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 “石” 激 起 千 层 浪——在阅读对话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1-03-20

文教资料 2011年4期
关键词:社戏逆向意识

杨 博

(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江苏 徐州 221008)

创新意识是构成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的心理结构要素。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会改变传统的信息单向传输、被动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充分利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及创造性的想象、联想等思维形式,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寻找、发现问题,通过创造性思考萌发出具有创新价值的概念和结论。因此,在阅读对话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重点。

一、打消学生创新的顾虑

1.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是个体大脑思考、分析的过程。一个学生如在阅读文本时敢于进行质疑,那么他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思维,对文本的理解也随之不断加深。同时,按照创造学的观点,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即人人都可以创造;而且创造的价值是不分大小的。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学生长期习惯性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创新的意识就被逐步地磨灭。因此,教师在对话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就能不断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如在《理想》一文的教学中,就有学生对“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产生疑问。

生1:为什么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生2:这样事例很多,如古代的岳飞,他是忠厚者,却遭到陷害。

师: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具体,又有说服力,希望大家学习。

师:有没有不同意这句话的?

(最初学生没有发言的。)

师:同学们可能是想,我怎么能和课文想法不一致呢?其实,老师是想让大家说说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不要一味地盲从。

生3:有,忠厚者遇到挫折时,如果能克服困难,就不会遭遇不幸。

生4:“常”字不一定,忠厚者不一定常遭不幸。

师:老师同意你的看法,这个“常”字有失偏颇,显得有点绝对。我们就是要敢于怀疑,名家经典也非完美,权威也未必都对。

2.捕捉学生思想的火花

激活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又一策略。对话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带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走向课堂,而不是教师带着准备好的问题走向课堂,把结论讲给学生听。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使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和即时性。这种动态生成,即兴式课堂的建构及良好发展,不是由教师和学生来控制的,而是对话舒展的结果。对话教学借助创造性的、生成性的过程,使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还是知识的发生器,使阅读教学课堂涌动着生命的灵性,迸射出创新的火花。有位老师在上《社戏》时,抓住“戏”这个焦点,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充分“感悟”后展开对话。

师:社戏好看吗?为什么?请阅读第18至21自然段后回答。

生1:那晚的“社戏”实在乏味,观众少、演员懈了。

生2:社戏自然是不好看,但作者怀念的是当时的生活。

生3:老师,我认为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社戏,更多的是表现对戏外之戏的怀念。

师(略停顿一下):“戏外之戏”,你的观点真得很新颖。那这戏外之戏又是由哪些人来表演的呢?

(学生读书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生3:六一公公知道孩子们偷了他家的豆,只是责备“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当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便马上说“这是应该的”,这说明他并不是吝啬之人;后来又亲自送豆,表现了他的热情好客;当“我”夸了他一句,“竟非常感激起来”,体现了他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

生4:阿发的“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反映了他的无私品质。

生5:大家偷阿发家的豆,双喜劝大家“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表现了双喜善于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

……

学生的一句“戏外之戏”,也许是老师在备课之时不曾想到的,但老师在对话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学生自主生成的价值,并进行巧妙的收导,使淳朴的村民、至亲至诚的风情美景,在师生互动的研读和对话中悄悄感染着学生的心灵。

二、培养学生创新的习惯

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依循文本原有思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更多关注的是文本的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也就是说是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思考。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如果借助强迫性手段,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英国教育家萧伯纳说过:许多人英国人终身不读莎士比亚,原因是幼年时老师逼迫他们背诵。因而,在对话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培养学生对文本逆向思维的能力。所谓“逆向思维”,也叫反向思维或否定思维,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它是指站在事物的对立面进行思考,从自己习惯性思维或传统观念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这种思维不拘常理,大胆质疑,打破有序思维定势的束缚,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使思维活跃,导致新的发现和创造。

教师应善于指导学生改变阅读视角,运用逆向思维去解读。比如成语是个极丰富的语言宝库,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的正确认识。但由于时代的发展,不少成语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开卷有益”原指打开书本,总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如果逆向思考就是只顾开卷读书而不进行思考,或是对于所读的书不加以甄别就会带来害处,这也是有道理的。如果我们把成语、俗语中的这种逆向思维用于指导学生作文,既能扩大选材范围,又容易确定立意新颖的命题,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再如《论语十则》中选录的都是传诵的经典,其中一则:“子贡问曰:‘有一言可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对“恕”下的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这时就有学生质疑:这样的观点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是否还合适呢?我听了之后,首先表扬了他的独立思考精神,敢于挑战传统看法,并顺势让全班同学对此展开讨论——己所不欲,施于人否?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发言积极,纷纷阐述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认为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作为标准,去武断地度量别人,让别人的价值观念趋同于自己;还有的说我们“勿施于人”时以为这是自己对对方的体谅和爱护,以为这样就是为对方好,好得让我们自己都感动,其实却从没有想到以己度人,一开始就错了,你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去草率地判断他人……虽然学生的观点未免有些偏激、幼稚,但他们敢于向传统挑战,实在难能可贵。

对话教学是一种互动、交往的教学形态,是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与教学观念更新的具体体现,语文教学由“独白”走向“对话”,文本作为对话的中心,价值得以完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师生关系得以重新塑造。阅读成为一种生命运动,既是学习语言、获取信息、情感体验的过程,又是对自己的内存信息发展、疏理的过程,将对话理念引入语文教学,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社戏逆向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逆向而行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定准语文课堂的出发点——丁卫军《社戏》教学实录评析
风景这边独好——丁卫军《社戏》教学课例深度研读
《社戏》:一篇布满矛盾的作品——《社戏》课堂实录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