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两型”的理论意义与实现方式
2011-03-20李松龄
李松龄
(湖南大学 经济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79)
□环洞庭湖社会发展研究□
“四化两型”的理论意义与实现方式
李松龄
(湖南大学 经济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79)
“四化两型”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一个内涵不相同的矛盾体。现阶段“四化两型”建设的实现方式需要突出新型工业化这个主要矛盾,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地要求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四化两型”建设。
“四化两型”;实现方式;市场制度
引 言
由“一化三基”的目标取向转向为“四化两型”,引起了湖南省理论界和实践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所谓“一化三基”,据我的理解是为了新型工业化的建设,我们需要构建好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工作。这是因为新型工业化离不开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工作,对于一个工业基础还比较落后的省份来说更是如此。经过整整一个多五年计划的建设,湖南省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新型工业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将目标转向“四化两型”,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阶段论的必然要求。其实,“一化三基”与“四化两型”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不同阶段上的目标取向,既相对立,又相统一。二者的内容虽然有所差别,但是如果没有前一阶段“一化三基”的建设,也就不可能有现在的“四化两型”目标的提出。从这种意义上说,“四化两型”是对“一化三基”的继承和发展。在由“一化三基”向“四化两型”转向的过程中,不只是生产方式有所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有所转变。我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思想深处也有过激烈的争辩,现在把它归纳整理出来,也是为了求教于理论界的各位同仁。首先,我们得认识“四化两型”的理论意义及其相关特征;其次,我们得探讨“四化两型”的实现方式,以及政府和市场的相应作用;再次,我们得分析“四化两型”的市场制度,因为“四化两型”的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背景。
一 “四化两型”的意义及其特征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产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先看第一产业。随着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提高和改进,即农业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农业产品大幅度增加,满足了农业耕作人员的生活需要而有余时,一部分农民就会从农业劳动生产中游离出来,从事工业生产或者服务业,以满足人们日益扩大的生活需要。再看第二产业。随着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提高和改进,即工业劳动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如果工业品满足了人们的需要而有余,一部分工人就会从工业生产中游离出来从事服务业。应该说,这是三次产业演变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如果产业演变和发展的规律仅是如此的话,“四化两型”的提出则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实际上,在产业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资源与环境受到破坏,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多,经济社会的发展同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几乎到了人民群众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吃到放心的食物的地步。
这就要求产业的演变必须走出传统发展的路子。
在这种情况下,党和政府提出了要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就是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从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来看,它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同时,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要靠信息化的带动。“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1]就是说,没有信息化就不可能有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同时,信息化又不完全等同于新型工业化,它有自身特有的内涵。因此,二者又是一种互补关系,而不是一种替代关系。不能说新型工业化就是信息化,信息化就是新型工业化。从这种意义上讲,将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并列提出,而不把信息化包含在新型工业化之中,似乎更有道理一些。
农业的现代化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它包括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农业经营的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等等内容。其中,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要靠新型工业化来保证,农业经营的现代化需要借鉴现代工业生产经营的思想和经验,农业生产的产业化更是新型工业化的一个内容。从这种意义上说,农业的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但是,农业现代化又不等同于新型工业化,二者有着各自不同的具体内涵。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农业生产和加工的现代化,而新型工业化并非完全如此,它的内容要宽泛得多。就是说,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不是一种替代关系。不过,人们可能认为,农业的工业化就是农业的现代化,因此,可以将农业现代化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一个内容,而没有必要把农业现代化作为一个单独的内容列入“四化两型”。然而,农业和工业作为不同的产业历来都是被理论界所认可的,农业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也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并列关系,而非替代关系。所以,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作为一种互补的并列关系而非替代关系是有理论依据和历史依据的。
我们所担心的问题是,农业的现代化是有一定条件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些条件可以概括为:一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二是需要大量的人才投入;三是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等等。从我国现有的情况来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没有那一个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农村人多面广,国家要保障农业现代化的资金,可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才有可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从这种意义上说,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虽然存在互补的并列关系,但在发展过程中却有一种时序关系。同时,从人才的流向来看,现阶段只有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小城市的人才向大城市流动的趋势,还看不出城市的劳动力向农村流动和大城市的人才向小城市流动的明显趋势。农业的现代化不可能由留守妇女或者留守老人来完成。从人才流动的趋势来看,农业现代化也会滞后于新型工业化。再说,现有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农村制度变革还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因此,农业的现代化作为一个长远目标是一定要实现的,但是要在一两个五年计划之内实现应该是比较困难的。之所以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不是有意为难“四化两型”,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农业现代化。
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的现代化都离不开劳动力和人口的转移,所以,新型城镇化是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绕不开的话题。因为农业现代化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城市与农村的边际收益存在差距,城市文化生活水平高于农村等等,年轻的农业劳动力基本上流入城市或者沿海发达地区务工。同时,大中城市新型工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也将传统产业及其就业人员不断地挤向中小城市。前者与后者共同作用,不只是大中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张,就是中小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新型城镇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的现代化要求新型城镇化与之相适应;反过来,新型城镇化也不可能离开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的现代化而独立发展。二者是一种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但又具有自身特点的关系。只有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有可能整体地推进“四化两型”社会建设。
上述分析表明,“四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将它们人为地割裂开来。同时,“四化”与两型社会的关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坚持“四化”,目的就在于建设两型社会;反过来,建设两型社会也必然要求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共同发展。应该说,“四化两型”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特征的概念。不过,在这个矛盾的统一体中,也不是没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运动过程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换的区分。在现阶段新型工业化仍然处在主要矛盾的地位,不能因为提出“四化两型”的发展目标就忽视坚持新型工业化路子的重要地位。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坚持新型工业化而对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有半点怠慢,因为四者之间毕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只有认识到“四化两型”的辩证关系,并作出适应“四化两型”发展要求的制度安排,才有可能通过“四化”达到建设两型社会的目标。
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在坚持“四化两型”的基础上,我们不能忽视服务业的现代化。我们知道,新型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一般来说,传统产业是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结果就是,部分技术水平较低的劳动者要从传统产业中游离出来,从事服务业。新型工业化又是在专业化、分工化日益发达,产业集群日益发展的条件下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需要适应信息化要求的现代服务业与之相配合。依据同样道理,也可以论证服务业的现代化与农业的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关系。所以说,没有服务业的现代化,“四化两型”社会的建设是难以顺利实现的。从现阶段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来看,服务业的现代化较农业的现代化难度要小得多。因此,应该不失时机地将服务业的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经济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不能因为它未被列入“四化两型”而失去发展机会。
二 “四化两型”的实现方式
“四化两型”既然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体系,而且又是一个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存的矛盾统一体,那么,就应该选择突出主要矛盾(或者说突出重点),实现协调发展的方式。所谓突出主要矛盾,就是要抓住新型工业化这个牛鼻子紧紧不放。在政策安排上要突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包括资金扶持政策、科技教育扶持政策、人才支持政策和土地支持政策等等。对于那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企业,不论它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应该一视同仁地给予政策支持。所谓实现协调发展,就是通过新型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不过,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突出新型工业化这个主要矛盾,也需要通过支持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式进行,因为这种方式对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作用是持续的和富有后劲的。比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大量合格的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从而有力地促进新型工业化的持续快速发展;信息化的发展也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大量的有突破性和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从而能够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更是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条件。这些说明,突出重点和协调发展并不是矛盾的,而且也不影响“四化两型”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
因为“四化两型”建设是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形势下被提出来的,因此在探讨“四化两型”实现方式时,有必要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四化两型”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2]。因此,在研究“四化两型”的实施方式时,一是要更加贴近国内消费,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过程中,着力发展能够促进国内消费的产业和产品;二是要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着力发展新型工业和现代农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发挥三次产业的协同带动作用;三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可见,“四化两型”建设依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够加快发展的速度,只要我们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开展“四化两型”建设就可以突出主要矛盾,实现协调发展。
不过,我们还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四化两型”建设坚持突出主要矛盾,实现协调发展的方式,究竟是由政府引导,还是由市场引导呢?就我们的认识来说,“四化两型”的思想尽管是由湖南省委和省政府提出来的,但这种思想的实现却是由企业和居民完成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居民固然要听党和政府的话,但只要涉及到经济利益问题,更多的是靠市场调节。就是说,凡是“四化两型”建设有利于企业和居民的事情,它(他)们就会积极地去干;凡是“四化两型”有损企业和居民的事情,它(他)们就不怎么愿意去做。比如说,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目的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但是却会增大投资成本,扩大失业队伍,这是企业和居民所不乐意做的事情。所以,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调节和规范资本市场与劳动力市场,通过市场引导企业和居民支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就是说,政府要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融资平台,使之能够通过市场筹措资金,降低投资成本;制定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通过服务市场消化从传统产业中游离出来的失业劳动力。可见,湖南省委和省政府明确了“四化两型”建设的目标之后,不是自己直接去做“四化两型”项目,而是要通过相应的政策安排调节市场,再由市场引导企业和居民完成。
我们强调市场引导“四化两型”社会建设,并不否定政府能够发挥而且也应该发挥作为。比如说,新型工业化需要走集群式发展的道路,政府就必须辟出土地,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和制定相应的财政金融政策,激励新型工业企业集群式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所需要的信息系统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应该由政府提供。因为新型工业化而从传统产业中游离出来的失业工人,也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再说,市场引导“四化两型”社会的建设,要求要有比较完善和比较均衡的市场,也需要政府运用政策法规对市场进行调节,使之不断地趋于完善和均衡。在“四化两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政府能够做,而且应该做的事情还很多,只是不能替代市场去做一些该由市场去做的事情。政府的作为在于,针对“四化两型”社会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运用政策法规调节市场,通过市场的引导作用,激励企业和居民投身于“四化两型”建设。
三 “四化两型”的市场制度
“四化两型”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被提出来并付诸实施的,因此,它要受市场完善和均衡程度的影响。比如说,“四化两型”的主要矛盾是用新型工业化来替代传统的工业化,或者说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市场对传统产业的接受程度。如果市场供不应求,传统产品仍有需求,而且价格高于价值,那么生产者就不大可能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因为使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毕竟要增加投资成本和减少劳动力,而且其产品还有一定的市场风险。所以,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要推行新型工业化是有一定市场阻力的。新型工业化的主张已经提出好多年了,至今效果还不是十分明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产品仍大有市场。如果说近几年新型工业化的步伐有所加大的话,也是因为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传统产业大受打击。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直接冲击的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对传统产品的出口需求影响很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逆转。市场形势逼迫我们不得不通过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并用它来改造传统产业。由此可见,市场的完善或是不完善、均衡或是非均衡,对“四化两型”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决不能等闲视之。正因如此,才把“四化两型”的市场制度问题提出来并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供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时参考。
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历经30多年,市场的完善和均衡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四化两型”建设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的距离。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的问题,至今仍有许多方面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大力推进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就是为了适应服务现代化的要求而提出来的。现在看来,市场的总体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要素市场化的程度仍然不高。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的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现代化的速度,从而也就制约了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也是为了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而被提出来的。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要求生产过程的新型化、专业化、集群化、协作化和市场化。如果行业之间相互垄断,地区之间相互封锁,那么产业协作、企业集群和新型工业化就会无法实现。“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和健全市场秩序”[3]19-20,更是“四化两型”建设的迫切要求。“四化两型”建设需要一个有序的环境,市场就是一个重要方面。产品专利、知识产权等等是“四化两型”建设的必要条件,如果市场无序,商业欺诈盛行,那么新型工业化所需要的自主创新精神就会大受挫折,它的发展速度也会因此而受到很大的影响。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市场完善程度的不断提高要靠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健全来完成。因此,政府应该“按照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着眼于确立制度、规范权责、保障权益、加强经济立法”,不断地完善市场主体和中介组织法律制度、产权法律制度、市场交易法律制度等等[3]32-33,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健全,不断地完善市场。市场制度的完善固然重要,但市场均衡程度的提高也不能被忽视。正如上面所指出的那样,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对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就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政府应该依据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运用合理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尽可能地提高市场的均衡程度。我们认为,市场的完善和均衡程度的提高,不是市场自身就能实现得了的,需要政府发挥作为。前面所讲的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进行“四化两型”建设,就是这个道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政府确实在市场建设上下了较大功夫,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在改善宏观调控、转变政府职能的问题上,政府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进一步健全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国家计划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财政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发挥重要功能,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货币政策要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健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3]21不过,尽管政府发挥了一定的作为,我国市场不完善和非均衡的情况还比较严重,因此需要政府不断地完善市场和促进市场均衡。就我的认识来说,在“四化两型”建设的问题上,市场的作用是本,只有牢牢地抓住这一点,不断地运用政策法规完善市场,就一定能够在市场的引导之下,不断地加快“四化两型”社会的建设。
结 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得出的几个主要结论如下。
一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四者相互补充,不可替代。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新型工业化需要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也离不开新型工业化;农业的现代化需要信息化,信息化的发展也需要农业现代化的推动;新型城镇化
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四化”的目标是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所以,“四化两型”是一个具有因果关系的有机整体。
二是“四化两型”又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毕竟是内涵不相同的四个方面,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况且还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分。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同时期,“四化两型”建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是不相同的,而且处在不断的相互转换之中。现阶段新型工业化仍然是主要矛盾,但是,它的发展又离不开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所以“四化两型“建设的实现方式应确定为突出新型工业化这个主要矛盾,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三是“四化两型”建设需要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和居民发挥作用的制度安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比较完善和均衡的市场对“四化两型”建设的作用,要比一个不够完善和不够均衡市场的作用大得多。所以,政府应该制定和健全法律法规,不断地完善市场体系和规范市场秩序;应该依据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不断地促进市场均衡程度的提高。只有这样,“四化两型”的建设才能有序较快地进行。
四是“四化两型”建设离不开服务业的现代化。我们知道,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现代物流业和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为服务业的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条件,信息化更是为服务业的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就是说,“四化两型”建设需要服务业的现代化,服务现代化离开了“四化两型”就不可能得到较快的发展。所以,在提出“四化两型”社会建设目标时,必须注意现代服务业的同步发展。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1.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2-23.
[3]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F269.27;D619
A
1674-9014(2011)03-0016-05
2011-03-10
李松龄(1948-),男,湖南安仁人,湖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政府参事,研究方向为价值理论与经济制度。
(责任编辑:田 皓)