或是学以致用,为医疗保障体系无法覆盖的边远山区带去健康和舒适……

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公益服务,大学生能放下功利心态和焦躁情绪,培养起对社会的关注和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从而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树立起甘于奉献、以振兴祖国为己任的价值观。

二、公益服务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公益服务,并不仅仅限于为受灾同胞捐钱捐物,帮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顶着烈日在大街上做宣传,等等。公益服务,可以有着更高级的表现形式,如厦门大学“南强乡村学社”运作的“乡村有所图书馆”项目、新农村建设调研和工友培训等。在参与这类公益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不仅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了社会责任感,而且使自身才能得到很大的锻炼提高。公益服务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1.培养洞察能力

从事公益工作要有对社会的全面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能找出老百姓关注的话题和热点问题。只有好的受关注的公益项目才能引发共鸣,引起关注,形成全社会的合力。厦门大学“南强乡村学社”敏锐地发现,在当今的中国农村,书籍资源极为匮乏,老百姓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农村老百姓一是无钱购书,二是无处购书,三是虽手有闲钱又有处购书,却没有将资金投资于智力开发的意识。这些原因造成农村老百姓知识面狭窄,农村精神生活匮乏,引发了许多农村社会问题。“南强乡村学社”的发起者们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始运作“乡村有所图书馆”项目,号召全社会出钱出力,为农村老百姓捐建乡村图书馆、为丰富农村精神生活、提高农村居民知识文化水平贡献力量。

2.培养交际能力

公益人员经常要与社会各类人群打交道,要就钱物的保管方式、使用方法和交接渠道对公益项目的捐献人群和受惠人群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这就要求公益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汶川地震发生后,“南强乡村学社”成员们在得知灾区临时学校内没有图书馆和阅览室,书籍资源极为缺乏后,克服重重困难,深入灾区,考察灾情,慰问灾民。在掌握了灾区的详细情况后,他们多方奔走,号召社会各界出钱出力,为爱心图书馆和“志愿者之家”购置了电脑、书架、铁架床等用品,终于在四川什邡市马井镇菠萝村建起了第一座震区图书馆。通过慰问灾民和宣讲号召等活动,“南强乡村学社”成员的交际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培养运筹能力

公益组织(包括专业公益组织或公益型学生社团)经常会面临资金匮乏、物资不足等现实问题,导致公益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因此公益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充分运用学校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来保障公益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整合学校资源方面,南强乡村学社的发起人曾直接上书厦门大学校长,详细阐述了学社的宗旨、目标和运作模式,受到校领导的重视,从而获得了校方在政策和财务上的大力支持。在整合社会资源方面,学社通过宣传、沟通、协商、说服、互惠与合作,较好地获取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在短时间内筹集了上万册的图书资源和一定的资金资源。在整合人力资源方面,学社用图片展和宣传片等方式介绍了乡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困境,通过责任感召和志趣吸引实现了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招募。

三、公益服务有助于开辟大学生就业新途径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通过对全球公益性组织的比较研究发现,公益性组织在吸纳社会劳动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随着工业化的完成,各种社会问题诸如失业、老龄化、贫困群体、社会不平等、妇女问题、儿童问题等,积累成为严峻的社会挑战,国家迫切需要公益性组织参与治理各类社会问题。

1.公益行业蓬勃发展

公益性组织是指在市场和政府之外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这些组织包括卫生机构、教育机构、各种专业协会和社会团体、环境保护组织、职业培训和中介机构等。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公益行业正在成为朝阳行业。2005年 “中国公益事业与构建和谐社会”高层论坛宣布,中国有1000多家专业公益机构,10年来共得到近100亿元的捐赠。2007年,仅在北京登记的专业公益机构就有60多家,其中基金会40多家,稍有规模的公益组织一般都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全职人员,志愿者则数量不定。此外,为使企业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不少跨国公司也设有公益部门,如可口可乐公司、安利公司等。

不断增长的公益性组织为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重要渠道,为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提升社会责任感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实习平台和就业机会。公益性组织可以提供两种形式的就业,一类是全职的工作,有固定薪酬,目前就业机会正不断增加;另一类是兼职,属于流动性就业。专家指出,公益性组织是蕴藏巨大就业潜力的机构,其发展将为扩大就业开辟新途径。

2.公益创业方兴未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为大学生营造有利的创业环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成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而公益创业正是大学生创业的一种新兴模式。

社会企业家是以社会使命为前提,用商业的眼光来看待社会问题,用商业规则解决社会问题,以公益事业为主要目标,以利润为副产品。盈利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得对社会使命的追求得以持续。社会企业家多为社会公益组织的发起者和经营者,例如:为印度流浪儿童创设24小时救援热线的杰鲁,为南非艾滋病人建立看护网络的霍萨,为巴西贫苦牧民架设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罗萨。他们所发起和经营的这些公益组织,兼顾了公益与效率,并通过适当的盈利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类型的创业就被认为是公益创业。

国外社会企业家的成功榜样和国内公益精神的弘扬必将吸引更多热心公益的大学生投身到公益创业中去。而早年的公益服务经验,将为他们的公益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必有一些大学生通过公益创业成为受人尊敬的社会企业家。

四、结语

大学生通过参与公益服务,首先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并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崇高活动中不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其次,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锤炼品格,增长才干。最后,可以了解到中国公益行业的发展状况,培养公益人才的基本素质,为将来投身公益事业,开辟新的就业渠道作好铺垫。每一位思政工作者都应当充分认识到公益服务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促进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投身公益服务事业中去。

[1]罗琴,张俊,高霞光.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成才[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4).

[2]丁元竹.公益部门:蕴藏巨大就业潜力的部门——关于扩大我国就业途径的一些思考与建议[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6).

[3]潘翠兰.对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猜你喜欢

学社公益大学生
深化微观党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外国语学社研究》
学社奋发担使命 草书千载绘华章——写在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建社90周年之际
公益
公益
公益
中国营造学社藏书源流考
厦门市同安丰翼美术学社日记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公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